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艺术新闻》创刊于2013年,是超媒体集团旗下艺术媒体群的重要一员。每月出版的刊物随《周末画报》发行,其数字版通过网站以及APP“iart艺闻”即时更新。《艺术新闻》是艺术世界的记录者与参与者,以其对艺术界的专业报道与长期观察,是艺术专业人士与艺术爱好者了解艺术趋势与动态的必读媒体,也成为了当代艺术史的重要参考。


联系我们

《艺术新闻》
上海市黄浦区建国中路10号5号楼 5211室 邮编:200025
Room 5211,Building No.5,The Bridge 8, 10 Middle Jianguo Rd., Huangpu District,Shanghai,China. PC:200025
Tel: (8621) 6335 3637
Email:theartjournal@modernmedia.com.cn

广告

客户经理

赵悦

EMAIL: yue_zhao@modernmedia.com.cn


客户执行

季佳雯

EMAIL: jijiawen@modernmedia.com.cn


TEL: +86 21 6335 3637-386

“每个人都在谈论天气”,在威尼斯回应全球气候危机的共时性

Jun 06, 2023   印帅
640《每个人都在谈论天气,我们没有》,海报,1968年

1968年初,一张醒目的红色海报出现在西德大学城的街道上。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三人肖像被置于红色海报的中间位置,同时用醒目的德语文字写到“每个人都在谈论天气,而我们没有”(Alle reden vom Wetter. Wir nicht)。

20世纪60年代末全球社会革命运动浪潮火热,德国社会主义学生联盟(SDS)在海报中传播的信息直接而清晰:当其他政党将时间浪费在闲聊“天气”时,社会主义者,以及更广泛的左翼分子,则关注着真正重要的社会结构性问题——医疗保健、工资结构、生产资料所有制,致力于提供平等的工作机会和保障。这也让整体视觉语言迅速成为了抗议文化的现代标志。

SDS制作宣传海报模仿了1966年德国铁路推出的宣传广告中的标语和图像——黑色海报中间一辆机车不受任何阻碍地在雪地里飞驰——所谓的“不可抗力”(天气),此刻被勇敢的德国铁路一穿而过。天气——一切没有实质内容、肤浅的、无关紧要的东西——因而被视作最容易被击破,也同时被认为是具有进步精神的社会中最不应该谈论的事情。

640 (1)(1)安妮-克里斯汀·克拉曼,《每个人都在谈论天气,我们也是》,海报,2019年

2019年艺术家安妮-克里斯汀·克拉曼(Anne-Christine Klarmann)再次仿照了50年前视觉图像和标语,只不过这一次,她将马克思、恩格斯与列宁替换成了生物学家朱迪斯·艾伦斯[1](Judith Ellens)、人类学家卡罗拉·拉克特[2](Carola Rackete)和环保主义者格蕾塔·桑伯格[3](Greta Thunberg),并在口号上完成了转变:“每个人都谈论天气,我们也是”(Alle reden vom Wetter.wir auch)。

从克拉曼的作品中可以观察到,原先作为主体的三位男性革命家被三位女性替换,男性群体不再是运动口号主语的唯一指代,来自不同领域女性学者、活动家也积极加入讨论之中,这种包含生态女性主义(Ecofeminism)思想的表达显然与“天气”一词在近60年的政治与社会概念和语境中不断发生改变不无关系。被谈论的天气不再指向无实际意义的内容,而是和气候变化、生态危机一同成为了人类生活中最为现实和真实的问题;各个国家纷纷卷入话题之中,因而在阴晴雨雪的内在逻辑,是全球经济与政治话语的表达与争夺。

640 (2)展览“每个人都在谈论天气”入口,摄影:Marco Cappelletti

正如荷兰策展人若斯查特(Dieter Roelstraete)在其文章中谈到的那样:“谈论天气最基本地满足了人类交流和分享信息的普遍需求,’天气’很可能是唯一真正全球性的促成人类日常互动对话的工具”,展览将一块循环播放全球天气预报影像的电子屏放置于入口的位置。在如今更多讨论地缘政治的语境之下,同时强调全球文化气候的共时性,或许观众并不明确了解甚至并不关心另一个国家的气候情况,但发生同一时空之中也实在不断影响着生活。

