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艺术新闻》创刊于2013年,是超媒体集团旗下艺术媒体群的重要一员。每月出版的刊物随《周末画报》发行,其数字版通过网站以及APP“iart艺闻”即时更新。《艺术新闻》是艺术世界的记录者与参与者,以其对艺术界的专业报道与长期观察,是艺术专业人士与艺术爱好者了解艺术趋势与动态的必读媒体,也成为了当代艺术史的重要参考。


联系我们

《艺术新闻》
上海市黄浦区建国中路10号5号楼 5211室 邮编:200025
Room 5211,Building No.5,The Bridge 8, 10 Middle Jianguo Rd., Huangpu District,Shanghai,China. PC:200025
Tel: (8621) 6335 3637
Email:theartjournal@modernmedia.com.cn

广告

客户经理

赵悦

EMAIL: yue_zhao@modernmedia.com.cn


客户执行

季佳雯

EMAIL: jijiawen@modernmedia.com.cn


TEL: +86 21 6335 3637-386

聚焦新加坡,助燃东南亚:第三届ART SG持续扩展的艺术磁场

Jan 20, 2025   TAJ

1

2

3

第三届ART SG现场,滨海湾金沙展览及会议中心,2025年,图片来自ART SG

1月15日,2025年新加坡艺术周迎来开幕。从第三届新加坡艺博会(ART SG)所在的滨海湾出发,途径新加坡国家美术馆(National Gallery Singapore)驻扎的市政区,到新加坡美术馆(Singapore Art Museum)所在的丹戎巴葛分销园(Tanjong Pagar Distripark)以及画廊聚集地吉门营房(Gillman Barracks),近十天中密集的艺博会、展览与公共活动将新加坡的艺术市场、本地机构和公共空间相互串联,新加坡的艺术面向在一年之初进行了全方位的展示。主要由政府体系支持的新加坡艺术行业,与越发活跃的私人基金会从疫情之后开始汇流,加之国际与东南亚的两档艺博会——ART SG与“聚焦东南亚”艺博会(S.E.A. Focus)所带来的引力场,使得新加坡在三年的时间内以快速且鲜明的特性建立起了地区效应,成为“印度-太平洋”地区当代艺术交易与交流的枢纽,每年一月的新加坡也成为了全球艺术日历中的重要时点。

4

第三届ART SG现场,滨海湾金沙展览及会议中心,2025年,图片来自ART SG

“作为印度-太平洋地区公认的文化中心,新加坡的生态系统拥有新的艺术和文化企业、激动人心的展览和私人基金会,以及越来越多的新买家,增强了现有的忠实收藏家基础。新加坡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迅速扩大的市场,使这座城市成为国际和本地收藏家的重要焦点。”新加坡艺博会联合创始人任天晋(Magnus Renfrew)在1月16日的ART SG媒体发布会上说道。
由创办及首席合作伙伴瑞银集团呈献的第三届ART SG新加坡艺博会在滨海湾金沙展览及会议中心(Marina Bay Sands Expo & Convention Centre)的两层空间中,吸引了STPI、象画廊(Gajah Gallery)、FOST画廊、Ames Yavuz画廊等新加坡本土画廊,以及Bangkok City City、SAC Gallery、The Back Room等东南亚地区的重要画廊,白立方、高古轩、立木画廊、Thaddaeus Ropac画廊等国际性画廊,以及白石画廊、大田秀则画廊、当代唐人艺术中心等来自亚洲其他地区的画廊等来自30个国家和地区的105家画廊参与本次展会。

多元文化杂糅泛东南亚的艺术切面

从整体画廊数量以及国际蓝筹画廊参与数量而言,本届ART SG的体量有所缩减,但迈入第三年的ART SG逐步建立了自己的展会特色,在这片多文化、多种族和多语言汇聚的热土之上,进一步巩固了泛东南亚地区之间的联系,也勾勒出这片地区复杂的文化底色,以ART SG为切面,在新加坡这一聚集点激发了更多的讨论。

