LEAP FORUM
“正在生成:时间中的艺术”
LEAP FORUM
“正在生成:时间中的艺术”
Coming to Be: Art in Time
时间:2017.5.10, 14:00 – 15:30
地点: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军械库)Pavilion of China (Arsenale), Magazzinodelle Cisterne, Castello 2169/F-30122, Venezia, Italy
出席嘉宾
关小、郝量、梁远苇、刘建华、刘野、邱志杰、邬建安、周滔(按首字母排序,排名不分先后)
主持人
岳鸿飞 (Robin Peckham),《艺术界》主编
叶滢,《艺术新闻》主编
策展人克里斯蒂娜·马塞尔的“艺术永生”试图再次将重心聚焦于艺术家和他们的工作方式上。她同样期待可以恢复“闲暇”(Otium)——一种多产的闲散——这个概念。那么类似地,邱志杰的“不息”(Continuum)也透彻思考了艺术家去世后其艺术如何存续的问题。这两种观念均为艺术建造了一个独立之地,一个独立于艺术基础之地。在一个艺术如此容易被掌握、利用、绑架,或总是在这种那种“紧急情况”的坚持下出于不同意识形态目的而被歪曲的时候,提出这样的目标是值得赞赏的。
当艺术被赋予自身的空间后会发生什么呢?当艺术被解放、浮游在时间之中后能够发生什么呢?艺术家如何介入全球艺术史和各具文化特异性的传统中去呢?为此,三组专家将通过本届威尼斯双年展主题展及国家馆展出的中国艺术家的作品,围绕着三个主题——“技艺、物体、过去”、“人物、记忆、标记”和“图像、媒介、未来”,来解答以上这些问题。
《艺术新闻》
2017威尼斯双年展封面特别报道
▲ 双年展特殊封面
从“艺术万岁”到“不息”,邱志杰担任本次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策展人,由其策划的展览主题“不息”(Continuum – Generation by Generation)不仅呼应着本届双年展总主题“艺术永生”,同时恰如其分地呼应了中国关于“永生”的回答,在意象上将以“山·海”与“古·今”两个相互流变、转换的“阴·阳”结构来展开叙事。
《艺术界》2017威尼斯双年展特刊
▲《艺术界》2017威尼斯双年展特刊
克里斯汀·马塞尔(Christine Macel)为第57届威尼斯双年展策划的专题展“艺术万岁万万岁”(Viva Arte Viva)的目的在于重新唤起对艺术家本身及其工作方式的关注。这是一个值得大书特书的愿景,尤其是在当前这个时代——艺术如此轻易地被掌控、被利用、被绑架,甚至改头换面为各种意识形态服务,“事出紧急、迫不得已”的理由层出不穷。马塞尔试图找回“闲暇”——在过去的一年中备受关注的概念。她将之定义为某种“有产出的赋闲状态”,“艺术作品从中而来”。
也由此,LEAP 将今年的威尼斯双年展特刊命名为“艺术瑜伽”——一个平行的空间,一个心灵的瑜伽室。我们可以将之构想成为一个颇具神奇色彩的冥想空间,种种表达也在其中逐渐清晰。在本期特刊中,我们将为读者带来关于2017年夏天在欧洲大陆陆续展开的第57届威尼斯双年展(Venice Biennale)、第14届文献展(Kassel Documenta)、明斯特雕塑10年展(Skulptur Projekte Munster)以及瑞士巴塞尔艺术博览会(Art Basel Basel)的亮点内容,同时呈现国内外参展艺术家的作品集。
▲ 《艺术界》与艺术家关小、周滔和郝量的对话
此外,这期特刊还将带来三篇长评论——《新反动主义者的苦恼意识》(文/许煜)、《亚洲未来主义和非他性》(文/王辛)以及《#EYESWIDEOPEN》,提供深入全面的背景分析,并且试图讨论亚洲艺术旅行者在欧洲遇到的各种问题:从中华未来主义到横扫全球的新民粹主义,从当代时尚意识到年轻策展人的理念,不一而足。《艺术界》还特别与参加威尼斯主题展的三位国内艺术家进行了对话,包括关小、周滔和郝量,借此探寻他们此次威尼斯之旅的作品创想与展览思路。
第57届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
▲第57届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海报
第57届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将于5月13日至11月26日向公众开放。在长达半年的展期中,中国馆将举办多媒体皮影剧表演、皮影工作坊以及《全球沙滩考古计划》之《威尼斯》和《寻海记》等公众创作活动,不断充实和更新观众的多维体验。在威尼斯双年展结束后,本次中国馆的展览内容预计将会于2018年元宵节期间在上海明当代美术馆和北京时代美术馆同时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