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日本民众对“书圣”王羲之的热情再一次被激起。4月11日,展览“王羲之到空海——中日名笔·汉字与平假名的竞演”在大阪市立美术馆开幕,展出不同的王羲之书法写本和欧阳询、苏轼、王铎等大家之作约90件,日本书道家空海、小野道风等人的作品约120件,以及战国至明末清初的篆刻、玉玺等约20件。大阪市立美术馆学艺课长代理弓野隆之在《艺术新闻》的采访中介绍了日本——尤其是关西地区——对王羲之的尊崇,并介绍了日本的寺院收藏。
▲ 大阪市立美术馆外观(摄影:龙晴)
“王羲之到空海——中日名笔·汉字与平假名的竞演”(4月12日-5月22日)近日在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开幕,展览展出王羲之及其追随者们的作品。而其中王羲之的追随者,也包括日本书法家们。日本僧人空海则被誉为日本的“王羲之”,是东瀛王羲之追随者代表人物之首。主办方定这一题名,不但呈现出一条千年的“书法之路”——以王羲之为源,历代中日两国得获其滋泽的书法家们,是如何于自己的书道之路开花。透过这个展览,我们可以发现王羲之于东瀛的影响力。
大阪市立美术馆迎来了开馆80周年,于此同时日本关西地区书道团体日本书艺院也迎来创立70周年。大阪市美术馆和日本书艺院藉此共同主办“王羲之到空海”展,向日本国内各大公立私立机构及寺庙和民间研究所借藏品展览,更请来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以及台北何创时基金会的藏品。在4月11日大阪市美术馆“王羲之到空海”展览开幕这一天,日本民众对王羲之这位“书圣”的狂热再次得到印证,不少的来自日本国外的“朝圣者”也出现在开幕现场。能够令日本各界如此狂热的,恐怕就只有王羲之。
▲ “王羲之到空海”展览中王羲之《兰亭序(开皇本)》(局部)
▲ “王羲之到空海”展览中空海《风信帖》(局部)
从“王羲之到空海”看在日王羲之及相关书法收藏
大阪市立美术馆的中国书画收藏质量极高,这有赖于慷慨的收藏家之捐赠,其馆藏中阿部房次郎旧藏最受瞩目。在本次展览中,大阪市美术馆展示出该馆两件镇馆宝藏,阿部房次郎旧藏宋代苏轼《行书李白仙诗》、和武居家族旧藏米芾《草书四帖》。
▲ 阿部房次郎旧藏宋代苏轼《行书李白仙诗》
▲ 武居家族旧藏米芾《草书四帖》
阿部房次郎是纺纱业巨头东洋纺织社长,在辛亥革命后得到内藤湖南的建议和指导,进行极高水准的收藏活动,其子阿部孝次郎捐赠其所藏160余件中国书画于美术馆后,有4件被日本政府认定为“重要文化财”。武居绫藏之旧藏,由其子捐赠于美术馆。值得注意的是,这件法书是关西地区著名美术商原田悟郎所经手,更是被视为研究近代中国文物东渡的最佳资料。
▲ 王羲之《孔侍中帖》,东京前田育德会藏
《孔侍中帖》与《频有哀祸帖》、《忧悬帖》合装。字幅中央纸缝处钤有“延历敕定”朱文印记三方。“延历敕定”即是“延历御府之玺”。延历是日本桓武天皇的年号,其元年为公元782年。日本学者考订《孔侍中帖》与《丧乱帖》二帖,于《东大寺献物帐》中有著。此《献物帐》是日本圣武天皇公元729年卒后,皇后将其遗物供佛的账目。经过多番流转,现藏於东京前田育德会。
▲ 王羲之《十七帖》(上野本)(局部),现为京都国立博物馆藏,上野理一旧藏
书画名家王时敏等争相题识,称为“天下第一甲冠”,故帖末附跋文甚多。此帖原为清末推崇二王的帖学派的姜宸英旧藏,经由罗振玉而为日本的上野理一所藏。
上野理一(1848-1920)号有竹斋,是朝日新闻社的创始者,由于爱好美术与收藏,于明治22年(1889年)创刊古代美术杂志《国华》。受内藤湖南等人的启发,上野在20世纪初开始收集中国书画,其藏品包括书法碑帖76件、绘画87件等。上野理一得此本后,以珂罗版翻印,并以每册25元在中国推销,迅速赚回成本。
▲ 王羲之《集王圣教序》(黑川本),唐代咸亨三年(672年), 兵库黑川古文化研究所藏
此本现为黑川古文化研究所研究所所藏,出自二代黑川幸七氏(1871-1938)之藏。黑川家以证券业发家,而二代似乎对家族事业不太关心,将注意力都放在收藏上,而当时他得到内藤湖南、罗振玉、犬养毅氏的建议,收藏了不少佳作,王羲之《集王圣教序》(黑川本)之外,其镇馆之作莫过于是传为五代董源之作《寒林重汀图》。
从王羲之到空海:日本对“书圣”的尊崇
早前于2013年,东京国立博物馆就日本中国交正常化40周年及该馆创立140周年纪念,举行过特展“书圣王羲之”,造成极大的轰动,来自日本国内外的“朝圣者”们挤满了展厅。从日本民众的反应可以看出他们对这位书法家的尊崇与热情。甚至可以说,只要是是王羲之主题的展览,就不会出现冷场。
