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策展人安德鲁·博尔顿讲解“手作 x 机器:科技时代的时尚“
纽约。继上一年推出了颇受争议的“中国:镜花水月”(China: Through the Looking Glass)之 后,大都会博物馆时装学院(Costume Institute)本年度的春季大展则以科技为视角切入服装艺术史,“手作 x 机器:科技时代的时尚”(Manus x Machina: Fashion in an Age of Technology)于5月5日正式开幕。此次展览是策展人安德鲁·博尔顿(Andrew Bolton)于年初升任时装学院首席策展人后主持的第一个展览,展览由苹果公司(Apple)提供支持,展场设计则由OMA事务所纽约首席设计师重松象 平(Shohei Shigematsu)主持。
▲ 克莱尔·丹妮丝在2016年Met gala上身穿Zac Posen设计的高级定制在不同光线下的效果
▲ 作为本次Met gala联合主席的泰勒·斯威夫特(Taylor Swift)身着路易·威登迷你连衣裙亮相
▲ 中国超模刘雯在2016年Met gala上身穿Iris van Herpen的礼服亮相
展览探讨了今天的服装设计师们在创作成衣(prêt-à-porter)和高级定制(haute couture)的过程中如何调和手工制作和机械制造之间的关系。“时尚和科技在当下的联系前所未有地紧密,”大都会艺术博物馆馆长康柏堂(Thomas P. Campbell)认为,“这次展览提出了一个新的视角来看待手作与机器之间的关系,这两个通常被视为对立的概念,实则相互交融、地位平等。”
▲ “手作 x 机器:科技时代的时尚”展览现场图
博尔顿在解释其策展思路时说道,“传统上,高级定制与成衣之间的区别是基于手工和机器制造,近来这一分别已经愈发模糊。此次展览挑战了通俗手工/机器二分法的对立,试图以新的视角来审视技术时代带来的变化。”
▲ 卡尔·拉格斐设计的“香奈儿之家”(House of Chanel) 2015–16秋冬高级定制系列,拉夫·西蒙设计的“迪奥之家”(House of Dior)2015年春夏高级定制系列,以及克里斯汀·迪奥设计的1952年春夏高级定制裙装“Vilmiron”
手作工艺的案例研究
– ▬ –
此次展览共展出170余件高级定制与前卫成衣,创作时间自1900年代早期至今,通过交错展示高级定制和成衣,解码如同双链DNA般相互攀附发展的手作与机 器之间的关系。展览的陈列结构参考了法国启蒙运动时期德尼·狄德罗(Denis Diderot)与让∙朗德∙达朗贝尔(Jean le Rond d’Alembert)所著《百科全书,或科学、艺术和工艺详解词典》(通常称为《百科全书》),以书中所定义的高级时装所采用的不同工艺作为主题,分别 展示了刺绣、羽毛、人工花朵装饰、打褶、蕾丝与皮革工艺。除此之外展览也审视了打样(Toiles)以及剪裁与缝纫(Tailleur and Flou)两个重要服装制作工序。在围绕圆形展厅中心香奈儿高定长裙的其他几个临时壁龛内,分别呈现了对于几种工艺的案例研究。
作 为本次展览的重要灵感来源,卡尔·拉格斐(Karl Lagerfeld)为香奈儿2014秋季设计的高级定制礼裙是手工与机器和鸣的完美展现,这件合成材料制成的衣服由手工成型、机器缝制并最终手工完成。 原始的设计由拉格斐本人手绘完成,经电脑数字化处理后,给予图案一种随机而像素化的巴洛克式外观,20英尺长(为此次展览特别制作的加长款)裙摆上奢华的 刺绣由几家老刺绣工纺手工缝制,耗时450工时,裙摆由机器缝制拼接。拉格斐称这件衣服为“非缝制的高级定制”(haute couture without the couture),因为整件服装更像是由模版一体成型,基本看不到明显的缝线。
▲ 展览现场,卡尔·拉格斐为“香奈儿之家”(House of Chanel) 2014–15秋冬高级定制系列设计的婚礼服
手作与机器,究竟在讨论什么?
– ▬ –
1829 年,法国裁缝巴特勒米·提蒙利耶(Barthéley Thimonnier)发明了缝纫机,为时尚行业从手工到机械的转移提供了方便,值得注意的是,与此同时,高级定制服装的鼻祖查尔斯·弗雷德里克·沃斯 (Charles Frederick Worth)以及他的同伴们也依靠着纺织机来生产和推广他们的服装。20世纪高级成衣(prêt-à-porter)的出现开始为机械和手工开始划分了界 限:高级定制强调精准和独一无二,而成衣则是大规模生产、标准化尺寸——人们开始将这样的分别建立在高级定制强调手工的力量,而成衣则是依靠机器的假设 上,也逐渐淡化了手工与机械在服装制作上本来就是依附共生的。当3D打印、数字建模以及镭射切割等技术随着科技发展不断进入视线,时装制作的内核是否也改 变了?
对于设计师们而言,无论是在制作高级定制或是成衣的过程中,并不会刻意区分手作或者机器的制作技巧,手作与机械都是创作的工具,帮助他们对作品进行改进、完 善和创新设计。苹果公司的首席设计师乔纳森·埃维(Jonathan Ive)在展览的采访中表示:“当下科技确实进行了大量的优化,但是最终我们看到的,是对于工艺所投入的大量精力,无论是机器或手工制作,都是将普通的材 料演化成杰出且非同寻常的作品。”
“我认为赋予服装设计艺术性的技术已经相当完善,例如Iris Van Herpen的衣服,就如同在美术馆里观看一座雕塑。时装是否可以被视为艺术的争论已经告一段落,它在今天已经是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博尔顿在接受《艺 术新闻/中文版》采访时说道。瓦尔特·本雅明(Walter Benjamin)在1936年的著作《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中曾表示过对于科技的发展,尤其摄影等规模化生产技术对于艺术作品带来的“灵光” (aura)的消逝,博尔顿将这一理论套用在服装制造中,即高级定制具备“灵光”的权威性、原创性和真实性,以及成衣的规模化复制所带来的讨论,以及在科 技的影响下,对于时装概念的再想象。
“我们想通过这个展览重新定义时装,”博尔顿表示,“希望人们能够在此看到时装艺术的重要性,它并非快时尚那样可轻易丢弃。我希望时装行业可以慢下来,人们将服装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欣赏,理解设计师作为艺术家所扮演的创作者角色,看到时尚背后的历史、技法以及灵感。” (撰文/Meiyu Huang)
手作 x 机器:科技时代的时尚
Manus x Machina: Fashion in an Age of Technology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 5月5日至8月14日
相关阅读
– ▬ –
本文部分图片由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