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艺术新闻》创刊于2013年,是超媒体集团旗下艺术媒体群的重要一员。每月出版的刊物随《周末画报》发行,其数字版通过网站以及APP“iart艺闻”即时更新。《艺术新闻》是艺术世界的记录者与参与者,以其对艺术界的专业报道与长期观察,是艺术专业人士与艺术爱好者了解艺术趋势与动态的必读媒体,也成为了当代艺术史的重要参考。


联系我们

《艺术新闻》
上海市黄浦区建国中路10号5号楼 5211室 邮编:200025
Room 5211,Building No.5,The Bridge 8, 10 Middle Jianguo Rd., Huangpu District,Shanghai,China. PC:200025
Tel: (8621) 6335 3637
Email:theartjournal@modernmedia.com.cn

广告

客户经理

赵悦

EMAIL: yue_zhao@modernmedia.com.cn


客户执行

季佳雯

EMAIL: jijiawen@modernmedia.com.cn


TEL: +86 21 6335 3637-386

城市化的幻梦,家族意识的扎根:一场发端与汇聚在南方的聚会

Mar 12, 2024   林佳珣
640“游牧在南方:河流、隧道、湿热星群”展览现场,坪山美术馆

这是一场发端与汇聚在南方的聚会。

坪山美术馆正在展出的 “游牧在南方:河流、隧道、湿热星群”集结了位于中国南方八省一市包括广东、福建、江西、湖南、重庆、贵州、云南、广西、海南的90多位艺术家和艺术机构。展览分为“南方星群”、“深圳时间”、“北纬30度以南:自然、气候与生长”、“城市化,一样的困境,国际化,不归的候鸟”、“比地域重要”五个部分,从5家位于南方的艺术机构出发开启展览的第一篇章,由他们各自的辐射范围,勾勒出一个关于南方当代艺术的大致框架,而每个机构本身也诠释着个体的工作方式。南方所具有的自然特征和地理位置所决定的历史地位似乎也影响着艺术家的创作和思考,而展览通过聚会的形式,不作刻意归类与评价,祈望呈现一种地域性的创作面貌。

640-1展览前期考察地图

策展人崔灿灿和坪山美术馆馆长刘晓都在长达一个月的考察中去往十几个城市,采访了近百位艺术家、策展人、艺术从业者。展览中,他邀请了5位在地的策展人作为观察员,以更好地认知当地的工作,他在展览前言中写道:“我们警惕那种来自艺术系统、艺术中心地带的目光和标尺,那种根深蒂固的‘繁荣与落后’、‘中心与外围’、‘正统与野生’的轻蔑偏见和刻板对立。”他强调展览并没有强化一种二元对立的模式,而是寻找南方内在的联系,书写他们的谱系,无需通过艺术中心的中转。

城市化中的地方命运

640-2“游牧在南方:河流、隧道、湿热星群”展览现场,坪山美术馆

中国的南方地域之广,以及代表性的地方文化之丰富让“南方”这一词变得难以一语概之,坪山美术馆所在的深圳似乎代表着改革开放40年以来的浓缩版本,所有的时代、科技和发展都浓缩在这座新城之中。而几十年来的城市化、国际化发展在超一线城市、省会城市以及小城镇之间实际上也存在着一定的时间差,资本的涌入和所给予的美好设想并不会在每一个地区都完美实现,由此可能带来不同的地区命运。

640-3

640-4啾小组作品在展览现场

在啾小组所创造的空间中,能够看到艺术家对于消费主义开始盛行时关于城市生活,关于有着一定身份象征的城市生活方式的集体记忆。作品《啾包》最初的构想来自于啾小组成员对中国第一家麦当劳在深圳开张的集体记忆,在2015年深圳特区成立30周年之际,他们以一辆街头手推车的形式,以“啾包”之名比喻山寨版的麦当劳,到年轻人的聚集地售卖汉堡,一个年代的靡靡之音在新城市中不断衍生的新型娱乐中渐渐消失。《我的梦想》则是运用了网络上常见的网红带货拍照方法,摄影师用高效快速的方式进行拍摄,就如同信息爆炸的今天,华丽高档的欧式装修风格和代表着成功人士的洋酒、名牌和皮带都变成了标签化的产品,回应着经济快速发展时期的生活品味。

