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乙与作品《十示II》(1988)在上海美术馆“今日艺术作品展”现场,1988年
“我要解放美学,把技法看作一种平庸的技能,不带先入为主的概念。
在宁波美术馆的丁乙个展“故乡与旅程”的开头,是一张创作于1988年的彩色画《十示II》,这幅被格子等分成90份,以平涂七色光谱为底色的画作标示着丁乙“从今天开始我要这样画”的决心,是丁乙此后所坚持的长达三十余年的“十示”系列的开始。
丁乙个展“故乡与旅程”展览现场,宁波美术馆,2023年
“‘十示’是让绘画更加抽象,没有任何引申义在里面……没有技术,没有笔触,看不到任何绘画技巧。”这种完全除去个人经验、试图做到全然理性的创作方法在80年代被丁乙作为对彼时过于高涨的人文热情的抵抗与反面出现,此时的丁乙正在上海大学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上三年级,他说:“我就想要走一条理性的道路。”
在位于另一侧展厅的展览尾声,两扇弧面的黑色展墙柔和地包围成一间小小的船舱,其中呈现着十二张小尺幅的星座系列,是丁乙为本次展览全新创作的作品:在由“十示”构成的繁杂、斑驳的黑紫色背景中,点点星座从中浮现。这是祖籍宁波的丁乙在儿时随父亲一次次搭乘从上海十六铺码头的船只返回故乡,由浦江进入东海时,在夜航的船舱中望向的宇宙。
丁乙个展“故乡与旅程”展览现场,宁波美术馆,2023年
丁乙个展“故乡与旅程”展览现场,宁波美术馆,2023年
这些具体可辨的星座与混杂着童年及父子记忆的表达很难让人不困惑于丁乙的创作在近两年发生的巨大转变——从去年为拉萨与青岛个展创作的系列新作中呈现出的更为具像化的自然:夜空中的珠峰、晚霞照耀的海面;到深圳个展中所推演的关于“生灵”的新命题(这是丁乙的创作中首次出现“人”的题材),微观、感性的表达似乎在推动着经历三十年历程的“十示”走向一个反面。
“我现在面对的问题有两个,感性的部分与意向的部分。这两部分在近些年好像有点不适防地不断涌现出来,这对我来说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尝试。许多艺术家在达到一定年龄之后都面对着同样的问题,肖恩·斯库利(Sean Scully)在访谈中经常谈到他对孩子的感情,这也让我感到很奇怪。一个从理性主义出发的一个艺术家为什么现在老在谈论这些东西?这也会给我某种借鉴。
回看“十示”的城市足迹
在“星座”中眺望无穷变量
丁乙个展“故乡与旅程”展览现场,宁波美术馆,2023年
宁波美术馆于2005年由宁波轮船码头改建而成,恰巧是丁乙儿时数次抵达宁波的下船之地。展览跟随左右两个展厅空间,划分为“城市的足迹”与“星座与近作”两个板块,记录了丁乙在过去三十六年艺术上的冒险。
以“展览史”的方式,“城市的足迹”串联了“十示”在全球各地的漫长旅程:在彩色画《十示II》创作五年后,1993年,丁乙的作品参加了第45届威尼斯双年展。“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出国。那时策展人奥利瓦(Achille Bonito Oliva)在我的工作室看到的所有作品都觉得太小,但是当时中国的艺术用品,超过两米的画布都没有。后来偶然的机会找到了宾馆里做床单的斜纹白布,画了四张为威尼斯双年展画的画。”同年,丁乙参加了首届亚太艺术三年展和《中国前卫艺术展》,正式开始了作为自身小历史亦作为中国当代艺术之部分的国际化之路。在此之后,“十示”的足迹布满世界各地,走向艺术的中心,也闪现于边陲,从上海、北京、西藏、纽约,漂洋至巴黎、横滨、昆士兰。
丁乙的作品在1993年威尼斯双年展展出
“旅行当然是带着目的的,原来主要的旅行目的地都是在欧美,但是近十年里很多分布到一些偏远的地方,以及对自己来说文化更为陌生的国度。对非欧美地区的旅行补充了我对我的成长经历里知识的局限,因为我们这一代被教育的知识的结构,实际上都是对标欧美的所谓的先进性。如何来衡量先进?这是我觉得需要思考的问题。”
