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艺术新闻》创刊于2013年,是超媒体集团旗下艺术媒体群的重要一员。每月出版的刊物随《周末画报》发行,其数字版通过网站以及APP“iart艺闻”即时更新。《艺术新闻》是艺术世界的记录者与参与者,以其对艺术界的专业报道与长期观察,是艺术专业人士与艺术爱好者了解艺术趋势与动态的必读媒体,也成为了当代艺术史的重要参考。


联系我们

《艺术新闻》
上海市黄浦区建国中路10号5号楼 5211室 邮编:200025
Room 5211,Building No.5,The Bridge 8, 10 Middle Jianguo Rd., Huangpu District,Shanghai,China. PC:200025
Tel: (8621) 6335 3637
Email:theartjournal@modernmedia.com.cn

广告

客户经理

赵悦

EMAIL: yue_zhao@modernmedia.com.cn


客户执行

季佳雯

EMAIL: jijiawen@modernmedia.com.cn


TEL: +86 21 6335 3637-386

暑期京沪当代艺术展览指南

Jul 23, 2016   艺术新闻/中文版

上海 · 美术馆

– ▬ –

她们——国际女性艺术特展

龙美术馆(西岸馆) | 展至10月30日

龙腾大道3398号 (近瑞宁路)

该展为国内首次以古今中外女性艺术家为主题的、具有历史回顾意义的展览,将呈现来自13个国家和地区的104位女性艺术家,跨越10个世纪的代表性作品。展览将“她们”——即国际女性视为一个整体,讲述女性崛起的故事:历经古代的自我湮没、近现代的自我解放,当代的自我观照与自我表达,展现女性艺术家丰富细腻的内心世界与薄发于外的创造力。展览分为4个部分:“湮没的自我”、“解放的自我”、“观照的自我”、“表达的自我”。

屏幕快照 2016-07-23 下午9.48.28▲ [明]文俶《萱蝶图》,扇面,金笺设色

转向:2000后中国当代艺术趋势

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 | 展至9月4日

淮海西路570号 F座

本次展览的主题围绕着2000年以来中国社会的变迁。当代艺术对中国社会自2000年以来发生的诸多变化的反应,是本次展览关注的重点。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选取了2000年以来富有代表性的艺术作品进行展出。这些作品试图去阐释发生在中国当代艺术中的“转向”问题,它们以不同的方式表达了艺术家对艺术的思考、艺术家与社会观念的变迁、以及中国当代社会中的进程和命运。所谓“转向”,一是指形态上的转向:随着当代艺术完成了语言学的转向,80年代中期以来的线性发展的历史已经趋于终结,90年代以架上绘画为主的艺术形态逐渐向多元化、观念化转变;二是指形式向社会性的转向:新时期当代艺术的书写也发生了诸多变化,不再着重于形式主义的逻辑,而是着重于社会运动、社会性,强调社会问题。

屏幕快照 2016-07-23 下午9.48.47▲ 杨福东《城市之光》

上海:现代城市主义的样本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 展至10月9日

黄浦区花园港路200号

本场展览将探源上海现代建筑,追踪上海现代城市主义思想的肇始,对现代、现代性、现代主义的不同语境,揭示其不同释义的本土特性。现代主义,是否只是本土接受外来文化后诞生的产物?如果现代性不止于外来的传播,那么该如何演绎上海的现代城市主义这一具有宣言色彩的自主性?展览不仅关涉现代建筑和城市建设,还涵盖文学、电影、日常生活等,提供了更广阔的视野。策展人、旅法建筑师张梁透过多元现代性的历史视角,为上海的现代城市主义作了一次独到的阐述。本展览分为4个部分:“大上海计划——一个现代都市计划的范例”、“孤岛——现代生活的样本”、 “工人新村——中国现代主义”、“市民大都市——居住‘乌托邦’”。

 

我们这一代:肖全摄影作品展

chi 11 美术馆 | 展至8月31日

黄浦区淮海中路300号K11购物艺术中心B3层

 

