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艺术新闻》创刊于2013年,是超媒体集团旗下艺术媒体群的重要一员。每月出版的刊物随《周末画报》发行,其数字版通过网站以及APP“iart艺闻”即时更新。《艺术新闻》是艺术世界的记录者与参与者,以其对艺术界的专业报道与长期观察,是艺术专业人士与艺术爱好者了解艺术趋势与动态的必读媒体,也成为了当代艺术史的重要参考。


联系我们

《艺术新闻》
上海市黄浦区建国中路10号5号楼 5211室 邮编:200025
Room 5211,Building No.5,The Bridge 8, 10 Middle Jianguo Rd., Huangpu District,Shanghai,China. PC:200025
Tel: (8621) 6335 3637
Email:theartjournal@modernmedia.com.cn

广告

客户经理

赵悦

EMAIL: yue_zhao@modernmedia.com.cn


客户执行

季佳雯

EMAIL: jijiawen@modernmedia.com.cn


TEL: +86 21 6335 3637-386

以影像面对共同的创伤,为“新生还者”打开的艺术甬道

May 24, 2023   TANC

640(1)

640 (1)展览“新生还者”,展览现场,© CHANEL  ©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 

5月20日,由三影堂和香奈儿联合发起的集美·阿尔勒“影像策展人奖”第二届获奖策展人王姝曼的展览项目“新生还者”在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北京)开幕。这是继去年12月在厦门的第八届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季“影像策展人奖入围方案展”中进行展示后,该展览在北京的首度呈现。与上一次方案展以文献和作品并置、清晰而详细介绍策展人思路和艺术家作品内容有所不同,本次的全黑色场景布置让身处其中的观众更为沉浸于作品本身,摄影、电影、电视、短视频和VR等媒介在曲折的通路中各司其职,共同凸显着“新生还者”的主题。

640 (2)展览“新生还者”,展览现场,© CHANEL  ©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 
640 (3)展览“新生还者”,展览现场,© CHANEL  ©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 

突破展厅原有的物理限制,入口处被改造为一条长长的黑色甬道,其尽头为古巴裔美国表演艺术家、雕塑家、画家和录像艺术家安娜·曼迪耶塔(Ana Mendieta,1948-1985)于1975年创作的《血腥的轮廓》(Silueta Sangrienta),这一作品从属于艺术家最著名的“SILUETAS”系列(1973-1978),她则将其称为“地球-身体作品”(earth-body works),在爱荷华州泥泞的河床、纽约州北部秋天的树林、瓦哈卡州的古墓等处,艺术家基于自己的身体剪影,用花、浆果、冰、沙、泥、贝壳、岩石、血等,或放在地上、或漂浮于水面、或依偎在洞穴与洼地,而这一件则是让刺目的红色重叠于艺术家趴伏在地面的凹痕中。“我在青春期被从祖国(古巴)撕裂,我被从子宫(自然)中被抛弃的感觉所淹没”——安娜·曼迪耶塔曾如此说过,“我的艺术是重新建立将我与宇宙联系在一起的纽带般的方式。

640 (4)安娜·曼迪耶塔,《血腥的轮廓》(Silueta Sangrienta),1975,单通道超8毫米菲林转高清数码录像(彩色,无声),1 分 51 秒,作品由安娜·曼迪耶塔遗产收藏有限责任公司与勒隆画廊(纽约与巴黎)提供,由艺术家版权协会(ARS)授权,© CHANEL  ©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 
640 (5)展览现场的安娜·曼迪耶塔《血腥的轮廓》(Silueta Sangrienta)(1975),图片来源:TANC

英国学者希斯菲尔德(Adrian Heathfield)曾说安娜·曼迪耶塔“对基本物质(土、气、水、火和肉)的运用,她对人物和地面的运用,贯穿了人类存在的情感悖论”。这与策展人王姝曼对于本次展览的阐释有着相似的出发点,她希望以影像为展示媒介与研究对象,思考当代创伤记忆如何在影像系统的运作中被记录、制造、修改、并建构出新的意义。

