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第57届威尼斯双年展将于5月13日至11月26日在威尼斯举行。4月19日,本届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将于5月11日开幕)在北京公布了今年国家馆的整体展览方案。邱志杰担任本届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策展人,由其策划的展览主题“不息”(Continuum – Generation by Generation)不仅呼应着本届双年展总主题“艺术永生”(Viva Arte Viva),同时恰如其分地呼应了中国关于“永生”的回答。在表现形式上,本届威尼斯双年展旨在成为“由艺术家与艺术家为了艺术家而设计”的一届双年展,将艺术家置于第一线。而中国馆的策展方案也将是一个由“艺术家为艺术家策划”的展览,提出关于什么是“永生”理解的中国方案。
▲ 邱志杰绘制的“不息”地图
策展人邱志杰在接受《艺术新闻》采访时认为,他并不认为自己是一个策展人,而是一个“Mapper”(绘制地图的人)。他为本次展览绘制了一幅同样名为《不息》的地图,阐述自己的策展理念:展览在意象上将以“山·海”与“古·今”两个相互流变、转换的“阴·阳”结构来展开叙事。
▲ 本次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策展人邱志杰
参展艺术家之一邬建安表示,本次展览隐含了“愚公移山”和“精卫填海”这两个耳熟能详的故事作为线索,它们构成“山”与“海”对应的意象;李嵩的《骷髅幻戏图》和马远的《十二水图》二幅宋代古画共同构成展览的“引文”,由中国人独特的精神世界构成指向“不息”的意象。
▲ 马远《十二水图》
▲ 李嵩《骷髅幻戏图》
邱志杰则认为,展览的线索不仅仅只有这两条,还包括了“大禹治水”“夸父追日”等一系列神话的意象。而这些线索都会在从大海汲取能量的当代中国艺术家汤南南、汲取“迷信”能量的当代中国艺术家邬建安、雕刻影子的民间工艺美术大师汪天稳与汇集苏绣艺术传承脉络的民间工艺美术大师姚惠芬的相互合作中展开,为展览空间的“叙事”注入了更多的活力和可能。
▲ 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四位参展艺术家:(从左上起)汤南南、邬建安、汪天稳、姚惠芬
姚惠芬不仅将再现《骷髅幻戏图》,也将参与汤南南《遗忘之海》的创作。邬建安与皮影大师汪天稳已合作多年,在本次展览中将针对马远《水图》和山海意象展开新的创作;而汤南南与汪天稳,邬建安与姚惠芬也将交叉产生出新作品。邱志杰认为,每一个中国艺术家,都不是一个人在创作。中国艺术绝不是任何一个生死有命的中国艺术家的个体创造,而是一场历时五千年的集体创作,同时也是一场跨越千年的唱和和雅集。
▲《九重天》,邬建安,皮影装置
▲ 汤南南作品《遗忘之海7》
评审委员会成员之一、《美术》杂志主编尚辉认为,邱志杰的方案能脱颖而出最重要的原因是有更多的中国元素。而邱志杰在接受采访时回应关于“中国元素”问题时表示:如果使用中国元素是为了改写刻板印象,重新书写中国的故事,塑造中国的印象,讲清楚什么才是真正的中国,当然要理直气壮地使用,那样才是真正对世界艺术做出贡献。每个艺术家个体都会死,永生的是某种超出每一个个体的能量。
▲ 姚惠芬和她的徒弟正在创作
本次中国馆另一特别之处在于设置了文献区,展示四位艺术家各自的师承,进一步把“不息”由意象和气场,落实为文献的证据。邱志杰在现场介绍道:邬建安的老师是吕胜中先生,吕胜中先生的老师是杨先让先生和冯真先生,杨先让的老师是徐悲鸿,冯真的老师是苏联画家莫伊谢延科;汪天稳的恩师是李占文,李占文的恩师是李三喜;汤南南的大学老师是徐里,徐里的老师是林以友、谢意佳,林以友的老师是倪贻德和胡善余先生,谢意佳的老师是黄宾虹、林风眠等。每一位中国艺术家,有着各自的师承,同时也是一个教师。在这样一种代代相传、无穷尽的接力中,聚集起的是不息的能量场。而这种艺术阐释模型,将完全不同于那种强调个人创造的艺术生产模式,这就是中国艺术和中华文明几千年生生不息的秘密。
▲ 本次中国馆4位艺术家的合作网络
邱志杰也透露,在威尼斯双年展结束后,本次中国馆的展览内容预计将会于2018年元宵节期间在上海明当代艺术馆和北京时代美术馆同时展出,至于具体的操作方式还在商议中。(撰文/Phenix Luk)
*本文图片均由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