“美丽世界”肖全摄影作品展

『上下』之家|展至8月31日

淮海中路233号

 

“时代的肖像”肖全摄影作品展

上海10 Corso Como上海概念空间顶层画廊|展至8月30日

南京西路1717号

“我们这一代——肖全摄影作品展”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展出肖全80、90年代走南闯北所拍摄的诸多人物肖像代表作品,该部分以“中国走向开放”、“崔健——新长征路上的摇滚”、“吕澎、黄专、王广义与‘广州双年展’”、“张艺谋和巩俐”、“北岛、顾城、舒婷与‘星星诗歌节’”、“历史的肖像”为脉络展开,呈现了1980、1990年代文学艺术界的各色人物和事件;第二部分为“给马克·吕布的礼物”,是肖全为恩师马克·吕布(Marc Riboud)策划的展览,也是肖全送给恩师93岁的生日礼物。这是首次将肖全协助马克·吕布在中国工作的20年里所拍摄的100多张作品公诸于世。与此同时,肖全的摄影作品展“美丽世界”也于同日在『上下』之家开幕,而他的第三个个展“时代的肖像”也于7月23日在上海10 Corso Como概念空间顶层画廊开幕。在为期两个月的时间里,多场讲座伴随着三联展接踵而至,从镜头内外展示一个多维度的肖全。

屏幕快照 2016-07-23 下午9.48.57▲ 肖全镜头下的三毛

BAGISM 包·当代

chi 11 美术馆 | 展至10月9日

黄浦区淮海中路300号K11购物艺术中心B3层

本场展览展出超过350余件跨越400年历史的包袋,不仅涵盖了爱马仕(Hermès)、香奈儿(Coco Chanel)、路易威登(Louis Vuitton)、迪奥(Christian Dior)等品牌的古董包,还包含数十位当代艺术家的作品,其中包括张恩利、徐震、王浩然、胡为一、李爽等15位中国当代艺术家。来自世界各地博物馆和私人收藏的包袋以“历史”、“妇女解放”、“王室与明星”、“艺术家”这四大主题呈现手包的进化史。手袋的故事不仅打开了一部人类文明进化史,手袋的背后还能窥见现代社会由欲望、权力和金钱构成的景观。

屏幕快照 2016-07-23 下午9.49.03▲ 摩纳哥王妃格蕾丝·凯利(Grace Kelly)用过的原版手包

上海 · 画廊

– ▬ –

肉身:恐怖谷

A+ Contemporary亚洲当代艺术空间 | 展至9月4日

莫干山路50号7号楼106室

此次“肉身:恐怖谷”群展由策展人杨紫策划,参展的7位艺术家包括姜琤、李琦、沈阳超、孙文浩、王墒、谢燚与张如怡。此展为A+ Contemporary的青年策展人项目,呈现策展人在观察同一世代艺术家创作实践的归纳与分析。杨紫结合法国哲学家梅洛-庞蒂(Maurice Merleau-Ponty)的“肉身”(La Chair)概念,以及森政弘(Masahiro Mori)的“恐怖谷”理论,让两个概念构成动宾关系——作品作为“客体”,是艺术家“主体”的“分泌物”,参与艺术家感官知觉的形成,也经历了两者冲突与和解的辩证历程。

屏幕快照 2016-07-23 下午9.49.13▲ 姜琤《M-201501》,布面油画,45 x 60 cm,2015年,图片来源:亚洲当代艺术空间

重置已知

MAO SPACE | 展至8月15日

安义路61号

此次展览集合了韩家泉、蒋欣宇、李舜、朱昶全、郑文昕、严岩和史怡然等15位艺术家,共30余件作品,涵盖绘画、综合艺术、装置、影像、摄影等多种艺术类型。艺术家们结合自身的经验感知,试图“重置”人们已有的知识体系,在知识“理所当然”的控制力之中,去寻找解答问题的新方式。艺术家们将作品视为基于个体、情节、理解、认知和思考的集成,在作品中展现更多面对知识的可能。

