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艺术新闻》创刊于2013年,是超媒体集团旗下艺术媒体群的重要一员。每月出版的刊物随《周末画报》发行,其数字版通过网站以及APP“iart艺闻”即时更新。《艺术新闻》是艺术世界的记录者与参与者,以其对艺术界的专业报道与长期观察,是艺术专业人士与艺术爱好者了解艺术趋势与动态的必读媒体,也成为了当代艺术史的重要参考。


联系我们

《艺术新闻》
上海市黄浦区建国中路10号5号楼 5211室 邮编:200025
Room 5211,Building No.5,The Bridge 8, 10 Middle Jianguo Rd., Huangpu District,Shanghai,China. PC:200025
Tel: (8621) 6335 3637
Email:theartjournal@modernmedia.com.cn

广告

客户经理

赵悦

EMAIL: yue_zhao@modernmedia.com.cn


客户执行

季佳雯

EMAIL: jijiawen@modernmedia.com.cn


TEL: +86 21 6335 3637-386

小野洋子北京个展邀请观众“想象和平”,以“金梯子”诉说生命哲学

Nov 15, 2015   艺术新闻/中文版
在《艺术新闻》的专访中,小野洋子以诗意的语言向读者介绍其以观者参与为概念的装置作品《金梯子》

_X0V8145

小野洋子在作品《金梯子》中间

YOKO-ONO

小野洋子的概念诗集《葡萄柚》(Grapefruit)的中文版将随本次展览出版

北京。自上世纪60年代来,小野洋子持续不断地发展和更新着多元丰富的艺术创作,在先锋艺术、音乐、电影、和平运动还有女权运动中,她都是为数不多的女性先驱之一。然而如约翰•列侬曾说的,她是“世界上最有名,却最不为人知的艺术家。每个人都知道她的名字,可没有人知道她做了什么。”

小野洋子被认为是“过去六十年来被人误解最深的艺术家”。小野洋子和列侬的传奇爱情让她成为世界上最知名的女性之一,但她作为艺术家的身份以及对当代艺术和社会做出的卓越贡献因此常被忽视。今年已82岁高龄的她仍不倦地进行艺术创作。11月15日,小野洋子在北京的首次个展“金梯子”在林冠艺术基金会开幕,呈现小野洋子自1960年代的早期作品至2015年的新作,为中国观众提供了一个近距离认识小野洋子和其艺术生涯的契机。

1933年,小野洋子出生于东京的一个富裕家庭,后来就读于日本的贵族大学学习院,成为该校第一位学习哲学的女生。日本战败后,她随全家迁居纽约,也逐渐活跃于纽约当时生机勃勃的艺术圈,并结识了包括拉蒙特·扬和约翰·凯奇在内的纽约前卫艺术家们。1960年代初,她与乔治·麦西纳斯(George Maciunas)和约瑟夫·博伊斯等人共同成为了激浪派(Fluxus)艺术运动中的重要人物。激浪派认为艺术需具瞬息性,应是一个过程,而不是现成的可于市场上出售的实物,这也成为了当代行为艺术的开端之一。

这一时期小野洋子的标志性作品是她于1964年出版的概念诗集《葡萄柚》(Grapefruit)。诗集的首个中译本也将于此次北京个展同期出版。《葡萄柚》中的文字简洁而细腻,以俳句的形式编织出150个文字指示,邀请读者在思想和行为的双重领域将之补全与实现。比如,“用你的方式把当代艺术博物馆砸得粉碎。再将这些碎片拾起,用胶水把它们重新粘合”,以及“录下雪的声音”,“走到中央公园的池塘,扔下你所有的首饰”等。

小野洋子这一时期的另一件代表作是行为艺术作品《切片》(Cut Piece)。1965年,小野洋子跪在卡耐基音乐厅的舞台上,邀请观众上台被用剪刀将她的衣服切成碎片,直至赤裸。整个过程中小野洋子的表情始终维持着一种坚定与无动于衷。这个表演乃是日后如玛利亚·阿布拉莫维奇等艺术家以身体为媒介的行为艺术的先驱。

本次个展的中心展品是小野洋子特为展览创作的装置作品《金梯子》。展厅中提前放置着七把形态、材质各异的梯子,每一把都由金箔覆盖。小野洋子邀请观众带来自己的金梯子,不限尺寸、 形状及材质,只要它是金色的。公众的的梯子将和小野洋子的梯子放在一起,构成最终完整的作品。这个具高度公众参与性与包容性的作品让艺术家脱离了对作品形态演变的操控,以赋予作品更多元的维度和独特的生命力。梯子是小野洋子艺术创作中经常出现的意象之一。观众参与创作金色梯子的行为也可以让其反思自身是沿着存在之梯向天空爬升的过程。小野洋子认为天空包容万象,既是存在之源,又是毁灭之端。

展览中另一件以梯子为主题的作品《看天空》今年夏天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首次展出。观众被邀请登上一个垂直延伸的螺旋形钢制楼梯,然而就在他们即将达到楼梯顶部时,楼梯会开始摇晃,让人无法再集中精神望向天空。小野洋子试图表达前往自由与光明的旅途总不免有恐惧相伴,危险相随。然而即使再艰难,这一路的追寻也是值得。

