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古典主义
纽约。德国艺术史家、人类学家约翰·约阿希姆·温克尔曼(Johann Joachim Winckelmann,1717-1768年)被普遍公认为是首位研究新古典主义(Neo-Classicism)的理论家。“高贵的单纯和静穆的伟大”(Edle Einfalt und stille Größe)是他所信仰的理念,他认为这是古典主义艺术的象征,也是他所处时代的艺术所应追求的理想。
安东尼奥·卡诺瓦(Antonio Canova,1757-1822年)是温克尔曼最忠实的信徒。他的作品有着革命性的严谨风格,以及理想化的纯洁,这些奠定了新古典主义雕塑的品格。他的男性和女性裸体雕塑光润而洁白,例如《惠美三女神》(The Three Graces,1814-1817年)、《装扮成维纳斯的波利娜·博尔盖塞》(Pauline Borghese as Venus Victrix,1805-1808年),抑或《提修斯杀死弥诺陶洛斯》(Theseus and the Minotaur,1782年)等,这些作品有着隐忍的能量,也全无性欲和情感的涉入。剥除了戏剧化的巴洛克风格和心理现实主义的痕迹,它们的确带有一种庄重感,但这种庄重感在我们今天已无法全然体会得到了。
这位罗马的雕塑家于有生之年在欧洲斩获了名望与声誉,也享受着教皇庇护六世(Pius VI)和庇护七世(Pius VII),以及拿破仑家族成员和随从的资助,还有不胜其数的半身人像雕塑的委托赞助。卡诺瓦还担任了国家艺术领域的要职:1802年,他被任命为总监察长(控制国家艺术品的外流,拿破仑战败后,他负责监收被拿破仑掠夺的艺术品);1810年,他担任罗马重要的艺术院校圣·卢卡艺术学院(Accademia di San Luca)的院长,1814年起成为终身院长,教皇亲自指定将他的名字以大写金字刻匾。最后在1815年被教皇授予伊斯基亚侯爵爵位(Marchese d’Ischia)。
从大约1819年起,卡诺瓦觉察到了死亡的困扰,并开始思考如何延续身后的名誉。为了永驻声望,1821年12月起,他在出生地——意大利中部小镇波萨尼奥(Possagno)开始建造大型陵墓,希望在那里存放他的作品和骨灰。这座陵墓以罗马万神殿(Pantheon)为仿制对象,是一座有穹顶的圆形建筑,配以带有多里克廊柱的前厅,其灵感来自帕提农神庙。他在罗马准备为前厅的三个立面制作32件柱间壁的全尺寸石膏模范,并最终完成了7件。他把它们送去威尼斯进行雕刻。1822年10月,他在威尼斯视察途中不幸离世。
这最后的7件作品是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展览的主题,由该馆欧洲雕塑和装饰部的策展人彼得·贝尔(Peter Bell)和保拉·德·阿戈斯蒂诺(Paola d’Agostino)组织。其中一件借自波萨尼奥模型馆(Gipsoteca di Possagno),其他6件从威尼斯的学院美术馆(Galleria dell’Accademia)借得。这7件作品中,有4件作品描述了《旧约》全书中的4个情景,包括上帝创世、创造亚当、亚当之子该隐杀弟亚伯、献祭以撒,以及3个来自《新约圣经·路加福音》的故事,圣母领报、圣母往见和引见耶稣。撰文/Donald Lee 译/Chenlin L.
安东尼奥·卡诺瓦:临终七作
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1月22日至4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