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艺术新闻》创刊于2013年,是超媒体集团旗下艺术媒体群的重要一员。每月出版的刊物随《周末画报》发行,其数字版通过网站以及APP“iart艺闻”即时更新。《艺术新闻》是艺术世界的记录者与参与者,以其对艺术界的专业报道与长期观察,是艺术专业人士与艺术爱好者了解艺术趋势与动态的必读媒体,也成为了当代艺术史的重要参考。


联系我们

《艺术新闻》
上海市黄浦区建国中路10号5号楼 5211室 邮编:200025
Room 5211,Building No.5,The Bridge 8, 10 Middle Jianguo Rd., Huangpu District,Shanghai,China. PC:200025
Tel: (8621) 6335 3637
Email:theartjournal@modernmedia.com.cn

广告

客户经理

赵悦

EMAIL: yue_zhao@modernmedia.com.cn


客户执行

季佳雯

EMAIL: jijiawen@modernmedia.com.cn


TEL: +86 21 6335 3637-386

为西南艺术生态“创造空间”,成都麓湖·A4美术馆首展开幕

Apr 18, 2017   何佩莲

成都。4月15日,麓湖·A4美术馆新馆开馆展“创造空间”在成都市麓湖艺展中心开幕。展览由馆长孙莉与策展人李振华担任艺术总监,联合策展人赫挲·卡斯泰利(Richard Castelli)、李杰、蔡丽媛共同策划完成,展出来自荷兰、法国、挪威、澳大利亚、中国等国家的13位(组)艺术家的作品。

0▲ 麓湖·A4美术馆开馆展“创造空间”开幕现场

从2008年成立,到2016年正式注册为非营利美术馆,再到新馆的开馆,A4的成长始终与成都这座城市的发展以及其所在的社区相联系。“作为一间非营利艺术机构,在面向全球化视野的同时,不断地激活并推动本地艺术生态的发展,这是最初的坚持也是未来的发展。”美术馆馆长孙莉在开幕式上说道。对于新馆的规划和侧重点,她曾表示:“美术馆将聚焦国际国内前沿艺术的发展,致力于推动新媒介艺术在中国的学术研究与现场实验。”

0-1

0-2▲ 麓湖·A4美术馆建筑外观

展览通过何为“空间”以及如何“创造”的追问,呈现诗性空间、运动空间、声响空间、超视象空间、扩延空间、内在经验等6个空间纬度的对话与探索。复杂的展览动线分布于展馆室内外,展出作品以新媒体艺术为主,从不同的感官角度出发,调动观众的身体经验与对空间的感知。

0-3▲ 徐文恺(aaajiao)《棉的浪》,2017年
0-4▲ 雎安奇装置作品《红》展览现场,2017年

创造空间缘于对A4机构的想象,一个在城市、文化主流之外的创造性空间。不仅探讨创造文化空间,而是在地缘范围内关于创造的可能性,从这一地区的文化态势面对中国和世界的姿态,也可能是思想和创意上的体验。”李振华如此阐释策展理念。其策展方案早在2016年9月就已完成,怎样让展览与这座城市发生关联,李振华将问题留给了艺术家。

12组展出项目中的7件为此次展览委托制作,包括徐文恺(aaajiao)《棉的浪》、陈霄影像装置《无题》、冯晨装置作品《W》、何翔宇《橄榄油-过去的只是序曲》、雎安奇装置作品《红》、李民伟《开展所能 X》以及嗯工作室(魏皓严&朱晔)《街道的秘密:成都》。

0-5▲ 李民伟装置作品《开展所能 X》,2017年

在半环绕美术馆建筑的湖中,香港艺术家李民伟的10米x10米的作品《开展所能 X》漂浮在水面上。装置使用的尼龙折床作为密集居住环境下催生的都市化产物,在此模糊了私人空间与公共空间的边界,也提供对于个人与社群关系的解读方式。

0-6
0-7▲ 冯晨装置作品《W》,2017年

在美术馆入口处,荷兰艺术家埃德温·范海德(Edwin van der Heide)装置《气流声场》形成一个呼吸甬道。艺术家利用物理原理而非电子扩音使装置发声。上方桁架中的空气随气压的变化而产生不同的声响,被压缩的空气连接着平铺分布的气压阀门,营造出一个喷压空气的声场,对声音和音调进行了韵律性与空间性的综合解读。

穿过《气流声场》,冯晨的《W》则利用视觉和听觉的同步,通过装置的方式探索感官对于情感和想象力的作用。此次展出的这件《W》为艺术家为展览制作的大尺寸版本,也是首次被安装在公共空间。同样关注声音的作品还有挪威艺术家玛瑞安·黑斯科(Marianne Heske)2003年的声音装置《破冰船》(Ice Breaker)。

