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艺术新闻》创刊于2013年,是超媒体集团旗下艺术媒体群的重要一员。每月出版的刊物随《周末画报》发行,其数字版通过网站以及APP“iart艺闻”即时更新。《艺术新闻》是艺术世界的记录者与参与者,以其对艺术界的专业报道与长期观察,是艺术专业人士与艺术爱好者了解艺术趋势与动态的必读媒体,也成为了当代艺术史的重要参考。


联系我们

《艺术新闻》
上海市黄浦区建国中路10号5号楼 5211室 邮编:200025
Room 5211,Building No.5,The Bridge 8, 10 Middle Jianguo Rd., Huangpu District,Shanghai,China. PC:200025
Tel: (8621) 6335 3637
Email:theartjournal@modernmedia.com.cn

广告

客户经理

赵悦

EMAIL: yue_zhao@modernmedia.com.cn


客户执行

季佳雯

EMAIL: jijiawen@modernmedia.com.cn


TEL: +86 21 6335 3637-386

当“新媒体”已不是新生事物,深圳新媒体艺术节能带来什么新意?

Dec 19, 2016   Lin

深圳。12月16日,第二届新媒体艺术节在深圳开幕,76位艺术家以“南方::迭代::引力::”为主题,带来了不同的参展作品。与北京、上海这两座城市的艺术土壤相比较,被认为“艺术肥料缺失”的深圳恰好可以成为一片试验场,尤其是在当代艺术的想象上生长出另一番风景。位于深圳南山区的 G&G 创意社区是此次艺术节的展览场地之一,在为期9天的第一期展览中,这里被赋予“新媒体艺术蜂巢实验室”的概念,参展的还有仍在进行中的艺术项目。

KA8A7730KA8A8449▲ 第二届新媒体艺术节“南方::迭代::引力::”展场现场

“新媒体艺术蜂巢实验室”包括以艺术家项目展示、发布与实验的“实验展览系列”(Cubes);其次是以表演、放映、影像与声音为主的“艺术家剧场系列”(Theatre);第三个则是由多个论坛及讲座组成的“明日系列”(Think);最后是实验衍生系列(Living),让现场艺术透过直播间的形式与更多人进行无界线沟通。

IMG_0078▲ 灌肠3-猴子捞月作品《灌肠3-猴子捞月》

在过去的两年里,“新媒体”一词频繁出现在商业及生活的各个领域,并以“新生者”的姿态迫不及待地告别过去。在艺术界,基于软件、数码技术和数据概念而生的作品正掀起一轮又一轮的讨论。相比之下,深圳新媒体艺术节则平和得多。发起机构朗图在谈及本次策展的初衷时表示:“我们想做的事情是长线的,这是一个长远的计划,我们想从原本的‘国外引进’,到现在的‘本土培育’,再到未来的‘艺术输出’。”

KA8A8710KA8A8739▲ 第二届新媒体艺术节中的表演项目《Indescribable》

入口展板上的作品《While Googling—南方观测卫星》由一系列“资料”与“文献”组成,在媒介与观看方式上依然是传统的、纸质的、书写的。当风从入口处吹进来时,纸页翻卷,犹如一本书被一页页打开。关于“新媒体”,作者白香有自己的理解,在他看来,新媒体的“新”不是形容词,而是动词,不仅仅是追求媒介上的创新,还要思考媒介、媒材、以及它们和社会的关系。对文献的数据可视化,他持谨慎的态度,“问题在于,可视化的方向会导向哪里?既要提供别人的视觉经验里没有的东西,又要避免沦为工具的危险。”

白香花了近3个月的时间完成了作品《While Googling—南方观测卫星》,呈现的“信息”有弗兰肯斯坦、新物质主义、科幻小说《三体》,还有洛杉矶郡立艺术博物馆(LACMA)号召艺术家走进科技公司的 Art+Technology Lab 项目。

