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媒体艺术是时下艺术圈内的一大热门话题。越来越多的艺术家选择使用新兴媒介进行创作,而科技的发展,使得许多曾经无法想象的艺术表达方式成为可能。新时线媒体艺术中心(以下简称 CAC)的展览“超体:非人类的想象”(Hyperobject: Rendering the Non-Human)是对“CAC_实验室”最新研究与创造成果的又一呈现。展览将四轴飞行器技术、人工神经网络与计算机认知技术结合到艺术创作中,赋予机器和日常物件近乎自主自治的表达空间,并以此挑战以人为主体的对时空与日常世界的认识与感知。
▲ 展览“超体:非人类的想象”现场
展览第一部分是美国艺术家塞缪尔·亚当·斯沃普(Samuel Adam Swope)的雕塑装置《飘流的房间》(Floating Room)。被铁丝网所笼罩的,是一个设置成类舞台剧演出的室内空间。房间中央放置着台灯、垃圾桶、钟等5件日常生活物件,各自附着在一个四轴飞行器上,构成一系列超实体(hyperobject)物件。艺术家安排工作人员进入到房间内,通过电脑程序开启飞行器,剩下的则交由机器来演绎。这些由家用物品转化的物件在飞行器的帮助下在限定的空间内飘流、悬浮、碰撞甚至坠落,将原本沉寂的室内空间转化成一个动态的、生动的、有风有声的景观。
▲ 展览“超体:非人类的想象”现场,塞缪尔·亚当·斯沃普雕塑装置《飘流的房间》
▲ 塞缪尔·亚当·斯沃普《飘流的房间》预告片静帧
“我热爱有关飞行的一切,从孩童时代就是这样。”斯沃普如此解释他对空中艺术的执着追求。经受过多年雕塑专业训练的他,在本科毕业之后将目光从传统艺术转向了新媒体与新科技。此次展出的创作,于艺术家本人来说,既是表演艺术,也是雕塑装置。呈现在观者面前的室内空间中,许多超实体物件及日常物件实际上都是栩栩如生的倒模雕塑作品。
斯沃普通过这样的方式将传统与新科技投放到同一空间中,对此他表示:“科技于我永远都是在艺术创作中表达自我的一种媒介。它同创作雕塑时的凿子、锤子没有什么本质的不同,最终都只是服务于艺术表达的工具而已。”艺术家希望借由这些技术与家用复合体与室内其它物品、植物的碰撞接触,引发人们对于新兴飞行技术、新兴物流、未来智能家居生活的思考。
▲ 展览“超体:非人类的想象”现场,塞缪尔·亚当·斯沃普雕塑装置《飘流的房间》,房间内放置的物品皆由艺术家倒模制作,重量均在几百克
斯沃普是2016年 CAC 研究与创造学术奖金的获得者,此次展出的是他在上海为期3个月的驻留创作成果。据 CAC 机构执行总监、艺术家郭城介绍,该项目最初将研究重心放在 Opti Track 三维红外运动捕捉系统上,亦即希冀通过多个方位的红外线摄像头追踪并较精确地控制物体的悬浮方位。斯沃普则发现目前已开发出来的无人机的定位系统已经足以支撑起该创作所需,因而将目标锁定在无人机的对于该作品的开发运用上。“现在大家都在谈无人机,而他(斯沃普)的这个方向是目前大多数人没有看到的。我们都在谈民用无人机、监控等等政治语境下的话题,但他巧妙地绕开了这一‘俗套’,创造了一个新的人与空间的、家庭生活的思考和对话。”郭城如此评价道。
▲ 塞缪尔·亚当·斯沃普雕塑装置《飘流的房间》在展览现场,摄影:TANC
艺术家菲托·萨格雷拉(Fito Segrera)的展览作品则试图从另一个角度探求人工智能与现实认知之间的关系。他的新作《[软]图像的变节》(The Treachery of [soft] Images)将两台嵌入墙内的液晶电脑显示屏用传统画框装裱起来,并刻意将连接它们之间的网线暴露在外。左侧显示屏展示日常生活用品的图片,另一侧的,则显示计算机认知系统对于该图片的分析结论。
▲ 菲托·萨格雷拉(Fito Segrera)作品《[软]图像的变节》
“这套系统运用的是人造神经网络,和我们平时用的 Google 搜索引擎的原理相同。非常有趣的是,这套系统总喜欢把各种生活用品辨认成剪刀,你也不知道它是怎么想的。并且,它倾向于将电话机、遥控器等等都辨认为手机,也许是因为手机的图像频繁地出现在它过往的信息采集中,而它此前并没有见过电话机。这跟小孩子认识、学习世界的方法是一样的。”创作者萨格雷拉向《艺术新闻》直观地解释了该作品背后的技术原理。
此作品挪用了超现实主义画家勒内·马格利特(René Magritte)的名作《图像的变节》(The Treachery of Images),其在该画作中宣称“这不是一根烟斗”(Ceci n’est pas une pipe),而这个智能网络系统则告诉我们:“这不是一根烟斗,是一名戴了帽子的红发男人。”马格利特通过画作告诉人们,一幅画作所呈现的事物并不是事物本身;而萨格雷拉则进而希望通过对马格利特作品的再诠释向观者展示,人工智能如何挑战人类对于现实的认知。关于人工智能与自然认知,萨格雷拉有自己的观点:“可以这么说,机器和人类通过同样一种方式认知世界。但我个人认为,机器很有可能在别的方面拥有自己更大的天赋,而人类往往太过于希望机器一味模仿人的思维方式。”
▲ 艺术家颜磊与菲托·萨格雷拉(Fito Segrera)在作品《[软]图像的变节》前
作为 CAC 研究/创造部主任,萨格雷拉在自己与斯沃普的作品中看到了同一种对于日常世界的探求,这也是为什么他将这两件作品结合在同一个展览中的原因。物没有一个最终形态,它可以随时随地被再创造、再诠释、再呈现,最终演变为“超实体”——它象征着多重现实,而你看到的,只是它的其中一种形态。(撰文/谢斯曼)
超体:非人类的想象
新时线媒体艺术中心|展至12月30日
普陀区莫干山路50号18号楼
*除特殊注明外,本文图片均来自新时线媒体艺术中心(C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