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艺术新闻》创刊于2013年,是超媒体集团旗下艺术媒体群的重要一员。每月出版的刊物随《周末画报》发行,其数字版通过网站以及APP“iart艺闻”即时更新。《艺术新闻》是艺术世界的记录者与参与者,以其对艺术界的专业报道与长期观察,是艺术专业人士与艺术爱好者了解艺术趋势与动态的必读媒体,也成为了当代艺术史的重要参考。


联系我们

《艺术新闻》
上海市黄浦区建国中路10号5号楼 5211室 邮编:200025
Room 5211,Building No.5,The Bridge 8, 10 Middle Jianguo Rd., Huangpu District,Shanghai,China. PC:200025
Tel: (8621) 6335 3637
Email:theartjournal@modernmedia.com.cn

广告

客户经理

赵悦

EMAIL: yue_zhao@modernmedia.com.cn


客户执行

季佳雯

EMAIL: jijiawen@modernmedia.com.cn


TEL: +86 21 6335 3637-386

去往2116的未来线路?“时间的种子”翻开上海种子第二章

Apr 24, 2017   张军

上海。由李龙雨与汉斯·乌尔里希·奥布里斯特(Hans-Ulrich Obrist)联合策划,上海种子第二章“时间的种子”于4月22日在上海喜玛拉雅美术馆开幕。上海种子第二章主要以展览的形式呈现,展览题目取自同名纪录片——“时间的种子”(Seeds of Time)。

0▲ 卡里·福勒《时间的种子》,由桑迪·麦克劳德导演的电影,77分钟,纪录片静止图像,2013年,图片由研究员允惠

回归“展览”

– ▬ –

上海种子第二章仍然试图通过艺术、文学(科幻)、科技、社会学、环境科学、生物学、医学的跨学科对话以及当代艺术公共性与公共空间的拓展,引领社会各界发现、感知、更深入地理解和探讨环境和社会问题,并尝试解决之道。如果说上海种子正在试图探索一条多方合作、迂回进展的公共平台构建之路,其第二章“时间的种子”某种程度上做了一次面向“展览”的回归。延续“根基研究员”(Root Researcher)及“研究员”(Researcher)的体系,“时间的种子”主要由5位来自不同领域的根基研究员带领其团队共同完成的项目,以及40多位(组)不同领域的个体研究员的作品或展项构成。

0 (19)▲ 上海种子第二期“时间的种子”开幕现场

在根基研究员小组的层面:人类学家、哲学家布鲁诺·拉图尔(Bruno Latour)的团队将带来《重置现代性!上海站》。它包括一个填入了丰厚文献的展厅空间,以及连续4天的讲座和工作坊(5月4日至7日)。它将展开与本地学者、知识界代表之间的讨论,探讨在生态与人文环境均已发生剧变的今天如何重新审视“现代性”。艺术家、作家和电影制作人索菲亚·阿尔-玛利亚(Sophia Al-Maria)及其小组成员联合创作的《执迷之物》,结合影像、舞蹈与文本等多重形式预演“未来”并祝福2116。

0 (6)▲ 布鲁诺·拉图尔及其根基研究员团队成员杰米·艾伦、马丁·吉纳德-特雷、克劳德·玛卓托(òbelo)、多纳托·瑞奇、玛雅·桑博(òbelo)《重置现代性!上海站》,大体说明图,2017年,图片由òbelo(根基研究员团队成员克劳德·玛卓托与玛雅·桑博)允惠

视觉艺术家邱黯雄团队希望在一辆公交车上实现的公共艺术项目《未来线路》。它与另一位研究员——科幻小说家刘宇昆(Ken Liu)特别为上海种子所撰写的《上海48小时:国际游客周末观光指南,行星漫游者出品,2116》两相呼应。两者不约而同地都以影像装置与文本的形态相结合,讲述一趟发生在百年后的“上海之旅”。作为上一章已完成项目的换型延展,表演艺术家奥托邦戈·恩坎加(Otobang Nkanga)小组的“土地对话”,麦肯锡全球资深董事张海濛及其小组成员所开发的线上游戏《玩出未来2116》在第二章中将以完整的作品形式在展览中呈现。

0 (3)▲ 邱黯雄及其根基研究员团队成员李倩与杨磊《未来线路》,概念图与说明文字,2017年,图片由根基研究员允惠
0 (9)▲ 刘宇昆(Ken Liu)特别为上海种子所撰写的《上海48小时:国际游客周末观光指南,行星漫游者出品,2116》,图片来源:TANC

第二章展出的项目还包括迪勒·斯科菲迪奥+兰弗洛设计事务所(Diller Scofidio + Renfro)带来的《出口》(由卡地亚艺术当代艺术基金会收藏)。它在接近360度的全景式荧幕上呈现“转译”自大量调查数据的动态图像,直观地还原人口迁徙(移民)、气候变迁等发生在地球村的一系列“运动”(Movement),并揭示数据变化背后的深远影响。

0-1▲ 迪勒·斯科菲迪奥+兰弗洛设计事务所(Diller Scofidio + Renfro)《出口》

艺术家刘窗以自己的3件作品分别对应两组科学家——托马斯·哈东(Thomas Hartung)和戴维·帕米埃斯(David Pamies),以及金斯顿(Stuart Kim)的研究成果,4件展项的并置有趣而耐人寻味:一方面,科技意味进步,是问题的解决之道;另一方面,科技也滋生新的问题,需要不断地得到修正和治愈……