640 (6)莫萨,《无题 # 1(十五年之后)》,2022,单通道高清数码录像(彩色,有声),2分59秒,作品由艺术家和曼谷诺瓦当代艺术画廊提供,© CHANEL  ©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 
640(2)莫萨,《无题 # 1(十五年之后)》,2022,单通道高清数码录像(彩色,有声),2分59秒,作品图片由艺术家和曼谷诺瓦当代艺术画廊提供

来自哈伦·法罗基(Harun Farocki)、洪子健(James T. Hong)、贾兹明·洛佩兹(Jazmín López)、小泉明郎(Meiro Koizumi)、安娜·曼迪耶塔、阮纯诗(Nguyễn Trinh Thi)、莫萨(Moe Satt)和唐潮共8位艺术家的9件作品,以“外露的伤口”“恶化的伤口”“新生还者”三个章节展现,创作时间的跨度为1969-2022年,其中最新作品来自莫萨的《无题#1(十五年后)》,是艺术家对其2005年第一个行为艺术作品再次转化的呈现,他蜷缩在一件T恤衫中,如同婴儿在母亲子宫中那样,在林中、溪边移动,所指向的现实与其祖国缅甸的现状相连,外部世界无法看清在这里正在发生的现实全貌。

640 (1)(1)

640 (2)(1)洪子健(James T. Hong),《关于战争的三种论据》,双通道高清数码录像(彩色、有声),20’20”,2015,作品图片由艺术家与Empty Gallery提供

“展览始于一段迫于居家的生活与阅读经验,在很多个瞬间里——现实时间和阅读时间在意识里出现了明显的偏差,现实时间变得荒诞而不可理喻,好像只有在阅读的片刻才能短暂地感受到‘时间’的存在。与此同时,正在消退的远不仅是我对时间的感知力,更多的是对现实意义曾经自以为的判断与信任。”王姝曼在讲述展览缘起时这样写道。而这场作品跨越了半个世纪的展览,一再展示出人类命运共同体视阈下的创伤叙事。伤痛记忆的可建构性给艺术家带来了巨大的创作空间,也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观众的先验性,而这些作品又很容易让人重思当下所处的文化框架和社会背景,不由令人反思为何相似的悲剧总是一再上演。

640 (7)贾兹明·洛佩兹,《现场游戏》,2008,单通道35毫米菲林转高清数码录像(彩色,有声),2分钟,作品由艺术家提供,© CHANEL  ©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 
640 (3)(1)贾兹明·洛佩兹,《现场游戏》,单通道35毫米菲林转高清数码录像(彩色,有声),2008,作品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640 (8)唐潮,《地方摄影—01》静帧,2016,单通道高清数码录像,13分30秒,作品由艺术家和Vanguard画廊提供,© CHANEL  ©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 

微信图片_20230524191427

微信图片_20230524191424

微信图片_20230524191416唐潮的“地方摄影”系列作品在展览现场,图片来源:TANC

如果说贾兹明·洛佩兹于2008年创作的《现场游戏》以简短的片段讲述了一个颇似《蝇王》的黑暗童话,几个孩子在森林中游戏却又暗藏杀戮与暴力,在同样的透视角度下,几个镜头凸显出一个意料之外的境况,引发人们对全球文化中普遍的暴力行为的思考。唐潮于2016年创作的《地方摄影》则因与现实的交叉,模糊了作为证据与作品的摄影间的关系,虚与实的嵌套结构在布置得略像审讯室的现场中显得更加魔幻。

640 (9)小泉明郎,《梦的仪式》,2016,三通道高清数码录像(彩色,有声),28分04秒,作品由艺术家、 Annet Gelink画廊(阿姆斯特丹)及MUJIN-TO Production(东京)提供,© CHANEL  ©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 

640 (10)

