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艺术新闻》创刊于2013年,是超媒体集团旗下艺术媒体群的重要一员。每月出版的刊物随《周末画报》发行,其数字版通过网站以及APP“iart艺闻”即时更新。《艺术新闻》是艺术世界的记录者与参与者,以其对艺术界的专业报道与长期观察,是艺术专业人士与艺术爱好者了解艺术趋势与动态的必读媒体,也成为了当代艺术史的重要参考。


联系我们

《艺术新闻》
上海市黄浦区建国中路10号5号楼 5211室 邮编:200025
Room 5211,Building No.5,The Bridge 8, 10 Middle Jianguo Rd., Huangpu District,Shanghai,China. PC:200025
Tel: (8621) 6335 3637
Email:theartjournal@modernmedia.com.cn

广告

客户经理

赵悦

EMAIL: yue_zhao@modernmedia.com.cn


客户执行

季佳雯

EMAIL: jijiawen@modernmedia.com.cn


TEL: +86 21 6335 3637-386

一年后再相见,与宋冬共赴岛上乘舟

Aug 31, 2023   TANC

“在接下来的一年中,这个体重秤和行李箱将伴随着我的生活。无论走到哪里都会带着它们,每天称一下重量,拍下照片上传到云端,呈现到这个屏幕上。”在丹东月亮岛上的鸭绿江美术馆,艺术家宋冬以这个名为《不增不减》的作品及涵盖装置、录像、摄影等在内的《不生不灭》、《鸭绿江之船》、《庚子须发》等共八个创作,开启了自己在该馆的年度展项目“2023-宋冬”,直至2024年6月30日。

“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在佛教经典之一的《心经》中有着这样的记载。宋冬的创作除《不增不减》外,也包括了以《不生不灭》《不明不暗》命名的作品,但艺术家并未从宗教理论出发,在他看来,这一项目的特殊之处在于,由自己身体出发而观照世界与自我的自由。

640“2023-宋冬”展览现场,鸭绿江美术馆,2023年
640-1“2023-宋冬”展览现场,鸭绿江美术馆,2023年

由须发到身体

在水与镜中交错的时空

640-2艺术家宋冬在“2023-宋冬”展览现场

宋冬告诉《艺术新闻》,“2023-宋冬”的起点可以追溯至2020年,一场疫情有无的分界之年,一个人们的生活产生了巨大变动,却又恍如隔世再也难以回去的年份。在开始减少出行的时间中,他开始蓄须、发胖,“我们或许难以倒退到过去,但有一样东西我想尝试,用自己的身体来记录时间”。《庚子蓄须》堪称这一项目的起点,2021年的3月14日(阴历二月初二)那一天,宋冬将自己刮掉的须发保存下来,如文献般呈现在现场的展柜中。

回望中国的历史,须发不仅是一种自然存在,更是国家权力与社会文化建构的象征符号。在宋冬的创作中,则更多作为个人和社会发展轨迹的一份真实记录而存在。由此延展,他以理发馆用品、手撕日历簿和PVC镜面板等物完成了《不生不灭》一作。“我其实一直对镜子情有独钟,即不断追问如何是镜子,而从哲学角度,它又能让我们认识自身。鸭绿江美术馆在水之上,除了理发椅面对平静的水予以模仿的平面镜外,PVC镜面板模仿了运动中的水。”宋冬说自己于在地寻找材料的过程中了解到,一江之隔的朝鲜可以生产出世界上品质最好的假发,这种意外中的收获与现场仿佛来自上个世纪的理发用品一起,让两个平行时空在这一刻交汇。

640-3“2023-宋冬”展览现场,鸭绿江美术馆,2023年

如其所说,从1992年的行为记录《炒水》,到1995年起多次呈现的《水写时间》、1996年的《印水》等,再到本次的《不生不灭》,以水为媒介的探索实验贯穿了他的创作,而对时间和身体的探讨也从未停止。两幅艺术家本人的肖像,2020年的《香港浸会大学院士在线授予仪式》与2023年的照片肖像《穿保暖内衣仿“步辇图”唐太宗像》在现场遥望着观众,前者为现实的记录,后者则是出于玩笑而对历史形象的戏仿,虚实间的交错,“以古为镜,可知兴替”的典故在这里被重新唤起,体现着艺术家的巧思。