5

STPI与麦勒画廊合作特别展位现场,第三届ART SG,滨海湾金沙展览及会议中心,2025年

新加坡艺术生态的重要参与者STPI连续第二年与在北京和瑞士设立空间的麦勒画廊合作设立特别展位,STPI展位工作人员告诉《艺术新闻》,STPI与麦勒画廊合作呈现展位是STPI作为非营利机构在促进新加坡与国际艺术界联系的努力。为庆祝新加坡建国六十周年,STPI在本届ART SG上展示了来自其国际驻留计划的艺术家及其作品,包括新加坡文化奖章获得者吴珉权(Goh Beng Kwan),出生于上海、定居新加坡的艺术家洪祝安(Hong Zhu An)、新加坡艺术家蔡艾芳(Genevieve Chua)以及张奕满(Heman Chong);麦勒画廊则呈现了中国艺术家王兴伟、鞠婷、谢南星等中国艺术家的作品,以及越南艺术家雷纳·布依(Lêna Bùi)的作品,布依曾于2020年参与南洋理工大学当代艺术中心(NTU CCA)的驻留项目。

6

7

象画廊展位现场,第三届ART SG,滨海湾金沙展览及会议中心,2025年

新加坡本土画廊象画廊(Gajah Gallery)成立于1996年,此次展会所带来的艺术家来自新加坡、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展位中位于醒目位置的是印尼艺术家鲁迪·曼托法尼(Rudi Mantofani)的新作《Restori Lanskap》,他是印尼艺术小组KSR Jendela的创始成员之一,该小组于1993年成立于日惹,在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印尼国内政治动荡时期,KSR Jendela为年轻艺术家提供庇护所,他们的创作远离强大的政治立场,强调感官并挑战观众。画廊所开辟的单独的黑暗空间内,是菲律宾艺术家和活动家马克·贾斯汀雅尼(Mark Justiniani)的新作《诞生及混响》(Birth and Reverbs)和“创世纪”( Genesis)系列。他早期的创作致力于批判菲律宾后殖民时期的文化与政策,近年来通过镜面、玻璃和不锈钢制作具有视觉纵深感和感官挑战的装置,2019年,他的镜面装置《星尘:翱翔于天空的怀抱》(Stardust: Soaring Through the Sky’s Embrace)曾在新加坡国家美术馆“最高法院”大楼呈现。

8

Yeo Workshop展位现场,第三届ART SG,滨海湾金沙展览及会议中心,2025年

Audrey Yeo是新加坡本土画廊Yeo Workshop的创办者,她当前也是新加坡画廊联盟(Art Galleries Association Singapore)的主席。即将于一月底在英国伦敦巴比肯艺术中心(Barbican Center)举办个展“Into Eternal Land”的印尼巴厘岛艺术家西特拉·萨斯米塔(Citra Sasmita)的《火之书的碎片》(Fragments from Book of Fire)系列丙烯画作品在Yeo Workshop展位占据了一面墙的空间,作为一名自学成才的艺术家,萨斯米塔从巴厘岛的传统神话和形象中汲取灵感,运用巴厘岛传统绘画手法卡玛桑(Kamasan,该手法历史上仅允许男性使用)创作,质疑并意图颠覆性别规范结构和传统的英雄叙事。萨斯米塔近年来活跃于全球艺术界,曾参与第三届泰国双年展、第35届圣保罗双年展、2024年迪里耶当代艺术双年展,也参与过2024年由The Institutum主办的群展“翻译:亚非诗学”(Translations: Afro-Asian Poetics)。

9

Ames Yavuz画廊展位现场,第三届ART SG,滨海湾金沙展览及会议中心,2025年

创立于2010年的Ames Yavuz画廊在新加坡、悉尼拥有空间,画廊在本届展会所呈现的群展旨在呈现“挑战‘东南亚’定义的艺术家,颂扬该地区的活力、适应性和多元性”。由菲律宾艺术家夫妇伊莎贝尔和阿尔弗雷多·阿奎礼赞(Isabel and Alfredo Aquilizan)创作的鸟笼装置《Caged》高悬于展位之上,探讨移民与禁锢的议题,仿佛将展位中的其他作品隔空串联,展位中值得关注的艺术家还包括泰国艺术家、人类学家萨玛·科赛姆(Samak Kosem)用汉字书法和家庭肖像创作的作品,这系列作品创作于其2024年在高雄驳二艺术区驻村期间,该系列作品的创作出发点为“离开”(left)。

