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街头帝王”中班克斯作品《“保持真我”猴》(2003年)
在出色的艺术家和公司的“油漆工”之间,只有一条很细的分界线。
——史蒂芬 · 拉扎里迪斯
香港。“这是最坏的时代,也是最好的时代”,狄更斯的这句名言适用于描述躁动、璀璨的80年代英伦摇滚,却也是同时期城市漫游者生活的真实写照。在灯影绰绰的夜晚,这群人游走在街角巷尾,挥毫泼墨,身后总少不了追赶他们的警察。涂鸦洗掉又何妨?明日再送上。3月17日在香港苏富比艺术空间开幕的“街头帝王”正是对一批知名的涂鸦“艺术家”的一次集中呈现。
继2014年在伦敦苏富比S | 2画廊策划“班克斯非官方回顾展”后,伦敦的先锋艺术经纪人史蒂芬 · 拉扎里迪斯(Steve Lazarides)在香港苏富比艺术空间举办了这场亚洲首个街头艺术展售会。展出的重点艺术家包括:让-米切尔·巴斯奎特(Jean-Michel Basquiat)、凯斯 · 哈林(Keith Haring)、曾灶财(九龙皇帝)、Invader、班克斯(Banksy)、Futura、KAWS、拉美尔奇(Ramelzee)、JR、维里斯(Vhils)以及Zevs。
▲让-米切尔·巴斯奎特《无题》(1985-1987年)
▲ “街头帝王”中凯斯·哈林的作品《无题》(1982年)
▲ “街头帝王”中维里斯的《中子九号》(2015年)
策划“街头帝王”的史蒂芬 · 拉扎里迪斯是一个“老摇滚”,他的身上有着明显朋克作风,同时他也是最早接触英国街头艺术家的人。谈到与涂鸦艺术的缘分,拉扎里迪斯称他在12岁第一次看到涂鸦,顿觉这种新兴、叛逆的艺术形式非常能激发想像力。而他的家乡布里斯托曾是涂鸦艺术的“震源”,经历着一个极具创意的时期。当时,乐队Massive Attack的成员Andrew Vowles(又称Mushroom)出现在他的大学课堂,乐队另一成员Robert Del Naja(又称3D)在全城各处作画。
▲ “街头帝王”中罗恩·英格力(Ron English)的《地位满足感》(2011年)
到了80年代末,英国政府对涂鸦艺术採取严厉的打击,曾在一次黎明突袭中逮捕了30个少年。因受到警方高压政策的影响,班克斯早年的创作多选择以匿名方式进行。直到90年代中期,史蒂芬 · 拉扎里迪斯因工作关系结识班克斯,并在某天忽然受到对方的一条短讯——“我刚刚完成了一件作品,你能过来帮忙拍些相片吗?”就这样,二人成为朋友。
那时,班克斯的前任经纪人刚刚离开,史蒂芬 · 拉扎里迪斯误打误撞成为艺术家的新任代理。再回想,他认为两人的合作由一段对话引起:“有一次我去接他,然后他让我把车停在某地,然后去拿一些丝网印刷品。我记得那应是作品《Rude Copper》,他大概有200件。后来我问他:你将怎么处理它们?他答道:我打算在书展把它们卖掉,每张5英镑。然后我就说:如果你想在书展把他们都卖掉,那我将打算入手这堆东西,并要将它们卖到15英镑!”
