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生平淡泊的关良从未受到像最近这样的关注。北京画院美术馆的《高妙传神——关良绘画艺术展》刚刚热闹落幕不到一个星期,上海龙美术馆以“食洋而化,风神独韵”为主题的关良115周年诞辰纪念特展又在5月16日登场。此次展览共展出关良作品220件,是迄今为止展现关良绘画成就最全面的一次展览。
龙美术馆“食洋而化,风神独韵——关良先生115周年诞辰特展”海报
展览一方面横向呈现了关良从20世纪30年代到1986年去世前长达半个世纪的创作历程,另一方面按关良的创作题材,如水浒传、西游记等名著对关良的作品进行了纵向的梳理。展出作品中,除了大量关良代表性的水墨戏剧人物画以外,还有之前较为少见的油画、水彩、瓷板画和书法作品。其中,创作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油画作品集中展现了关良的西画成就,而分别创作于1979年、1980年的两件馆藏油画作品——《舞蹈》和《石门》尺幅巨大,此前少见展出。根据龙美术馆策展部副主任杜京徽的介绍,《石门》是迄今发现尺幅最大的关良作品。
关良,《石门》,1978年
关良,《舞蹈》,1978年
展览主题“食洋而化,风神独韵”从绘画技法和美学特征两方面概括了关良的艺术成就。龙美术馆馆长,也是此次关良展的策展人王薇表示:“这次展览是向具有创新精神的艺术大师致敬。关良开拓了中西融合的新的艺术道路,这对当下的艺术创作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展览现场
被冷落的大师
同样是走“中西融合”的创作道路,关良却并不像徐悲鸿等同辈艺术家那样受到重视。中国国家画院理论研究部副主任梅墨生认为,关良并“不在20世纪的主流文化景观中”。
“建国后,国内的主流美术形态强调主题性、历史性、叙事性,而关良主要关注戏剧人物,且多创作小品,绘画的内容和题材都不在主流的范畴当中,”梅墨生解释道。而根据中央美术学院副教授曹庆晖的研究,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有评论者受到左翼思潮的影响,认为关良“缺乏现实的认识”,“只改造技法,不能引导大众”。这一评论立场虽在40年代短暂地销声匿迹,却从50年代开始甚嚣尘上,对关良作品的判断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不过,真正将关良阻隔在大众视域之外的一个重要原因可能是关良的艺术风格。关良的水墨画初看像儿童画,不拘泥对象的解剖、透视和比例,以夸张、变形的手法描摹人物,用笔极简,风格稚拙。“关良选择的艺术语言和风格一般人不太能看懂,比较拙朴、内在,既是中国水墨,又吸收了西洋美术的元素,纯画中国画或者纯画西画的人是否能看懂也是个问题。”梅墨生将关良归为中国画的“现代派”,认为他与林风眠、赖少其、丁衍庸均是“接受过西方绘画训练,有现代意识并借鉴了西画语言,但都以个性化的自拓建立了独特风格的”艺术家。
关良,沙家浜册页,1965年
关良,《游龙戏凤》,1930年代
关良,《戏曲人物》,1984年
而关良选择的题材可能也是原因之一。杜京徽在接受《艺术新闻》采访时表示,展览筹备的过程也是对戏曲的学习过程。“现代人对戏曲都不是很了解,特别是年轻人,”她说,而对戏剧人物、情节的刻画,正是关良作品的精髓。关良就在他的回忆录中写道:“我每作一幅画在构思时,就必定着力于自己对某一戏剧情节的理解和感受,致力于刻画戏剧人物在特定的情景之中的精神面貌、心理状态、性格气质。”
收藏家推动关良热
评论界的冷落和他独特的艺术风格使关良长期受到市场的冷遇。从拍卖历史数据来看,2004年秋拍之前,关良作品均价为5000-6000元/平尺。而这一价格是与他同时代,同样以人物画著名的画家黄胄的四分之一。国内较早收藏关良作品的藏家许宏泉告诉《艺术新闻》,“四平尺的关良的《贵妃醉酒》,现在可能需要上百万,而十年前一万元也没人要。”
这让喜欢关良画作的许宏泉有机会以不高的价格收藏到较好的关良作品。在他的推介下,罗立火、林玉柱等一批新收藏家从那时起开始专门致力于关良作品的收藏。与前辈藏家不同的是,他们更看重自己在关良艺术推广中的作用,希望通过建立完整的关良收藏序列、组织展览、发表文章等方式提高关良的公众认知度。
罗立火在接受《艺术新闻》的采访时透露,龙美术馆的关良展中,大部分是他的个人藏品,而北京画院美术馆策划的关良展也向他征借了23件藏品。除了热心展览以外,他还将三年中撰写的关良作品分析结集出版。书中收录了关良从上世纪40年代到80年代的百余件藏品,每件作品的笔墨语言、人物造型、色彩搭配、戏曲出处,甚至上款人来历都有详细的考证和分析。
关良热仍在升温?
王薇将2015年称为“关良年”。接连的关良展览不单掀起了学术界对关良的热议,同时也推动了关良在拍卖市场上的走俏。2015年春拍中,上海嘉禾就顺势推出了国内第一个关良专场,并最终实现了97.22%的总成交率。
不过,梅墨生认为,关良的市场价值仍然“远低于其艺术价值”。“单从艺术造诣来看,关良可以跻身20世纪中国画家的前十位,但价格就低得多了,”他说。尽管关良作品的尺幅较小,限制了创记录拍卖价格的出现,但从目前的平均价格来看,关良与一线的拍卖画家仍有着不小的差距。同样是稚拙的艺术风格,关良的戏曲人物画和齐白石以草木虫鱼为题材的画作在平均价格上相差4-5倍;而关良好友李可染的作品,其平均价格则至少是关良的7倍。
而公众审美趣味的变化可能成为撬动关良市场价值的一个因素。年轻藏家对关良作品显示了更多的兴趣。“现在对关良作品感兴趣的主要是80后,甚至90后的新藏家,”罗立火说。
随着关良艺术价值的逐渐被认识,关良市场价值的回归,可能才刚刚开始。杜京徽就将关良和17世纪的荷兰画家维米尔做了对比。她说:“像维米尔,之前大家也都不知道他是谁,他的艺术价值没被发现,但后来一跃成为世界顶级的艺术家。时间会给真正的艺术以公正的评价。”撰文/潘雨希
展览信息:
食洋而化,风神独韵——关良先生115周年诞辰特展
龙美术馆(西岸馆) | 5月16日-8月8日
关良小传
关良
关良(1900-1986),号良公,广东番禺人。1917年留学日本,初学实用化学,后弃化学而学画。当时正值印象派在日本风行,关良由此受到了印象派、后印象派、立体派、野兽派等西方艺术的影响。1922年,关良从日本归国,先后在上海美专、上海艺术大学、杭州国立艺专等学校任教。20世纪30年代开始,关良逐渐从油画创作转向了对中国水墨画的探索,并将戏剧人物作为主要的创作题材。
本文图片由上海龙美术馆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