_X0V7977

观众被邀请登上作品《看天空》,每次一名
Yes
展览现场印有“Yes”的徽章

正是小野洋子作品中的坚韧和独立打动了列侬。梯子也是列侬和小野洋子结缘的物件,也无怪会在她的作品中反复出现。1966年小野洋子在伦敦英迪卡画廊展示了自己的作品《YES》。她邀请观众爬上画廊里放置的一架梯子,这些观众中就包括列侬。当他缓缓爬上梯子,通过天花板上悬挂着一面放大镜,看到一个微小的英文单词“YES”。这件艺术品促使他留下,要求与艺术家见面。日后列侬回忆道他为这件作品中的积极乐观所震撼。

“想象世界如果没有国界,这不难办到/没有杀戮或死亡,也没有宗教信仰/想象当所有的人在和平中活着……”这是列侬的歌曲《想象》(Imagine)中的歌词。小野洋子和列侬是和平运动的积极推动者,二人最著名的行为是在床上躺了整整七天,接待各路访客,以反对暴力和战争。列侬去世后,小野洋子仍持续倡导着和平的理念。

_X0V7960

_X0V7957

林冠艺术基金会外的《愿望树》花园,观众可以将自己的愿望写在纸条挂在树上

小野洋子为本次北京个展特意在林冠艺术基金会外打造了一个《愿望树》花园。花园种植着象征君子之道的 “岁寒三友”松、竹、梅。她会邀请参观者写下一个愿望,将它系挂在树上。展览结束后,所有的愿望签将被送往冰岛首都雷克雅未克,埋藏在她建造的想象和平之塔(Imagine Peace Tower)之下,和自1996 年以来全世界数千万参与《愿望树》人们的愿签汇聚一起。想象和平之塔是小野洋子为纪念亡夫所建造,白色的石塔上用24种语言刻着“想象和平”。如今塔下已埋藏了由小野洋子收集的超过50万个和平愿望。这座塔在会在每年10月9日,即列侬生日那天被点亮,射出巨大的光柱,在12月8日也就是列侬被刺杀的日子熄灭。

Imagine_Peace_Tower_19

位于雷克雅未克的“想象和平之塔”

然而,小野洋子虽对和平抱有无限的愿景,现实却证明和平仍是一个漫漫长路。今年10月,她在纽约中央公园召集参与者用身体组成和平标志,试图打破世界最大的和平标志的记录,却以失败告终。有超过两千余人参与,却离5814人的世界记录仍相差甚远。

_X0V7929

作品《出口》由许多长着松竹梅的“棺材”组成,是对被战争和自然灾害夺取生命的人们的纪念

小野洋子曾在1971年这样写道:“艺术家的任务并不是去毁灭或是创造,而是去改变事物的价值”。无论是在诗句、梯子还是许愿树中,我们都可以看见小野洋子化平凡之物为不平凡的魔力。观念,而非材质贯穿着她艺术的核心。她是一个被世界神话同时妖魔化的女子。然而通往真实的小野洋子的途径或许正是她的艺术创作。毕竟,她的艺术就是她的生活,而她的生活本身也成为了艺术。

让人忧伤的是,空气是我们分享的唯一事物。无论我们多靠近彼此,始终有空气相隔。但这同时又很美好,因为无论我们相隔多远,空气始终将我们连接。”


—— 空气之言,小野洋子,1967年

_X0V7955
《空气售贩机》,1971/2015年

_X0V7943

_X0V7946

《我们都是水》由118个装着相同体积的水的玻璃瓶组成,每一个瓶子上的标签以中文书写着一个真实的人名

Toilet-Thoughts_2

_X0V7999

《马桶遐想——电影三号》隐藏在展厅的洗手间内
Word-Pieces
概念装置作品《只语篇》将会在展览期间出现在三里屯太古里、中央美院美术馆等地点

小野洋子:金梯子

林冠艺术基金会 | 11月15日至2016年7月3日

撰文 | 赵文睿

采访 | 吴亦飞

摄影 | 李振华

视频剪辑 | 黄俊

本文图片由本刊拍摄,及林冠艺术基金会提供
Copyright © 2015 The Art Newspaper. All Rights Reserved.
《艺术新闻》为The Art Newspaper独家授权现代传播集团的出版物,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允许,不得擅自转载和翻译,否则权利人将根据知识产权法律追究法律责任。

 

MoMA新摄影展30周年,看在社会生活中游动的图像“生命”怎样构成图像的新海洋?

每年深秋,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都会如期迎来“新摄影展”。“新摄影展”顾名思义就是展出过去一年内,摄影界新的作品、新的焦点。到今年,这一主题展已经走过了三十周年。于纽约时间11月7日开幕的新一届“新摄影展”题为“图像的海洋”,试图探索在互联网时代基于图像的“生命”,这一探索是通过检索当今各种艺术家的实践完成的,包括诞生在数字空间里的图像,在工作室或现实世界利用扫描仪或镜片制成的图像,图像静止或运动的呈现,或是以杂志的形式传播的图像,以及“进化”成三维物体和声音的影像......如此丰富的形式,似乎大大拓宽了摄影原本的概念边界。

PHOTO GALLERY | 图片专题
TANC VIDEO | 影像之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