640 (11)小泉明郎,《牺牲》,2018,VR装置(彩色,有声),32分钟,作品由艺术家、 Annet Gelink画廊(阿姆斯特丹)及MUJIN-TO Production(东京)提供,© CHANEL  ©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 

日本艺术家小泉明郎的三屏作品《梦的仪式》(2016),如王姝曼所说,与唐潮的作品共同关联着“清醒梦”的概念,处于睡眠状态的做梦者在试图保持意识清醒的过程中开始控制梦境。“这件作品灵感来自我儿时的一个噩梦,梦里日本正在闹饥荒,爸爸被带走去进行献祭,而我就一直在痛哭,直到醒来仍在掉眼泪”,艺术家介绍道。这个悲伤的梦境让他开始意识到生命中高大而可保护自己的存在也并非无坚不摧,当灾难来临也是会被带走的。由此,他在梦的映射中进一步延伸着对社会制度、个人牺牲奉献给社会的理念、基督教传统等不同的政治文化历史背景下,一些特殊政治领域的代表。如果说这件作品尚能令观众以旁观者的姿态去审视他国人民的处境,VR作品《牺牲》则带来更强的主观代入,虚拟现实让观众被困在主人公的身体中直面悲剧,感受来自身体的直接反馈。

640 (12)哈伦·法罗基,《不灭的火》,1969,单通道超16毫米菲林转高清数码录像(黑白,有声),25分钟,© Harun Farocki 1969
640 (13)阮纯诗,《冬去春来》,2008,单通道数码影像(彩色,有声),4分30秒,作品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而哈伦·法罗基的《不灭的火》(1969)是这场展览中年代最早的作品,五十余年的时间距离并没有阻碍观众的共情,在手臂上摁灭烟头的痛易于想象,它所指向的越战汽油弹受害者对中国观众而言也并不陌生。最终,这场展览止于一场公开葬礼的录像,人类终将面对抵达死亡的旅程,他人的纪念和悲呦或许能引起一丝安慰,《冬去春来》借艺术家的镜头表达着对自由的哀悼和向往。

自2021年以来,由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与香奈儿于2021年共同创办,以扶持年轻影像创造力为核心,致力于发现和培养优秀中国青年影像策展人和研究者的集美·阿尔勒“影像策展人奖”,让人们看到在数字化时代,影像的形式和媒介变得更加多样化。传统的静态摄影和电影固然有其传达信息和情感的魅力,但视频艺术、动态图像、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等新形式使得艺术家和创作者能够以更富创意和多样化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新生还者”试图“穿越现在和历史时刻,重新见证创伤的外露、恶化及使主体生还这一完整过程”,如王姝曼所说,提示着我们正处在一个“仍旧且更加危险的创伤时代”,而新生还者的指证需被重新辨识与定义。

集美·阿尔勒“影像策展人奖”对不同领域具有冒险精神的新生代艺术创作者的支持不言而喻,正是在其支持下,“影像策展人奖”两位得主王姝曼(2022)和蒋斐然(2021)将于今年6月前往法国展开学术访问。而为继续深化对中国影像策展人的长期支持和培育,集美·阿尔勒“影像策展人奖”还于今年4月启动了“影像策展大师班”,每年邀请四位国际资深策展人为全部曾参与“影像策展人奖”的投稿策展人提供公益性影像策展课程,帮助新生代策展人拓展全球化的学术视野,为其未来的策展实践提供有效引导。而2023年度征集即将启动,新的展示与交流空间即将继续,更多优秀的中国青年影像策展人和研究者也将在实践奖项的扶持下展现多元化的新生力量。

 

撰文/孟宪晖
*图片提供:
CHANEL、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

当虚构、历史与现实相遇,约翰·亚康法以艺术之名“编舞”

里森画廊在5月27日-10月14日举办该艺术家在中国的首次个展

PHOTO GALLERY | 图片专题
TANC VIDEO | 影像之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