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艺术新闻》创刊于2013年,是超媒体集团旗下艺术媒体群的重要一员。每月出版的刊物随《周末画报》发行,其数字版通过网站以及APP“iart艺闻”即时更新。《艺术新闻》是艺术世界的记录者与参与者,以其对艺术界的专业报道与长期观察,是艺术专业人士与艺术爱好者了解艺术趋势与动态的必读媒体,也成为了当代艺术史的重要参考。


联系我们

《艺术新闻》
上海市黄浦区建国中路10号5号楼 5211室 邮编:200025
Room 5211,Building No.5,The Bridge 8, 10 Middle Jianguo Rd., Huangpu District,Shanghai,China. PC:200025
Tel: (8621) 6335 3637
Email:theartjournal@modernmedia.com.cn

广告

客户经理

赵悦

EMAIL: yue_zhao@modernmedia.com.cn


客户执行

季佳雯

EMAIL: jijiawen@modernmedia.com.cn


TEL: +86 21 6335 3637-386

“M+希克藏品”巡展回香港与香港艺术机构的争议性未来

Feb 22, 2016   艺术新闻/中文版

2月22日,“M+希克藏品:中国当代艺术四十年”在太古坊ArtisTree开幕。”结束了此前两年在瑞典于默奥和英国曼彻斯特的旅程,M+视觉文化博物馆令人瞩目的希克藏品展终于返回香港本地。展览以史论结合的策展视角,呈现了自2012年M+接受希克藏品以来,以其机构化的视角所做的增补和研究工作。作为机构自身,过去的4年间M+在展馆建设与人事上均面对诸多挑战,在香港缺乏发达美术馆文化的历史背景与矛盾现状之下,M+能够成为未来亚洲最重要的博物馆吗?

“M+希克藏品:中国当代艺术四十年”展览现场图

香港。结束了此前两年在瑞典于默奥和英国曼彻斯特的旅程,M+视觉文化博物馆令人瞩目的希克藏品展返回香港,并于2月22日在太古坊ArtisTree开幕。作为希克藏品展亚洲巡回的第一站,策展团队在保留国外巡展全部展品的基础上,也顺应本地观众的知识背景增添了新的展品与多项公共教育活动。

这次展览是希克的藏品首次在香港亮相。M+高级策展人(视觉艺术)皮力在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称,该展览已经在欧洲巡展过了,但是博物馆委员会成员们就此前的展览名称“正确就是错误”这个名字提出了异议,称该名称不适合香港观众,因此最终的展览名字被改为“M+希克展:中国当代艺术40年”。

中国当代艺术的历史并不长,但是它却是中国社会里,十分重要的历史时期,M+希克藏品希望提供针对这段历史明确清晰的见解,同时也对这个历史的仍批判性反思秉持开放的态度。

——乌里·希克《写在M+希克藏品目录前面的话:我为什么收藏了这些作品》

希克藏品中的中国当代艺术四十年

– ▬ –

此展以“M+希克藏品:中国当代艺术四十年”为题,展览图录封面则选取了石心宁作于2000-2001年的《杜尚回顾展在中国》。在这幅灰色调子的作品中,艺术家以毛泽东参观工业展的照片为蓝本,虚拟了毛泽东观看马塞尔·杜尚著名作品《喷泉》的场景。策展人在图录封底进一步阐释了这个颇具意味的编纂决策:“通过这两位历史人物的象征性意义,该作品凝固了现代主义与社会主义在中国当代艺术的萌芽发展中相遇的瞬间,而这正是二十世纪末及二十一世纪初的艺术史中最为精彩的时刻。”

这一阐释提纲挈领地概括了此次展览的主题、策划理念及叙述框架。如果将“无名画会”、“星星画会”为代表的中国艺术家顶着政治压力所自行组织的、与主流美学观念背道而驰的艺术实践作为中国当代艺术的萌芽,那么40年后的今天,无论从历史距离还是心理距离上,我们都迎来了一个合理的契机,来回顾当代艺术在中国的历程,并梳理其与外部与内部社会现实之间几次复杂的交锋。

正如本雅明在《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诗人》当中的洞见——“每个时代不仅梦想着下一个时代,而且还在梦想时推动了它的觉醒。它在自身内孕育了它的结果,并且以理性的狡黠揭示了它”——中国当代艺术在这40年的快速发展中所面对和显露的,正是这样一个随着时代递进而环环相扣的问题链条。

