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艺术新闻》创刊于2013年,是超媒体集团旗下艺术媒体群的重要一员。每月出版的刊物随《周末画报》发行,其数字版通过网站以及APP“iart艺闻”即时更新。《艺术新闻》是艺术世界的记录者与参与者,以其对艺术界的专业报道与长期观察,是艺术专业人士与艺术爱好者了解艺术趋势与动态的必读媒体,也成为了当代艺术史的重要参考。


联系我们

《艺术新闻》
上海市黄浦区建国中路10号5号楼 5211室 邮编:200025
Room 5211,Building No.5,The Bridge 8, 10 Middle Jianguo Rd., Huangpu District,Shanghai,China. PC:200025
Tel: (8621) 6335 3637
Email:theartjournal@modernmedia.com.cn

广告

客户经理

赵悦

EMAIL: yue_zhao@modernmedia.com.cn


客户执行

季佳雯

EMAIL: jijiawen@modernmedia.com.cn


TEL: +86 21 6335 3637-386

曹斐MoMA PS1个展:在虚拟与现实中镜像一代人在社会变迁中的迷惘

Apr 05, 2016   艺术新闻/中文版
1▲ 艺术家曹斐在展览开幕表演现场(图片来源:艺术家)

“每个人都是演员,世界就是一个舞台。”

纽约。90年代末兴起的中国影像艺术近年来不断受到国际艺术界的关注。今年早些时候开展的亚洲协会六十周年收藏展中就展出了杨福东、王功新等中国影像艺术家的作品。4月3日,另一位影像艺术家曹斐的首次美国个展则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的当代艺术中心(MoMA PS1)分馆开幕。MoMA PS1馆长、策展人克劳斯·比森巴赫(Klaus Biesenbach)在接受《艺术新闻》的采访时表示:“作为艺术机构,MoMA PS1一直致力于展示国际上最为重要和具有挑战精神的当代艺术家,而曹斐则是最具创新精神的中国艺术家之一,她的作品反映了急遽变化的中国社会。”本次展览主要由新世纪当代艺术基金和The 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The Museum of Modern Art提供赞助。

2▲ 曹斐与说唱团体Notorius MSG的合作演出现场,该团体曾出现在曹斐的作品《嘻哈:纽约》中(图片来源:Connie Kang)

生于1978年的曹斐,与她的同时代人一样,经历了青春期的反抗与幻想。1999年拍摄的第一部短片——《失调257》中,曹斐和她的同学们就充满了对未来不确定的焦虑;随后拍摄的《链》和《Rabid Dogs》则直接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和逃离的愿望。这些发自“本能”创作的早期录像作品,与曹斐的早期摄影作品在第一个展室中被集中展示,代表了曹斐艺术创作的萌芽。

这种青春期的失落感在第二展室曹斐2004年创作的作品——《Cosplayer》中亦有反映。影片中,热衷Cosplay的少年穿着他们所喜爱的动漫角色的衣服扮演起漫画中的角色,尽管在“二次元”的世界中如鱼得水,回到现实世界,他们又显得格格不入。

年轻一代的迷惘与逃离在这一时期的影像作品中并不鲜见。杨福东创作于2003-2007年的《竹林七贤》中,躁动不安的青年男女似乎亦渴望逃离纷繁的都市生活。“这是一个时代的共同感受,”曹斐说,“我和杨福东算一个代际,都是70年代出生的艺术家,虽然表现的风格不一样,但是我们作为一个代际有相似的感受。”


▲《霾》预告片
曹斐 haze and fog▲《霾》静帧,2013

而这种“失落”的状态,在另一展室中曹斐2013年创作的作品——《霾》中也可窥见。移居北京的广东人曹斐对人们心中的“霾”似乎比对现实中的“霾”更为敏感。影片中,无论是保安、清洁工,还是富人与富太,每个人的心中都有隐秘的渴望,但在现实中人性被压抑,灵魂逐渐麻木,最终都市中的人变得与“僵尸”难以分辨。曹斐说:“《霾》是北京奥运会之后创作的作品,所以也呈现出一种低迷的状态,不过《霾》代表的不单纯是中国人的状态,而是全世界普遍存在的一个现代性的问题。”