0▲ 玛瑞安·黑斯科(Marianne Heske)声音装置《破冰船》(Ice Breaker)展览现场,2003年

早在2014年,A4旧馆即开始关注对声音艺术及音乐与视觉艺术关系。其展览“声场与视域——国际声音装置艺术展”,呈现了由“Grame·法国里昂国立音乐创作中心”以计算机工具制作的10组声音装置作品。在“创造空间”中,A4持续探讨包括声音在内的不同感官状态。

何翔宇的《橄榄油-过去的只是序曲》根据狭长的空间,勾勒出15米长的矩形线框,并且在轮廓内不断重复涂刷橄榄油。通过展期时间的变化,橄榄油以极其缓慢的速度沁入墙体并渗透至铅笔框线外,逐渐模糊规整的封闭边界。而正对“橄榄油”的,是艺术家另一件作品《13个柠檬》,这件作品来自何翔宇全新的柠檬绘画系列,该系列“意图围绕视觉表达的核心概念:如轮廓、边界与色彩,探讨一系列视觉感知和透视形成的机制”。

0-8▲ 何翔宇《橄榄油-过去的只是序曲》,2017年
0-9▲ 何翔宇《13个柠檬》展览现场

由澳大利亚新媒体艺术家邵志飞(Jeffrey Shaw)与法国艺术家让·米歇尔·部耶(Jean Michel Bruyère)合作的影像装置《分裂之子》,在美术馆外走廊尽头的360度环幕空间中放映。作品从邵志飞拍摄于1999年至2007年间拍摄的500多部视频片段中遴选出2.2万个镜头,透过可以衍生和不断变化生成的影像系统,将观众带入希腊神话中的阿克泰翁悲剧。技术上的设定使得这件影像能够不间断地进行变化,并可以持续播放数小时甚至数天。

0-10

0-12▲ 邵志飞(Jeffrey Shaw)与让·米歇尔·部耶(Jean Michel Bruyère)合作的影像装置《分裂之子》

在整个展期中,A4还将进行长达数月的公共教育项目。从艺术中心到美术馆,对公共教育项目的关注是A4转型的重要改变。作为“开馆月”公教活动的开始,美术馆在对公众开放首日进行了3场讲座,包括艺术家颜磊在第13届卡塞尔文献展的作品《有限艺术项目》的放映会,与两场关于媒体艺术的讲座——由邵志飞主讲“媒体艺术之后的艺术”(Art after Media Art),以及联合策展人赫挲·卡斯泰利以“概念艺术对媒体艺术的影响”(Infection of late and lazy conceptual art in media art)为题的讲座。

0-13
0-14
▲ 颜磊装置作品《XANAX》,2015年

“美术馆的工作不单纯是展览和教育活动,和艺术家的合作同样不只是物理和空间的作品转移、并置。虽然我们的项目合作的艺术家来自全国乃至世界,成都本地艺术家的比重并不高,但我们希望可以多做一些本地的扎实的基础性工作。”孙莉表示。作为经济崛起迅速的西南城市,成都尚未形成自己的当代艺术生态。这里的当代艺术机构寥寥可数,艺术家带着不可见的文化身份活跃在北京、上海等其他城市与国外。A4所要创造的空间,正是这座城市的当代艺术生态。

A4美术馆新馆位于成都市中轴线南端的天府新区,毗邻府河。其建筑由大地艺术家安托内·普雷多克(Antoine Predock)担纲设计,总面积达3500平方米,包括1500平方木的展厅,与学术报告厅、图书馆、艺术品商店、艺术家驻留工作室、咖啡厅等功能空间。(撰文/何佩莲)

 

创造空间麓湖·A4美术馆 | 展至7月16日

 

*除特殊注明外,本文中图片由麓湖·A4美术馆提供

“唐物”、“和物”与“侘茶”,从中国习得的“茶”如何在日本演化为“茶道”

4月10日,位于上野公园的东京国立博物馆推出春季新展“茶道的艺术:日本文化的精髓”,介绍了茶道从室町时代至今在日本的衍变,也是1980年东京国立博物馆举办的“茶道的艺术”以来有关同类主题的规模最大的展览。12世纪,宋代的新式茶饮习俗由日本禅僧在中国习得后,便逐渐在禅寺、武士家族及日本上流社会间流传开来。16世纪的织丰时代,千利休创造了“侘茶”(wabicha),将简素的茶具与精致的唐物一同使用,独辟蹊径探求“和物”以至寻常器物的美,从此茶道由精英贵族的专属之物渗透至市井阶层。就这样,茶道历经百年流转更迭,发展成为日本文化中突出而独特的一个方面。

PHOTO GALLERY | 图片专题
TANC VIDEO | 影像之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