屏幕快照 2016-07-23 下午9.49.36▲ 郑文昕《瘾者I》,布面丙烯,60 x 80 cm,2016年,图片来源:MAO SPACE

澜回:杨子荣个展

艺术门(Pearl Lam Galleries) | 展至8月21日

江西中路181号底楼(近福州路)

本次展览以华裔澳大利亚艺术家杨子荣的新系列《澜回》为核心,该系列以中国首个现代艺术协会决澜社的代表人物王济远、关良、丘堤等成员的原画为蓝本进行构图,并以传统油画技法忠实地在画布上呈现。在此系列中,杨子荣探索中国艺术家文化觉悟中遗失的历史片段,尝试重新发掘现代主义在中国的源头。由于当时上海美术专校并不重视现代主义的绘画风格,许多社团在课后和校外成立以维护现代主义的发展,这也成为决澜社的创始原因之一。为了回顾决澜社的重要性,杨子荣选择他们的作品为新系列的基础,以凸显该运动对现代主义在中国的发展所作出的贡献。

屏幕快照 2016-07-23 下午9.49.47▲ 杨子荣《关良之一》 ,油彩、亚麻布,102 x 84 cm,2016年,图片来源:艺术门

印度支那

杜梦堂 | 展至8月25日

思南公馆22栋

此次“印度支那”展览是法国旅行画家及装饰艺术家安德烈·梅尔(André Maire)在中国举办的首次个人作品展。展览将展出20余幅安德烈·梅尔在第2次旅居印度支那地区期间(1948年至1958年)所创作的纸上画作,引领人们走进这位兼具冒险精神及深邃思想,且具有人文关怀的艺术家的艺术世界。

屏幕快照 2016-07-23 下午9.50.04▲ 安德烈·梅尔《在金边湖畔》 ,油彩、亚麻布纸上铅笔、炭笔和红粉笔,65 x 50 cm,1952年,图片来源:杜梦堂

图像刹那

狮语画廊 | 展至8月28日

武康路376号

此次“图像刹那”展览由策展人戴卓群策展,展出林甲悦、李姝睿、石至莹、宋佳茵、吴笛、袁可如以及朱田这7位女艺术家的作品,而这也是年度女性艺术家常设展览计划“Soft Power”的第4回项目。展览侧重表现图像不同于文字的复杂内涵,包括图像所捕捉的瞬时意味以及后续无穷的可能性。在对作品的创造、展示、观看与流通中,将时间分解,使观者去感知和追溯,并且有所期待。

屏幕快照 2016-07-23 下午9.50.14▲ 石至莹《白球体》,布面油画,30 x 40 cm,2015年,图片来源:狮语画廊

不确定的,或者被搁置的……

香格纳画廊主空间 & H 空间 | 展至8月31日

莫干山路50号16号、18号楼

不确定的是概念,思路,创意等思想方面的踟蹰,探索以及实验;被搁置的是暂停,储存,徘徊等行为的状态;二者彼此关联又相互影响。在艺术家的创作过程中,那些曾经因灵感突至而开始,又因为线索,方向,自我迟疑种种挣扎而暂时搁置的作品或思路是这次展览的主旨所在。该展览挑战性地展现艺术家看似大相径庭的创作线索,丰富艺术家创作脉络的多种可能性,也在趣味之余反思差异性创作下隐藏的引申关联。此次展览囊括游离于艺术家创作主线之外的作品,并在两个空间中平行展出。主空间以及H空间皆以匿名的方式使大众在“零经验”的情境下观赏艺术家创作之外的创作。此次展览涉及艺术家30余名,以艺术家口述文本,影像,动画等综合方式呈现所有作品。

