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艺术新闻》创刊于2013年,是超媒体集团旗下艺术媒体群的重要一员。每月出版的刊物随《周末画报》发行,其数字版通过网站以及APP“iart艺闻”即时更新。《艺术新闻》是艺术世界的记录者与参与者,以其对艺术界的专业报道与长期观察,是艺术专业人士与艺术爱好者了解艺术趋势与动态的必读媒体,也成为了当代艺术史的重要参考。


联系我们

《艺术新闻》
上海市黄浦区建国中路10号5号楼 5211室 邮编:200025
Room 5211,Building No.5,The Bridge 8, 10 Middle Jianguo Rd., Huangpu District,Shanghai,China. PC:200025
Tel: (8621) 6335 3637
Email:theartjournal@modernmedia.com.cn

广告

客户经理

赵悦

EMAIL: yue_zhao@modernmedia.com.cn


客户执行

季佳雯

EMAIL: jijiawen@modernmedia.com.cn


TEL: +86 21 6335 3637-386

本土画廊参与度最高的“北京当代”,如何在与地方与公众联动中另辟发展路径?

Apr 29, 2023   TANC

伴随全新的场馆与举办时节,在本届体量再次得到大幅扩充的“北京当代·艺术博览会”(以下简称“北京当代”)于2023年4月28日在全国农业展览馆11号馆揭幕,这是博览会在去年由于疫情遭遇屡次延期直至取消后与艺术世界的一次久别重逢。本届博览会共汇集154家参展画廊与机构,其中,在画廊单元“价值”和“未来”中,97家参展画廊覆盖全球33个城市,其中包括48家首次参与北京当代艺博会的画廊,新面孔占比几近过半。

640(1)北京当代·艺术博览会现场,2023年
640 (1)北京当代·艺术博览会现场,2023年

作为中国大陆地区在旅行限制取消后迎来的第一场大型本土艺博会,“北京当代”仍如其名称所示,自2018年以22家画廊参与的精品小型艺博会定位创办以来,一直保持着来自北京的画廊在参展商中超过半数的比重,参与艺博会的国际画廊亦绝大多数在中国大陆设有空间。

从北京公社、空白空间、星空间、蜂巢当代艺术中心、站台中国等长时以北京为基地进行拓展的本土画廊,至红门画廊、麦勒画廊、常青画廊等最早可追溯至世纪之交以推动中国当代艺术与国际间交流的重要力量,北京当代一如博览会艺术总监鲍栋所言,聚焦于“画廊能够呈现的从个人真实经验延展出的价值观,与它所在的地方发生关系”。在流动的国际性艺博会作为艺术盛会的环境下,北京当代更加期待呈现作品与诞生它们的本地发生的关联。

640 (2)北京当代·艺术博览会现场,2023年

与此同时,天线空间、BANK画廊、没顶画廊、千高原艺术空间、高台当代艺术中心等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性画廊在博览会中的呈现在展现艺术家们丰富视角的同时,亦体现出性格鲜明的城市面貌,于近年成立的SIMULACRA、叁拾空间、伯年艺术空间、一仨藝術、EDA艺术空间等新兴画廊在现场带来了别样的发声。

以个人项目展位掷地有声,亦或以群展形式对代理艺术家面貌进行更全面的还原,本届北京当代仍为观众提供了一个以一年一度为结点,从画廊这一最为灵活、敏感的切口进入,去观察中国本土当代艺术发展的契机。大量80、90乃至00后艺术家在本次展会中的涌现亦为观众提供了一个观察艺术世界新生力量的切片。一如博览会主题“重聚”所示,本次展会以期将大家的目光重新拉回北京这座作为中国当代艺术发源与生长不可或缺的城市,去重新向内观看再准备新的启程。

640

本次艺博会中,坐标北京的画廊再次集中发声,从具备国际化视野的本土力量至“北京基因”的国际画廊,这些画廊从历史与当下不同层面呈现出北京这座城市所能代表的中国当代艺术丰富变化着的艺术图景。

在近年不断扩张版图,于2021年在北京顺义的天竺综合保税区开设了700平方米的第二画廊空间的空白空间本次在C6展位带来高露迪、何翔宇、李姝睿、张子飘、杨健等多位艺术家的作品。高露迪的“草莓”系列、李姝睿以“补一个春天”为名的光色迷蒙的画作、张子飘以花朵作为隐喻的抽象绘画在现场构成了一个春意盎然的展位现场。