10

FOST画廊展位现场,第三届ART SG,滨海湾金沙展览及会议中心,2025年

2006年创立的新加坡FOST画廊在关注国际艺术家的同时,注重推广新加坡本地的艺术家。画廊主Stephanie Fong曾在采访中表示“我永远对新加坡本土或以新加坡为据点的艺术家情有独钟”。第三年参展ART SG,FOST画廊在展位中呈现的创作和工作于新加坡的艺术家包括陈坷睿(Kray Chen)、陈微伶(Wyn-Lyn Tan)、汪春龙(John Clang)和杨子扬(Yeo Tze Yang),画廊在吉门营房的空间正在展出马来西亚艺术家Grace Tan个展“CUBE IS A CUBE IS A CUBE”。

11

Bangkok City City展位现场,第三届ART SG,滨海湾金沙展览及会议中心,2025年

位于泰国曼谷的画廊Bangkok City City由Akapol Op Sudasna和Supamas Phahulo于2015年创立,该画廊是曼谷艺术生态的重要结网者,其2016年与STUDIO 150合作创办了曼谷艺术书展,2018年画廊成立的非营利组织OPEN FIELD支持了Ghost影像与表演艺术三年展,至今已举办两届。Ghost三年展的联合创始人寇拉克里·阿让诺度才(Korakrit Arunanondchai)是泰国重要当代艺术家,他亦参与了本届展会的特别讨论单元和影片单元。寇拉克里·阿让诺度才在Bangkok City City展位中带来了三件综合媒介作品,其中,《nostagia for unity (excerpt #8)》来自艺术家在曼谷艺术馆举办的个展,曼谷艺术馆所在的印刷厂大楼曾遭遇火灾,阿让诺度才收集了建筑中的灰烬,重现了建筑被焚毁的场面。此外,画廊亦带来了泰国艺术家纳温·努通(Nawin Nuthong)的绘画装置及数字艺术装置,他的作品融合了神话传说、电子游戏、漫画和电影中的流行文化,讨论技术在重述历史层面的角色,其个展“Fountain Foundation”当前正在曼谷呈现。

12

SAC Gallery展位现场,第三届ART SG,滨海湾金沙展览及会议中心,2025年,图片来自TAJ

同样位于曼谷的画廊SAC Gallery带来了泰国艺术家纳拉法特·萨卡托恩萨普(Naraphat Sakarthornsap)的个人项目“A Hopeless Hope”,吸引了诸多观众驻足流连:展位的核心是一座由茉莉、万寿菊、玫瑰等花朵和植物构建而起的“水晶灯”,凋谢的花瓣纷纷落于地面,该作品将悬挂至展会结束,观众将见证花束从盛放至凋谢的过程。艺术家同时展示了该件作品“泰国”版本的印刷作品及作品手稿,萨卡托恩萨普从小便对花艺感兴趣,他关注鲜花作为宗教祭品的象征性作用,“水晶灯”结构指向泰国等国家中的阶级不平等现象,“当水晶灯掉落,位于底层的花朵最先受到伤害和冲击,而位于顶层的花朵却安然无恙。”艺术家在现场介绍道。

