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艺术新闻》创刊于2013年,是超媒体集团旗下艺术媒体群的重要一员。每月出版的刊物随《周末画报》发行,其数字版通过网站以及APP“iart艺闻”即时更新。《艺术新闻》是艺术世界的记录者与参与者,以其对艺术界的专业报道与长期观察,是艺术专业人士与艺术爱好者了解艺术趋势与动态的必读媒体,也成为了当代艺术史的重要参考。


联系我们

《艺术新闻》
上海市黄浦区建国中路10号5号楼 5211室 邮编:200025
Room 5211,Building No.5,The Bridge 8, 10 Middle Jianguo Rd., Huangpu District,Shanghai,China. PC:200025
Tel: (8621) 6335 3637
Email:theartjournal@modernmedia.com.cn

广告

客户经理

赵悦

EMAIL: yue_zhao@modernmedia.com.cn


客户执行

季佳雯

EMAIL: jijiawen@modernmedia.com.cn


TEL: +86 21 6335 3637-386

重构时间的艺术实践,走进波恩美术馆的“实时:缓慢艺术”

Aug 26, 2016   艺术新闻/中文版

波恩。如何完美地制定出一份时间管理,是大多数现代人关心的问题。波恩美术馆(Kunstmuseum Bonn)正在举办的展览“实时:缓慢艺术”(EchtZeit: Die Kunst der Langsamkeit)带来了一些诗意的调停折衷方案,希望参观者们“放慢生活”。在这个展览中,美术馆邀请了31位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与观众分享他们的时间观。

640▲ 托马斯·基青格(Thomas Kitzinger)油画作品,摄影:Franz Fischer

日本艺术家河原温(On Kawara)是20世纪重要的观念艺术家,他创造了独特的纪年法,更确切地说,是将日常生活化为寡淡的档案。在1968年至1979年间,他给友人共寄出了上千张明信片,背面统一地用印章记录着自己当天的起床时间。该系列被命名为《我起床》(I Got Up),类似系列还有《今天》《我还活着》《我读过》《我遇见》等,时间也成为了河原温延续一生的艺术实践课题。

2▲ 河原温(On Kawara),《我起床》系列明信片,图片版权:On Kawara
3▲ 阿利西亚·科瓦德(Alicja Kwade),《没有昨天的一天,1号》(Der Tag ohne Gestern I),2014年,作品版权: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 – Sammlung Zeitgenössische Kunst,摄影:Roman März

此外,其他艺术家如马克·曼德斯(Mark Manders)、布鲁斯·诺曼(Bruce Nauman)、本·沃提埃(Ben Vautier)、杉本博司(Hiroshi Sugimoto)等,也都通过声音、影像、装置、图片及雕塑等艺术作品展现了各异的观察结果。在美术馆空间中得以激起时间与关于时间性问题在当代社会生活中的回响,冲击着人们传统的固有时间观。

4▲ 迈克·卫斯理(Michael Wesely),《柏林,波兹坦广场(27.3.1997-13.12.1998)》(Potsdamer Platz, Berlin, 27.3.1997 -13.12.1998),图片版权:Michael Wesely; VG Bild-Kunst

时间的形态

– ▬ –

一个人在单调地读秒,每秒蹦出一个音节。这是艺术家伊格纳齐奥·乌里亚特(Ignazio Uriarte)的作品《数8小时》(Acht Stunden zählen),也是EchtZEIT展览的背景音乐。参观者们由此开始在波恩美术馆的“缓慢艺术”之旅。

5▲ 伊格纳齐奥·乌里亚特(Ignazio Uriarte)此前个展《数8小时》海报,海报设计:Thoma + Schekorr,图片版权:Ignazio Uriarte

乌里亚特的主题围绕“单调”与“无聊”。在开始艺术生涯之前,乌里亚特曾在大型企业做了10年行政管理工作。《数8小时》这件作品时长为8小时,一个工作日结束,计数也就停止。连续8小时的单调声音在绵延中构成时间,而这一段特定时间也正在流逝。用哲学家贝尔纳·斯蒂格勒(Bernard Stiegler)的话说,声音的时间性是“在行进的过程中显现的事物”。绵延的声音与时间一样都是“流”,“在产生的过程中消逝”。

6▲ 詹斯·里希(Jens Risch),《丝块2号》(Seidenstück II),2004-2009年,作品版权:l’artista; Fine German Gallery, Frankfurt am Main,摄影:Jörg Baumann