640 (3)尼克·拉斐尔,风扇,2022,摄影:MarcoCappelletti

威尼斯普拉达基金会(Fondazione Prada)的展览“每个人都在谈论天气”(Everybody Talks about Weather)并非是艺术领域内首度以“谈论天气”话题展开讨论的机构或展览,如近年重读的红色旅领袖乌尔丽克·玛丽·迈因霍夫文集《每个人都在谈论天气,我们没有》(Seven Stories Press,2008)或者展览项目 “让我们谈谈天气”(广东时代美术馆,2018),甚至在各类工作坊或驻地项目中都可见到以“天气”为话题进行的讨论。相较于几年前展现物种的多样性引申至殖民、后殖民文化,资本纪与人类世等对现实情景或议题更直接的艺术实践,本次展览“每个人都在谈论天气”则强调重新将目光投入艺术史序列之中,将艺术的“气象”作为一种历史上可靠的、丰富的概念,面对“不可想象”的方式。得益于普拉达基金会的背景与工作,策展人将乔尔乔内、透纳、普桑、库尔贝、莫奈、葛饰北斋、勃鲁盖尔等艺术史经典之作(尽管多数为展览复刻版本)连同当代艺术家的工作一起,编排进展览叙事中,在科学技术的研究之下,赋予全新的观察和诠释视角。

640 (4)彼得·勃鲁盖尔,《雪中猎人》,1565,原作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Kunsthistorisches Museum Wien),摄影:Marco Cappelletti

基金会的一层空间,分章节集中展示了历史重要作品。在“寒冷与危机”一章中,勃鲁盖尔的《雪中猎人》与冰期有着紧密的联系。在通常用来描绘年中农业和牧业活动的画作之中,《雪中猎人》的基调与氛围比起丰收的喜悦明显黯淡得多。画中左下角的人们情绪低落,名义上的狩猎显然失败了,除了一具瘦弱的狐狸尸体外一无所获,一群瘦弱、疲惫、跋涉的狗构成了整个画面的叙事中心,也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了理解作品历史背景的关键:受“小冰河期”影响,突然到来的严酷冬季,伴随着歉收、饥荒——这些灾难性的组合在很大程度上标志着从16世纪中期到17世纪中期的一百年曾是一个空前的全球危机时期。

640 (5) 展览“每个人都在谈论天气”现场,摄影:Marco Cappelletti

针对印象派重要作品《日出》色彩和光线的欣赏,展览提出了重新“想象工业化”的尖锐观点:对人类破坏环境的美化。工业革命后期,法国工业用煤消耗急剧增加,莫奈的画中勒阿弗尔港的烟雾弥漫甚至一度成为法国视觉文化的一个特征。从轮船烟囱中涌出的煤烟,在不同光线的变化中,产生折射的色彩阵列,使莫奈的画作如此惊艳。普桑的“洪水”,透纳的“雾”,库尔贝的“暴风雨”等等作品都被策展人从艺术史高阁中取出,通过科学和统计学的研究方法,将经典艺术创作中的情绪与寓言,转化为展览中气候生态的现状与事实。

640 (6)帕尔·怀特,《雨结》,2022;杰森·道格,《在阿尔沃拉达,在巴西,Vera Juanqueira编织夜晚颜色,到天空距离一样的羊毛》;费得里科·瓦希勒夫,《无题》,2012,摄影:Marco Cappelletti

展览的另一部分面向当下、未来思考的创作,不断与历史进行对话,贯穿展览之中。瑞士电影制作人、教育家和作家乌苏拉·比曼 (Ursula Biemann) 深入研究的作品往往涉及从亚马逊到格陵兰的偏远地区的广泛实地调查,她的短片《深层天气》和《亚大西洋》反应出近几年,她对全球化的环境成本的思考——即气候变化的人为要素成为了当今主要驱动力。视频标题中提到的“深层”是指加拿大西部阿萨巴斯卡油砂的开采与孟加拉国沿海极端天气事件越来越多的因果联系,尽管我们并不知道这种联系会持续多久,形成了一个关于连接看似遥远的地理区域的海洋流动的流畅冥想。