王羲之书法于其生前便已经得到了世人的最高评价,历代书家视之如圭臬,而至唐太宗时期更甚。唐太宗不遗余力搜罗王羲之真迹,凡能收集到的,均悉数入藏太宗内府,并摹勒入碑。更常命文臣虞世南、欧阳询、陆柬之、褚遂良等书家写临本,内府供奉拓书人复制王羲之墨迹以赐与王公大臣,且作为国礼赐赠海外皇室。
当时,来自日本的遣唐使、留学僧广求王羲之墨迹,而王羲之派系名家书法亦是备受推崇。奈良时代,正仓院《献物账》内记载,圣武天皇曾藏有“大小王真迹”和光明皇后所临王羲之《乐毅论》。圣武天皇与光明皇后之女孝谦女帝继位后,曾御笔亲为唐招提寺题字,其题字被认为带有王羲之笔意。从这些收藏和记录,可旁窥东瀛帝室对王羲之的神往。
平安初期的空海(774-835),是在中日文化交流潮之下渡唐的一名留学僧。空海到中国学习唐密,归国后开创日本佛教真言宗。因其书法功底强,空海被称为“五笔和尚”。他受王羲之书风影响,同时亦探究出充满精气和自我情绪的书风。而空海也被誉为日本的“王羲之”,是东瀛王羲之追随者代表人物之首。
在本次展览中,同时也展出日本王羲之追随者的作品,为了我们在理解王羲之墨迹以及梳理其影响下的书法作品群,提供多了一个角度:除空海外,以追随王羲之而与空海齐名的最澄和尚墨迹,以及平安时代唐风书法代表,嵯峨天皇的作品,而空海、嵯峨天皇、桔逸势被誉为平安“三笔”,同时展品中还有与“三笔”相对之“三迹”,被人们视为右军血脉小野道风、藤原佐理、藤原行成的作品。奈良时代、平安时代所临习的王羲之墨迹,可视为极早传入东瀛且最接近原迹的版本。
展品中有一定数量的中国书法作品曾属于私人藏品,后捐赠至公立机构或私人美术馆,如大阪市立美术馆所藏两件作品和东京三井纪念美术馆所藏三个版本的《兰亭序》,由此旁窥“书法之路”影响力甚广,蔓延至日本民间收藏家。
“王羲之”如何进入日本?
——专访大阪市立美术馆学艺课长代理弓野隆之
Q:本次展出有十余件王羲之书迹,这些书迹备受原藏家的珍视。可否与我们介绍一下其中的名品和收藏故事?
A:日本的文书中记录,王羲之《孔侍中帖》是于日本奈良时代(中国唐代,8世纪)传来,流传年代非常早。而今回展示等兰亭序拓本版本非常多,而各种版本上,可见多处题跋和藏印,考据题跋和藏印出现的年代,最晚为清末。因此可推测这些拓本是于清朝末期至民国初期流传日本。
Q:本次特展展览品,是由各方机构借展,其中这些机构包括公私博物馆外,还有寺庙。在日本,寺院可言是最早的美术品收藏机构,也是最早的中日文化交流单位。可否就本次展品,为我们介绍一下日本寺院收藏中国书迹的历程?
A:本回展览中,京都智积院所藏的张即之《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是南宋至元时期、即日本鎌仓至室町时期,禅僧文化交流盛行时所传来的。张即之的书法作品在当时备受推崇。藏有“中峰明本像”兵库高源寺,是日本僧人远溪祖雄于杭州天目山跟随中峰国师,经过约10年修行后,回到日本所开创的寺院。
藏有董其昌《行书七言绝句》黄檗山万福寺是福建高僧隐元赴日建造。隐元隆琦禅师(1592-1673),传承禅门临济正法第三十二世,是福州福清县黄檗山万福寺的住持。永历八年(1654年),63岁的他带着20名弟子东渡日本交流,4年后谒见德川家康,1661年受赐山城国宇治之寺地,便于当地建寺庙,特意取同样相同的名字“黄檗山万福禅寺”,创立黄檗宗。
Q:台北故宫博物院、何创时基金会藏品这次也有参展,正是呈现出当代中日交流互动的一面。大阪市美术馆近年来的中日交流活动,可否介绍一下?
A:台北故博物院宫曾于2007年借出馆藏给我们展览 “上海-近代之美术” (2007年9月4日-10月14日);我们早前曾在学术研究上和何创时基金会有过交流,亦得到过他们的协力,加之本身基金会藏品水平,故而邀请他们参展。
此外,本馆曾于1994年和上海博物馆联手举行过名为“中国书画名品展”的两岸馆藏交换展;2010年上海博物馆“千年丹青”展、2012年苏州博物馆“吴门画派之沈周大展”等,大阪市立美术馆借出本馆所藏中国书画,以期中日文化交流之友好往来;2012年,我们于香港书艺馆举行“大阪市立美术馆蔵宋元明中国书画珍品展”。
Q:本次特展是由大阪市美术馆和公益社团法人日本书艺院联合主办,你们是因为什么契机而联手主办这次展览?日本的美术馆和民间团体经常联手合作举办展览吗?
A:大阪市立美术馆和日本书艺院并不是第一次联手主办,于2006年也曾于本馆创立70周年、书艺院创立60周年时联合主办“书之国宝 墨迹”展览(该展览展出为中日两国书法作品,其中多为日本国宝、重要文财产级别)。事实上,在日本,公立美术馆和民间团体的合作并不多见。公益社团法人日本书艺院本身是日本关西地区最大的团体,一直对推广书法文化发展不遗余力,且付诸实行。本次特展亦是尽力投入,与美术馆联手企划。
王羲之到空海——中日名笔·汉字与平假名的竞演
大阪市立美术馆 | 4月12日-5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