640 (1)(1)空白空间展位在北京当代·艺术博览会现场,2023年

北京公社在B8展位呈现了周轶伦近年一系列逃逸于主流文化与符号系统的绘画,杨心广以草木石土等自然物料为媒介的墙面装置,以及马秋莎一件大尺幅的以黑色丝袜包裹坚硬水泥板的“沃德兰”系列创作。

640 (3)北京公社展位在北京当代·艺术博览会现场,2023年

在时隔数年后,红门画廊再度回归中国内地艺博会现场,在B14展位呈现了红门画廊创始人布朗·华莱士 ( Brian Wallace ) 的个人收藏,通过15件跨越上世纪90年代至今的作品,回眸中国当代艺术现场的京华烟云。呈现作品包括王鲁炎创作于1996年的自行车装置,以及张大力创作于同年的《拆系列》摄影作品,该作品反映了发生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北京的大规模拆迁进程。

640444王鲁炎,《W自行车-25》,1996年 图片来源:红门画廊

常青画廊、当代唐人艺术中心、蜂巢当代艺术中心、站台中国等画廊在本次博览会中均选择以艺术家个人项目/个展的形式来呈现展位。相较于来自其他地区的画廊,这些位于北京或在北京设有空间的画廊将博览会作为画廊在本地的“第二空间”,由此拥有更加游刃有余的资源分配。这些对艺术家阶段性创作成果的集中表达在碎片化信息纷杂的博览会现场令人印象深刻。

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在C2展位呈现王茜瑶个人项目“野花园”,作为最近备受关注的90后艺术家,王茜瑶的抽象画被描述为在画布上捕捉到的运动,她的创作融合了多种材质技法,比如油画、丙烯、粉笔、铅笔、油画棒等,表达没有边界和不受约束的生命能量感。

640 (5)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展位在北京当代·艺术博览会现场,2023年

站台中国在C4展位呈现汤大尧个人项目“它们已是猎人”,项目名称取自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赫塔·米勒(Herta Müller)的小说《狐狸那时已是猎人》,呈现了发生于森林、乡村、动物园等现实情景的多幅画作。在些许温情的表面下,画作暗含个体之间的角力——或许在面对看似被觉知、被定义的动物时,房间里的大象已经暴露,一切都与理所当然背道而驰,它们已是猎人。

640 (6)站台中国展位在北京当代·艺术博览会现场,2023年

蜂巢当代艺术中心在C7展位带来管玉的个人项目“岛”,同时呈现管玉创作的二十余件布面及纸本作品。其中,布面作品围绕“岛”和“象”两个主要系列所展开,岛屿场景中簇拥的人群对于艺术家来说既是私人记忆的重聚,也是自我精神的重新整理。“象”作为管玉作品中的经典形象同样指向“房间里的大象”的隐喻,管玉的创作刻意绕开世俗认为画者所必要面对的障碍,而更多在去追逐真实的、具有触摸感及浸透性的表达。

640 (7)管玉,《岛 III》,2022年 图片来源:蜂巢当代艺术中心

640 (2)(1)

在历届北京当代中延续的活动——为鼓励学术性和实验性而设置的“最佳展位奖”在今年花落来自上海的天线画廊,获奖画廊将获得下一届博览会的免费展位。本次“最佳展位奖”的评委包括: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张培力、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馆长田霏宇、泰康保险集团艺术品收藏部负责人、泰康空间总监唐昕、超媒体集团艺术平台MMArt+总裁、《艺术新闻》、《艺术世界ArtReview China》、《LEAP艺术界》出版人曹丹,以及北京当代·艺术博览会艺术总监、策展人鲍栋。

天线空间在D4展位带来李明的个人项目“烬上灰上尘”,呈现艺术家⼀系列以⼀次性打⽕机为媒介的创作。一次性打火机对于快速发展、注重金钱的社会来说浓缩了社会底层人群的文化、习惯与声音,其廉价并可轻易被丢弃的特性隐喻着这条生产流水链条的底色和未来。通过这些作品,观众可以见证艺术家将⼀次性打⽕机从商品转变为媒介和素材的过程,进而对现代社会中的一次性消费⽂化、迷因(meme)⽂化、品牌⽂化等消费主义议题进行反思。

