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届威尼斯双年展
威尼斯市内多处地点 | 2017年5月13日至11月26日
▲ 2017年威尼斯双年展法国馆参展艺术家泽维尔·维扬(Xavier Veilhan)参展作品《麦尔兹堡音乐剧》概念图,图片来源:Xavier Veilhan
第57届威尼斯双年展将于2017年5月13日至11月26日在意大利水城威尼斯举办。策展人克里斯汀·马塞尔(Christine Macel)为本届双年展定下的主题为“艺术万岁”(Viva Arte Viva)。与往届威尼斯双年展一样,2017年双年展仍将在一系列国家馆、展示空间中进行。这些展馆或跨展馆(Trans-pavilions)把来自全球各地、不同年龄的艺术家们汇聚在一起。每位艺术家如同一本书中的独立章节,与彼此形成奇妙的共振。
为了体现“艺术万岁”的宗旨、强化双年展与艺术家之间的关系纽带,本届双年展上,艺术家的展示行为被带到第一线。在双年展进行的6个月期间,每周都将举办“开放圆桌”(Open Table)活动,艺术家和观众可以一边共进午餐,一边讨论艺术家的创作实践;双年展还设有“打开我的藏书”(Unpacking My Library)项目,这个名称借用自瓦尔特·本雅明(Walter Benjamin)于1931年出版的同名论文,在这个项目中,艺术家们将列举出他们各自的读书清单,使观众能够有机会进一步了解艺术家本人的阅读爱好,寻觅到他们艺术创作之灵感来源的蛛丝马迹。
第14届卡塞尔文献展
雅典 | 2017年4月8日至7月16日
卡塞尔 | 2017年6月10日至9月17日
▲ Marta Minujín《书籍构成的帕特农神庙》,图片来源:第14届卡塞尔文献展
2017年的第14届卡塞尔文献展主题为“以雅典为鉴”,并将在希腊雅典设立第二展区。这是在文献展历史上首次放弃卡塞尔作为唯一主办地。对此,卡塞尔市市长贝尔特拉姆·希尔根(Bertram Hilgen)满怀憧憬:“作为全球当代艺术界最为重要的展览,卡塞尔文献展不仅要展示当前艺术的发展,艺术策展更要着眼于政治和社会语境。雅典是几个世纪以来欧洲辉煌文明的发源地,如今也因为面临全球政治和社会挑战被推向了风口浪尖。” 2017年文献展的总策展人亚当·希姆奇克(Adam Szymczyk)表示,将雅典作为与卡塞尔并驾齐驱的展场,是基于多方面因素的考量,尤其是当前欧洲与世界的社会和政治形势对艺术行为有着意想不到的驱动力。
大卫·霍克尼
泰特不列颠美术馆| 2017年2月9日至5月29日
▲ 大卫·霍克尼《艺术家肖像(有两个人物的泳池)》(Portrait of an Artist (Pool with Two Figures)),1971年,图片来源:泰特不列颠美术馆
此次展览集合了大卫·霍克尼的大量名作,作品范围时跨60年,向他的绘画、素描、印刷、摄影和影像成就致敬。霍克尼年近80岁之际,仍然在不断变更风格和工作方式,探索新的艺术技法。从肖像与洛杉矶泳池图像,到素描和摄影、约克郡风景再到近期绘画,此次展览中的部分展品从未与公众见面。泰特现代美术馆(Tate Modern)希望通过此次展览揭示出霍克尼新的艺术方向如何扎根于其过去的创作。
美国梦:从波普艺术至今
大英博物馆| 2017年3月9日至6月18日
▲ 贾斯培·琼斯(Jasper Johns)《国旗 I》,1973年,图片来源:大英博物馆
2017年,一直以古代收藏品闻名于世的大英博物馆(British Museum)将推出第一个以现代艺术为主题的展览“美国梦:从波普艺术到今天(The American Dream: Pop to the Present)。过去60年是美国历史上颇为动荡和活跃的一段时期,作为对各种政治议题和社会热点的回应,美国艺术家们创作了大量版画,从内容和规模上都史无前例。展览将从1960年代美国波普艺术的蓬勃发展开始,介绍从1960年至今美国的现当代艺术,同时推出200幅美国版画作品,包括安迪·沃霍尔(Andy Warhol)、埃德·拉斯查(Ed Ruscha)、劳森伯格(Robert Rauschenberg)等重要波普艺术家的创作。
英国酷儿艺术
泰特不列颠美术馆| 2017年4月5日至10月1日
▲ Duncan Grant《沐浴》(Bath),1911年,图片来源:泰特美术馆
“英国酷儿艺术”(Queer British Art)将是首次为英国酷儿艺术举办的特展,同时也是为英格兰男同性恋群体获得平权和反歧视胜利的50周年纪念。展览将关注1867至1967年间与LGBTQ群体的身份认同相关的艺术作品,探讨艺术家在当时既定的规定与话语权下,如何表达自己对性与性别的看法。
酷儿艺术最初被认为是“玩笑一般”的、色情的,如今愈发被赋予更多的政治性和普遍性。展览将推出一批极具个人性和私密性的艺术作品,包括萨金特(John Singer Sargent)、大卫·霍克尼(David Hockney)等艺术家的油画、绘画、摄影与影像作品,面向所有的观众群体,探索与之相关的这些概念是如何被人们理解、接纳和塑造。
巴斯奎特:真正的繁荣
伦敦巴比肯艺术中心| 2017年9月21日至2018年1月29日
▲ 让·米切尔·巴斯奎特(Jean-Michel Basquiat)《Glenn》,1985年,图片来源:伦敦巴比肯艺术中心