KA8A8420▲ 白香作品《While Googling—南方观测卫星》

一直以“新媒体艺术”为创作实践的艺术家吴珏辉表示,“我现在不去‘理解’新媒体了,‘新’不是靠理解出来的,直面未知才可能‘新’——偏离惯性,避免重复。只能不断刷新自己,就像系统更新一样。面对未知和无知时的不安使人处于不稳定态,这可能意味着‘新’。”他的装置作品《急救站》让一组装满红色或“液体”的输液袋为手机充电。人们越来越依赖手机,生命也逐步电子化,电子设备如寄生般“长”在身上,成为身体和意识的延伸器官。电子设备对电能的依赖又犹如身体对血液的依赖,若不及时充电,会导向“器官”的缺失。作品传递出对现实的焦虑,有一种若隐若现的悲观主义的情绪,“完全夺回对身体的控制权很难,因为你的基因已经被异化。”

KA8A8460
▲ 吴珏辉作品《急救站》

即便是策展人三三德,对于“新媒体”这个概念也有自己的想法,她更看重变化更“新”以及“新媒体”所催生出的“新生代”力量。她带领的是一个以“90后”为主力军的策展团队,将 G&G 创意社区变成“新媒体艺术蜂巢实验室”的想法也很“90后”:拿出一块场地,让年轻人自己去“折腾”。这与深圳的城市气质——作为政策被率先“试点”的试验田——息息相关。生活在这里的年轻人无疑是最好的观众,他们活跃、求奇、紧追时代,乐于尝试和接纳新事物。

IMG_0486
▲ 殷漪作品《撕裂》
91482150938_
▲ 观众与殷漪作品《撕裂》互动,摄影:Lin

“新媒体艺术”与生俱来的科技特征让它在创作形式上拥有与人互动的属性,这让大多数作品既有趣又好玩。展览现场由 Benjamin Bacon 创作的《电磁身体乐器计划》把人体看成音乐界面,探索新的音乐表现力和演奏概念与途径。艺术家将磁铁植入手指尖,通过手与设备之间交互发声实现演奏效果,为演奏者也为观众带来不一样的感官体验。

钱泓霖和洪启乐共同创作的声光装置《像素矩阵》以“矩阵式太阳能发电板”为模版,让电子乐来触发灯光的运动,观众在光与影的矩阵中感受声音与灯光的双重能量。展览当中还穿插“艺术家剧场”单元,观众可以随机看到来自艺术家的各种行为及表演。这些浸入式体验让展览现场看起来更像是一个“游乐场”。

KA8A8665
▲ 钱泓霖 + 洪启乐表演项目《像素矩阵》(Pixel Matrix)

此次参展“新媒体艺术节”的艺术家们大都出生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由科学技术所带来的颠覆性革命,使得互联网与数码科技彻底改变了过去的生活,而艺术创作又与艺术家的成长经验、文化构成息息相关。与其说“新媒体艺术”是年轻艺术家的偏爱,不如说是他们自然而然的选择。尽管每个人对“新媒体”的理解都不相同,但它已不是一个玄而空的标签,它是这个时代对艺术的投射。(撰文/Lin)

南方迭代::G&G实验室/2016深圳新媒体艺术节

G&G 创意社区|12月16日至12月25日

南山区蛇口荔园路9号

南方引力::GO艺术中心/2016深圳新媒体艺术节

汇港艺术中心|12月24日至2017年2月19日

南山区工业三路1号 汇港

继续生长 GROWiTH/2016深圳新媒体艺术

多个展场|12月16日至2017年4月2日

*除特殊注明外,本文图片均来自深圳新媒体艺术节

“超体”降临?飞行器、人工神经网络与计算机认知技术在给艺术带来什么改变

新时线媒体艺术中心(以下简称 CAC)于12月17日开幕的展览“超体:非人类的想象”(Hyperobject: Rendering the Non-Human)是对“CAC_实验室”最新研究与创造成果的一次呈现。艺术家塞缪尔·亚当·斯沃普(Samuel Adam Swope)的雕塑装置《飘流的房间》(Floating Room)以飞行器为媒介,引发人们对于新兴飞行技术、新兴物流、未来智能家居生活的思考;而菲托·萨格雷拉(Fito Segrera)的新作《[软]图像的变节》(The Treachery of [soft] Images)则试图探讨人工智能与现实认知之间的关系。

PHOTO GALLERY | 图片专题
TANC VIDEO | 影像之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