 

虽为收藏展,“M+希克藏品:中国当代艺术四十年”的核心却并不在于强调希克的个人美学趣味,而更着意于展示其系统性、机构化的收藏理念,以及自2012年M+接受希克藏品以来所做的增补和研究工作。“M+希克藏品:中国当代艺术四十年”分为3个部分:上世纪70年代后期至1989年、1990至1999年、2000年以后“后奥运时代”的当代中国艺术。在史论结合的策展视角下,呈现了从政治高压时期对主流文化和政治观念的挑战,到后冷战时期更加复杂的国内与国际情境所促生的城市化与市场化潮流,再到2000年以来随着网络社交媒体的兴起,当代艺术积极介入并干预社会事件的完整脉络。

 

对于M+高级策展人皮力而言,这条问题链成为他以编年史形式呈现展览的重要索引,也是他以藏品学术研究为出发点构建展览框架的依据:“此前希克的中国当代艺术收藏展——比如‘麻将’、‘山水:寂静之诗’、‘神秘字符:中国当代艺术中的书法’等等,都是主题性的,将来M+开馆以后,我们也会用主题性的方式来展示希克藏品。所以这一次我希望以编年史的方式来做这个展览。而希克收藏的完整性也使得它有条件以时间性叙事的形态呈现。”

在史论结合的策展视角下,八十余件展品在内部展开微妙的、互文性的彼此勾联,比如“无名画会”那些小尺寸的风景画、刘香成的摄影与王兴伟作于2000年的《新北京》、又或是杨福东与阳江组在当代语境中虚构的传统文人遁世归隐场景(《竹林七贤》与《书法花园》)。

 

不断试错下的未来机构想象

– ▬ –

2012年,希克经过与全球多家艺术机构的接触后,决定将自己庞大收藏中的1463件捐赠给正在建设中的M+,同时M+亦以2200万瑞士法郎(时年约折合港币1.77亿元)收购了另外47件作品。该消息在当时引起多方面的讨论,但一个更令人好奇的问题是,为什么是M+?为什么是香港?香港在中国内地与西方之间所起到的“飞地”作用是什么?

对于M+来说,这番讨论正说明了它在香港文化地景中所担负的责任。在M+之前,香港政府辖下的视觉艺术博物馆只有香港艺术馆一所,因此,在这里建设一所全新的、具备国际化视野的视觉文化博物馆,意味着许多工作需要从零开始,此过程犹如一种试错行为,其间注定会伴随着斡旋与争论。

 


香港西九龙文化区网站上公布的M+希克藏品清单,分为“捐赠藏品清单”和“收购作品清单”两部分

在希克捐献藏品后的三年里,M+在建设过程中遭遇了各种问题:2015年5月,M+视觉博物馆再次面临施工延期,开馆时间一再延后至2019年底左右,晚于原定开馆日期整整2年。博物馆方案背后的责任方西九龙文化区管理局执行总监连纳智(Michael Lynch)在2015年2月辞去职务,并于8月正式离任。紧随其后,该博物馆的资深策展人托比亚斯·伯格(Tobias Berger)由于调任香港中区警署负责艺术改造项目,离开了M+博物馆。作为推动这个项目5年之久的执行馆长李立伟(Lars Nittve)也在2016年1月宣布不再续约,转任专家顾问。他不久前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所提到的:香港缺乏发达美术馆文化的历史与现状可能会招致许多不必要的争执,侧面印证了一座新博物馆的举步维艰。

 

在此种情况下,能够坚持留下来完成已经开头的事情,恰恰需要更大的勇气。通过“M+希克藏品:中国当代艺术四十年”,以及之前的“流动的影像”、“构。建M+:博物馆设计方案及建筑藏品”等一系列收藏展,M+的策展团队正在以更具操作性的方法令公众对M+未来的想象落到实处,“我们会在2018年出版一套《希克藏品全集》,将包括藏品中所有的艺术家及相关文字”,皮力在对《艺术新闻》谈到接下来的研究与展览计划时表示,“与此同时我们还在筹备一个与M+希克藏品相关的网上中国当代艺术展览,这个项目初步定在今年9月上线,并将逐步完善。M+展亭(M+ Pavilion)在今年7月开幕以后,我们还会在未来的展览中展出希克藏品中的多项作品。”