13

14

The Back Room展位现场,第三届ART SG,滨海湾金沙展览及会议中心,2025年

成立于马来西亚吉隆坡的画廊The Back Room由画廊主Lisa Ho经营,她随父母从香港移民至危地马拉,随后来到吉隆坡,是吉隆坡重要的社区改造项目“雪兰莪中山同乡会”(Zhongshan Building)如今的管理者,该大楼曾经是来自广东中山市的华人聚集地。The Back Room就位于“雪兰莪中山同乡会”,它关注新兴的艺术家,并旗帜鲜明地认为“艺术并非为精英服务”。在本届ART SG,The Back Room呈现了艺术家、设计师Marcos Kueh的个人项目,灵感来自于艺术家对家庭、亲子关系、婚姻和孝道传统的思考。Marcos Kueh来自马来西亚的一个华裔家庭,如今定居于荷兰。作品展现的青花瓷罐形象是其母亲所有之物,而步入由四面编织挂毯围合而成的半封闭空间内,观众可以看到瓷罐的“内壁”编织的是汉字“对不起”。Marcos Kueh曾在2024年第二届ART SG的“平台”(PLATFORM)单元呈现《Woven Billboards: Nenek Moyang (part of the Kenyalang Circus series) 》并引起关注,他也参加了2024年第15届欧洲宣言展。艺术家在现场向《艺术新闻》谈起作为生活在欧洲的华人后代,他的作品在东南亚展出时更能够获得此地观众群体的共鸣,“我的母亲在我身上赋予了过多的期待,作品背后的‘对不起’也是我对她所表示的歉意”。

步入第三年的ART SG在狮城聚集的国际效应

15

白立方画廊展位现场,第三届ART SG,滨海湾金沙展览及会议中心,2025年

新加坡如今仍然没有国际蓝筹画廊正式入驻,但如白立方等画廊已经开始寻求与本地艺术生态的联结。除了在展位呈现作品,白立方艺术家西斯特·盖茨(Theaster Gates)在新加坡艺术周开幕日的论坛上就艺术实践与社会参与的议题发表了主旨演讲,他的两部影像作品《Oh, The Wind》《Ave Maria: An Exercise in reroduction》也参与了本届展会与曼谷艺术馆(Bangkok Kunsthalle)合作并由总监斯特凡诺·拉波利·潘塞拉(Stefano Rabolli Pansera)策划的“影片”(FILM)单元。高古轩画廊在呈现数十位如达米安·赫斯特(Damien Hirst)、村上隆、白南准等国际艺术家作品的同时,也在影片单元展映了四部作品,包括聚焦塞·托姆布雷(Cy Twombly)生平与创作的《Cy Dear》。
白立方亚洲区执行董事徐雯(Wendy Xu)在展会现场向《艺术新闻》提到她三年的观察:来到ART SG藏家在2023年首届抱持观望态度,去年来自居住在新加坡的东南亚、华人藏家问询增多,今年则开始迎来来自泰国、印尼等国的藏家,“除了汇聚新加坡的艺术生态,也汇聚了许多国际艺术家来到现场”。白立方展会的核心作品是尼日利亚裔英国艺术家通吉·阿德尼伊-琼斯(Tunji Adeniyi-Jones)的《Celestial Gathering》,是艺术家为第60届威尼斯双年展尼日利亚馆特别创作,这件融合了西方天顶画与西非约鲁巴雕塑传统的画作在首日便已售出。

16

罗伯特·劳森伯格 《首届亚洲电影节海报原画》, 1989年,纸本丙烯,图片来自Thaddaeus Ropac画廊

立木画廊带来了今年参加威尼斯双年展主展的韩国艺术家金允信(Kim Yun Shin)的数件木雕作品,金允信于1984年移居阿根廷。类似的例子还包括在伊斯坦布尔、柏林和迈阿密均拥有空间的Zilberman画廊展位所带来的华裔女性摄影师沈绮颖(Sim Chi Yin)与香港艺术家庄伟(Isaac Chong Wai)的作品;古德曼画廊所呈现的拥有坦桑尼亚血统的美国艺术家卡普瓦尼·基万加(Kapwani Kiwanga)等。在Thaddaeus Ropac画廊展位中,罗伯特·劳森伯格(Robert Rauschenberg)的纸本作品《首届国际亚洲电影节原创海报》印制了一副老虎的插图以及睡莲图案,老虎是新加坡所在的马来群岛的重要生灵与符号,而睡莲也是东南亚地区常见的植物。Thaddaeus Ropac画廊在影片单元呈现的2024年纪录片《占领威尼斯》(Taking Venice)关注1964年劳森伯格获得威尼斯双年展金狮奖背后的政治操纵。而在今年11月,香港M+将举办“劳森伯格与亚洲”展览。在“画廊”单元,来自欧美的国际画廊将其代理或合作的亚/非裔,或与本地产生创作联系和影响力的国际性艺术家带至展会现场,迅速建立起的国际效应有助于国际画廊快速打开东南亚市场,并借助其影响力,与东南亚地区重要艺术机构合作,合力推动东南亚艺术机构生态与全球产生链接。

