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艺术家里拉克里特·蒂拉瓦尼拉(Rirkrit Tiravanija)的《游行绘画》(Demonstration Drawings,2007年)在威尼斯双年展主题展现场
主题为“全世界的未来”(All the World’s Futures)的第56届威尼斯双年展正在预展,并将于5月9日至11月22日正式对公众开放。本届双年展主题馆的展览邀请了来自全球53个国家和地区的136位艺术家参展,其中89位艺术家首次参展,徐冰、邱志杰、季大纯、曹斐4位中国艺术家的作品也出现在主题馆展览中。
本届双年展总策展人奥奎·恩威佐(Okwui Enwezor)聚焦后现代资本主义,让“全世界的未来”成为威尼斯双年展多年来最具政治色彩的主题展览。恩威佐出生于尼日利亚,是双年展策展界最有经验,最受认可的策展人之一。他是第一个策划卡塞尔文献展的非洲策展人,也曾策划2008年光州双年展及2012年的巴黎当代艺术三年展。恩威佐这次策划的“全世界的未来”聚焦张力十足的政治和社会问题,其重要推动力之一是1974年的威尼斯双年展。当年参展的众多艺术家以各种媒介和方式回应了1973年的智利政变,倡导团结与和平。
克里斯·马克作品《旅客 #129》,2008年-2010年
展览聚焦后现代资本主义下人们的生存处境,除了备受期待的《资本论》朗诵和其他现场表演、活动外,还展出一些影响深远的艺术家的作品,从一系列布鲁斯·瑙曼(Bruce Nauman)创作的霓虹雕塑,到哈伦·法洛奇(Harun Farocki)所收录的87部电影的影集,呈现艺术家对社会与历史的观看视角,其他重量级艺术家名单还包括摄影师沃克·埃文斯(Walker Evans)、电影制作者谢尔盖·艾森斯坦(Sergei Eisenstein)、多媒体艺术家克里斯·马克(Chris Marker)和装置艺术家伊莎·根泽肯(Isa Genzken)等。
绿园城堡展览现场:
“全世界的未来”的5大重点
尽管主题馆展览中的很多作品都呈现出优雅,甚至是悦目的面貌,但在这种表面之下,大部分作品实际上却是令人不安和忧虑的,隐藏着资本对今天的人们无所不在的控制。
在中央展厅,人们能立刻发现大量不甚出名的艺术家的作品,这些艺术家很多都不是来自欧美地区。观众们可在展览现场重新发现那些在艺术上十分成熟却不知名的艺术家,特别是女性艺术家。
1.《资本论》“清唱剧”和课堂式的艺术项目
《资本论》的朗诵和讨论
今年双年展在坐落于绿园城堡(Giadini)中心馆内的展区中举行跨领域的现场项目,这个项目对卡尔·马克思(Karl Marx)所著的三卷《资本论》(Das Kapital)进行史诗般的现场朗读。这些现场朗诵将会在长达7个月的展览中以“清唱剧”(Oratorio)的形式持续进行。艺术家兼电影导演的艾萨克·朱利安(Isaac Julien)负责指导。
恩威佐向《艺术新闻》讲述了绿园城堡(Giardini)“全世界的未来”布展过程中遇到的难题。“这是典型的传统空间,你在这里所能做的事情有限,”他说。恩威佐认为他已经把中央展厅完全转换成朗诵《资本论》的剧场空间,而“围绕着这个项目的艺术展示就像‘点心’一样”。
按照恩威佐的安排,要从展馆的一边走到另外一边,就不得不经过中间的剧场。这个巨大的表演场地在整个展览期间都用作朗诵马克思《资本论》(三卷本)的空间,这里还将举办其他朗诵、讲座和讨论会。类似这种有一定说教性质的项目还有汉斯·哈克(Hans Haacke)2015年的《世界选举》(World Poll)和亚历山大·克鲁格(Alexander Kluge)有关哲学和政治的影像作品。不能否认,展览要求观众们都关心政治。艾萨克·朱利安2013年的作品《资本》(Kapital)中还包含了人类学家大卫·哈维(David Harvey)为创作影像的艺术家举办的一场讲座。无论艺术界人士是否会聚精会神地聆听,抑或只是像淘气的学生一样逃出展厅去参加派对,还有待观察。
2.作为生产单元的工人
对马克思《资本论》的朗诵为那些即将看到杰洛米·德勒(Jeremy Deller)、沃克·埃文斯作品的观众们做了一番思想准备。德勒的作品曾在上届双年展的英国馆展出,而埃文斯最为人知的是他镜头下20世纪美国大萧条的景象。尽管展览根据地区和时间进行了分区,但这两位艺术家的项目都与资本主义对劳动阶层造成的伤害有关。
