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艺术新闻》创刊于2013年,是超媒体集团旗下艺术媒体群的重要一员。每月出版的刊物随《周末画报》发行,其数字版通过网站以及APP“iart艺闻”即时更新。《艺术新闻》是艺术世界的记录者与参与者,以其对艺术界的专业报道与长期观察,是艺术专业人士与艺术爱好者了解艺术趋势与动态的必读媒体,也成为了当代艺术史的重要参考。


联系我们

《艺术新闻》
上海市黄浦区建国中路10号5号楼 5211室 邮编:200025
Room 5211,Building No.5,The Bridge 8, 10 Middle Jianguo Rd., Huangpu District,Shanghai,China. PC:200025
Tel: (8621) 6335 3637
Email:theartjournal@modernmedia.com.cn

广告

客户经理

赵悦

EMAIL: yue_zhao@modernmedia.com.cn


客户执行

季佳雯

EMAIL: jijiawen@modernmedia.com.cn


TEL: +86 21 6335 3637-386

“唐物”、“和物”与“侘茶”,从中国习得的“茶”如何在日本演化为“茶道”

Apr 16, 2017   许婧

东京。4月10日,东京国立博物馆新展“茶道的艺术:日本文化的精髓”开幕,展览共分为5个篇章,旨在反映茶道从室町时代至今的衍变,也是1980年东京国立博物馆举办的“茶道的艺术”(Arts of the Tea Ceremony)以来有关同类主题的规模最大的展览。

展览的5个展区,从“室町时代的茶——作为装饰的‘唐物’与中式审美趣味”、“侘茶的出现——满足精神需求的器物”、“侘茶的演进——千利休和他的时代”、“古典复兴——小堀政一与松平治乡之茶”到“早期现代鉴赏家之眼”,观众可以通过欣赏各个历史时期的茶道精品,感思当年使用这些器物的人,理解“日本文化的精髓”。

1▲ 笠松紫浪《残春:茶の湯》,1932年,波士顿美术馆藏

12世纪,宋代的新式茶饮习俗由日本禅僧在中国习得后,便逐渐在禅寺、武士家族及日本上流社会间流传开来。他们精心装饰茶室,用考究的中国“唐物”(karamono)茶碗奉茶,以展示自己的社会地位。16世纪的织丰时代,千利休创造了“侘茶”(wabicha),将简素的茶具与精致的唐物一同使用,独辟蹊径探求“和物”以至寻常器物的美,从此茶道由精英贵族的专属之物渗透至市井阶层。就这样,茶道历经百年流转更迭,发展成为日本文化中突出而独特的一个方面。

室町时代的茶——作为装饰的“唐物”与中式审美趣味

– ▬ –

一般认为饮茶习俗约在12世纪广泛传入日本。用茶粉煮茶或饮用抹茶的方式,是由佛教僧侣在宋朝往来中国时习得,后在日本上流武士和贵族家庭中流行起来。

2▲ 梅花麻雀图,南宋,13世纪,中国,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室町时代,权势人物喜欢收藏的舶来艺术品被称为“唐物”(karamono),将唐物用来装饰房间及饮茶成为显示权威的标志。而最高级别的唐物则集于当时掌权的室町幕府手中。负责鉴定估价宫廷藏品的弄臣同样参与了对唐物的分类与评估,这套价值体系直接反映到茶具上,最终为日本的茶道文化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3▲ 曜变稻叶天目茶碗,南宋,12-13世纪,中国,静嘉堂文库美术馆藏

从文献资料诸如《幕府官邸侍奉手册》(Kundaikan socho ki)、《室町殿陈列品记录》(Muromachi-dono gyoko okazari ki)等可见,中国画和室町幕府收藏的唐物代表了当时文化品位的至高点,这些精品后被称为“东山御物”(Higashiyama Gomotsu),即使在挑剔的鉴赏家眼中也是弥足珍贵。

4▲ 青瓷下芜花瓶,南宋,13世纪,中国,彩虹(Arc-en-Ciel)艺术财团藏

侘茶的出现——满足精神需求的器物

– ▬ –

15世纪末,随着室町幕府的没落,市井阶层成为文化的新起一代,沉浸并精通于连歌、能剧、茶道、花道、香道等多种艺术门类——而这些都曾只是上层阶级的专属消遣。

5▲ 西山宗因《连歌怀纸》,1525年
6▲ 能剧演出现场

当茶道的覆盖面扩大,品赏茶道的场所与空间也相应发生变化,茶具的转换尤为显著。战国时代的将军和富商竞相拥有室町幕府流出的顶级唐物,一种新的审美趣味正在诞生。精进禅修的村田珠光(1423-1502年),与其他京都下京区的茶人,开始在唐物之外的寻常生活中找寻符合心境的器物。精美与简素的茶具经整合使用,“侘茶”(wabicha)就这样诞生了。这种精神后由大阪府商人武野绍鸥(1502-1555年)继承并发扬,深深扎根于市井百姓心中。

7▲ 雨漏茶碗,朝鲜王朝,16世纪,朝鲜,根津美术馆藏

这一部分展览通过15至16世纪军阀和茶人的视角,回溯了从“唐物”(karamono)到“高丽物”(koraimono)、“和物”(wamono)——茶具审美取向的转变。“侘茶”正是在这样一个变迁的年代萌芽。