李立伟曾形容展亭是小型M+博物馆,将带领M+进入新阶段,摆脱“无馆”博物馆的日子:“日、韩也有很好的博物馆,即使日韩艺术家有很多交流,但你去韩国博物馆,你不会看到日本艺术家,他们的博物馆都是国家为本。”李立伟坚信,M+将走出一条新路,可看见日、韩、中国和其他亚洲地区的艺术,未来将成为国际上最重要的博物馆之一。

M+希克藏品:中国当代艺术四十年

M+ Sigg Collection: Four Decades of Chinese Contemporary Art

香港 | 太古坊ArtisTree

展至4月5日

特别策划项目:“M+放映:四十年”

– ▬ –

作为“M+希克藏品:中国当代艺术四十年”展览的特别策划项目,也是“M+放映”系列的第二个项目,“M+放映:四十年”挑选了8件艺术家的影像作品、纪录片及剧情片,从影片的角度展现中国当代艺术史的一些重要的转折点,探索其过去数十年间的发展轨迹。

《中国》

导演: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

展播日期:3月11日晚上7:40

展播地点:百老汇电影中心

1972年,意大利电影大师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怀着对中国的好感,几经周折,通过外交途径来到中国,并在北京、河南、江苏和上海拍摄了这部3个半小时的纪录片。由于正值动荡时期,该片在中国引发了长达一年的大规模批判运动。

七宗罪—89中国现代艺术展上的七个行为》
导演:温普林
展播日期:3月12日下午3:00
展播地点:百老汇电影中心

温普林执导的作品《七宗罪—89中国现代艺术展上的七个行为》。1989年,一群在私下活动交流多年的前卫艺术家终于获准在国家美术馆自组一次现代艺术展。展览的组织者同时也承诺不邀请行为艺术家参展。被拒之门外的七位艺术家却按耐不住,决定自行前往。开幕式上,一声枪响,7位艺术家的命运也随之改变。

极度寒冷》

导演:王小帅

展播日期:3月12日下午4:05

展播地点:百老汇电影中心

王小帅执导的作品《极度寒冷》。1990年代初,行为艺术家齐雷计划以立秋、冬至、立春和夏至4个节气为题,进行4个关于“死亡与埋葬”的行为表演。当前3个表演成功引起媒体及同行的关注后,齐雷决定在夏至时分,用身体来融化巨冰。

陌生天堂

导演:杨福东

展播日期:3月13日下午3:00

展播地点:百老汇电影中心

《陌生天堂》是艺术家杨福东长达76分钟的影像作品。1997年, 年轻的艺术家柱子和未婚妻生活在有“人间天堂”美誉的杭州。梅雨初降,婚期将近,他开始怀疑自己的身体出了问题,在不断求医问诊的期间,他分别与3个的女人相遇、邂逅又重逢。

圆明园的艺术家、后感性:异形与妄想、超市艺术展及德黑兰的黄昏

导演:胡杰、阚萱、陶辉

展播日期:3月13日下午5:10

展播地点:百老汇电影中心

本次展映将放映3部影像作品,分别是胡杰执导的《圆明园的艺术家》,讲述90年代初聚集在圆明园的艺术家被迫搬离家园的故事;阚萱的《后感性:异形与妄想、超市艺术展》,纪录了21世纪初年轻艺术家以游击的方式举办各种展览的故事;《德黑兰的黄昏》,艺术家陶辉在作品中邀请了一个伊朗女人演绎了一段梅艳芳的情感告白。

撰文 | 武漠、Phenix Luk

摄影、采访 | 武漠

编辑 | 徐丹羽

12位中国艺术家在巴黎路易·威登基金会立足“本土”:中国当代艺术现场进入欧洲

2016年1月27日,路易·威登基金会与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联合举办的展览“本土:动荡与变革时代中的中国艺术家”在巴黎开幕。此次展览呈现了12位来自不同年代但同样生活在中国内地的艺术家,他们广泛运用着从本地传统和文化,以及前沿技术中汲取的技术与媒介,时而关联甚密,时而与其对抗。在《艺术新闻》的专访中,展览策展人田霏宇谈及了如何在欧美语境之中“负责地”传达中国当代艺术的观点与立场。

PHOTO GALLERY | 图片专题
TANC VIDEO | 影像之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