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艺术新闻》创刊于2013年,是超媒体集团旗下艺术媒体群的重要一员。每月出版的刊物随《周末画报》发行,其数字版通过网站以及APP“iart艺闻”即时更新。《艺术新闻》是艺术世界的记录者与参与者,以其对艺术界的专业报道与长期观察,是艺术专业人士与艺术爱好者了解艺术趋势与动态的必读媒体,也成为了当代艺术史的重要参考。


联系我们

《艺术新闻》
上海市黄浦区建国中路10号5号楼 5211室 邮编:200025
Room 5211,Building No.5,The Bridge 8, 10 Middle Jianguo Rd., Huangpu District,Shanghai,China. PC:200025
Tel: (8621) 6335 3637
Email:theartjournal@modernmedia.com.cn

广告

客户经理

赵悦

EMAIL: yue_zhao@modernmedia.com.cn


客户执行

季佳雯

EMAIL: jijiawen@modernmedia.com.cn


TEL: +86 21 6335 3637-386

旧事重谈

Aug 01, 2013   艺术新闻/中文版

微信截图_20160303145132

(尤求,《上林图卷》(局部),16世纪中晚期,绢本设色)

对儒家道德观的映射是中国叙事画的传统。在文人心中,叙事画是向普通民众传达忠恕、仁义、中庸等儒家价值观的有力途径。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谈到图像在树碑立传中的优势:“记传所以叙其事,不能载其容,赋颂有以咏其美,不能备其象,图画之制,所以兼之。”图像作为文学转述可以在美术史上找到大量范例。留存下来最早的长卷之一,传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用十二段画面(现存九段)图解张华《女史箴》一文,训诫女性恪守儒家道德传统。

弗利尔美术馆(The Freer Gallery of Art)目前的展览“旧事重谈:中国叙事画”(Old Tales Retold: Chinese Narrative Painting)是对这一主题的集中探讨。展览挑选馆藏23幅绘画作品,以及一件乾隆玉玺及印盒套件,呈现出文本和视觉文化的深远联系。本次展览策展人,弗利尔美术馆中国美术部中国书画主任安明远(Stephen D. Allee)介绍,本次展览是他从去年开始策划的系列叙事画展览的续章。上个展览呈现佛教主题,本次展览专门探讨男性与政治的关系。11月开始的新展将关注女性在古代社会扮演的多重角色。

对于熟悉中国传统文化的观众来说,作品描述的故事并不陌生:如伯夷叔齐不食周粟、时苗留犊、汉武帝开放上林苑、陶渊明归隐等。展览隐含的主题是男性在政治生涯中的不同选择:君王之道、为臣之礼、身居高位、退隐山林、直言进谏、廉洁爱民等。不同于一般展览按作品创作时间陈列,本次策展人以画中故事发生的时间为线索,将作品分组呈现,如同一部传说和正史糅杂的故事书。对于不熟悉中国传统艺术的观众而言,这些生动的故事也成为了解中国文化的窗口。

展览开始的一组绘画描绘了尧舜禹三代及商周的道德楷模。《伯夷、叔齐采薇图》为李唐原作,现存四幅摹本,弗利尔美术馆展出的是一幅清代摹本。这幅画记述了《史记·伯夷列传》中的一段故事。伯夷、叔齐因商亡国,拒食周粟,在首阳山采薇而食,终于饿死。安明远表示这幅作品是展览的亮点之一:“故事发生年代早于孔子,但人物气节是儒家价值观所提倡的。此外,伯夷、叔齐拒绝权力,抱节守志,也和展览隐含主题男性与政治的关系一脉相承。”另一幅明代浙派作品《渭水访贤图》则是对权力的另一种选择——出仕,描绘了周文王闻贤人姜尚隐居渭水河滨,遂驱车拜访,见姜尚以空钩钓鱼,言谈中睿智韬略,便邀其辅佐周朝。

接下来是一组关于汉代的作品,其中包括时苗留犊的故事。时苗在东汉时期担任寿春县令,乘坐牛车上任,卸任时母牛生一小犊,他坚持留犊于任,以示清廉。这幅明代的纸本用白描的手法表现了民众“攀援卧辙”力劝时苗带走牛犊的情境。玻璃展柜中的《上林图卷》,是本次展览重点作品,用工整的青绿山水笔法图解了司马相如的《上林赋》:汉武帝扩建秦朝旧苑,率群臣在此狩猎。诗中极力描绘了上林苑的辽阔,特别是天子狩猎的声势,劝诫汉武帝从对人民和社稷的使命出发看待狩猎之事。近两米的长卷徐徐展开,描述了汉武帝与群臣谈话,狩猎,直到最后为《上林赋》所感,决定将上林苑开放给人民所用的故事。这幅画传为明仇英所作,可能是当时画室的商业定制。与之相对有一幅北宋创作的《归去来兮辞图卷》,是弗利尔年代最早的书画藏品之一。长卷包括七段画面,每段以陶渊明题诗的一段作为开头,形象地描绘了陶渊明归隐后携幼入室,抚松徘徊,煮酒弹琴,采菊东篱等不同生活场景。

展览最后有两幅没有考证出具体文本的画作。一幅描绘了山居隐士接待不期而至的访客,后者抱琴而立。另一幅则描绘了雪天徒步旅人问路的情景。结合中国文化对路的隐喻,这幅画可能蕴含着更深的哲学含义,即旅人正在寻道。安明远说:“选择这两幅画作为结尾,是给展览提供开放性的解读,每个观众都可以通过画面构建自己的故事。”古代艺术家通过绘画诠释文本,而当代策展人则通过展览提供第二重语境,并最终将提问和回答的权力交还给观众;两相对照,可谓旧事重谈。撰文/何雨

旧事重谈:中国叙事画

美国华盛顿弗利尔美术馆

4月20日-10月20日

当形式变为徒劳

1969年3月22日至4月27日,时年35岁的策展人哈罗德·史泽曼(Harald Szeemann)策划的“当态度变为形式”(When Attitudes Becomes Form)在瑞士伯尔尼美术馆展出。出现在这一展览上的作品,后来都成为了美术史中的贫穷艺术、过程艺术和观念艺术最著名的案例。史泽曼也因此被称为当代艺术界的伯乐。

PHOTO GALLERY | 图片专题
TANC VIDEO | 影像之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