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纳托尔·布罗雅德提供了一扇窥视1940年代晚期美国艺术界百态的窗口。该书重现了他在新学院(theNew School)研读社会调查时所经历的格林威治村的反主流文化,让我们得以一瞥他笔下的那个“卡夫卡与抽象表现主义、心理分析学的修正主义共同风靡”的时代。
格伦·富尔曼是一位当代艺术藏家,他是纽约FLAG艺术基金(FLAG Art Foundation)的创始人,同时也是投资机构MSD Capital的联合创办人和执行合伙人。
近期关于创意过程的最佳图书之一出自大卫·伯恩。伯恩通过其作为音乐家和演奏家的丰富经验和在音乐历史上的深刻造诣,向读者阐释了音乐是如何创造出来以及是如何被体验的。
徐冰是中国艺术家,1955年出生于重庆,之后在北京长大。他的作品曾在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伦敦大英博物馆和巴黎卢浮宫展出。
这本目录制作精美且具有学术深度,将我们对于14世纪头几十年佛罗伦萨地区手绘插图和木版画之间的关系的理解拓展至新的领域
茱莉亚•佩顿-琼斯是伦敦蛇形湖美术馆(Serpentine Gallery)的总监和该美术馆展览及活动的联合总监(另一位为汉斯•乌尔里克•奥布里斯特Hans Ulrich Obrist)。
中国画随处可见,然而真正伟大的中国经典传统绘画,却令人惊讶地少见和鲜为人知。《中国古代名画》为V&A博物馆同名展览(至明年1月19日)的展览画册,充盈其中的引人入胜的精美画作使我们回忆起那个一度被西方认为陈腐不变的传统文化
玛利亚·特蕾莎·卡拉乔洛(Maria Teresa Caracciolo)夫人专攻18到19世纪欧洲绘画,也是关于大革命及帝国时代法意关系的专家。不过,不论她与法国和意大利有多么深的渊源,其新作《浪漫主义》,却无可避免地要从中欧甚至东欧的国家谈起。
中国传统文物拍卖在不断刷新世界纪录的同时,也令国人对文物价值作出重新判断。而追根溯源,中国文物的大量流失海外,除了西方冒险家的大肆搜掠,更与国家动荡时期的文物交易商脱不开关系。而其中最有争议的文物商人——卢芹斋又再次从这段历史中浮现出来。经过法国汉学家罗拉女士(Géraldine Lenain)六年的追访,这位曾在二十世纪初便叱咤欧美、亚洲文物市场的“教父级”人物传奇而又极富争议的一生,在这本新近出版的《卢芹斋传》中终于被展现于世人眼前。
“讨论非洲艺术要从哪里开始?”“非洲大师”第一辑的预告片中如此问道。该片年初在有线卫星频道“非洲频道”上映,眼下即将迎来重播。第一辑(第二辑正在拍摄中)中的六集节目不仅深入讨论了篇首的问题,而且更成为许多类似节目中的佼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