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22日,新加坡艺术家张奕满个展“闲言碎语”在上海外滩美术馆开幕。作为艺术家在中国境内的首场美术馆级别个展,张奕满以7件全新作品向我们日常生活中各类叙事媒介的功能发问,展开一场观念上的探索。这位出生于1977年的艺术家创作跨越图像、行为表演、装置、情境以及写作的中间地带,在“闲言碎语”中流露出荒诞调侃与黑色幽默的气质。
上海。新加坡籍艺术家张奕满个展 “闲言碎语”开启了上海外滩美术馆全年展览的序幕。艺术家为中国境内的首次美术馆级别个展创作了7件全新作品,既秉持其一以贯之的对文本和图像之间空间的严格审查,同时将全球不同时期、地域间所形成的文化传统、现象和典故在流传中产生的文化差异、想象与误读相结合,并以其风格化的叙事性和幽默感在节制的展览空间中施以巧妙处理。
如同策展人李棋所言:“‘闲言碎语’可以被想象成一部也许永远不会写就的虚构小说的若干章节,它荒诞而离奇,带有讽刺性和黑色幽默的气质,在这里你将与各种‘错位场景’不期而遇,探索现实与虚构的中间地带。”
▲ 张奕满《天方夜谭》(2016),灯箱,尺寸可变
安装在美术馆北面外墙上的大型灯箱装置《天方夜谭》是唯一一件在室外呈现的作品,书名“天方夜谭”以阿拉伯文、中文、英文3种文字呈现在行人眼前。这部家喻户晓的经典故事集由流传于中东地区的民间文学组成,在不同文化间经由无数次转译、节选乃至重写,塑造了阿拉伯世界在其他文化语境中的形象。综合外滩美术馆所在的1932年建成的中西混合式建筑及周遭魔幻般的现实环境,置于建筑内部中的展览也传递出一种“天方夜谭”般的荒诞不经之感。
▲ 张奕满《律法书店(上海)》(2016),装框文本、书籍、展示桌、霓虹灯,尺寸可变
美术馆内的6件作品以名为《律法书店(上海)》的场地特定装置展开,原本的礼品店被临时替代为一间专营与中国律法体系有关书籍的精致书店。艺术家通过电子邮件与刘宇昆达成合作——这位律师兼程序员更为人知的身份是一位屡获殊荣的幻想小说作家和翻译者(获2015年雨果奖的《三体》英文译者)。张奕满在致刘的电邮中这样写道:“在书籍的选择上,我希望能体现你对‘律法’的解读。它们可以是法学院学生的教科书,律师们的参考文献,中国的法案,角色受律法所困的小说,关于律法历史的书,甚至可以有关于自然法则的书。”
最终的书单均由刘宇昆自行拟定,从《杨乃武与小白菜》、《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到牛顿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不受任何来自艺术家、策展人或美术馆工作人员的干扰。所有书籍均在这间临时书店中售卖,且每本书的扉页上皆注明“它现在是你的个人收藏的一部分了”。通过将观众的参观经历转换成物品和货币的交换,将浏览者/参观者纳入作品中成为其组成部分,这一创作理念秉承了艺术家在2012年的英国个展中呈现的“间接科幻小说”和“幻想书店”。
▲ 张奕满《一切(百科)》(2016),历时表演
在作品《跑跑跑》中,英国演员罗温·阿特金森扮演的 “憨豆先生”和美国动画片角色“跑步鸡”同时出现在一面大型户外商业 LED 屏幕上,这两个广为人知的角色形象被不断循环播放,视频的音量也被设定为超高分贝。这些麻醉现实的大众文化现象的并置,在一丝幽默感中诱发观众对其传播及更为深层的意义的思考。
▲ 张奕满《跑跑跑》(2016),双频道录像装置,彩色,立体声,450 × 900 × 100 厘米
除了《天方夜谭》外,张奕满对亚洲传统文学母题的运用也在另一件场地特定装置《神秘岛》中有所体现。这件作品是对人类始终梦寐以求却终难实现的乌托邦式社会“桃花源”的再创作。在中国及东亚多国的民间传说与流行文化中,“桃花源”这一母题不断重复出现。艺术家通过网络电商购得大量盛开的塑料桃花树,并将其打造成整齐划一的阵势,置放于电影后期制作时使用的蓝色背景墙之中。走进这一片桃花林,却也是中无杂树,落英缤纷,廉价的塑料桃花、无根的粗糙假树。艺术家又一次把现代商业社会和大众文化的思考隐藏在文学母题背后。
▲ 张奕满《神秘岛》(2016),木、塑料、铁丝、绢布、涂料,尺寸可变
在美国亚洲艺术文献库(Asia Art Archive in America)2012年记录的一篇访谈中,张奕满曾提到他对小说与艺术之间关系的看法:“有时候视觉艺术与写作之间并不存在界限,它们实际上是同样的东西。只是生产制作。”如若结合艺术家的生活和工作的背景——今天新加坡繁荣背后愈演愈烈的诸多社会问题,张奕满采用了大量隐喻并且界乎于文学和视觉艺术之间的作品更显得意味深长。
由文字组成的装置作品《木瓜日报》是艺术家在过去15年间听到或者读来的一系列八卦逸闻,讲述人是一位杜撰出来的记者,被艺术家称为“那些突然失踪之人的影子”。由于每一篇文字都隐去了时间、地点和人物等事实性信息,其真实性完全无从考据,引导人们重新质问这些无时无刻不包围我们的“信息流”的本质。
▲ 张奕满《木瓜日报》(2016),文本、涂料,尺寸可变
《无尽(夜晚)》是一件纪念碑式的雕塑作品,由一万张没有印刷的标准《新加坡海峡时报》(The Straits Times)空白报纸组成,这两件作品通过中空的建筑回廊,上下相望,形成了风趣幽默却不乏严肃的文本对话。而展览的最后一件作品,行为表演《一切》于美术馆顶层的玻璃房中进行,朗读者们将在空间内朗读从百度百科中随机摘取的词条,持续整个展期,以此构建出一部从未发生的也没有结局的小说。
▲ 张奕满《无尽(夜晚)》(2016),10000份报纸,尺寸可变
张奕满通过文字和图像将语言的密码进行结合、发明和重访,以装置、绘画、录像、行为表演及写作等形式,跨越国家、情感、观念、视觉和批判的诸多历程,超越了学科和实践的界限。他创造出大量文本和图像材料,映射出多元的文化面貌。也正是艺术家对这种开放性结构和多元文本建设的执着,令我们有机会看到全球各地在物质生活、大众文化以及精神思想、社会观念等不同层面上的交互渗透。
张奕满个展“闲言碎语”
上海|外滩美术馆
1月23日至5月3日
撰文 | 王桦
编辑 | TANC
本文图片由上海外滩美术馆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