艺术家詹斯·里希(Jens Risch)则将自己置于苦行僧式整天、整月甚至好几年的专注练习中。他花了4年多的时间,用千米长的蚕丝织了一块5×7cm大小的线团。策展人沃尔克·阿道夫(Volker Adolphs)认为这件作品具有贝克特式的荒诞,并且会引导观众思考诸如“艺术可能的形态”之类的问题。此外,艺术家们用作品直观地表现了时间流逝的无情。

共时性的假象

– ▬ –

艺术家贝蒂娜·伯奇(Bettina Pousttchi)拍摄的大幅钟表照片《世界时钟》(World Time Clock)就悬挂在展厅墙面上。这些时钟看上去似乎都显示着同一个时间,即1点55分。而事实上,这些照片是艺术家于2008年至2016年间,跨越不同时区所拍摄的。“时钟”作为测量时间的工具,在全球化语境下也产生了新的意义。

7▲ 贝蒂娜·伯奇(Bettina Pousttchi),《首尔时间》(Seoul Time),2011年,图片版权:Bettina Pousttchi; Buchmann Galerie, Berlin

“无论你的目的地是哪里,这些钟都将始终如一地指向1点55分。无论你在曼谷、火奴鲁鲁、纽约还是汉堡,永远都是1点55分。人们在不同时区之间穿行。”策展人斯蒂芬·伯格教授(Dr. Stephan Berg)这样介绍《世界时钟》,“在这儿,所有地点都被统一在了一个时刻里。”

89▲ 马克·弗曼克(Mark Formanek)作品《标准时间》(Standard Time)现场图片,图片来源:standard-time.com

在马克·弗曼克(Mark Formanek)的作品中,也能看到这种共时性的假象。他的《标准时间》(Standard Time)里,工人们在嵌板上搭建着超大的数字显示屏。每过一分钟,显示屏上的数字就会更新。这个数字显示屏十分具有迷惑性,因为它的驱动力并非来自电力,而是来自工人们的手工劳动,暗示着:时间即金钱,而人生就是建筑工地。

凝结时间

– ▬ –

10▲ 杉本博司(Hiroshi Sugimoto),《北极熊》(Polar Bear),1976年,图片版权:Gallery Koyanagi; Hiroshi Sugimoto
11▲ 莫杰克·凡·沃梅尔丹(Marijke van Warmerdam),《情侣》(Couple)视频截图,图片来源:波恩美术馆

莫杰克·凡·沃梅尔丹(Marijke van Warmerdam)带来了影像作品《情侣》(Couple)。画面上,一对老者静静地坐在湖边的公园长椅上。只有摄像机运转着,绕着这对老者或飞翔或滑行。

诗人伊夫·博纳富瓦(Yves Bonnefoy)在《愿这世界延迟》(Que Ce Monde Demeure)中曾写下:“它们在那儿停落,落在传说中,接下来的一小时,一切仍静止不动。”在沃梅尔丹的作品里,生命长河的终点呈现出了乌托邦式的图景。

12▲ 约阿希姆·亨德里克斯(Jochem Hendricks), 《沙粒》(Sandkörner),2003-2005年,作品版权:Thomas Rehbein Galerie,摄影:Wolfgang Günzel

在美术馆中放慢脚步,或者,来一次禅修冥想之旅。“放慢生活”不仅仅是后现代消费社会的口号。从美学角度被重新解释的时间,不再是经济活动与社会活动所必需的客观坐标系,而是在被减速、甚至被静止后,在重复和延伸中成为生产力的源泉。(编译/王晓芬)

实时:缓慢艺术

EchtZEIT:Die Kunst der Langsamkeit

波恩美术馆 | 展至9月4日

*除特殊标注外,本文图片版权归属于波恩美术馆

“世界旦夕之间”,Julia Stoschek收藏在柏林以影像展开未来之网

尤莉娅·施托舍克收藏(Julia Stoschek Collection)的影像展“世界旦夕之间”(World on a Wire)展出了20位艺术家的38件影像及混合媒体艺术作品。展览标题取自莱纳·法斯宾德(Rainer Werner Fassbinder)1973年的科幻电影,展览将目光投向对时空推进、物种演变以及社会发展的内在秩序的探索。不同作品通过内容与主题的近似性互相对话,在情境下结成了一张的内在传导的网。

PHOTO GALLERY | 图片专题
TANC VIDEO | 影像之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