从“大陆”扩散至“群岛”ART SG的中国身影

17

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展位现场,第三届ART SG,滨海湾金沙展览及会议中心,2025年

2024年6月,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在新加坡繁华的商业区乌节路设立了新加坡空间,作为从东南亚起步的画廊,当代唐人艺术中心连续第三年参加ART SG,带来二十余位艺术家的作品,在介绍重要中国艺术家如岳敏君、赵赵之外,也呈现其合作谱系中的东南亚艺术家,包括菲律宾艺术家罗德尔·塔帕雅(Rodel Tapaya)、印尼艺术家韦达尔·里亚迪(Wedhar Riayadi)、泰国艺术家奇蒂· 纳罗德(Kitti Narod)和托斯·桑托什(Tos Suntos);同期,当代唐人艺术中心新加坡空间也新推出了群展“存在之网:生命的网络”, 通过八位艺术家蔡磊、秦琦、许宏翔、禹国元(Woo Kukwon)、吉列尔莫·洛尔卡(Guillermo Lorca)、罗德尔·塔帕雅(Rodel Tapaya)、杰森·马丁(Jason Martin)以及乔纳斯·赫迪克(Jonas Hödicke)的作品,探索人类意识与自然世界之间的深刻联系,挑战长久以来存在与观察的传统视角。

18

马刺画廊展位现场,第三届ART SG,滨海湾金沙展览及会议中心,2025年

19

阮纯诗,《47天,无声》影像静帧,2024年

越南艺术家阮纯诗(Nguyễn Trinh Thi)曾于2024年春季在新加坡美术馆举办个展“47天,无声”(47 Days, Sound-less),同名综合媒介作品由哈恩·内夫肯基金会(Han Nefkens Foundation)、香港M+博物馆和新加坡美术馆共同委任,该作品也参与了M+博物馆2024年的群展“山鸣水应”。马刺画廊在本届ART SG呈现了阮纯诗的此件作品的影像。《47天,无声》探索了声音与沉默、视觉、语言、色彩及其缺失之间的关系,借用厄休拉·勒古恩(Ursula K. Le Guin)小说《世界的词语是森林》(The Word for World Is Forest)里的意象,作品呈现了一段虚构故事。阮纯诗在作品中突显了各种“周边/边缘”元素来揭露超乎常人的视角,包括以自然景观作为背景,未署名的人物和美国和越南电影的原声带。

20

七木空间展位中的罗旖旎与关梓晴作品,第三届ART SG,滨海湾金沙展览及会议中心,2025年

位于北京的七木空间携五位艺术家罗旖旎、关梓晴、向梓綦、张晚晴、郑路参加了本届ART SG。罗旖旎的创作关注人和自然的关系,她的版画实践与对自然的迷恋共同塑造了其作品中的视觉语言,此次七木空间所呈现的《潜行巨焰3》《潜行巨焰4》由丙烯和树脂创作,“附”于画布之上的树脂似乎是流动水体结成的冰壳,其表面蔓延的痕迹和轮廓也如火山岩浆般凝固。关梓晴的《细微的痛》系列作品创作灵感来自她对社会新闻中的女性基于痛感的共情,融合了大漆、金属丝等材料,该系列作品呈现出如“肉”般的外观,“交织着生存的杂质和感受神经,敏锐地因为想在环境下生存而变化着”。