屏幕快照 2016-07-23 下午9.50.36▲ 章清《零下》,布面油画,2013年

好汉是不能被打败的——李振华个展

我们画廊 | 展至9月1日

军工路1436号五维创意园区

“好汉是不能被打败的”是李振华最新的个人摄影展。此次展出的图片是李振华从策展人的视角出发,结合日常工作与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加上个人深入的思考与独特的叙事方式,以摄影这种快速的方法记录其敏锐的思维和逝去的时间。图象中的人、物和景都传递着信息,而这些信息存在于逝去的时间之中,曾经那些令人肃然起敬的精神以及真诚的情感都在其中。李振华表示,“我想为每个图像写一个故事,充满感情、没有具体时间地点的故事,是关于个人的故事。”

屏幕快照 2016-07-23 下午9.50.49▲ 表演艺术家韦博仁(Barron),现场沉浸作品《老人与海》,图片来源:李振华工作室

北京 · 美术馆

– ▬ –

安迪·沃霍尔:接触

木木美术馆 | 8月7日至2017年1月7日

朝阳区酒仙桥路2号798艺术区,D-06

本场展览将呈现安迪·沃霍尔(Andy Warhol)一系列开创性的、具有时代意义的影像、摄影及互动装置作品,部分代表性作品将被首次呈现给中国观众。展览将呈现艺术家的试镜系列、宝丽来照片、墙纸、装置作品《银云》以及1963年创作的试验性影片《吻》。

《试镜》系列记录了众多艺术家、名流以及沃霍尔工作室兼社交据点“工厂”的常客,包括马塞尔·杜尚(Marcel Duchamp)、鲍伯·迪伦(Bob Dylan)、卢·里德(Lou Reed)、艾迪·塞奇威克(Edie Sedgwick)等。沃霍尔对这种日记般地记录自己和周围社交圈的热衷,远远早于互联网时代和社交媒体带来的“自拍”潮流。《银云》是漂浮在展览空间中的装置作品,也是最早将沉浸式的互动的理念引入艺术装置的作品。1963年的作品《吻》表明了沃霍尔对于影像媒介的兴趣不止于对名流和自己的记录,而是以冷静的人类学视角,将观者推向对这一人类感情的经典表达的深思。

屏幕快照 2016-07-23 下午9.50.59▲ 安迪·沃霍尔《Screen Test: Ann Buchanan [ST33]》,1964年

设计改革:国际饭店与中国建筑1978-1990

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 | 8月19日至10月23日

朝阳区酒仙桥路4号798艺术区 4号路

本展览追溯了中国改革开放初期(1978-1989)的国际酒店建筑的发展与演变。展览聚焦于众多标志性的设计,这些标志性设计共同反映了动荡而充满不确定性的艺术、建筑、思想探索的时代,包括由陈宣远建筑设计所于1982年设计并建造的北京建国饭店,由贝聿铭设计并于1982年竣工的北京香山饭店,1983年由广州设计院设计、建造的广州白天鹅宾馆以及由约翰·波特曼建筑设计事务所设计并于1990年竣工的上海商城等。此次展览囊括了模型、图纸、照片、便签以及相关的艺术作品。这些作品有助于观众更好地理解中国“改革开放”历史时期那些具有特殊意义的时刻,并且在广义上理解建筑调节人们同经济、政治变革之关系的方式。

卡塔兹娜·科兹拉个展

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 | 展至8月13日

朝阳区草场地155A

作为新波兰艺术运动的重要影响者、威尼斯双年展最高荣誉获得者、美国《赫芬顿邮报》(The Huffington Post)将卡塔姿娜·科兹拉评为“新千年最重要的10位女性艺术家”之一。科兹拉擅以锋利而直接的艺术语言,探究诸如现实与童话,自我与身份,性别与他者等普世性又争议性的话题。此次展览囊括了她从1993年至今最饱受争议的作品,包括《动物金字塔》《男澡堂》;展览呈现了她自传性的单个作品《选角》、“在艺术中梦想成真”系列4部、《魅影歌声》《女歌唱家。化身》《啦啦队长》《夏日童话》以及当下正在进行的项目《寻找耶稣》。