伦敦巴比肯艺术中心(Barbican Centre)将在2017年举办美国艺术家让·米切尔·巴斯奎特(Jean-Michel Basquiat)的大型展览。该展以“真正的繁荣”(Boom for Real)为主题,是英国自1984年以来首次举办这位传奇艺术家的大型展览。不同于以往,除了展出巴斯奎特最为人熟知的绘画作品,展览还将展出他在拼贴、影印、表演艺术、涂鸦及音乐等领域的100余件创作,首次关注巴斯奎特在音乐、文学、电影等领域的涉足,为理解艺术家的作品提供了全新的视角。此次展览还将推出巴斯奎特第一次展出的作品的一部分,这件作品是为迭戈·科尔特斯(Diego Cortez)于1981年在纽约PS1进行的重要群展“纽约/新浪潮”(New York/New Wave)所创作。
嬉皮士现代主义:为了乌托邦的斗争
伯克利艺术博物馆和太平洋电影资料馆 | 2017年2月8日至5月21日
▲ Clay Geerdes《Cockettes Go Shopping》, 1972年,图片来源:BAMPFA
“嬉皮士现代主义:为了乌托邦的斗争”(Hippie Modernism: The Struggle for Utopia)是美国明尼阿波利斯的沃克艺术中心(Walker Art Center)为纪念1967年的嬉皮士运动“爱之夏”(Summer of Love)发生50周年而举办的巡回展览,曾于2015年至2016年在沃克艺术中心展出。2017年,展览将巡回至伯克利艺术博物馆和太平洋电影资料馆(The UC Berkeley Art Museum and Pacific Film Archive, BAMPFA)举行。
该展览按时间顺序回顾了1960年代末和1970年代初的激进艺术、建筑和反主流文化的设计,包括实验家具、另类生活建筑、复古杂志、书籍和档案电影等,探索这些元素之间的互动以及对当今社会和文化的影响;同时,展览也展示了在渗入社会和审美范畴之后,反主流文化如何从社会公正、开放交流包括环境意识等方面影响了当代人们的生活。
物品:时尚是现代的吗?
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 2017年10月1日至2018年1月28日
▲ 将在展览中展出的白色T恤,图片来源:Shutterstock/SFIO CRACHO
“物品:时尚是现代的吗?”(Items: Is Fashion Modern?)将呈现99件寻常的物品,展示它们的过去、现在与未来。这些物品包括衣物、饰品、设备,如卡西欧手表、李维斯的牛仔裤,也包括具有历史和文化意义的物品,如阿拉伯头巾或犹太教中男性所佩戴的头饰“基帕”(Kippah)。它们对20世纪和21世纪的社会与历史都产生过持续至今的影响。
每一件物品都将以其在过去的116年间最广为人知时的样态被展现,还会辅以相关的介绍和材料,让观众看到它们最初的原型。展览还将邀请新一代的设计师和工程师,用新的媒介和材料对其中一些被认为不可或缺的物品进行回应与改造,以此探讨当今社会下时尚性与功能性、科技与文化、审美、劳动和政治等方面如何互动。
1989年后的艺术与中国:世界剧场
古根海姆美术馆| 2017年10月6日至2018年1月7日
▲ 黄永砅《世界剧场》,1993年,图片来源:古根海姆美术馆
“世界剧场”这个题目来源于黄永砅在1993年的装置作品《世界剧场》,在这件形如屠宰场般的作品中,黄永砅以动物形象作为叙事语言,映射了弱肉强食的权力关系。展览将围绕1989至2008年间的中国当代艺术展开,也将是美国境内关于中国当代艺术规模最大的一次展览。这段时期既是中国艺术的转型期,也是世界发生重大历史变革的一个阶段。基于后冷战时期、全球化的席卷和中国的崛起这些背景,展览探讨了在中国走向世界的过程中,中国的当代艺术家们如何充当代言者与怀疑者的身份,并且在全球化趋势中反观传统、寻找文化身份。
展览将按年代顺序和不同主题分为6个部分,将展出来自70余位/组艺术家的创作,同时呈现150件来自于私人收藏的作品,这些作品包括影像、装置、表演和绘画,都以创新性的媒介标志着艺术家们对先锋艺术的实践和尝试。展览还将放映在这段时期内几次重要的先锋性展览的纪录片。
超越星辰:从莫奈到康定斯基笔下的神秘风景
奥赛博物馆| 2017年3月14日至6月25日
▲ 艾米莉·博纳尔(Emile Bernard)《Madeleine in the Bois d’Amour》,图片来源:奥赛博物馆
相信内在的秩序、关注存在本身的神秘性、对宇宙和至高精神的迷恋……神秘主义的诸多特点都可以在西方象征主义绘画中找到隐喻。自西方文艺复兴以来,风景画一直被认为蕴含了艺术家内心世界的所思所感,成为一种对无法言说的个体内在精神性的表达形式,但自然风景本身又是固定可测的、为人所熟悉的。此次展览展现高更、莫奈、荷德勒、克利姆特、蒙克和梵高等人的风景画,关注西方19世纪末期象征主义绘画所呈现的神秘主义色彩。对天空和无限的仰望、夜晚的审判、对光的追寻……观众将得以通过观察这些作品中所呈现自然景象,进入艺术家试图表达的精神世界。
* 除特殊注明外,本文图片及展览信息由博物馆、美术馆及艺术家提供,具体信息以博物馆与美术馆为准,详情参见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