640-4“2023-宋冬”展览现场,鸭绿江美术馆,2023年

在地物品再集结

用艺术连接日常

“我是做视觉艺术的,以直观的方式让大家了解到我身体的增减非常关键。”宋冬说,2020年两个二十的叠加,让他决心在一年的时间里增重20斤,再减重20斤。在距离美术馆不远的福春大市场,他买了两块同样重量的肉,其一放置在展厅入口处,其二则露天呈现于美术馆的天台上。购买的过程和店主手写的收据均以文献的形式展示在“鸭绿江美术馆首届年度文献展”中。

以同样逻辑呈现的创作还有《鸭绿江之船》,“……古有思想之船‘忒休斯’,今造行动之船 ‘鸭绿江’,忒休斯之船诘问是不是,鸭绿江之船回答是也不是……”展览入口处,艺术家以自述的形式将整个项目清晰概括,他发动与美术馆有关的众多工作人员,收集了365对日常物,分置于展厅与天台上,前者铺陈于地面,对应着编号,墙上安放了以月亮岛地图形状为基础的船形装置,而另一艘则承载了365件日常物,平放在天台上。“每一天,美术馆的工作人员都会按照编号将两个地方的物品互换。”宋冬说,这一思路与公元1世纪罗马帝国时代希腊作家普鲁塔克(Plutarchus)提出的经典哲学问题“忒修斯之船”有关——“如果忒修斯的船上的木头被逐渐替换,直到所有的木头都不是原来的木头,那这艘船还是原来的那艘船吗?”

640-5“2023-宋冬”展览现场,鸭绿江美术馆,2023年
640-6“2023-宋冬”展览现场,鸭绿江美术馆,2023年

“其实我们也都站在这艘船上,如同其中承载的物品一样存在”宋冬说。对日常物的再现和诘问不由得令人想到他于2017年在广东扉美术馆完成的“无界博物馆”,成百个古旧的玻璃窗、门框组成了特殊的橱窗,内里是由附近社区收集回来的旧相框、摆件、旧电器、碗筷以及近千个老式灯具。承载无数人生活印迹的在地物品再次集结成了新的可参与的作品,宋冬总是通过艺术来连接社区、生活及不同族群。

就像曾经在“无界美术馆”开幕时,宋冬在现场放置了36张床,供展览相关人员和本地居民一起坐在上面吃“盆菜”。“2023-宋冬”结束时,他也希望邀请观众来共同分享两块腊肉,曾经的鲜肉随时间而逐渐失去水分,变干变小,却以另一种方式记录下了时间。如果说《未见异常》是艺术家在疫情期间,借助App截图留驻了自己有意呈现的多种样貌(蓄须、剃须、微笑、严肃),《不明不暗》则以暗室的方式将一个展厅与来访的观众共同容纳进参与性空间装置行为中,“我先将一个伴随自己十年的行李箱轮子放在黑暗的展厅中,任何进来的观众都可以自主选择是否拿走并留下一样东西。”每日记录又被之后覆盖的影像就像我们曾经度过的时间,只是艺术家以置换的方式借时间之力消解了日常,“无论你认为时间在还是不在,它都在你的身上,那是无法错过的存在”。

640-7“2023-宋冬”展览现场,鸭绿江美术馆,2023年

由这一项目开始,《穿保暖内衣仿“步辇图”唐太宗像》已正式被宋冬用作艺术家本人的肖像照,曾经的《步辇图》在历史长河中,被多位艺术家再现,形成多件摹本,他们或许有对事件的宣传和记录,也有对前人艺术的致敬,或是为混淆视听而创作,但却构成了重建时空的序列。而宋冬所关切的,仍是立足于所处的日常,围绕自身表达语言不断探索,时间不再以线性前行的方式限制观众的思考背景和顺序,反而变得更为立体清晰,正是在宋冬的作品中,在观照世界与自我的过程中,解决社会、个人诸多问题的答案或许开始浮现。

撰文/孟宪晖

 

*若无特殊标注,
本文图片有鸭绿江美术馆提供

 

正在展出


 “2023-宋冬”

鸭绿江美术馆

2023-2024


在大英博物馆看“晚清百态”:隐匿的历史叙事,老机构的新困境

建馆于18世纪,大英博物馆作为世界首个国家博物馆,在当下新一波博物馆反殖民浪潮中,如何面临其身份的转换,仍然值得探讨。

PHOTO GALLERY | 图片专题
TANC VIDEO | 影像之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