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 5月11日,“菩提的世界:醍醐寺艺术珍宝展”在上海博物馆开幕。上海博物馆副馆长李仲谋在接受《艺术新闻》采访时说道:“此次来上海展览的文物 为上博策展团队在拟定展览框架之后,赴京都醍醐寺选定。整个展览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展示醍醐寺历史的文物;第二部分以佛教文物为主,展品包括绘画、造 像、法器等;第三部分着重展现醍醐寺后期发展阶段形成的特殊文化,如江户时代的屏风画等。其中,与中日文化交流直接相关的是展览的第一和第二部分。”
醍醐寺的缘起:与中国佛教的渊源
– ▬ –
公元804年,第16次遣唐使成员、高僧空海抵达长安,拜师青龙寺高僧惠果门下。2年之后,空海回到日本创立了真言宗。整整70年后,其徒孙、日本僧人圣宝 在京都创建了醍醐寺。“醍醐”在佛教中意为“精髓、本质”,又指从酥酪中提制出的油,为佛教“五味之最”,人间至美。传说,开山大师圣宝在京都东南郊的笠 取山顶遇到一位老人称赞此地泉水为“醍醐味”,醍醐寺就此得名。
▲《醍醐寺缘起》局部,纸本,江户时代(17世纪)
▲ 醍醐寺五重塔,为醍醐天皇敬祈冥福而于朱雀天皇时动工建造,在村上天皇的天历五年(951年)完工。它是京都府下最古老的建筑物,其内部的壁画,也被认为是日本密教绘画的始祖。
这就是醍醐寺与中国佛教的渊源:通过一位曾来到中国的日本僧人空海,密宗传入了日本。1200年来,作为真言宗醍醐派的中心寺院,醍醐寺收藏了15万件珍贵文物。其宝藏文物严密而有系统,历经千年,却连一纸藏品都不曾外流。
对于这座法脉传承井然有序的寺院来说,公元9世纪初创的源头直接地影响了之后1200年文物收藏的特色。作为日本真言宗一大艺术中心,醍醐寺存有大量的佛教 雕塑、绘画、法器等珍品,其年代最早可追溯至公元八世纪的奈良时期。上海博物馆副馆长李仲谋向《艺术新闻》介绍,醍醐寺的收藏核心贯穿了这座寺庙 从建立之初到逐步繁盛的平安、镰仓、江户时代。
缘起于遣唐使空海的寺庙:中国佛教密宗传入日本
– ▬ –
醍醐寺的创建与中国佛教密宗传入日本的历史息息相关。“佛教自两汉时期传入中国,经魏晋南北朝300年演化,已蜕变为中国的佛教。日本当时所输入的已是完成 本土化的中国佛教。” 上海博物馆研究院李柏华在接受《艺术新闻》采访时这样说道。在他看来,醍醐寺法脉源流所在的中国僧人惠果正是一位融合金刚界密法与胎藏界密法的重 要人物。 “如果说佛教中国化是一个广义概念的话,那么惠果将印度密教中分门、别派的‘金、胎二界’‘合二为一’,无疑是佛教中国化的精典实例;高僧惠果堪称佛教中 国化中的杰出人物。”
公元3-6世纪,佛教已经断断续续地传入日本。在空海和尚抵达长安前的50年(公元754年),中国僧人鉴真东渡日本10年,宣扬律宗,创立了日本最重要的 寺院之一,日本佛教律宗总寺唐招提寺。而“在中国获得密教正统的空海,于公元806年8月回到日本,开创了以密教为基础的真言宗,俗称“日本东密”;对日 本的佛教而言,这是一个划时代的大变革。”李柏华在其为此次展览所撰写的《京都醍醐寺展》论文中这样评价空海传法的意义。也正是由于空海对日本佛教发展的 特殊贡献,日本尊称其为“弘法大师”。
如今,人们能够在展品“弘法大师”雕像中一窥空海的样貌。这是一件江户时代(1603年-1867年)的作品,模仿的是东寺御影堂弘法大师像。李柏华认为, “弘法大师像”及另一件雕塑“理源大师像”均为日本江户时代人物肖像的经典之作:“它不仅体现了日本人物肖像雕塑的艺术特色,也显示了中国唐代人物肖像造 像风格的遗风。
空海不仅精通佛理,也擅长诗歌、绘画与 书法。师父惠果圆寂之后,空海曾受唐宪宗之命,为其撰写碑文,并立碑于陕西青龙寺前。如今,石碑早已不复存在,但当时文人对空海书法早已的赞誉诗句流传至 今。“从这些评价中,我们知道这位日本僧人的书法是非常好的。”此次展览就将展出一件空海大师的书法手卷。
在日本保存良好的密宗文物
– ▬ –
▲ 宋版《一切经》局部,纸本,南宋(12世纪)
空海和尚之后,展览中的一部宋版《一切经》(大藏经)见证了后世另一位高僧对空海足迹的追寻。出身醍醐寺的高僧俊乘坊重源,先后三次入宋,历经艰难,将 6000卷《一切经》传到日本。直至今天,这些经书还完好地保存在醍醐寺中。然而,在中国,只有极少数寺院仍存有它的部分残卷。这部经书现为日本国宝,此 次到上海展出的为6000卷经书中的一小部分。
由于唐以后密宗在中、日之间的不同命运,醍醐寺的佛教艺术品对于中国而言具有特殊意义。李柏华告诉《艺术新闻》:之前认为,唐末之后,密宗在中国受 到了限制,唐代密宗佛像在中国的留存并不多,直至陕西法门寺地宫出土文物之后,国内学者对密宗佛像才逐渐有所关注。唐代密宗佛像在中国的失落,一方面源于 密宗本身的发展受阻,另一方面也源于中国并不良好的保存环境。
不同于中国,密宗自唐代传入日本之后,发展比较平顺;同时,日本寺院良好的保存环境也使得大量唐宋时期木雕造像能够保留下来。 “从醍醐寺的文物中,人们能够看到中国隋唐时期佛教造像的遗风。”李柏华说。在他看来,被带到此次展览中的几件平安时代(794年-1192年)造像以木 雕彩绘为多,包括大日如来坐像、不动明王、帝释天骑象像等。李柏华解释:“中国自唐代就盛行木雕佛像,日本从中国传承的也以隋唐的木雕造像为主。同时,日 本人本身又偏好木建筑和木构件。”中国传入的佛像也在日本经历了本土化过程。“相比于中国,日本密宗佛像的风格更为夸张,更有震慑力。”
上海博物馆展厅内的“真言宗道场”
– ▬ –
在展览的第二部分,策展团队用一个模拟的真言宗道场来还原醍醐寺佛教艺术品的“原生环境”。展厅中展示的佛像、曼荼罗、坛城、屏风画等文物来源于各个时代。这些艺术品共同组成了当下醍醐寺道场的环境。
在上海2个月的展期结束后,醍醐寺文物还将赴陕西历史博物馆展出。之所以将陕西选为第二站,重要原因是醍醐寺的祖庭青龙寺就在西安。据悉,这次在上海博物馆展出的醍醐寺展品中的一小部分将在上海展结束后回到醍醐寺进行修整,补充的部分展品将陆续抵达西安。(撰文/秋冬)
菩提的世界:醍醐寺艺术珍宝展
上海博物馆 | 5月11日至7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