21

22
超媒体集团展位现场,第三届ART SG,滨海湾金沙展览及会议中心,2025年。下图从左至右:ArtReview出版人Carsten Recksik;法国Le Consortium 美术馆国际展览部总监金承德(Seungduk Kim);法国Le Consortium 美术馆联合创始人及馆长Franck Gautherot;超媒体集团创始人与董事长邵忠;安格斯蒙哥马利艺术CEO Scott Gray;安格斯蒙哥马利艺术贵宾与伙伴关系总监邵啟灏;M Art Foundation总监韩纵

作为在中国内地、中国香港和英国伦敦均拥有跨领域媒体品牌的超媒体集团,也在ART SG的展会中集中呈现了集团旗下的文化、艺术、时尚和生活方式刊物,包括艺术平台旗下的《ArtReview》《ArtReview Asia》《ArtReview/艺术世界》《艺术界/LEAP》,以及《艺术新闻/The Art Journal》等艺术媒体群,以及NOWNESS,和《彭博商业周刊》《InStyle》《Numéro》和《IDEAT》中文版,展位上还展示了超媒体艺术节、Meta Eye超界影像艺术界的特别刊物。作为文化和艺术交流的国际平台,超媒体集团致力于在世界各地建立联系和对话。

全城联动:继续生长的新加坡艺术图景

与新加坡艺术周和ART SG同期,两座国立艺术机构——新加坡国家美术馆和新加坡美术馆各自在现代与当代艺术的领域内,推出本地区深具代表性的艺术家个展。新加坡国家美术馆正在举办华裔英籍女性艺术家林真金(Kim Lim, 1936-1997)的大型回顾展“意入有间”(The——Space——Between)。伦敦泰特不列颠美术馆(Tate Britain)在2020年曾为其举办个展“雕刻与印制”(Carving and Printing),此次在艺术家故乡所举办的展览是对林真金艺术成就的全面回顾,也是迄今为止艺术家规模最大的一次展览,“旨在重新定位这位20世纪雕塑和版画领域的重要人物”。

23

24

“林真金:意入有间”展览现场,新加坡国家美术馆,2025年

1954年,林真金离开新加坡前往伦敦,先后在圣马丁美术学院和斯莱德美术学院学习。从学生时代对艺术作品的“垂直”形式探索,到后期转向对空间和形态的思考,展览呈现了林真金在40年的创作历程中的风格演化。“‘之间’的空间与事物本身一样重要,正如音符之间的空隙。没有它们,就会造成混乱。在物理世界中,有一些不可见但至关重要的东西,比如脉搏。”林真金如此写道,她的创作超越欧美极简主义和抽象艺术,呈现出东西方文化融合的艺术视野。

25

“张永生:我们快乐。你快乐吗?”展览现场,新加坡国家美术馆,2025年

同时,新加坡国家美术馆还呈现了新加坡本土艺术家张永生(Teo Eng Seng)的个展“我们快乐。你快乐吗?”(We’re Happy. Are You Happy?)张永生对新加坡艺术界产生了重要影响,他的创作以幽默和讽刺的风格,对社会、文化和个人经历进行深度思考,横跨不同的媒介,包括其代表性的“纸染雕塑”(paperdyesculp)。“别试着阅读,去看、去感受”,张永生如此认为。他的创作出于自发的原始冲动,摒弃逻辑思维的限制,而追求情感和主观层面的影响。作为教育家,张永生担任艺术教育工作长达25年,1986年,他被新加坡政府授予文化奖。

26

27
“赵仁辉:见·森林”展览现场,新加坡美术馆,2025年

继2024年威尼斯双年展新加坡馆之后,赵仁辉个展“见·森林”回到新加坡,在新加坡美术馆呈现。艺术家在香格纳画廊新加坡空间所在的吉门营房附近的次生林里发现了一处非法移民居住后遗留的痕迹,艺术家从其中捡拾“废品”、拍摄照片,并将其放置于一处处由木条搭建的“柜子”之中,在这个名为《垃圾层》的装置作品中,15个屏幕展现了各种生物造访森林中人类留下的废弃水桶。影像《猫头鹰,旅行者,与水泥排水沟》展示了赵仁辉长期通过变焦镜头、红外摄像机捕捉到的画面,包括艺术家从位于26楼的公寓向外观察到的“森林边缘”、林中的鹦鹉、产卵的青蛙、穿梭于树林的蜥蜴等,与《垃圾层》15个屏幕中影像的播放节奏和内容相呼应。展墙上的《新加坡次生林指南》则是艺术家在新加坡次生林中广泛探索和研究的总括,其影像和装置作品中的物种和场景在这幅“森林指南”中重现。同期,香格纳新加坡空间正在展出赵仁辉个展“垃圾层里的神圣”。

