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艺术新闻》创刊于2013年,是超媒体集团旗下艺术媒体群的重要一员。每月出版的刊物随《周末画报》发行,其数字版通过网站以及APP“iart艺闻”即时更新。《艺术新闻》是艺术世界的记录者与参与者,以其对艺术界的专业报道与长期观察,是艺术专业人士与艺术爱好者了解艺术趋势与动态的必读媒体,也成为了当代艺术史的重要参考。


联系我们

《艺术新闻》
上海市黄浦区建国中路10号5号楼 5211室 邮编:200025
Room 5211,Building No.5,The Bridge 8, 10 Middle Jianguo Rd., Huangpu District,Shanghai,China. PC:200025
Tel: (8621) 6335 3637
Email:theartjournal@modernmedia.com.cn

广告

客户经理

赵悦

EMAIL: yue_zhao@modernmedia.com.cn


客户执行

季佳雯

EMAIL: jijiawen@modernmedia.com.cn


TEL: +86 21 6335 3637-386

从董其昌到张奕满:以13个新展开启2016年1月的中国艺术之旅

Jan 09, 2016   艺术新闻/中文版

在1月,人们不仅可以在台北故宫博物院的董其昌大展发掘董氏绘画及理论对后世的深远影响,在苏州博物馆应即将到来的农历新年而开设的“绝妙好辞”对联展等展览中开始传统艺术的探秘;更有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中艺术家组合艾默格林与德拉塞特的首场中国展览和日本组合明和电机充满科技感和机械美学的上海个展,给观者带来对艺术与市场、艺术与科技的新思考……

– 传统艺术 –

妙合神离——董其昌书画特展

台北 | 台北故宫博物院

1月9日-3月29日

本次特展由台北故宫院藏超过300件的董其昌相关作品中,挑选代表性的63组书画作品与重要藏品展出。展品按编年次序陈列,除了董其昌名作《蜀素帖》等,还将展出与他的创作有着密切联系的《富春山居图》等台北故宫的重量级藏品。

董其昌不但是明代后期的艺坛领袖,也是启迪后世无数书画家的一代宗师,他的书画作品与理论都深具启发与创造性,以“妙在能合,神在能离”为追求境界。在广泛追索古代名家画作的过程中,提出唐代以来绘画“南北分宗”的发展史观,并超越传统的临仿格局,前所未有地提升对笔墨抽象美感与图像动势的关注,除成就个人独特画风外,也体现对画道的终极追求,“集大成”的主张及风格则引领其后文人画风的转变。董其昌同时也精于书画鉴赏,收藏经眼过众多古代书画精品,衍生出独树一帜的书论与画论,与自己的创作理念与实践不断印证,所提出的许多观点至今仍对书画创作与艺术史研究影响深远。

本次展览将展出的米芾《蜀素帖》

大象中原—— 河南历史文化展

北京 | 国家博物馆

展至3月31日

河南简称豫,其大部为古九州之一的豫州。《说文解字》释“豫”为“象之大者”,这里气候温和、土地肥沃,曾是大象的乐园。因处“天下之中”,又称“中州”、“中原”。豫州以产象得名,又因这种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在漫长的岁月积淀中成就了早期中原文明的大气象。本展览荟萃从河南各地博物馆藏品中精选的百余件珍品,其中许多为近年来重大考古新发现的出土文物珍品。以莲鹤方壶、“妇好”鸮尊为代表的部分国宝级文物,充分展示了河南古代文明的成就。


“大象中原”展览中的莲鹤方壶(图片来源:www.nationalgeographic.com.cn)

吴湖帆书画鉴藏特展

上海 | 上海博物馆

展至3月13日

上海博物馆的“吴湖帆书画鉴藏特展”围绕着吴湖帆生前收藏、书画研究以及创作历程展出了113件馆藏书画与文物。

有民国“海上画坛盟主”之称的吴湖帆一生中留下诸多笔墨巨作,私人收藏丰厚,其梅景书屋亦培养了鉴藏家徐邦达、王季迁,以及画家朱梅村、陆抑非。在接受《艺术新闻》采访时,上海博物馆书画部副主任凌利曾表示:吴湖帆过眼古书画极多,在鉴赏方法上又体现了传统画学与现代科学研究的双重特质,将其称之为“近现代古书画鉴定学科的奠基人”亦不为过。(更多资讯请点击:“画坛盟主”吴湖帆的藏、鉴、画:上海博物馆正以113件馆藏展现吴氏鉴藏脉络)出现在此次展览中的书画包括多件历代书画名品,有些更是从未展出或多年未曾打开,其中包括:宋代郭熙《幽谷图》、元代佚名《百尺梧桐》、元代钱选《蹴鞠图》、宋赵佶《草书千字文卷》等。