“星座与近作”聚焦于丁乙关于宇宙星辰的探索。丁乙将其近年朝向精神性的实践称为其继平视-俯视-仰视三个视角后的“内视”阶段:“艺术家最后都将以追求精神性来收场,精神性是时间积累的过程,它在于创作的可体验部分的壮大。我以后的时间可能都将往这个领域里去寻找,而现在只是在门口张望。”丁乙曾表示。本次创作中“海”与”星座”的意向预示着丁乙在“什么可以被讲述”以及“什么不可以被逾越”的恒持拉锯间驶向“内视”的新旅程,以寻求“十示”的无穷变量。
丁乙,《十示 2022-27》,2022年
纸本的历史与旅行笔记:
决绝的系统与偶然的迸发
作为“故乡与旅程”的第二部分,在位于宁波城东15公里的东钱湖边,于华茂艺术教育博物馆揭幕的展览第三板块“纸本的历史”与第四板块“旅行笔记”集中展出了丁乙以纸为媒的实践,在葡萄牙建筑师Alvaro Siza和Carlos Castanheira打造的环装上升的博物馆建筑内如长卷般缓缓展开,以更加松弛与个人的方式提供了重新看待“十示”的生动介质。
丁乙个展“故乡与旅程”展览现场,华茂艺术教育博物馆,2023年
丁乙个展“故乡与旅程”展览现场,华茂艺术教育博物馆,2023年
1987年,从玩具厂离职的丁乙在纸张上开始了第一批“十字”创作。纸本系列既是丁乙“十示”系列最初的缘起与灵感,也決定了丁乙从80年代未至今的观念走向。“纸本的历史”从这批丁乙最初创作的纸本出发,并陈列了丁乙从90年代至今重要的札记与纸本作品,包括丁乙采用粉末、包装材料、针刺、水洗等各种非常规的绘画材料和技法寻求的突破,在追溯“十示”如何形成一个稳定而又决绝的观念系统的同时,呈现其在过去数十年间的变迁。
作为展览的尾声,“旅行笔记”以一种更为轻松、细微、本初的方式,为丁乙的艺术和生活提供了一个直观的侧面,由“时钟与地图”、“三个地区的旅行笔记”、“故乡、短途与信件”“《旅行笔记》 纪录片”、“上海的迁徙”五个单元组成。尽管在大部分纸本创作中,十字符仍然作为最基本的笔触与语言出现,但在日志一般的随笔纸本里,于规则与秩序外偶然迸发的线条闪烁出更多流向它处光彩——来自金边的季风旋涡、奥滕多夫层叠的黑与加利福尼亚的波浪、射线般肆意生长飘动的“十字草”。
丁乙, “旅行笔记,金边”,2018年12月
丁乙,“旅行笔记,古巴巴拉德罗”,2017年2月
“微不足道”的视觉符号,
世界地图中的十字坐标
丁乙日复一日描绘的十字符号,一如日复一日确认、描绘自身坐标点的旅程。这些十字在上世纪末中国以“新”为美的价值观与狂热创造中,是细小、谦卑,微不足道的视觉符号——艺术史学家、策展人李龙雨口中“难以被视作艺术素材的琐碎”,在这世纪初的都市化进程中是跟随技术发展迅疾跳动的光,在近作中是“包含繁荣、荒凉、寻衅、战争、悲哀、痛苦,包含着所有”的万物生灵。
在宁波美术馆“星座与近作”板块里,创作于2016年,长达11米的大尺幅画作《十示 2016-B10》占据一整面展墙,凹凸不平整的手工纸面为画作附上一层古老地图的质感,但无关更加雄心勃勃的权力与发展的故事。“在这些灿烂的颜色中,你可以看到在一个这样的世界的版图里,有很多闪烁的灵性的东西,它不是集中在一个中心点,是有很多地繁荣组成了整个世界。”
丁乙个展“故乡与旅程”展览现场,宁波美术馆,2023年
艺术家丁乙 摄影师:杨锦龙
如今行至六十岁的丁乙,在三十余年的艺术旅程后重返故乡,如何看待今日自己的坐标?“我的坐标仍然在不断地移动、变化中,但跟随这一过程,你会了却一些情感和情绪。宁波的展览我做过后,我对宁波的情感就释放了。我的父亲是一个宁波人,还能够讲宁波话,虽然在上海待了大半生,但是他有比我更强的乡情,他在疫情中去世,93岁。这次回顾展从某个角度是献给我的父亲。”
“故乡与旅程”将丁乙带回这段旅程的起点,而“十示”还在远行,丁乙仍在“冒险地去试着走”中标记着自己无限流动的坐标。
采访、撰文/胡炘融
*若无特殊标注,
本文图片由丁乙工作室提供
正在展出
“故乡与旅程——丁乙个展”
宁波美术馆
2023年10月22日至11月22日
华茂艺术教育博物馆
2023年9月23日至2024年3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