640 (8)天线空间展位在北京当代·艺术博览会现场,2023年
640 (9)天线空间展位在北京当代·艺术博览会现场,2023年

作为上一届艺博会中最佳展位奖的获得者,来自上海的BANK画廊在C1展位为观众带来了一场春风拂面的沙滩派对,其中既包含画廊长期合作的艺术家林科以笔记本电脑作为艺术家工作室的创作、柯好理(Tim Crowley)戏谑当代艺术世界的海报式绘画,亦呈现了今年新近在BANK画廊进行个展的艺术家王芮“天真”的纸本铅笔绘画与00后艺术家文爵将三维的类岩石和浅浮雕与二维绘画相互碰撞的创作。在展位中亦有呈现的艺术家陈天灼的个展“山水”于博览会开幕同日在上海油罐艺术中心揭幕。

640 (10)BANK画廊展位在北京当代·艺术博览会现场,2023年

位于上海的没顶画廊在C10展位带来徐震®、汪建伟、陆平原、商亮、苏予昕、王梓全等13位艺术家的作品,包括汪建伟在疫情后开启的全新创作“行于泥浆”系列,商亮与⼒量和英雄主义有关的绘画创作,以及苏予昕采集、研制、加⼯自然岩石与土壤进行创作,从地质学视角发展而来的实践。苏予昕个展“走尘”目前正在上海的Longlati基金会进行。

640 (11)没顶画廊展位在北京当代·艺术博览会现场,2023年

来自乌鲁木齐的高台当代艺术中心在B13展位呈现古扎丽、马海伦、王画、伊力凡四位艺术家的创作。除马海伦标示性的“新疆时尚指南”系列外,展位还展出了古扎丽以独特的视觉形式糅合地域风情与历史上的审美观的创作,它们是由艺术家亲手绘制的新疆女性图鉴。90后艺术家伊力凡创作的艾德莱斯风格的抽象作品试图打破装饰性纹样艺术与绘画之间的界限,探索将新疆传统装饰性纹样运用于当代绘画领域的新可能。

640 (12)高台当代艺术中心展位在北京当代·艺术博览会现场,2023年

来自成都的千高原艺术空间的展位(C3)包括毕蓉蓉、何多苓、李昌龙、庞茂琨、饶维懿、王川、杨述、翟倞、郑云瀚九位艺术家的创作——从何多苓的现实主义油画,到饶维懿构建于后网络时代、力图推动经典绘画与不断自我意义解构的消费性图像和谐共处的实践,画廊展位中从40至90年代出生的不同世代的艺术家的创作生动反映出诞生于不同世代背景中的艺术家在创作中大相径庭的面相,同时又交汇于当下同一社会现实所不得不共同面对的问题。

640 (13)千高原艺术空间展位在北京当代·艺术博览会现场,2023年

640 (3)(1)

常青画廊、麦勒画廊、户尔空间、大田秀则画廊……参与北京当代的大部分拥有“国际”身份的画廊均为在中国(尤其是北京)设有空间的老牌或年轻画廊。它们的展位呈现既体现了国际画廊将中国本土艺术家推向国际的长期坚守,亦可反映其将国际艺术新星与艺术市场明星引入本土的作用。

常青画廊在B2展位呈现邱志杰个展“色彩实验”。参考今天的各种科技成像法,尤其是遥感地图对温度、污染海水、气候等以高亮标注的方式呈现出的假彩色,邱志杰将它们视作新的人类经验,试图在全新的一批地图系列创作中,使用这些新技术、图像给我们带来的对自然环境的新的认知来构成图像。

640 (14)常青画廊展位在北京当代·艺术博览会现场,2023年

麦勒画廊在C8展位带来画廊代理与合作艺术家近两年的全新创作,包括蔡东东结合摄影档案和装置,以试图揭开图像哪怕一瞬间的真实的“照片雕塑”——蔡东东最新个展“脱靶”将于5月底在北京光社影像中心开幕,这是麦勒画廊与蔡东东的首次项目合作;目前正在麦勒画廊北京空间进行个展的艺术家陈作的绘画、张雪瑞最新创作的“物格·沙发”系列,以及曹雨的新作“画饼”系列以及艺术家将自己脱落的头发缝制为文字的创作。