“吴湖帆书画鉴赏特展”展览现场

绝妙好辞——苏州博物馆藏对联精品展

苏州 | 苏州博物馆

展至4月17日

1月1日,苏州博物馆在二楼书画厅推出原创小主题展览“绝妙好辞——苏州博物馆藏对联精品展”。对联多为文人书斋雅室装点之物,意趣则多寄托山水花竹之好与悠然好古之思。此次展览特别遴选出馆藏64件明清时期的精品,为即将到来的农历新年营造了雅致而喜庆的氛围。


“绝妙好辞”展览海报

– 当代艺术 –

艾默格林与德拉塞特(Elmgreen & Dragset):好博

北京 | 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

1月24日-4月17日

展览“好博”是艺术家组合艾默格林与德拉塞特在中国的首次亮相,也是迄今为止其在亚洲举办的规模最大的展览。展览通过把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UCCA)标志性的展厅空间平均分割为矩形的展位,从而将大展厅转化为虚构的艺博会场馆。展品被故意以杂乱的方式陈列于本质上即具有临时性的展位上,旨在激发人们对于艺术作品的崇高概念的质疑与反思。


艾默格林与德拉塞特,《紧急出口》,2015年

彼得·韦恩·刘易斯暨弗雷德里克·J·布朗(Peter Wayne Lewis & Frederick J. Brown)

北京|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

1月15日-3月13日

在过去的10年内,美国画家彼得·韦恩·刘易斯在其位于北京北郊的工作室“绿洲”中创作了大部分的作品。本次展览聚焦于艺术家两个重要系列的15件作品,即《蒙克节奏组曲》与《佛祖演奏蒙克》。在这两个系列中,其独特的抽象语言发生了出乎意料的转变,这一转变源于艺术家在中国的经历以及塞隆尼斯·蒙克的音乐。与刘易斯展览同时,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在其甬道和长廊中也展出非裔美国画家弗雷德里克·J·布朗(1945-2012)的作品,布朗不仅对音乐兴趣浓厚,也同中国关联密切。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纽约艺术复兴”期间,布朗在位于索霍区的阁楼中进行创作,与爵士音乐家奥内特·科尔曼、塞隆尼斯·蒙克、安东尼·布拉克斯顿以及抽象表现主义画家威廉·德·库宁展开合作。


▲ 弗雷德里克・J・布朗,《复活节晚餐时间》,1972年

通往未来的回路——新一代日本艺术家作品展

上海 | 上海二十一世纪民生美术馆

1月8日-1月24日

本次展览共展出1990年代后期备受瞩目的11位艺术家的42件作品,包括绘画、雕刻、摄影、影像、装置艺术等。展览聚焦于日常性与“私”世界的当下视角,通过这些充满视觉冲击力的作品,观众可以了解日本当代艺术的一个阶段。参展艺术家在表现各自固有主题的创造过程中,都展现出对于创作细节的执着追求。

▲ 束芋,《日本的小小厨房》,2003年

张奕满:“闲言碎语”

上海 | 上海外滩美术馆

1月23日-5月3日

“闲言碎语”是上海外滩美术馆2016年度的首档新展,也是新加坡艺术家张奕满在中国的首场美术馆级别的个人展览。展览通过7件全新制作的艺术作品,对文本和图像之间的空间进行审查,并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将两者联系起来。 张奕满的创作常蕴含丰富的典故,很多我们看来风马牛不相及的事物在艺术家的手中都能与其作品很好地融合在一起。他能将《等待戈多》这样的现代主义文学作品,和《憨豆先生》《跑步鸡》这样老套的电视节目,甚至八卦小报《苹果周刊》放在一起,仿佛它们本该如此。

展览“闲言碎语”本身也可以被想象成一部也许永远不会写就的虚构小说的若干章节,它荒诞而离奇,带有讽刺性和黑色幽默的气质,在这里你将与各种“错位场景”不期而遇,探索现实与虚构的中间地带。


▲ 张奕满作品《天方夜谭》

语言亭

上海 | 民生现代美术馆

展至3月13日

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最新展览“语言亭”集中展示了13位/组艺术家的绘画、摄影、影像、装置等多种媒介形式的作品。展览旨在以当代中国艺术家们涉及语言的代表性实践为案例,给人们提供一个可以观察艺术与语言之间可能关系的立足点。

在这些艺术作品中,语言在各个因素上从不同角度激活,从字、词、句子、段落,到字形、字音、字体与字意,再到跨语种关系与跨符号系统关系,语言从日常功用的背景中凸现出来,成为了一种可感的存在。而对于艺术家们来说,语言又是各种研究领域与工作路径的交汇点,这些关于语言的作品即是构建在这些交汇点上的一个个亭子,从中我们几乎可以透视一切。


何岸作品 《玉枝》

 


