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艺术新闻》创刊于2013年,是超媒体集团旗下艺术媒体群的重要一员。每月出版的刊物随《周末画报》发行,其数字版通过网站以及APP“iart艺闻”即时更新。《艺术新闻》是艺术世界的记录者与参与者,以其对艺术界的专业报道与长期观察,是艺术专业人士与艺术爱好者了解艺术趋势与动态的必读媒体,也成为了当代艺术史的重要参考。


联系我们

《艺术新闻》
上海市黄浦区建国中路10号5号楼 5211室 邮编:200025
Room 5211,Building No.5,The Bridge 8, 10 Middle Jianguo Rd., Huangpu District,Shanghai,China. PC:200025
Tel: (8621) 6335 3637
Email:theartjournal@modernmedia.com.cn

广告

客户经理

赵悦

EMAIL: yue_zhao@modernmedia.com.cn


客户执行

季佳雯

EMAIL: jijiawen@modernmedia.com.cn


TEL: +86 21 6335 3637-386

离世15年的陈箴在外滩美术馆与上海继续“对话”

Jun 01, 2015   艺术新闻/中文版


陈箴,《净化室》,2000年-2015年

上海。由侯瀚如策展,陈箴夫人及工作伴侣徐敏担任艺术顾问的陈箴个展——“不用去纽约巴黎,生活同样国际化”今日在上海外滩美术馆开幕。这是继2006年上海美术馆举办“陈箴艺术展”之后,时隔9年,陈箴作品再次以个展的形式在上海呈现。上海外滩美术馆馆长拉瑞斯·弗洛乔(Larys Frogier)在接受《艺术新闻》采访时表示,他希望通过这次展览使中国的,尤其是年轻一代的观众“重新发现和理解陈箴在中国当代艺术中的重要性”。


展览现场。悬挂在空中的是陈箴作品《早产》(1999年),其下为《日咒》(1996年),前景为按照陈箴手稿创作的《无题》(局部)

展览现场


陈箴,《禅园》,2000年


陈箴,《水晶体内景观》,2000年

策展人侯瀚如用陈箴《社会调查——上海》系列中的一句话作为展览的主题。“‘不用去纽约和巴黎,生活同样国际化’这句话我觉得很好玩,本来是广告语,挺幼稚的,但反映了陈箴经常思考的问题——什么才是国际化,”侯瀚如说。1997年,陈箴在上海地铁的广告上发现了这句话,并把这句话拍了下来作为一组照片——地铁广告、舞娘、高楼等——的标题标注在旁边。这组照片,与其它几组抓住了90年代上海城市生活中矛盾冲突的照片,被放大贴在上海外滩美术馆六层的玻璃幕墙上。


陈箴,《社会调查——上海1》,1997年

陈箴,《社会调查——上海2》,1998年,照片

侯瀚如认为,陈箴“把自己的身体状态不但看成个人的病症,更看作社会某种病态的映射,觉得艺术家应该像医生一样”。不过,陈箴并不是希望通过艺术改造社会,而是希望用批判的视野看待社会。侯瀚如以“上海调查”的一组照片为例解释道:“比如三代不同的建筑,从老的弄堂,到中间的社会主义工人宿舍,再到全球化时代的资本主义高楼,反映了历史的变化。而变化中蕴含着新的问题,如记忆的遗失、文化遗产的遗失、社会的新的分化等等,(陈箴)从建筑城市的变化引入对社会的细微观察。”


陈箴,《日咒》,1996年

除了摄影作品,此次展出的装置作品也与上海的城市文化、社会现象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日咒》中使用的上海的旧马桶,是陈箴在上海老房子拆迁之际搜罗了运到法国的。展览中,巨大的编钟交替发出“水清洗马桶”和广播中的“混合人声”。他抓住了马桶“需要清洗的特质”,把它们和工业社会中“能发声”的电视机、收音机等并置在一起,用水的自然的力量来“净化”消费社会的“污浊”思想。《兑换处》作品的主体则直接由上海的老式公共厕所构成,并以此隐喻“换钱”的金融系统。厕所“上隔离、下互通”的特点似乎与“换钱处”明不见、暗处见的特质有异曲同工之处。而由充气的黑色自行车内胎编织而成的“早产”的巨龙,则来自陈箴对90年代中国汽车工业大发展的反思。拉瑞斯·弗洛乔介绍道:“‘上海’渗透在展览的各处,在每个作品当中。”


陈箴,《无题》手稿

展览现场中的《无题》

除了重新演绎观众已经较为熟悉的作品,此次展览还特意实现了一件陈箴的“未完成作品”。在外滩美术馆的要求下,徐敏对陈箴未完成作品的制作可能性进行了评估,并最终选择了陈箴手稿中的作品《无题》进行了复原。《无题》由两条看似相撞,又似相接的木船构成,表达了陈箴对中西方之间矛盾、多变关系的看法。谈及为何选择这件作品进行复原,徐敏介绍道,“陈箴大概有30件作品都是未实现的作品,不是每件作品都具备实现的条件,要看这件作品的信息是不是完全,能否清楚地展示给我们。如果在材质、尺寸、结构上模糊,或者不可能,我们是不会实现的。像这次外滩美术馆说想实现一件作品,那我要看哪件有实现的价值和可能性。”


本次展览中展出了陈箴的创作手稿

包括《无题》的手稿在内,之前少见的陈箴创作手稿也在外滩美术馆的五层展出。这些手稿与陈箴的肖像画、摄影拼贴等研究性作品一起,为观众了解陈箴的创作过程和艺术观点提供了丰富的材料。“陈箴就像一个考古学家,他反复重叠各种象征、意义、影像,结合了来自科学的难以预料的材料,和来自大众文化的难以预料的语言,”拉瑞斯·弗洛乔说,“很小的手稿和画和很大的装置相比,是截然相反的两极,但是却同样动人,体现了他对艺术的真诚态度。”撰文/潘雨希

展览信息:

陈箴:不用去纽约巴黎,生活同样国际化

上海外滩美术馆 | 2015年5月30日-10月7日

 

本文图片由上海外滩美术馆提供

作为艺术家的王璜生:以“磁感线”承载传统笔墨和社会洞察

王璜生个展“磁感线——王璜生的流明世界”5月31日在上海艺术门画廊开幕,展览呈现了艺术家在矛盾与纠结状态下寻求的张力状态,体现了艺术家对现实社会的洞察。展览现场聚集光、影、磁力、爆裂、撕扯、穿刺等多层次的作用力,将传统笔墨与当代艺术语言有力并置。

PHOTO GALLERY | 图片专题
TANC VIDEO | 影像之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