街头艺术市场的上升,无疑刺激、带动了涂鸦艺术家的创作。苏富比亚洲区董事、“无界艺术”主管杜依舜(Isaure de Viel Castel)表示,全球现有许多街头艺术的拍卖专场及展览,“涂鸦艺术市场已和当代艺术市场融合在一起——现在越来越多街头艺术家的作品囊括在当代艺术范畴中。近几年来,别具慧眼的画廊从业者纷纷支持这些街头艺术帝国(street art empire)。销售上的成功可被视作对涂鸦艺术运动的认可,证明它不是当代艺术藩篱之外的东西,而是其中一个类别。”
这种全球性的流行亦能从入选展览的艺术家名单中窥见一斑。史蒂芬 · 拉扎里迪斯称,策展初衷是将街头艺术的“现代大师”(Modern greats)和“老炮儿”(Old-school greats)放在一起。街头艺术的受众素来尊称艺术家为“帝王”,重要的是看这些“帝王”作品如何凝结成一个集体力量,达至超然物外的艺术世界。
▲ 奥斯·葛妙斯兄弟(Os Gumbos)《奇迹沙龙》,2008年
然而,拉扎里迪斯也感叹说,在出色的艺术家和公司的“油漆工”之间,只有一条很细的分界线。他希望藉此展览能令观众辨识出这种分异,进而举例分析道:“谢帕德·费尔雷(Stephen Fairey)在2009年创作的奥巴马‘HOPE’海报,应算得上是历史上最有力量的涂鸦作品。唐纳·怀特(Dondi White)是车厢画师和涂鸦作者中的传奇,而在此展览中同样堪比传奇的还有巴西的奥斯·葛妙斯兄弟(Os Gêmeos)、班克斯等。即便奥斯·葛妙斯兄弟的作品在巴西各大博物馆展出,他们仍坚持每周日去圣保罗的街头涂鸦。每一个被我选入展览的艺术家,都有他的原因。”
▲曾灶财(九龙皇帝)《无题》(1997年)在“街头帝王”中展出
展出的43件作品中有5张出自“九龙皇帝”曾灶财之手。1956年前后,曾灶财开始在公共场所用毛笔写书法,行文讲述自己以及家族的过往事蹟,“宣示主权”的作品遍及电灯柱、灯箱、天桥底及邮筒。虽然多次遭罚款、逮捕,作品因有碍市容而被清洗,他仍坚持热情、不顾阻碍。
▲“九龙皇帝”曾灶财原名曾财,曾在香港九龙各区及香港岛多地街头以毛笔书写自己及家族往事,他于2007年过世
拉扎里迪斯坦言,自己看不懂曾先生的墨宝,却被涂鸦的共鸣(vibes)和作品的精神深深吸引。而香港近年活跃的街头艺术趋势引人注目,他说:“许多年前我造访香港之时,曾一度认为在香港从事街头艺术会很辛苦。但我现在觉得这是通向另一种文化的大门。这是香港迷人的一点:它非常毗邻中国大陆,却独辟一方宝地供你自己创作。”
“九龙皇帝”命途多舛,其经历曾被摇滚乐队Beyond取材作成《命运是你家》。歌词中有这样一句话——“不管身边始终不停有冷笑侵袭,你有你去干不会怕”,词作者黄贯中称歌中不羁不惧的人物原型正是曾灶财。如曾氏一般,许多涂鸦艺术家都漫游在自己的城市中。苏富比专家杜依舜就此现象评述道:“涂鸦艺术家以城市为本,并用它(城市)作为主要的材料来支持其创作。城市是一张粗糙的画布,涂鸦艺术家在上面留下记号、画画。他们不受制于某一种媒介,而是利用所有创作过的地方来影响别人的生活。”
▲曾灶财(九龙皇帝)的《皇帝地图一号》(约2000年)在“街头帝王”中展出
英国摇滚从60、70年代的迷幻摇滚、朋克运动,发展到80、90年代的新浪潮与Post Britpop,同一时间涂鸦在西方兴起,两者皆带出关于次文化(Subculture)、青少年反叛问题的讨论。无论是Pink Floyd、The Rolling Stones,还是Massive Attack、Oasis,嘻哈乐手的眼中闪过忧郁,照应著涂鸦画家的玩世不恭,而他们均已成为城市记忆的重要组成。一些艺术家身兼乐队主唱,以近乎疯狂的方式表达他们对旧体制的反抗。时至如今,街头艺术中的“次”意味减弱,当代艺术的特性反而突显出来。
杜依舜认为,艺术与政治相关,但同时反应著个性化的表达。在她眼中,香港不是一个单纯的“漂亮”地方,而是一个随性的城市:“街上到处可见标示牌、海报、标签。香港本身已经像是一个涂鸦城了,以此我认为它会给予街头艺术和涂鸦艺术家很多灵感。”
“街头帝王”上的其他作品
– ▬ –
▲ Futura 2000 《NBC》,2007年
▲ Invader《KAT_11》,2011年
▲ 唐纳·怀特《无题》,1983年
▲ 谢帕德·费尔雷(Stephen Fairey)《凯斯·哈林》,2010年
▲ Invader《魔术方块詹姆斯·庞德女孩》,2008年
▲ ZEVS《溶解麦当劳》,2007年
▲ 拉美尔奇《勒索信未来的未来主义犯罪冒险》,1984年
▲ KAWS《无题》,2012年
▲ 曾灶财《CATQEE与皇帝墨宝》,2004年
街头帝王
香港苏富比艺术空间 | 3月17日-3月26日
采访、撰文 | 周婉京
编辑 | 黄婷怡
本文部分图片由香港苏富比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