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艺术新闻》创刊于2013年,是超媒体集团旗下艺术媒体群的重要一员。每月出版的刊物随《周末画报》发行,其数字版通过网站以及APP“iart艺闻”即时更新。《艺术新闻》是艺术世界的记录者与参与者,以其对艺术界的专业报道与长期观察,是艺术专业人士与艺术爱好者了解艺术趋势与动态的必读媒体,也成为了当代艺术史的重要参考。


联系我们

《艺术新闻》
上海市黄浦区建国中路10号5号楼 5211室 邮编:200025
Room 5211,Building No.5,The Bridge 8, 10 Middle Jianguo Rd., Huangpu District,Shanghai,China. PC:200025
Tel: (8621) 6335 3637
Email:theartjournal@modernmedia.com.cn

广告

客户经理

赵悦

EMAIL: yue_zhao@modernmedia.com.cn


客户执行

季佳雯

EMAIL: jijiawen@modernmedia.com.cn


TEL: +86 21 6335 3637-386

在浙江美术馆走进“真山难老”傅山的遗民文人世界

Jul 05, 2016   艺术新闻/中文版

杭州。6月30日,展览“真山难老——傅山作品展”在浙江美术馆开幕,共展出了山西博物院藏傅山书画精品66组(件),是傅山作品比较全面的一次展览。这是浙江美术馆闭馆装修4个月之后的开门首展。在开幕式现场,浙江美术馆馆长斯舜威介绍:“傅山是位非常了不起的大书法家,堪称百科全书式的人物。他所生活的明末清初是个非常特殊的年代,这次展览不仅仅是一个书画展,而是通过这些书画,带领观众看一段历史,看那一代人的精神世界。”

IMG_4043 IMG_4044▲ 傅山“真山难老”展览现场

展览以“真山难老”为题,一方面源于清兵入关以后傅山的号为“真山”,反映了他反清复明的志节和直率的艺术主张;另一方面,“难老”两字是傅山在山西太原晋祠“难老泉”的题字,意指傅山的书画艺术融汇于中国传统文化,秉承帖学正统,开拓碑学风气的气派。

“真山难老”,走进傅山其人

– ▬ –

万历35年丁未(1607)闰6月19日,傅山出生于山西阳曲县(今太原市尖草坪区)一个传统士大夫家庭,其父傅之谟共有三子,傅山排行老二。傅氏自明初世代官宦,加以诗礼传家,可谓书香不断。祖父傅霖兄弟3人里面两人中进士一位得举人,将傅氏一族的成功推至高峰,整个家族在16世纪后半叶的山西烜赫一时。

IMG_4045▲ 傅山画像

傅山自幼勤于临池,书于1641年的《上兰五龙祠场圃记》的石刻拓本是他存世最早的作品,行草的书风已历历可见。据《傅山全书》记载,由于晚明文人篆刻已进入高峰,对于傅山来说,“印章一技,吾家三世来皆好之,而吾于十八九岁即能镌之”。作为一位早慧的艺术家他,20多岁时已精于文物鉴定,明亡以前便以此闻名于山西收藏家之间。

IMG_4046▲ 傅山草书《贺枫仲得孙》手卷

公元1644年清兵入关,占领北京。在清军压境之时,为了保持气节,37岁的傅山不愿做清朝臣民,决定到五峰山入山为道士,一路行医、一路卖画。对于这段历史,傅山研究学者白谦慎在展览导览中说,“傅山的内心对被迫鬻书卖画感到相当沮丧,他其实是拒绝的。但改朝换代使他的经济陷入窘境,不得不靠这个换取日常生活所需的物品和帮助。”

IMG_4047 IMG_4048 IMG_4049 IMG_4050 IMG_4051 IMG_4052▲ 傅山草书《历代名臣像赞》节选

在这个政治动荡的时期,文学艺术领域掀起了一股以明遗民士大夫文人为代表的崇尚“高古奇逸”风格的巨浪,由此也出现了一大书画风格冷逸出尘,格高意远的艺术家,后世誉为“遗民画派”。傅山便是其中的一位杰出的代表人物。

IMG_4053▲ 傅山“真山难老”展览作品《墨跡册》

傅山生前就以学术成就和书画造诣闻名。在白谦慎为此次展览撰写的文章中提及:“他写连绵狂草、作草篆、刻印、玩异体字,他访碑、收藏碑拓、研究金石文字、攻隶书、留心章草,并留下不少颇能反映当时文化趣味的杂书卷册”。他生活的年代不但正当碑学思潮开始萌芽的关键时期,更重要的是,他和17世纪所有和碑学萌芽相关的政治文化事件皆有密切关系,明末清初书法中的种种艺术尝试,也都能在他的作品中找到。其书法作品因同时呈现出两个历史时期的特征,因而成为了解中国书法在17世纪嬗变的最佳窗口。

“草楷篆隶俱造绝顶”,看傅山其书

– ▬ –

傅山诸体精通,“草楷篆隶俱造绝顶”,独步于明清之际的书法,向来为书法研究者和爱好者奉为圭臬。在他在世时,其书法作品就已非常珍贵,《傅山全书》中有记载:“时人宝贵,得片纸争相购。”值得一提的是,傅山一生没有任何官职,但保存至今的傅山墨迹原件数量之大,流传之广,这是在傅山以前和同时代的书法家中绝无仅有的。究其原委,白谦慎在其书《傅山的世界》中认为:其一是人们对傅山人格的敬仰;其二是人们对傅山书法的喜爱程度远远超过了那些身居高位并得到帝王赏识的书法家。