杰洛米·德勒,《你好,今天你放假》,2013年
德勒的作品中有一系列由不知名人士拍摄的纪实照片,这些照片拍摄了工业革命期间南威尔士工厂中疲惫的女工,艺术家给这些照片命名为“过去的糟糕日子”,这是他从雇佣工人收到的短信信息中随机挑出的。
沃克·埃文斯的摄影作品在展览现场
埃文斯的摄影选自他1936年与詹姆斯·艾吉(James Agee)合作的摄影书籍《现在来让我们赞颂那些名人吧》(Let Us Now Praise Famous Men),这些照片与德勒的作品一样被完美地呈现出来。
3. “边缘地区”的艺术家们
艾兰·加拉格、休玛·巴哈和艾米丽·卡姆·奴瓦雷的作品在绿园城堡的一个展厅中
展览中不乏著名男性白人艺术家,如安德烈斯·格斯基(Andreas Gursky)和汉斯·哈克(Hans Haacke)。但数量并不多。恩威佐显然正用双年展这一平台,让观众们的注意力不再集中在艺术市场的宠儿身上,而是去关注来自非洲、亚洲和拉丁美洲等地更少为人熟知的艺术家们。展览中一个重要的展厅里展示了艺术家艾兰·加拉格(Ellen Gallagher)的绘画作品,巴基斯坦艺术家休玛·巴哈(Huma Bhabha)的雕塑作品《阿特拉斯》(Atlas),以及已过世的澳大利亚土著艺术家艾米丽·卡姆·奴瓦雷(Emily Kame Kngwarreye)的巨幅绘画《大地造物》(Earth’s Creation)。
4.暴力的美感
华立德·贝史迪多件作品(2013年-2015年)
在绿园城堡的展览现场,最引人注目的作品是那些猛烈地撼动人们想象力的作品。克丽斯汀·波尔坦斯基(Christian Boltanski)的影片《L’Homme qui tousse》(1969年)被放置在展览入口区域,影片中一名男子独自坐在黑暗房间的地上,口吐鲜血并不断抽搐。而华立德·贝史迪(Walead Beshty)的装置作品中包含了一张新闻报纸头版摄影,这张照片上拍摄了一名谋杀犯,他光着膀子,满脸是血。约翰·阿孔弗拉(John Akomfrah)2015年的影像作品《眩晕之海》(Vertigo Sea)把海洋和极地的影像,与拍摄鲸鱼、北极熊捕猎场面的令人头晕目眩的纪录片片段并置在一起。这些作品暗喻资本主义的残暴一面,这是恩威佐这场展览中的关键部分。
5.戏剧性的吸引力
法比奥·穆里的作品《Il Muro Occidentale o del Pianto》,1993年
托马斯·希施霍恩,《翻起屋顶》,2015年
尽管大部分展出作品都是有关控制、观念或纪实性的,但恩威佐以一些极能吸引观众注意力的装置和影像作品为整场展览加入一些强有力的音符。他把法比奥·穆里(Fabio Mauri)的雕塑作品放在展馆中画有湿壁画的穹顶之下。现居巴黎的瑞士艺术家托马斯·希施霍恩(Thomas Hirschhorn)为这次展览特别创作的作品从展厅的一处屋顶突然冲破下来,纷繁混乱,如丛林般的包装带、隔热材料、电线和拆散的柏拉图著作的纸页布满了整个展厅。罗伯特·史密森(Robert Smithson)的一棵树(双年展和艺博会上没有这么一棵树又怎能算完整!)让这个满是纸页的展厅充满生气。
主题馆里的中国艺术家
徐冰这次展出的作品《凤凰-2015》是2008年《凤凰》的升级版,这次使用的材料还是北京的建筑和工业废料,制作也还是在过去的工厂、车间,参与的工人也基本和过去一样。但这次展出的《凤凰》更为凶猛、更有危机感,这件作品也是威尼斯双年展历史上最大的单体作品之一。
徐冰作品《凤凰-2015》在威尼斯两个15世纪的船坞中展示
邱志杰参展的“上元灯彩”项目切合主题馆展览的分主题“混沌花园”,项目构建的是一个中国的历史事件,呈现出循环的历史感。
邱志杰的“上元彩灯”项目在展览现场
季大纯参展作品为近期创作的8幅绘画。奥奎·恩威佐在威尼斯双年展新闻发布会上海站曾说他的作品“融汇了中国传统绘画的形式和意向”。
季大纯作品在展览现场
曹斐的参展作品为2014年的影像作品《La Town》,展览中还展出了《La Town》里的模型。恩威佐认为《La Town》代表了中国的某种状况,也是世界的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