640 (15)麦勒画廊展位在北京当代·艺术博览会现场,2023年

在柏林与北京两地设有空间的户尔空间在D6展位带来四位艺术家的作品:范尼·吉奎尔(Fanny Gicquel)以脆弱与亲密关系编织的行为表演与装置、拉斐尔·多梅内克(Rafael Domenech)以承载着记忆的城市空间为材料创作的新景观、伊莎贝拉·弗恩凯斯(Isabella Fuernkaes)脆弱敏感的失眠绘画,以及多萝西娅·里斯-汉姆(Dorothea Reese – Heim)以石蜡为主要材料凝固起的瞬息而逝的记忆,展览以“记忆星丛”为题,呈现艺术家们的作品中对于记忆以及联系的关注。

640 (16)户尔空间展位在北京当代·艺术博览会现场,2023年

大田秀则画廊一如既往地在展位(D5)带来草间弥生的创作,以及近年在二级市场受到欢迎的90后香港艺术家禤善勤的作品,展位其他呈现的艺术家还包括竹川宣彰、陈国良、唐狄鑫和黄汉明。

640 (17)大田秀则展位在北京当代·艺术博览会现场,2023年

640 (4)(1)

从2018年第一届北京当代共22家参展商,发展至上一届2021年于疫情期间举办时共66家参展商参展,至本届博览会共139家画廊及机构参展,北京当代已从最初定位为面向少数藏家的精品艺博会转型为更为大众化的面向——博览会的空间也由此发生转变:本届博览会首次从传统的举办场馆北京农业展览馆1号馆和3号馆迁移,转场至11号馆举办,原本由园林与回廊连接的更具亲密感的空间转变为更大而开阔的整体空间。

尽管参展画廊及单元众多,但通过策展式的展位排布,博览会自创立之初便具备并维持至今的紧凑感仍具标示性。老牌画廊与新兴画廊、潮流艺术与科技艺术在现场聚集与穿插有秩。

640 (18)雷电所展位在北京当代·艺术博览会现场,2023年

与此同时,本届博览会延续了自去年增设的更多更具公众性的单元设置:聚焦科技艺术的“数置”单元与关注艺术在衣食住行等生活各方面的渗透的“集时”单元。“数置”单元与呈现大型公共艺术作品的“众望”单元在现场共呈现14位艺术家的作品,包括“众望”单元的刘韡、能尖日、秦观伟、王文婷、杨茂源,以及“数置”单元的汪天鑫、王志鸥、朱砂。“活力”单元则汇聚了国内具有代表性的民营美术馆力量:成都A4美术馆、北京时代美术馆、复星艺术中心、西海美术馆、油罐艺术中心、UCCA……“特别艺术项目”包含9家机构不同领域的创新项目,涉及艺术公益、非遗传承、虚拟现实技术、数字策展等。

本届北京当代亦是今年“北京国际设计周”的特邀展会合作伙伴,以期通过两个品牌的联合,将当代艺术与设计同场呈现。北京当代的揭幕也代表着第十一届北京惠民文化消费季的重点活动——2023北京艺术品交易展示月正式拉开帷幕,该活动致力于通过系列展览、展销会扩大艺术文化在大众市民中的影响力。

640 (19)超媒体艺术平台在北京当代·艺术博览会现场,2023年

“我希望北京当代能够推动北京的艺术生态朝更全面、更活跃的方向发展,但当然这不仅仅局限在北京。北京是中国当代艺术的生发地,这里有最多的艺术家以及院校和画廊,但北京也是一个综合的文化中心,我们的参展商名单中包括更多在大众文化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的主体,前来的观众也有着很多元的角色。”鲍栋在此前接受《艺术新闻》的采访时表示。

在出行时长以小时作为起步计算的“大北京”,在中国度过疫情三年、本土艺术生态的各个环节都热切期盼与全球重建连接的时刻,本届北京当代网罗散步于这座城市及中国本土各个毛细血管的艺术基因,亦为“为何需要一个位于北京,同时聚焦北京及至本土艺术生态的艺博会”给出了一份答卷。

撰文/胡炘融

 

*若无特殊标注,
本文图片由北京当代·艺术博览会与各画廊提供

穿行在“有故事的房间”,进入彭薇以女性视角织就的故事之毯

北京南池子美术馆正在举办彭薇新展“有故事的房间”

PHOTO GALLERY | 图片专题
TANC VIDEO | 影像之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