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9日,瑞士联邦政府所在地两大艺术机构——伯尔尼美术馆(Kunstmuseum Bern)与保罗·克利艺术中心(Zentrum Paul Klee)联袂推出了规模庞大的中国当代艺术展:“中国私语”(Chinese Whispers)。继2005年希克中国当代收藏在欧洲的第一次大展“麻将”之后,此次展览再次呈现了其收藏体系中的150余件重要作品。由于这些藏品中的一部分将在2017年至维也纳巡展后正式落户香港M+视觉文化博物馆,“中国私语”即是希克中国当代艺术收藏最后一次亮相瑞士。
▲ “中国私语”展览现场(图片来自:CCAA中国当代艺术奖)
伯尔尼。2月19日,瑞士联邦政府所在地两大艺术机构——伯尔尼美术馆(Kunstmuseum Bern)与保罗·克利艺术中心(Zentrum Paul Klee)联袂推出规模庞大的中国当代艺术展“中国私语”(Chinese Whispers),共有70位艺术家创作于2002年至2015年间的150件作品参展。这些展品悉数出自知名藏家、前瑞士驻中国大使乌利·希克(Uli Sigg)的收藏体系。
此次展品中的四成来自希克本人的收藏,另外六成已于2012年由希克捐赠给定于2019年开幕的香港M+视觉艺术博物馆,并将于“中国私语”2017年至维也纳应用艺术博物馆(Museum der angewandten Kunst,MAK)巡展结束后正式落户香港。因此,瑞士媒体纷纷以“希克中国当代艺术收藏最后一次亮相瑞士”来形容此展的“事件性”。2005年,伯尔尼美术馆举行了一项希克中国当代艺术收藏展“麻将”,在国际间引起广大回响,自此,希克不依个人审美趣味,而是以“替中国收藏”和保存当代艺术品文献为使命的百科全书式收藏观,二十年来建立一批包括370位艺术家、2300件作品的庞大收藏,以至2012年捐赠1400多件作品给香港M+视觉艺术博物馆之举,在瑞士和国际间传为佳话。
“中国私语”展由伯尔尼美术馆策展人凯撒琳·布勒(Kathleen Bühler)策划,旨在呈现希克中国当代艺术收藏的最新样貌,并借此探究过去十余年间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趋势。布勒女士在接受《艺术新闻》专访时表示,选件聚焦希克先生于2005年“麻将”展之后收藏的新作;在策展理念上,她无意勾勒一幅中国的当代艺术史概貌,而是透过对作品的梳理,呈现中国当代艺术圈过去十年间所关切的主要议题。
布勒表示,“中国私语”展不只是一项私人收藏的呈现,而是关于另一个文化,另一种身份认同的引进和介绍,这在欧洲面临空前难民危机的今天,更加发人深省。“我们在这样一个对外来文化充满疑虑,甚至恐惧的时刻,是否能够继续开放并思索新的可能性?我们如何在西方美术馆的语境中呈现另一国度和文化的艺术,一方面摆脱长久以来认为中国艺术只是模仿西方艺术的成见与偏见,同时避免以政治正确的单向逻辑来回应?这是今天每一位美术馆专业人士必须面对的挑战。”
揭示被误解的“中国私语”
– ▬ –
展览标题“中国私语”来自全世界小孩都爱玩的耳语传话游戏的英语名称“Chinese Whispers”。而在西方,凡对陌生、难懂之事物,一律冠以中文或阿拉伯语的标签,体现出西方对其他不同文化普遍存在的陈腔滥调和刻板印象 。“中国私语”一方面旨在揭示“参与这场全球化游戏的每一个人都会经历的期待、想象、误解、谣传和失真的回音”,此外也是对生气蓬勃,却一直被外界误解和曲解的中国当代艺术的一个隐喻。