640-5庞博仁,《错城》系列作品,2012年-2023年

来自海口的艺术家庞博仁在海口的沙滩用沙子堆起多个国际化旅游城市和国家的地标,例如巴黎、华盛顿、开罗、罗马、西雅图、英国等,当这些标志性建筑出现在海口的海岸线时,构成魔幻的错城之梦,这是艺术家对世界的探索愿想。然而资本和消费所带来的美梦并不总是能够百分百实现,在时代的影响面前,美好设想和资本都可能坍塌。朱岚清所拍摄的《百亿新城》中所展现的是资本美梦破灭的案例,90年代初期,来自香港的开发商决定在福建东山岛上开发一个名为“百亿新城”的滨海旅游项目,并承诺投资300亿元,将这座渔岛打造成拥有别墅、游艇、娱乐中心的国际都会,由此,旅游业也渐渐转变为这座小岛的新兴产业。然而在建成两年后,19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使香港开发商资金链断裂,百亿新城的设想最终变成烂尾项目,曾经渴望成为滨海度假胜地的美梦自此破灭,这种由于城市化的许诺所带来的创伤是集体的,无论是经济上,还是心理落差上。

640-6朱岚清,《百亿新城》,2017年

城市化的进程也伴随着人口流动,当超一线城市以及省会城市变成人口聚集地时,资源也向城市集中,大量来自乡村或城镇地区的人口快速涌入城市,从而导致的结果是无论城市或农村都需要对这种激烈的变动作出回应。来自福建厦门的艺术家郭国柱作为城市化的亲历者,用自己的镜头记录了在这过程中那些被遗弃的村庄的景观,《流园》中多张图像被放置在一起组成一个图景,对农村在城市化进程中的边缘性进行探讨,同时折射出图像中不可见,但是存在于现实中的都市经验。

640-7郭国柱,《流园》,2017年-2023年

城市化的幻影是否会破灭我们无法给出断定的结论,但近几年能够看到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返乡,“新农村”、“新农人”等词汇变成网络热词,高速集中的城市化之后,城市将走向哪里?贺子珂的影像作品《Random Access 乱码城市》便以城市中央数据中心意外崩溃和重启后的第二天作为背景,两位服务器管理员在失序的数字世界中相遇,化身一名乘客和一名出租车司机,他们在混乱的导航中迷失方向的同时也想起几亿年前覆盖在这片土地上的海洋,就像是旅行进入了储存在云端的记忆,在记忆的尽头,他们看到了所处的石滩由于水电站大坝的建成,很快就会下沉至水下。但这部影片并没有试图诠释关于未来主义的理想,而是将背景设定在全球最大的数据储存中心——贵阳,这里有着许多大数据基础设施,包括亚洲第一个iCloud数据中心和FAST望远镜的数据储存和计算中心,也使贵阳在全球化的科技变革中成为“云上贵州”,近十年来,这些基础设施的存在和建设也改变了居住于这个多山多云城市内的人们。

640-8贺子珂,《Random Access 乱码城市》,2023年

“也是因为一座座大山的阻隔和闭塞,它成为‘世界工厂’里最安全的一块巨大硬盘。”展览文字中这样描述着贵阳,文中也提到贵阳在2010年的隧道开始变多,城市迅猛扩张,而这一年并无特殊变故,只是因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启的红利经历了两年才到达贵州。城市的地理位置以及其在宏观战略中的定位也往往决定了它的命运,并辐射着与它相关的万千居民。

 基因里的族系意识 

“从文化渊源来看,珠江三角洲的主要世系大多声称其祖先来自中原。他们是在北方游牧民族为威胁到汉人聚居地时南迁的……但在明清时期珠江三角洲由于贸易的开放,物质和财富的积累几乎是无限的,世系联系既是文化身份的证明,也是一种精明的强调人多势众的策略。”耶鲁大学人类学教授萧凤霞(Helen Siu)在她的书《踏迹寻中:四十年华南田野之旅》(Tracing China:A Forty-Year Ethnographic Journey)中这样写道,世系、族系意识似乎长时间植根于南方地区人们的思考基因里,这种意识也是有迹可循的,无论是建立宗祠、编写族谱等,或是延续至今天部分地区的定期民间祭拜。

640-9位于中间的是陈牧甜的作品《花园的微风吹落阳台》,2023年

从历史快进到经济快速发展的当代,这种意识亦并没有随着城市的发展而消失,当我们重看展览中的南方艺术家作品,会发现族系意识、家族意识也植根在部分作品中。湖南陈牧甜的作品《花园的微风吹落阳台》是她与母亲和母亲多年闺蜜共同完成的,针线活对于她们来说似乎是一项必修科目,这也使艺术家关注这群在自己生活中的女人,她们之间有聊不完的话题,大部分围绕着自己的家庭生活和家庭成员。来自江西景德镇艺术家柳溪的作品《妈妈》则用搓衣板来比喻传统母亲在家庭中的付出角色,她收集了中国过去不同时期和地域的老旧搓衣板,并用陶瓷重现,想强调的是这些有着各种各样肌理和时间痕迹的搓衣板映射了每位母亲对家庭的无条件爱与付出。