28

29
“于一兰:Mansau-Ansau”展览现场,新加坡美术馆,2025年

新加坡美术馆一楼则是来自马来西亚沙巴州亚庇的艺术家于一兰(Yee I-Lann)的个展“Mansau-Ansau”,该词语是沙巴州土著语,意为“漫无目的的行走”。于一兰的创作媒介包括摄影拼贴、编织和蜡染(batik),探讨东南亚权力、殖民主义和新殖民主义的演变,揭示历史记忆对社会经验的影响。展览也展示了她与沙巴州的萨马海巴瑶人(Bajau Sama Dilaut)合作创作的织垫(tikar)作品,编织其中的塑料垃圾暗示了该地区曾经经历的贸易和殖民历史。
新加坡的艺术体系主要由政府基金主导,新加坡国家艺术理事会(National Arts Council)在其每五年的工作计划下支持艺术机构与艺术家举办展览或得到创作资助。近年的新加坡艺术周联动国立艺术机构、展会和画廊,举办公共活动的策划也显示出新加坡国家在推动本国艺术生态建设中的决心。然而,新加坡仍然缺乏民营美术馆,国际画廊也尚未正式入驻,近年来,艺术基金会和赞助人的支持开始浮现,它们与新加坡的国立艺术机构合作,支持其扩展收藏脉络,组织展览与活动,以图发挥新加坡在东南亚的“枢纽”作用。

30

Tanoto Art Foundation 1月14日论坛现场,图片来自Tanoto Art Foundation

在新加坡艺术周和ART SG开幕之前,新成立的非营利基金会Tanoto Art Foundation在1月14日举办了一日论坛,主题为“一个新组织的灵魂之歌”(Soul Song of a New Organisation),由2024年上任基金会艺术总监的翁笑雨策划。Tanoto Art Foundation由基金会理事陈昱廷直接创立并领导。

31

新加坡美术馆位于丹戎巴葛分销园的入口

32

首批通过SAM ART SG基金纳入新加坡美术馆永久收藏的作品,从左至右:金允信,《加二 加一 除二 除一 2023-6》(2023);卡普瓦尼·基万加,《Magma》(2024);雷纳·布依,《呼吸 2号》(2024)

ART SG在今年宣布成立SAM ART SG 基金,并举办了拍卖晚宴。这项新基金由艺术赞助人 Carmen Yixuan Li、Pure Yichun Chen和其他匿名捐赠者的捐赠而成立,并得到M Art Foundation总监韩纵和ART SG总监杨淑茵的策略支持。基金会将每年拨款15万新加坡元用于在国际艺博会中购藏艺术作品,这些艺术作品最终将成为新加坡美术馆的永久藏品。首批通过SAM ART SG基金纳入新加坡美术馆收藏的作品包括金允信的木雕作品《加二 加一 除二 除一 2023-6》(Add Two Add One Divide Two Divide One 2023-6)、卡普瓦尼·基万加的《Magma》,以及雷纳·布依的《呼吸 2号》(Breathing no.2)。
在新加坡这片汇集了多民族的土地上,无论是国立艺术机构所带来的来自泛东南亚地区的艺术家个展,抑或是私人基金会与政府双方的力量在此刻的汇合,都勾画出了新加坡作为东南亚地区艺术的聚点与锚点正在发展中的艺术图景。

撰文/姚佳南

编辑/叶滢

 

PHOTO GALLERY | 图片专题
TANC VIDEO | 影像之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