640 (7)展览“每个人都在谈论天气”现场,摄影:Marco Cappelletti

1978年出生的艺术家阿扬·法拉赫(Ayran Farah)使用天然染料和风化剂,如灰、土、盐和醋,制作行程大型的抽象绘画。风暴、雨、波浪和退潮这样的标题暗示了艺术家对自然过程的兴趣,亦是其精心构建图像语言,这些图像向大地艺术或者更悠久的山水画历史致敬。为了创作这些作品,法拉四处旅行(干燥、沙漠般的国家是她最喜欢的目的地),“游牧性”的经历强烈地影响了其创作实践的美学。

640 (8)Raqs Media Collective,《深呼吸》,2019/2022年,摄影:Marco Cappelletti

印度艺术小组Raqs Media Collective制作了一部25分钟的水下电影《深呼吸》,记录了三名潜水员在爱琴海萨罗尼克湾某处寻找古希腊格言片段的过程。电影在2019年夏天拍摄完成,尽管影片概念直接参考法国女权主义哲学家对海德格尔思想的研究,然而联想起近三年的新冠肺炎大流行,让观众更直接感受到呼吸的空气既赋予生命同时具有的潜在致命性。

640 (9)展览“每个人都在谈论天气”展示书架,摄影:Marco Cappelletti

除了作品之间的对话之外,策展人在展厅的一层、二层设计了海浪型的大型展示架。若斯查特也将阿伦·奈斯[5](Arne Naess)“深层生态学”以及印度文学家阿米塔夫·高希[6](Amistav Ghosh)的观点运用到了展览之中:高希认为当气候变化的主题出现在出版物中时,它几乎总是与非小说相关;长篇小说和短篇故事很少能在这种视野中被发现。事实上,甚至可以说,涉及气候变化的小说几乎不是严肃文学期刊认真对待的那种类型。艺术对严肃问题的讨论也面临着类似的问题,因此选择将生态研究相关的文本、档案资料与跨学科研究采访一起放置,观众可以随意的翻阅或点击观看视频资料,在艺术与科技的框架中,真正让“每个人”谈谈天气。

640 (10)特斯特·盖茨工作室,《洪水》,2023年,摄影:MarcoCappelletti

文章写作的这一周,威尼斯大运河惊现荧光绿,意大利北部艾米利亚大区持续暴雨,气候问题巨大而复杂的,不过普拉达基金会和“每个人都在谈论天气”并不急于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而是尝试在艺术和科学之间,在批评和研究之间尝试保持平衡,在艺术的视角之下意识到气候危机全球的共时性。那么今天要一起谈谈天气吗?

撰文/印帅
编辑/杨曜
[1] 朱迪斯·艾伦斯(Judith Ellens),Eaternity联合创立人,组织目标是使用科学方法向广大公众宣传食物和气候变化之间的相互作用。同时,平衡的食物和各种烹饪选择都具有价值。
[2] 卡罗拉·拉克特(Carola Rackete),生态学家,她认为地球面临危机而贫穷人群首当其冲受到威胁,为生态危机与人权危机而发声。
[3] 格蕾塔·桑伯格(Greta Thunberg),瑞典环保主义者。
[4] 若斯查特(Dieter Roelstraete),荷兰策展人,曾作为第十四届卡塞尔文献展策展团队成员。
[5] 阿伦·奈斯(Arne Naess),1912-2009,挪威著名哲学家,深层生态学概念提出者。
[6] 阿米塔夫·高希(Amitav Ghosh),1956 –, 印度作家。
* 若无特殊标注,本文图片
由普拉达基金会提供

正在展出


每个人都在谈论天气

Everybody Talks about Weather

威尼斯普拉达基金会

Fondazione Prada Venezia

2023年5月20日至11月26日


在“退火”与“应力”之间,体会玻璃下所蕴含的力的较量与平衡

艺术家夫妇宋冬与尹秀珍自2018年起便开始筹备的双个展“退火不退火”与“涟漪应力”,作为上海玻璃博物馆2023年“退火”年度项目正在博物馆当代艺术馆的一层与二层展厅内呈现

PHOTO GALLERY | 图片专题
TANC VIDEO | 影像之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