若说西方经常从政治姿态的单一角度来理解中国当代艺术,“中国私语”无疑提供了一个更为丰富和多样的创作面向。布勒从不同线索切入,将展览分为“变化的痕迹”、“来自中国的全球艺术”、“与传统的关系”和“在消费狂热与精神追求之间”4个篇章。其中,作品旨在记录、反思和评论中国近期社会剧变的“变化的痕迹”,陈列于保罗·克利艺术中心宽敞开放的空间,另外3个篇章则于传统建筑风格的伯尼尔美术馆循序铺展开来。
不论组织结构或是现场布置,展览都体现了瑞士性格中特有的精确、低调和井然有序,且绝大多数绘画、摄影、雕塑和装置均尺幅巨大,如艾未未的《碎片》、孙原和彭禹的《老人院》、何翔宇的《坦克计划》等,而陈界仁的《凌迟考》,曹斐的《谁的乌托邦》《霾与雾》《La Town》等影像作品也以大荧幕的形式呈现。
孙原&彭禹《老人院》,13个坐轮椅真人木偶装置,空间随意,2007
布勒指出:“我希望聚焦在大的、壮观的作品上,让观众从不同感官和层次来接触和欣赏作品的美,并进一步去思考作品所诉诸的议题,以及作品所流露艺术家面对中国迅速发展的过程中,于东方/西方、在地/全球、传统/现代、物质/精神交叉口的生命状态与复杂心境。” 这多少也说明了近年来出现的一波回归传统的趋势。金江波的《大自然的诗意书写》、冯梦波的《不太晚》、张健君的《幻园》或是蔡佳葳的的《盆栽》系列,呈现艺术家以当代科技和表现手法演绎和开发传统的中国山水,园林,水墨的美学。
相较于2005年“麻将”展览中充斥的毛像和中国人的脸孔,伯尔尼美术馆展览一开始陈列的刘韡和薛峰的作品,甚至让人看不出出自中国艺术家之手。“这些绘画与其说是风景画,更多呈现了受电脑荧幕和电玩等所影响,而这是全世界的人所共享的当代视觉经验。”布勒说明,刻意将“来自中国的全球艺术”置于展览动线之初,旨在打破、颠覆西方对具中国特征的中国当代艺术的期待,邀请观众敞开大脑和感官去接触和领会中国当代艺术中所具有的全球特征与当代性。“如何凸显这些作品所具有的当代性,而非中国性,是避免全球化落入麦当劳化陷阱的挑战。”布勒认为。
此外,“中国私语”在艺术家的身份认同、性别和创作面貌上也更为丰富。除了参展艺术家名单的大幅更换,显示中国艺坛世代交替之迅速,这次除了在中国内地、香港和台湾地区工作和生活的艺术家外,还囊括了来自新加坡及住在海外的华人艺术家。
除此之外,与11年前的展览最为明显的差异莫过于数量庞大的女性艺术家,布勒自承对“麻将”展几乎没有女性艺术家深感震惊。“作为一位女性策展人,这样的做法没有任何讨论的余地,若是一项群展,我会设法男女艺术家各一半。这是原则问题,当我们讨论任何事情时,如何能不听取不同性别的经验和看法?”在“中国私语”里,曹斐、段建宇、梁远苇、 陆扬等多位女性艺术家,皆获得高能见度的呈现。
曹斐《谁的乌托邦?》,视频,彩色,有声,20分钟,2006
不论是曹斐透过影像和多媒体装置,捕捉和刻画中国急速发展的城市化和工业化下现代人的生存处境和精神状态的影像作品,段建宇非常个人化、充满神秘色彩的绘画,梁远苇以细腻繁复的笔触所描绘的桌布、窗帘等织物上的图案设计,呼应了女性一般在家庭所扮演的持家角色,抑或杨美艳以声音呈现一群闺房密友畅谈性事的《女“性”宣言》,或阚萱不无嬉闹、但充满自信地公开展露和舞动身体的《快乐女孩》,布勒认为这些作品让人窥见西方所陌生的当今中国女性,以至整个中国社会的现状。“正如希克把收藏作为认识中国的一个管道,这些作品提供给本地观众了解中国社会的难得机会。”
中国私语Chinese Whispers
瑞士 | 伯尔尼美术馆&保罗·克利艺术中心
Kunstmuseum Bern & Zentrum Paul Klee
2月19日至6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