8▲ 初花肩冲茶入,南宋-元朝,13-14世纪,中国,德川纪念基金会藏
9▲ 松花茶入,南宋-元朝,13-14世纪,中国,德川美术馆藏

侘茶的演进——千利休和他的时代

– ▬ –

织丰时代,千利休(1522-1591年)将“侘茶”发扬到极致,茶道最终在统治者、武士、平民间得到广泛而深入的传播。

10▲ 千利休

千利休出生于大阪府堺市一个显赫的商人家族,幼年便习茶道。他对茶具独到的领悟与运用使他成为织田信长(1534-1582年)、丰臣秀吉(1536-1598年)等统治者的“茶头”。千利休不仅传承“侘茶”开创人村田珠光所遗留下的传统,且追寻着自己的抱负,发明了新的器物、革新并完善了茶道。这一精神为其大弟子古田织部带来莫大的影响,也成为今人传习茶道的奠基石。

11▲ 千利休的茶室“待庵”,京都

这一部分展览首先从“千利休挑选的”和“千利休创造的”两个类别阐释了器物与千利休发生的关联。此外,展览还关注千利休死后,织丰时代至江户时代武士对茶的研习,主要侧重三位茶人:古田织部、织田长益(1548-1622年)、细川忠兴(1563-1614年)。

12▲ 赤乐烧茶碗“无一物”,织丰时代,16世纪,日本,颖川美术馆藏
13▲ 青井户茶碗“老僧”,朝鲜王朝,16世纪,朝鲜,藤田美术馆藏
14▲ 志野茶碗“卯花墙”,织丰时代-江户时代,16-17世纪,日本,三井纪念美术馆藏

古典复兴——小堀政一与松平治乡之茶

– ▬ –

江户时代社会步入平稳安宁,茶道又经历了一次转折。德川幕府与周边以小堀政一(1579-1647年)为首的战国大名家族试图复兴武士阶层茶文化——这些传统起源于室町幕府。另一项举措是制定了“家元”制度,与千利休的茶道文化一脉相承——而还有一种融合贵族文化经优雅训习的新式茶道,这些差异性影响着彼此。

15▲ 小井户茶碗“六地藏”,朝鲜王朝,朝鲜,泉屋博古馆藏

展览中呈现了江户时代上半叶的茶具,尤以与小堀政一有关的茶具为主。他复兴了武士的茶文化,并构想了“绮丽寂”这一优雅简素的形式,以复兴平安时代的贵族文化。

16▲ 无准师范 尺牍(板渡墨迹),南宋,1242年,中国,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此外,展览还展出了与松平治乡(1751-1818年)有关的茶具,他是松江藩主,在江户晚期沿小堀政一之道、以敏慧之鉴力收藏了大量古典精品复兴茶道。

17▲ 粉引茶碗“三好粉引”,朝鲜王朝,16世纪,朝鲜,三井纪念美术馆藏

江户时代的巨商富贾如三井、鸿池、关户家族收藏的精品也在展陈之中,他们在金钱往来中发展出了特别的茶之道。

早期现代鉴赏家之眼

– ▬ –

从江户末期到明治时代日本政治大变革的时期,许多来自寺庙与旧式家族的珍宝茶具流落于市场。就在这段动荡的时期,出现了平濑露香(1839-1908年)、藤田香雪(1841-1912年)、益田钝翁(1848-1938年)、原三溪(1868-1939年)等知名实业家,凭借财富与鉴赏力建立起大规模的茶具收藏。

18▲ 色绘金银菱文重茶碗,江户时代,17世纪,日本,MOA 美术馆藏

他们在研究传统茶道历史之余引入新的视角,将古书法、浮世绘、佛画等日本艺术带进茶室,为重要社交人物举办茶会,拓宽了茶道的形式。

19▲ 交趾大龟香盒,明朝,17世纪,中国,藤田美术馆藏

大正时代和昭和时代的审美意趣继而传递至畠山一清(1881-1971年)等新一代茶人。这些早期现代鉴赏家的精神与个性化审美又赋予了各家博物馆,今日才得以有珍罕的茶道器物展现在公众面前。

这部分展览通过展示这5位在日本家喻户晓的鉴赏家之藏品,重新诠释了茶道——日本文化的精髓之魅力。(编译/许婧)

茶道的艺术:日本文化的精髓

东京国立博物馆 | 展至6月4日

*除特殊注明外,本文中图片由东京国立博物馆提供

“绘制地图的人”与“不息”的中国艺术: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回应年度主题“艺术永生”

4月19日,本届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在北京公布了今年国家馆的整体展览方案。邱志杰担任本届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策展人,由其策划的展览主题“不息”不仅呼应着本届双年展总主题“艺术永生”(Viva Arte Viva),同时恰如其分地呼应了中国关于“永生”的回答。汤南南与汪天稳,邬建安与姚惠芬4位艺术家和工艺大师将交叉产生出新作品。邱志杰认为,中国馆的策展方案将是一个由“艺术家为艺术家策划”的展览,提出关于什么是“永生”理解的中国方案。

PHOTO GALLERY | 图片专题
TANC VIDEO | 影像之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