屏幕快照 2016-07-23 下午9.51.08▲ 卡塔姿娜·科兹拉《寻找耶稣》静帧截图,图片来源:Katarzyna Kozyra Foundation, Warsaw and Postmasters Gallery, New York

 

北京 · 画廊

– ▬ –

张慧个展

长征空间 | 展至8月28日

朝阳区酒仙桥路4号798艺术区798中一街

在本次展览中,张慧希望能够开启一种新的观看方式——在对过往的观照中,对结构有所延展和丰富。张慧将过去两年中创作的13件绘画新作分解为7个部分,每个部分的主体创作往往与过去作品中的某一个元素相契合,以层叠式的叙事方式出现。往常张慧的作品包含了对社会大景观的分析,此次展览作品中,张慧在其他方面努力重构结构。张慧有意将情感元素置入展览结构中,如首次在展览中出现的逾30件水粉画——张慧从成长过程中“拾回”诸多片段进行创作,以回顾的方式厘清被遗落的历史,依照视觉逻辑将其分配置展厅不同角落。这种碎片化的存在让张慧所要构筑的世界真实并且充满了能动性,它流动起来,再也不是一个固态社会模型中僵持的状态。

屏幕快照 2016-07-23 下午9.51.14▲ 张慧《蔓延(新年快乐)》,布面油画,200 x 400cm, 2016年

你正常吗?

博而励画廊 | 7月24日至9月3日

朝阳区酒仙桥路二号院798艺术区,D-06

博而励画廊的夏季群展“你正常吗?”集合了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系的教师和学生艺术家们,包括“新媒体”艺术家、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教师颜磊、林一林、王郁洋、林载春。参展艺术家唐宋是长期游离于主流的异在者,作为当代艺术界的特例给艺术带来了新的定义。艺术和教育的循环让生活和艺术变得难分彼此。在这种关系中产生了那些“已制定的”和“新颖的”,那些“被证明的”和“不确定的”,那些“正常”和“不正常的”,从观念和技术,到展示与传播。参与展出的18位被教师选中的学生,也在测试这种关系的最核心。

屏幕快照 2016-07-23 下午9.51.21▲ 林一林《Golden Bridge》,2011年

杨勇2016

当代唐人艺术中心 | 展至8月18日

大山子酒仙桥路798工厂2号入口

此次“杨勇2016”将同时展出艺术家杨勇的绘画与摄影两方面作品,呈现杨勇在2008年至2016年这一时间跨度内的思考、趣味与实践。杨勇的作品不大流露主观情绪,而是冷静描绘外部世界。他从各色媒体中选择图像,而后进行截取加工。《国际通道-5》就源自时尚杂志中的场景,原本坐在椅子上颓废的贵妇被去除,只留下4周富有中产阶级情调的环境。在杨勇的绘画中无法找寻复杂连贯的思想与观念,取而代之的是趣味。政治、宗教、新闻和商业在图像中轻松起来,而这些题材的选择即是杨勇理解的世界。

屏幕快照 2016-07-23 下午9.51.28▲ 杨勇《国际通道-5》,布面油画,130 × 177 cm,2013年,图片来源:当代唐人艺术中心

萧昱:水泥楼板

佩斯北京 | 展至8月20日

酒仙桥路2号798艺术区

萧昱在此次展览中使用了竹子作为创作材料,这种有着东方传统美学意蕴的材料自2010年起便成为艺术家作品中的主角,并以具有力量感的形态出现在他一系列重要的作品之中,呈现出艺术家对于当代社会与人类处境的思考。作品由两种直观的材料组成,由竹子组成的矩阵稳稳托起1块硕大而沉重的浇铸水泥立方体。两种特性相互对立的材料以异于常识的关系共处,这种颇为生硬的衔接似乎正暗喻了快速转型中的中国社会现状。