0-2▲ 刘窗《14#》,装置现场及草图
0 (1)▲ 金斯顿(Stuart Kim)的研究成果

作为一代视觉艺术家与文化偶像的小野洋子这次为上海种子送来3件不同形式的作品:一场《献给上海的铃铛》的开幕表演;声音装置《我们都是水》,一个长期项目《许愿树》。建筑艺术家林璎的空间影像装置《什么正在消逝?空房间》借光束调动观众的观看行为——它引领观众双手捧起暗室的投影板,在映照自身的莹莹绿光中观看地球上消逝或濒临灭绝的生物的故事。

0 (21)▲ 小野洋子《许愿树》
0 (12)▲ 上海种子第二章“时间的种子”开幕表演——小野洋子作品“先给上海的铃声”,表演嘉宾杨福东
0 (8)▲ 林璎《什么正在消逝?空房间》,装置现场,2009年,图片由马修·尼德豪泽提供

展览还包括首度在国内呈现的古斯塔夫·梅茨戈尔(Gustav Metzger)的作品。这位刚刚去世的消费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坚决反对者,以不懈的艺术行为提醒人们“我们必须要么成为理想主义者,要么死亡。”

0 (5)▲ 古斯塔夫·梅茨戈尔《极限碰触:舞动的软管、云母立方、电炉上的水滴、无题(彩虹/水)》,一系列装置与混合媒材,尺寸可变,1968年/2017年,由研究员允惠,致谢Kunsthall奥斯陆与Øyvind Mellbye

迂回构建“公共平台”

– ▬ –

“时间的种子”开幕期间,“关于未来的愿景”论坛,“上海种子马拉松访谈”第一辑, “时间的种子”展览背后故事分享会同期举行。在“远景之丘”中进行的“关于未来的愿景”的讨论将话题延展至生物及基因科学、生态系统、中医伦理、健康产业。“上海种子马拉松访谈”就设在“时间的种子”展品建构的空间之中。“展览”以建构语境的方式内在地影响着讨论,讨论本身成为一种现场“展品”。

0 (4)▲ 上海种子第二章“时间的种子”开幕日马拉松访谈

特别策划的开幕式表演也更像是一场当代艺术展:杨福东作为朗诵者呈现小野洋子作品“献给上海的铃声”;爵士钢琴家黄健怡和浦东社区沪剧演员合作,在香港建筑师 Thomas Tsang 制作的投影大屏幕前,新晋普利策音乐奖得主杜韵身着黑衣站在台前像要报幕,但只是一直沉默而凝重地用保鲜膜包裹话筒。研究员王旭像个哑剧演员一样自己表演“糖伞”,酒会观众则受邀穿上穿戴式设备“阿多罗”去仿生般地感受生长时的阿加尼斯·阿库塔——一种一年只开花一天的非常脆弱的物种。

0 (10)▲ 上海种子第二章“时间的种子”开幕表演,表演者杜韵

如果说上海种子计划本身有似正在创作中的长篇交响乐,其“第二章””展览“形式的回归是对上一章已展开的部分实验成果的总结性展示,又是“艺术”撕裂现实力量的节奏性凸显,它的介入性质并没有改变。

0 (11)▲ 上海种子第二章“时间的种子”开幕表演

“我们不是一个艺术节或者双年展,我们要做的是一个公共平台。它甚至不必是艺术、文化导向的,它将在某种程度上填补 NGO 的空白,并具有媒体、教育等方面的功能。”开幕式新闻发布会上,上海种子联合艺术总监、喜马拉雅美术馆馆长李龙雨这样说。

而为什么是“上海”?“上海种子”又在哪些方面体现了在地性?上海种子联合艺术总监汉斯·乌尔里希·奥布里斯特说:“今天我们试图在‘美术馆’进行的这些活动和探讨,远远不是传统美术馆所能承担的。而也许只有上海,今天的上海——它拥有如此众多的文化艺术场馆,开放的精神,才是这样的探索的最好出发地”。

2116其实并不很遥远。它只不过是超过了我们的有生之年,但是我们不能再以人类自身的时间、限度去思考自然”,远景能源 CEO 张雷说。而面对“灭绝”性的未来,“时间的种子”应当在今天种下什么样的愿景形态?证大集团创始人及董事长,目前同时也是上海种子研究员之一的戴志康说,“我们期待中国人能为全球亿万级的人口提供一种生存方式样板。也许上海种子下一章的主题就会是“平等”、“公平”。”(撰文/张军)

 

上海种子第二期

Shanghai Project, Chapter 2

上海喜玛拉雅美术馆 | 展至7月30日

上海市浦东新区樱花路869号

*除特别注明外,本文视频及图片均由上海喜玛拉雅美术馆提供

TANC 专访 | “1989后的艺术与中国”:古根海姆如何策划美国境内最大规模中国当代艺术展

今年10月,纽约古根海姆美术馆(Solomon R. Guggenheim Museum)将举办“1989后的艺术与中国:世界剧场”。作为有史以来在美国境内美术馆展出的最大规模中国当代艺术展览,“世界剧场”将在美术馆的圆形大厅以及两个塔楼展厅内呈现来自75位艺术家和艺术小组的共计150件作品。古根海姆三星亚洲艺术高级策展人兼全球艺术高级顾问孟璐(Alexandra Monroe)认为,此次展览“全力专注于呈现中国的概念性艺术实践,及其背后代表的两代中国艺术家”。策展人孟璐和田霏宇(Philip Tinari)接受了《艺术新闻》的专访,就关于此次展览的诸多问题展开了讨论。

PHOTO GALLERY | 图片专题
TANC VIDEO | 影像之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