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艺术新闻》创刊于2013年,是超媒体集团旗下艺术媒体群的重要一员。每月出版的刊物随《周末画报》发行,其数字版通过网站以及APP“iart艺闻”即时更新。《艺术新闻》是艺术世界的记录者与参与者,以其对艺术界的专业报道与长期观察,是艺术专业人士与艺术爱好者了解艺术趋势与动态的必读媒体,也成为了当代艺术史的重要参考。


联系我们

《艺术新闻》
上海市黄浦区建国中路10号5号楼 5211室 邮编:200025
Room 5211,Building No.5,The Bridge 8, 10 Middle Jianguo Rd., Huangpu District,Shanghai,China. PC:200025
Tel: (8621) 6335 3637
Email:theartjournal@modernmedia.com.cn

广告

客户经理

赵悦

EMAIL: yue_zhao@modernmedia.com.cn


客户执行

季佳雯

EMAIL: jijiawen@modernmedia.com.cn


TEL: +86 21 6335 3637-386

不早不晚:我们身处的女性和影像的时代

Aug 06, 2016   艺术新闻/中文版

北京。8月4日,影像群展“不早不晚”在佩斯(北京)开幕,展出了9位女性艺术家的录像作品。在厚重的丝绒帷幕后,戏剧舞台般的圆形展览空间被绿色的弧形展墙包围。展墙上内嵌着9位艺术家的影像屏幕,不同题材与视觉语言的录像艺术依次呈现,传达出此次小型展览在创作语言与思维脉络上的丰富状态。

屏幕快照 2016-08-06 下午10.55.13

▲ 展览现场

录像艺术的历史开端可以回溯到上世纪60年代,如展览前言中所述:“艺术家对于权力的警觉、挑衅以及针对建制的某种不安和批判构成了这个年轻的艺术门类赖以形塑自身的话语源头”。录像艺术早期的战斗状态、反抗状态曾为这种艺术语言渲染上了“前卫”的特点。但是,伴随着敌对关系的转变,进入日常创作后的录像艺术,由于素材库的无限扩充和商业资本的介入,录像艺术本身也随着现实的流变而拓展边界,成为了周旋于虚拟和“现实”之间,介于反思和自反的曲面。

屏幕快照 2016-08-06 下午10.55.17
▲ 展览现场

此次展览的题目“不早不晚”,似乎回应又逃脱着这种历史进程式的界定。在前期准备过程中,标题的灵感取自参展艺术家胡晓媛的单频高清录像作品《你来得太早,你来得太迟》;但如果将其放置于群展的整体中来理解,正如策展人冷林在接受《艺术新闻》采访时所说:“我们并未采取像正当此刻、就是现在、right now这类确定的、切入式的标题;而使用了不早、不晚这样的开放话语形式。我们希望通过一种扫除式的动作,来认知这个没有过早、也并不太晚的间隙。”

9位参展艺术家在教育背景上大多为科班出身,但定居及创作的地点各异,年龄代际间也有60、70、80后的区隔,并覆盖了诸多地区的文化背景,如工作于卢森堡的谢素梅同时也是一位音乐家;姚清妹工作、生活于法国巴黎;陈滢如曾在美国深造而后定居在台湾,以及生活在香港的学者兼艺术创作者黎肖娴等。

屏幕快照 2016-08-06 下午10.57.16

▲ 陈秋林,《城市管理者》,录像静帧(2015)

9件参展作品都构建出了各自完整而独立的内部世界,而并置在同一时空中,他们之间又形成了相互对话与互文的关系。陈秋林的《城市管理者》及谢素梅的《沙漠清扫者》关注城市服务者的处境。

前者通过对于典型身份,如城管、保安这些秩序维护者的追拍,塑造了某种冲突的暗示,而慢镜摇曳的环境和欢乐颂的背景音乐,又从形式上冲淡了快速城市化进程中阶层群体的身份隔阂。

谢素梅的影像手法更加荒诞而错位,艺术家将巴黎街头的清洁工从城市移植到沙漠景观中,将劳作行为与其目的性彻底分离,从而放大了枯燥感与重复性。同时,每一位清洁工从表情到动作,又有着明显的不同。于是,群体中的个体境遇又被强调和凸显了出来。

屏幕快照 2016-08-06 下午10.57.23

▲ 马秋莎,《溜》,录像静帧(2016)

马秋莎的作品《溜》和尹秀珍的作品《沉默》都注重“腿部”的视觉呈现,二者也被遥相呼应地放置在半圆展厅的两端。行走或等待的简单行为通过循环播放得以无限地进行下去。去叙事性的表面背后,作者的真实意图被掩藏起来,行为本身的意义变得开放,而“故事”则通过个体各自拥有的经验背景共同补全。

黎肖娴的作品则直接挪用了大众影视作品中的视觉元素。在她的作品《戏门》中,作为情节转场功能的“门”被特地提取出来,它本身的叙事功能受到了挑战,被彻底转变为单纯的视觉材料。同样是对经典电影片段的直接挪用,郝敬班的作品《我不会跳舞》,延续着她一贯关注的“舞厅”题材,将这一贯穿百年的娱乐行为,通过口述史与影视虚构内容的交叉互文,形成了现实纪录与经典构建之间的对照与衍生,从而探索着用影像媒介叙事历史的能力。

屏幕快照 2016-08-06 下午10.57.34
▲ 姚清妹,《审判》,录像静帧(2013),图片来源:艺术家、Magician Space

相比提取大众影视作品中的情景,姚清妹的《审判》则带有更强的戏剧编排感。艺术家身着军大衣,义愤填膺地说着口号性的话语,激烈批判着一台代表着资本主义的自动贩卖机。符号化的形象和富有时代感的口号,艺术家在引起集体记忆的文化语境中展开“角色扮演”,用幽默而荒诞的舞台剧形式犀利地审视了社会系统。

 

胡晓媛的作品《你来得太早,你来得太迟》构建了一幕超现实的场景:一架飞行器携带着一只公鸡,缓缓飞行于一个洞窟中。艺术家通过人造物与自然之物的强行嫁接,审视人为介入的自然与原始的自然、进化与退化的暧昧难解。

屏幕快照 2016-08-06 下午10.57.41
▲ 陈秋林,《城市管理者》,录像静帧(2015)

陈滢如的作品《财·缝》记录了她在美国留学期间与裁缝店的母亲在越洋通话中“念账单”的行为,凸显了身居两地、两代人之间的距离感和隔膜感。镜头一头拍摄着毫无感情的美元钞票,另一头则切换到母亲操劳生计时劳作的双手,克制的情感线索通过画面的细节真实地流露出来。在日记一般的叙事方式中,作品敏锐地透露出日常生活所杂糅的丰富情感。

比之“女性艺术家”的标签,策展人冷林虽不回避这其中反映的性别议题,但他更愿意强调这一批艺术家所呈现的艺术品质,以及她们对于非性别化题材的关注。(撰文/应非儿)

不早不晚

佩斯北京 | 展至9月15日

*除特殊注明外,本文图片由佩斯北京提供

从沃霍尔到阮义忠,从北京向南本周观展指南

暑假已经过半,全国各地的博物馆、美术馆和画廊也赶在夏季的末尾推出了最后一批重磅大展,从北京木木美术馆的“安迪·沃霍尔:接触”到香港文化博物馆的“2016年香港国际摄影节作品展”,以摄影及影像为题材的作品纷呈展示。本周开始,《艺术新闻 / 中文版》将在每周末奉上当月的大中华区及全球展览推荐,为你的艺术出行提供行动指南。

PHOTO GALLERY | 图片专题
TANC VIDEO | 影像之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