640-10柳溪,《妈妈》,2015年-2022年

海南艺术家可乐则以“鱼”作为意象,诠释挣扎于个人喜好与家庭思想行为束缚之间的矛盾所引发的思考,这位生活在海南的艺术家有着一个海南本地人的家庭,海鲜、鱼、肉是餐桌上的常见食材,然而作为一位长期素食主义者,当家人赠予新鲜宰杀的鱼类以表达关心时,却常常使艺术家面临道德的困境,无论是接受家人的好意而牺牲自己的信仰,还是让鱼白白死去而不享用,似乎都不是最佳解决方案。她的画面常常是以站立在厨房灶台边的视角俯视,仿佛重现了面对着鱼而为难、犹豫的场景。

640-11左:可乐,《仓鱼》,2018年;右:可乐,《红线鱼》,2021年

与家庭成员的相处和各自的行为模式是族系意识中的一小部分体现,往往承载着家族的祖屋也被赋予着一种神圣地位,似乎它不仅是一间屋子,更是一种家庭观念和家族血脉的象征,不忍看到自己的祖屋被夷为平地,湖南艺术家周建胜便将自己家老房子的一砖一瓦拆除,用一艘船运到长沙,他用这些砖瓦材料在长沙成长的办公楼内做了一件作品《两个房子》,老房子也由此在城市中留下。

640-12周建胜,《两个房子》,2023年

北纬30度以南

南方的植被 

过去十余年的高度中心化和城市化也使南方,或者非中心地带常常处于边缘,没有足够的关注度,而疫情的发生使关注点重新回到自然和生活,也提供机会回顾让人们回顾人与故乡的联系,与植被的联系。来自湖北的艺术家杨剑雄在2020年春节与妻子共同返回故乡湖北与家人团聚,然而却因疫情被封住了回程的路,便在故乡逗留了一段时间。而这也是艺术家本人自长大后在家中住得最久的一次,也从来没有这么长时间近距离地观察过自己的家乡,樱花、豌豆、鸟叫、烧秸秆、泥土、采茶变成了这段时光的关键词,艺术家认为这样的经验使他让生命和自然都有了新的体悟。他在解释作品时表示《旧风景在回响》是他用过去创作的一组新作,“我曾经想要远离乡土,生活在更新的现代社会,但我在手机相册里采摘过去的时候,发现依然是那片山水更让我停留。”
640-13杨剑雄,《旧风景在回响》,2023年
对植物和山水的观察也不仅仅停留于边郊或农村地带,来自深圳的艺术家袁野便从行山的过程中对植物产生好奇,他所做的《大万植物识别手册》参考了博物学家以及专业研究者的调研方法,对坪山区大万世居古建筑群内现存的植物展开考察,整个考察过程的材料汇集成一步非典型的植物识别手册,对于物种的记录并不限于名称和特征,而是建立在植物与人类活动关系的基础上,艺术家重构了“植物小传”,牵引出对现存植物进行重新发现的想象。
640-14“游牧在南方:河流、隧道、湿热星群”展览现场,坪山美术馆

2014年,一群互不认识的艺术家通过活动结识,那时他们都没有工作室,因此相处合租的方法让大家都能拥有工作室,海南找房团的艺术小组名字就此而来,早期成员5、6个人,最多时有20多个,依靠着松散的组织在这个合租的空间中举办联展和活动。成员之一唐浩多是一名艺术家,也是一名中学老师,他的作品《稻谷》灵感同样来自重温离开已久乡村生活后的复杂情绪。

640-15唐浩多,《稻谷》,2015年
640-16位于展览首层的找房团机构展览空间

南方的植物在艺术家的创作中变成一种意象,也常常成为艺术家在油画中所描绘的主体,来自昆明的苏家喜旨在制造步入山林后的巨大寂静;来自深圳的林山用传统肖像画的构图描绘拟人植物,探索个体与他者的关系;来自海口的王婷只在表现植物肆意生长的南方,植物与起雾共同产生的神秘漂浮感;吴雨航用宝丽来和草药水液在纸张上的反应审视人与生态、与野性物种之间的关系。

北纬30度以南,这是策展人确定了需要考察的八省一市时在地图上所显现的弧线,相信对于南方人而言,所谓的“南方”更多是一种个体感受,是呼吸时潮湿闷热的空气,是行走时无序、野生的植物,是群山中的魔幻超现实世界,更是植根于基因里的意识。可能于多数参展艺术家而言,他们将创作视为生活的一面镜子,也是一种能量,用唐浩多的话说,“我做艺术是因为它能让我的生活变得舒适,它能够让我有抵御的能力。”

 

撰文/林佳珣

若无特殊标注
本文图片由坪山美术馆提供

正在展出


游牧在南方:河流、隧道、湿热星群

坪山美术馆,深圳


 

PHOTO GALLERY | 图片专题
TANC VIDEO | 影像之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