IMG_4054▲ 傅山行书李白《秋登宣城谢脁北楼》诗轴

傅山曾说:“篆、隶、楷一法,先存不得一结构配合之意。有意结构配合,心手离而字真遁矣。俗字全用人力摆列,而天机自然之妙,竟以安顿失之。”这次展览中,有一件傅山创作于1675年到1676年的精品《寿王锡予四十二韵》,一共12条屏,虽为大草作品,间揉米襄阳、颜鲁公、王觉斯诸家轨则,也参杂了篆书字法与笔意。真书小字则出入钟繇、“二王”门径,大楷喜师颜字,笔意生拙,体态宽绰。

IMG_4055 IMG_4056 IMG_4057▲ 傅山《寿王锡予四十二韵》12条屏

此12屏是傅山为祝友人王锡予六十寿辰时所书,墨迹绫本,毎幅皆高两米,通宽在六米开外,堪称傅山草书中巅峰之作。作品曾为李宗仁所藏,后转赠周恩来,今存于山西博物院。全篇墨色如新,草书间以行书,近似王觉斯,远追米襄阳、颜鲁公意,偶参篆法。文中有“即兴漫书,得四十韵”语,可知为傅山即时遣兴之作,故而犹显性情。毫芒间神采飞扬,气势宏大,笔势婉若游龙,缠绵而酣畅。跌宕处有鸾舞蛇惊之态,或展若蝉翼,或腾如崩云;敛束处则呈回旋太极之势,筋骨相抱,圆融一体。作者在吟咏间,染翰操觚,意于兴会,一派仙风道骨。

回溯傅山一生的作品,他对于“二王”一系的帖学书法用功颇深,许多作品都可看出傅山对“二王”的熟稔和偏爱,尚存如《临王羲之〈伏想清和帖〉》《临王羲之〈诸从帖〉》等现存不少临帖作品都在这次展览中陈列。此外,从傅山的一些存世文字中,还能够推断出他对颜真卿的书风的热衷始于1640年代后半期与1650年代,亦即国变之后。他晚年在笔记中回忆道: “才展鲁公帖,即不敢倾侧睥睨者……山三十年前细细临摹,至今遂对面作梦。老矣耄矣。”

IMG_4058▲ 傅山草书临王羲之《伏想清和帖》轴

此帖草书为傅山临本。比较王羲之的《伏想清和帖》,王羲之的作品是典型的小草,许多字并不相连,笔画与结字严谨,带有令人赞叹的精巧与优雅。傅山的临作中,字与字之间的空间被压缩,且有许多萦带,傅山的这幅临本,字间的空隙更为狭窄,笔画连绵不断,使作品几乎成为典型的“一笔书”。用笔狂放,笔法上亦不受拘束而挥洒自如,结字用笔皆出己意。整幅作品坚苍浑穆,潇洒奇逸,将明末之连绵狂草推向一个高峰。

 其画“胸存浩荡之气,腕发奇逸之趣”

– ▬ –

俞剑华先生所著的《中国绘画史》认为明末清初之际遗民画家特性:“奇节异行之士,痛祖国之沦亡,哀民族之宰割,而又无力反抗,其牢骚抑郁不平之气……遂一寄于画。”傅山也不例外,他不仅是书法巨擘,在绘画上亦有建树。

IMG_4059

▲ 傅山《乔木硕果图》

清初画坛上“四僧一道”之说,指的就是渐江、髡残、八大、石涛四位方外画僧,而“一道”指的便是朱衣道人傅山。时人称赞他“胸中自有浩荡之气,腕下乃发奇逸之趣”。现存傅山的绘画作品不多,皆以山水、花卉、禽鸟等为多,属文人逸格一类。在此次展览中,除了展出了傅山的《乔木硕果图》《户外一峰图》《雨中画鸭图》等绘画作品以外,还带来了其子傅眉的《绿树苍山图》。

傅山有两个代笔人,一个是其子傅眉,一个是其侄子傅仁,他与两位晚辈感情至深。展品中有一件《哭子诗》稿本,一共16首,这是傅山唯一儿子傅眉在1684年2月9日去世时,他痛心疾首写下的手卷。这一年,傅山78岁,也是他生命的最后一年。这件手卷也提供了傅山晚年努力将篆隶融于行草的最佳范例。

白谦慎在《傅山的世界——17世纪中国书法的嬗变》中写道:“晚明和清初的文人不但喜欢谈‘奇’,还喜欢谈‘狂’,李贽如此,傅山亦如此。以《逍遥游》中大鹏自相期许的傅山,在新的政治和文化环境中保持着他在晚明形成的基本人格取向。当傅山在《哭子诗》手卷中把自己的书法比作‘晴天万里鹄’时,他并没想到,在身后的书法史证明,他是中国步入近代社会之前的最后一位草书大师。”

真山难老——傅山作品展浙江美术馆|展至7月30日

与诗人相遇,古巴来的艺术家林飞龙与法国文学的交游

6月28日,广东美术馆“林飞龙与诗人”展览开幕,呈现林飞龙的上百幅版画,其中包含他为当时许多作家和诗人创作的插画。对人类社会问题的共同关注,使林飞龙与文学界人士往来频繁,正是与该时期法国杰出诗人的交流促使他创作出风格细腻、自由与流畅的版画作品。

PHOTO GALLERY | 图片专题
TANC VIDEO | 影像之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