屏幕快照 2016-07-23 下午9.51.35▲ 萧昱《人往高出走,水往低处流》,装置,玻璃、钢材、卫浴洁具、清水、循环泵,2003年,图片来源:佩斯北京

过四姑娘山

魔金石空间 | 展至8月21日

酒仙桥路2号798艺术区798东街

2013年开始,艺术家史国威便在他的新作《汗水之旗》的创作中,尝试应用散点透视取景的拍摄方法,在画面上营造出一个可被阅读并富有动感的图像。之后,在《稀薄的压力》等一系列作品中,无论是面对“四姑娘山”的峰峦和密林,还是艺术家身边的一景一物,都延用了类似的拍摄手法。由于不涉及主体,不强调结构关系,这些被拍摄的对象在画面中更显得日常和从容。同时,艺术家史国威也在作品中对国际语境下如何变通和创新艺术技术这一问题进行了回答。

屏幕快照 2016-07-23 下午9.51.46▲ 史国威《汗水之旗》,黑白照片手工上色,150 x 289 cm,2013年,图片来源:艺术家本人及魔金石空间

在视线交错之处(上)

C-空间 | 展至8月14日

机场辅路草场地红一号院F座

此次“在视线交错之处(上)”杨圆圆个展的故事背景为巴西南部城市阿雷格里港。以几位在不同年代曾工作生活于此或短暂停留的摄影师为核心的调研线索,艺术家展开了一系列结合真实资料与虚构叙事的创作,通过对多个角色个体经验的研究与描述,意图探索在摄影史的进程中,摄影师、照片、城市、记忆和迁徙等多个元素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作品包含两个主体部分,分别是1本包含数个短篇故事的小说集,以及一系列与小说文本有着互文关系的、以摄影为主体的作品。而展览 “《在视线交错之处》(上)” 则由“1封写于1975年的信”、“ T的相册”、“三个与‘异域的中国’有关的片段”、“1篇以1863年的杀人案为起点展开的写作(1个小说家对摄影的思考)”以及“摄影师与陌生人”这5个篇章构成。

屏幕快照 2016-07-23 下午9.51.52▲ 杨圆圆《窗的轮廓就像是相机的取景框》(局部),收藏级数字微喷,多种尺寸,2016年,图片来源:艺术家本人

 

朗舍|红门画廊25周年展

红门画廊 | 展至8月28日

崇文门东大街9号东便门角楼上

红门画廊25周年庆 – “朗舍” 将展现创始人布朗 · 华莱士 (Brian Wallace) 在华30年期间的个人现代艺术收藏,包括苏新平、王玉萍、刘清河、盛奇、孔卡嘉措、张大力和祁志龙等现代艺术家们在不同时期的作品。展览现场将呈现出12间风格各异的房间,室内作品涉及雕塑、摄影、装置、灯光与动态图、油画以及版画等,凸显了艺术家们对于语言、积极向上、民族精神、生活激情、自我认知、以及忧患意识等领悟。

屏幕快照 2016-07-23 下午9.52.00▲ 张亚杰《无题》,布面油画,1992年,图片来源:红门画廊

* 除特殊注明外,本文图片及展览信息由美术馆、画廊及艺术家提供,具体信息以美术馆及画廊为准,详情参见网站

“她们”从上海出发,女性艺术家的时代来临了吗?

今天,国际女性艺术特展“她们”在上海龙美术馆(西岸馆)开幕,汇聚了来自13个国家和地区的105位女性艺术家,跨越千年的108件作品。展览以历史脉络展开,涵盖宋、明、清、近现代和当代的女性艺术家的作品。从古至今,女性究竟是作为一个被观看的客体还是创造者?英国泰特现代美术馆历史上首位女馆长弗朗西斯·莫里斯(Frances Morris)、艺术家向京、珍妮·萨维尔(Jenny Saville)、丽莎·约斯卡瓦吉(Lisa Yuskavage)在展览开幕前的论坛上从作为女性艺术家的个体经历和不同的社会语境展开了探讨。《艺术新闻》也就此话题对部分中国参展艺术家进行了采访。

PHOTO GALLERY | 图片专题
TANC VIDEO | 影像之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