焦应奇作品《污染警示牌系列》

明和电机:超常识机械

上海 | 明当代美术馆

1月24日-3月13日

自1993年成立以来,日本设计和表演组合明和电机通过持续不断的“超常识机械”创作和二次元风格的现场表演而获得广泛关注。他们最广为人知的身份是带有机器人色彩的声音机械创造者和演奏者。他们凭着对机械本身天真的热情和坚持亲手制作的工匠精神,赋予每件机器以生命和温度,打破横亘在两者之间冰冷的实用主义关系,最终以一种“超常识”的姿态,挑战程式化的固有认知,重新激发人们对机械的想象和情感,这也是他们能够引起公众广泛讨论和共鸣的重要原因。

“超常识机械”中的《希梦姐妹花》

设计之变:2016上海艺术设计展

上海 | 西岸艺术中心

1月10日-3月15日

与上届“美学城市”(Aesthetics City)为主题的2013年上海艺术设计展相比,本届设计展更着重于关注在时代现象中辨识未来设计的方向,探讨正在设计界形成设计之变的外延与内核,从设计实践中预见导向未来设计的可能方向。“设计之变”既和上届主题“美学之城”同样专注着当今生活形式和城市化模式,又在上届的基础上更加关注设计未来发展的可能性,对未来未知的设计风向展开大胆的预测。本届展览的总策展人为艺术家丁乙,策展团队成员包括卜冰、冯峰、毕月(Beatrice Leanza)和胡本立(Ben Hughes)。

上海艺术设计展视觉形象

河原温——陆平原个展

上海 | 没顶画廊

1月9日 – 2月22日

河原温(On Kawara )是二十世纪最重要的观念艺术家之一。自1966年起,他开始创作以时间和生命为基本内容的作品。其代表作品《今天》(Today)系列是河原温从1966年开始,一直持续到去世前的日期绘画创作。作品中,他在单色背景上记录当天的年、月、日,语言以他当天所在城市常用的为准;如果当日无法完成,则会被销毁。这些日期记录交汇成了广阔漫长的生命与存在的时间流。

2014年7月10日,他在纽约的代理画廊 David Zwirner 宣布河原温逝世。艺术家陆平原在2014年底开始创作 “今天”系列。陆平原说他曾梦见河原温要求自己代替他继续“今天”系列的创作。陆平原答应了他的请求,醒来后,陆平原开始查阅学习河原温的创作细节。本次展览展出的便是陆平原的“今天”系列的创作,这些作品以及他对河原温的承诺既悲观,又带有浪漫的色彩。

▲ “河原温——陆平原个展”展览现场
陆平原作品《2014年10月18日(系列:河原温——今天)》

LEE CHA / 李察

上海 | BANK

1月16日-3月12日

毫无疑问,这个叫“李察”的人理应是此次展览的主角。虽然艺术家郑皓中的绘画作品中多次出现分镜头或连环画般的分格形式,但却并未提供出一段清晰地、符合惯常逻辑的叙述。我们只能从这些被线条径直分割的构图中,断断续续地辨认出一些人物的外型、姿势、性格,及衍生出的情节,以此收集关于“李察”这一身份的各种属性和线索,从生活中的物理作息,到难以言说的隐秘意识,开启对于“李察”这一人物究竟是真实还是虚构的考量。

展览中这些极具破坏力的画面大多却是在写生状态下完成的。艺术家生活在一个滨海小城,创作极大地依赖于其所处的自然环境,及周边少数几位与之熟悉的家人和朋友。他以自身为绝对中心构建起令其安心的小世界。几近偏安一隅的生活方式,和必须建立在信任之上的绘画对于创作来说或许是一种桎梏,但他的确也在其中获得了某种相对的自由。“李察”既是绘画中的人,也是绘画的人。

郑皓中个展“LEE CHA / 李察”中展出的作品
郑皓中个展“LEE CHA / 李察”中展出的作品

编撰 | TANC

Copyright © 2015 The Art Newspaper. All Rights Reserved.
《艺术新闻》为The Art Newspaper独家授权现代传播集团的出版物,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允许,不得擅自转载和翻译,否则权利人将根据知识产权法追究法律责任。

“被遗忘的行为艺术家”夏洛特·摩门:曾赋予白南准作品核心价值的女人

1月16日,“被遗忘的行为艺术家”夏洛特·摩门(Charlotte Moorman)的首次大型回顾展在美国伊利诺伊州的西北大学玛丽与雷·布洛克美术馆(Mary Leigh Block Museum of Art, Northwestern University)开幕。此次展览探索了摩门的作品与生活,并以其为线索,力图勾勒出上世纪60到80年代间美国前卫艺术圈的时代风貌。

PHOTO GALLERY | 图片专题
TANC VIDEO | 影像之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