▲《La Town》预告片

 

曹斐 la town▲《La Town》静帧

而在下一展室中,曹斐去年创作的作品——《La Town》中的模型城市则直接以一个世界性城市的面貌出现。城市中,打着香肠广告的德国超市出现在麦当劳的巨大标志旁边;放映着《飘》的美国电影院外面是纽伦堡的著名喷泉;在极速行驶的高铁旁边,圣诞老人滑着雪橇;背景音中,一个日本建筑师与一个法国女演员就记忆的获得与丧失进行着一段电影对话。《La Town》中呈现的虽然是一个城镇,但涉及的是全球范围的状况。

曹斐 RMB-City-opening-1▲《人民币城寨》静帧,2007(图片来源:艺术家与维他命艺术空间)

《La Town》与2007年创作的《人民币城寨》,都是曹斐所构建的虚拟世界。与《La Town》不同,“人民币城寨”建立在“第二人生”(Second Life)这个虚拟空间之中,集合了北京、上海、香港等大城市的主要建筑,成为中国城市化扩张的标志。城市的建立者则是曹斐在游戏中的化身——China Tracy,有的作品就直接以China Tracy而非曹斐的名义创作。展室中,城市的旗帜、制服与影片一起展出,使“虚拟”与“现实”的界限更加模糊。

曹斐在虚拟世界中寄托了自己对“乌托邦”的想象,不过她认为“每个人对乌托邦的理解都不一样”。在《谁的乌托邦》中,她就记录了灯具工厂中工人的生活与理想。屏幕上工人们尽情的舞蹈和展室中复制的工人宿舍的小床形成鲜明的对照,背景音乐中不断重复的“你属于哪里”似乎为充满乐观主义的结尾——“我的未来不是梦”下了一个略显悲凉的注脚。在这里,“乌托邦”似乎代表着那些现实中无法实现的梦。

曹斐_Rumba-II-Nomad_2015_Video_14mins16secs_Image-still-06_72dpi-705x470▲ 《Rumba II: Nomad》静帧,2015

不过,与态度强硬的前辈艺术家艾未未相比,曹斐在社会议题上的发声方式明显更加温和。去年,曹斐原工作室所在的区域面临整体拆迁,她被要求在一个月内搬离原工作室。在记录这一过程的影片《Rumba II: Nomad》中,曹斐将形似“扫地机器人”的吸尘器放入其中,吸尘器成了废墟中的入侵者,与周遭形成了鲜明的反差。曹斐说,拍摄这部影片的原因“一是为了记录工作室的变化,二是为了反映一直存在的城市拆迁问题”。不过她没有采用纯纪录片的方式,而是以吸尘机作为影像的主体,以幽默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看法。作为主角的吸尘机,这次也被放在展览当中,成为一组“活体雕塑”。

“每个人都是演员,世界就是一个舞台。”这句话虽然出自China Tracy之口,但无疑是曹斐的自白。克劳斯·比森巴赫就评价道:“展览穿梭在虚拟与现实之间,检视了身份、社会和传播的新形式。”

曹斐个展MoMA PS1 | 4月3日至8月31日

撰文、采访/潘雨希

Copyright © 2016 The Art Newspaper. All Rights Reserved.
《艺术新闻》为The Art Newspaper独家授权现代传播集团的出版物,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允许,不得擅自转载和翻译,否则权利人将根据知识产权法追究法律责任。

Light, Camera, Action!《时代》周刊封面缔造的好莱坞世界

2016年4月5日是好莱坞巨星格里高利·派克(Gregory Peck)诞辰100周年。近日,美国国家肖像博物馆(National Portrait Gallery)刚开幕的“庆典:格里高利·派克”与展览“好莱坞与《时代》周刊:封面上的名流”为我们展现了世界上最大的电影工业--好莱坞,与这份全球流通量最大的周刊密不可分的关系,这也与《时代》周刊创始人的初衷不谋而合:读者需要的是在短时间内获得尽可能多的新闻事实,而印着电影明星封面的杂志总是最能吸引人眼球!

PHOTO GALLERY | 图片专题
TANC VIDEO | 影像之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