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冯桂芬题过云楼匾额
苏州。苏州博物馆“烟云四合——清代苏州顾氏的收藏”特展终于在12月13日正式开幕。此前,苏博历时四年举办了“吴门四家”系列学术展,以四个一年一度的特展分别聚焦沈、文、唐、仇四位明代文人画大师。接下来的四年里,苏博的展览重心将转移至苏州的三大收藏世家,同样以特展的形式梳理江南望族的收藏脉络,细数收藏家在文物保护及递藏方面的贡献。
▲ 赵天裕、柯九思等《七君子图》卷
三大世家——顾氏、吴氏、潘氏的收藏各有专攻,其中顾氏家族经营的过云楼以保存极为完好的书画和善本闻名遐迩,有“江南收藏甲天下,过云楼收藏甲江南”的美誉。顾氏四世祖顾文彬辞官还乡后建藏书楼,因“书画之于人,子瞻氏目为烟云过眼者也”而为藏书楼题名“过云”。至顾文彬之孙顾麟士,过云楼的收藏达到全盛。民国以来,由于军阀混战和日寇侵略,过云楼所藏书画及善本屡经战火,全依靠顾氏殚精竭虑才在颠沛流离中得以幸存。苏博选择顾氏传承六代、超过一个半世纪的家族收藏作为今后四年系列学术展的开篇特展。
▲ 过云楼第一代主任顾文彬74岁时画像
▲ 顾家后花园怡园西部全景
新中国成立后,过云楼文物大多进入各地文博机构归为馆藏,藏品如同云霭四散各地。经过长达数年的策划与协调,“烟云四合”特展将分藏于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图书馆、上海博物馆、南京博物院、苏州图书馆等国内9家文博机构的过云楼遗珍齐汇苏博,令四散的“烟云”再度聚合。此次特展中共有84件顾氏旧藏久别重逢,内容涵盖宋、元、明、清等历代书法、绘画、古籍碑拓、文房陈设以及过云楼数代传人的手迹。透过特展中呈现的中国古代艺术,观众将一览过云楼藏品的浩瀚,窥见中国古代文人的生活与收藏志趣。
▲ 顾文彬对联
▲ 胡芑孙、任薰《吴郡真率会图》卷
▲ 杨无咎《四梅花》卷
▲ 《古本兰亭》册
▲ 文徵明《湘君湘夫人图》
中国古代的文人收藏及研究实践中,书法碑帖占有重要地位。此次特展展出藏于上海博物馆的《曹全碑》册,为顾氏的文人收藏给出画龙点睛的一笔。《曹全碑》是东汉王敝为记述曹全生平所立,全碑以隶书写就,笔法秀逸古朴。此碑明初出土,现在人们所看到的普遍为碑石断裂后的拓本,而上博借展的《曹全碑》(“因”字不损本)拓于明初碑石刚出土时,是极为罕见的拓本,现存仅有两件,一件藏于故宫博物院,另一件收藏于上博,由过云楼第四代传人顾公雄之妻沈同樾捐赠。
▲ 明拓《曹全碑》册
《曹全碑》虽为汉隶中的代表,但素来颇具争议。赞誉者推崇其完好的品相,尤其是圆笔的运用温润含蓄,与同时代镌刻却多用方笔的《张迁碑》形成鲜明对比。批评者认为碑中气韵雄健不足柔靡有余,无益于临习。面对他人的喜恶,过云楼兼容并包,只不偏不倚地纳入收藏、传给后世,“烟云过眼”的背后是古代文人海纳百川的豁达。
▲ 钱选 《山居图》卷
▲ 王鉴《梦境图》轴
然而,过云楼并非来者不拒。顾文彬为过云楼的收藏划定了严格的门槛——“除非唐、宋、元剧迹,尚可勉收,此外一概不收”,并且立下“庋藏家亟应知之”的“十四忌”。其中,第十条言明,忌“重画轻书”。作为藏书楼,过云楼精于古籍的收藏和保护,此次亮相特展的《锦绣万花谷》便是过云楼藏书的典范之一。
▲ 宋刻本《锦绣万花谷》
《锦绣万花谷》成书于南宋年间,是目前海内外部头最大的宋版书。这部类书包罗万象,对天文、地理、宗教、官制、内廷、器物、礼法、风俗、历史、诗文、音乐等门类均有详尽的描述,甚至不少失传古籍的所记载的内容在此书中都有保存。特展中的《锦绣万花谷》后集四十卷装订密实,纸张整洁,印刻精美,墨色清晰,历经800年后依然容光焕发,可以说是顾氏及历代诸贤藏书修为的集中体现。
▲ 释智永《真草千字文》
顾氏收藏之中大量藏品来源于清代琉璃厂古物名号,如博古斋、德宝斋、松竹斋、论古斋等,这些名号中有不少是顾文彬经常拜访的老友。同治年间,顾文彬从老友松筠庵心泉和尚见到《释智永真草千字文》后欣喜不已,曾多次专程前往观看,最后不惜重金将其购归家中。这件作品后来也成为过云楼收藏中的“天子第一号藏品”。顾文彬在家书中提及这件作品,字里行间透露着藏得珍品的喜悦:“智永卷反复审玩,的是奇宝,京中赏鉴家不少,蹉跎至今,仍落吾手,殆有夙缘。”
▲《过云楼日记》
为全面展示顾氏家族的收藏文化,特展还专门搜集了顾氏家人的手迹,特别是《过云楼日记》和《过云楼书画记》,概括了顾氏的收藏始末。清代宫廷的《石渠宝笈》记载皇家的书画珍品,而过云楼虽然不是宫廷收藏,顾文彬编著《过云楼日记》和《过云楼书画记》也是出于对收藏事业的苦心孤诣。在展览中呈现收藏背后的故事,启发参观者感受其心境与精神。在书画作品的历代传承与留存之中,过眼烟云亦可辉映万世,或许收藏的奥义便在于此。(撰文/彭哲文)
苏州博物馆 | 展至2017年3月12日
*除特殊注明外,本文图片由苏州博物馆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