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世纪荷兰绘画的最大私人收藏——美国纽约的莱顿收藏(Leiden Collection),将于2月开始世界巡回展览。巡展首站法国卢浮宫的展览中,观众将看到荷兰莱顿黄金时代多位艺术家的近30幅作品,其中伦勃朗(Rembrandt Harmenszoon van Rijn)的画作就有10幅之多。从2017年到2018年,展览将来到上海龙美术馆、中国国家博物馆和阿布达比卢浮宫,藏品也将增加到60幅左右。
▲ 伦勃朗《智慧女神密涅瓦在书房》(Minerva in her Study),1635年,图片来源:Leiden Collection
莱顿收藏:
最大的荷兰古典绘画私藏
– ▬ –
本次展览选自“莱顿收藏”(又名莱顿图库,The Leiden Gallery genoemd),是美国商业巨头托马斯·卡普兰(Thomas S. Kaplan)及其夫人达芙妮·雷卡纳蒂·卡普兰(Daphne Recanati Kaplan)自21世纪初期开始收藏的艺术藏品系列。其中近200幅画作,多数来自17世纪在荷兰西部省份“莱顿”(包括伦勃朗在内)诞生的优秀画家。他们拥有私人收藏数目最多的伦勃朗画作,和一系列伦勃朗风格(Rembrand tesques)以及同一流派画家的作品:13张师从伦勃朗的绘画大师格里特·德奥(Gerard Dou)的作品、杰拉德·特·博尔奇(Gerard ter Borch)、卡斯帕·奈彻(Caspar Netscher)及保罗莱·西雷(Paul Lesire)所作的克雷范格(Craeyvanger)家族系列肖像画,还有维米尔(Johannes Vermeer)的《坐在小键琴旁的女子》(A Young Woman Seated at the Virginals)。
▲ 格里特·德奥《削鹅毛笔的学者》( Scholar sharpening a quill pen),1630-1635年,图片来源:Leiden Collection
▲ 费迪南德·博尔(Ferdinand Bol)《在井边的以利谢与丽贝卡》(Eliezer and Rebecca at the Well),1655-57,图片来源:Leiden Collection
▲ 维米尔(Johannes Vermeer)的《坐在小键琴旁的女子》(A Young Woman Seated at the Virginals),图片来源:Leiden Collection
因此,莱顿收藏汇集了荷兰艺术的精髓与特点:伦勃朗对光影的塑造,扬·斯特恩(Jan Steen)的人物肖像及田园风光,杨·里耶文(Jan Lievensz)的寓言画,弗朗茨·凡·米尔瑞斯(Frans van Mieris)对富裕阶层的刻画,格里特·迪奥(Gerrit Dou)的日常生活小画等。正如策展人Dominique Surh 所言,从卡普兰的藏品中,人们可以看到荷兰黄金时代的“清晰脉络”。
荷兰黄金时代绘画的脉络
– ▬ –
▲ 伦勃朗《风车》,1645-1648年,图片来源:Leiden Collection
伦勃朗的作品《风车》(The Mill),描绘的是他父亲在莱顿郊外的一座磨坊。黑压压的乌云被吹散,阳光温暖地透到风翼上,如一座灯塔伫立在悬崖边,也如哨兵一般照看着人们的日常生活:一个女人带着孩子走下山路,河边的女人跪着洗衣服,荡起一点点涟漪,对面的船靠岸了,再远处,牛羊静静地看着。风车在17世纪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从研磨谷物、芥末到锯木,甚至造纸,为荷兰的经济辉煌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画中的风车如此的宁静,在风波中守护着这片土地与人民。尽管伦勃朗并没有明确想从《风车》表达政治立场,但他确实通过风雨过后的风车描绘了一种平静的仪式感,在1648年荷兰对西班牙80年战争后终于独立,人们远离了战争与恐惧,期盼一种稳定而渺小的生活:荷兰的黄金时期到来了。
在整个17世纪,荷兰在贸易、科学与艺术等方面取得了极大的成就,达到了巅峰时期。这个年代,荷兰诞生了650至750位画家——约每2000至3000人中,就有一人成为画家,与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相似。在荷兰的黄金时代,绘画的主题也由初期盛行的宗教、历史,逐步转为肖像、风景、静物及日常生活题材,成为了如诗般自由的艺术形式,被称为“utpictura poesis”(诗如画)。丰富的体裁在莱顿收藏展中也可见一斑,观者可以同时看到多样的色彩、迷人的魅力、低俗的趣味、生活的狂喜及平庸的中产阶级等有趣的内容,以从讽刺到庄严的多种形式呈现。
▲ 伦勃朗《做薄饼的妇人》(The Pancake Woman),1635年,图片来源:Wikipedia
伦勃朗尤其对底层生活形态感兴趣,他喜欢画乞丐和流落街头的人,藉由戏剧般的人类境遇获得无穷的感染力。《做薄饼的妇人》(The Pancake Woman)的中心是一位驼背、干瘪的老妇人,她正在做一种可以在街上边走边吃的薄饼。她专注的表情、周边等待的人群、孩子的脸、散落地上的垃圾,画中细节无一不表现出城市与乡村生活的交织。这幅画也影响了很多同时代的艺术家如扬·斯特恩,“做薄饼的女人”也因此成为17世纪荷兰艺术中的一个非常受欢迎的主题。
▲ 伦勃朗《夜巡》1642年,图片来源:Wikipedia
▲ 弗朗斯·哈尔斯《圣佐治民兵队的军官与中尉》,图片来源:Wikipedia
在荷兰的黄金时代,画作中常常体现荷兰人的公共意识:文明、精神与国家自豪感。伦勃朗的《夜巡》(De Nachtwacht)是为装饰阿姆斯特丹扩建的民兵军械大厅所作,是西方艺术史中非常有名的一幅作品,也代表了肖像视觉语言的转化在《夜巡》中,伦勃朗放弃了传统的宴会模式,而以合唱队的典型站位安排人物,在站位中他以动态、戏剧性的场景表现行动中的警卫队。队长大步向前以左手示意,如若将整个队伍从会堂的黑暗的深处带出,旗子与武器堙没在背景之中,画面中高低、前后、动作形态及表情都错落有致,显得异常的真实。同时代有很多类似的作品,如弗朗斯·哈尔斯(Frans Hals)的《圣佐治民兵队的军官与中尉》(Officers and Subalterns of the Saint George Civic Guard),但都没能有伦勃朗的交叉站位及强烈光暗对比下类似闪光灯照片般的丰富效果。
▲ 弗朗斯·哈尔斯《艾萨克·马萨和比阿特丽克斯·凡·德兰婚礼肖像》(A Marriage Portrait of Isaac Massa and Beatrix van der Laen),1622年,图片来源:Wikipedia
▲ 维米尔《手持天平的女人》(Woman Holding a Balance),1664年,图片来源:Wikipedia
据估,在荷兰的黄金时代诞生的画作数目高达百万,这些作品不仅仅描绘了荷兰的生活经验,也表达与创造着多重意义:在静物画中感受荷兰的繁荣与海上交易的异域风情;在熟悉的风车与田园风光画中寻找国家独立后的平和与归属感;在肖像画中看到社会中的个体、个性;在风俗画与历史画中得到世俗与宗教的开示。正如维米尔在《持天平的女人》中所绘,繁荣、美好、和平,同时又不忘精神、灵魂与上苍,一切都平衡得恰到好处。(撰文/章诗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