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治娜·亚当(Georgina Adam)曾经担任过《艺术新闻》艺术市场部门的编辑,是我的前任,现在是《金融时报》的主编和专栏作家。大家对她的第一本书《一大笔钱:21世纪艺术市场大爆发》(Big Bucks: theExplosion of the Art Market in the 21st Century )充满了热切期待,当然,她也没有让大家失望。在艺术市场方面,还有谁能像她一样写出动人而翔实的书呢?乔治娜·亚当可是在艺术市场里摸爬滚打了三十多年的。
展览的历史正逐渐被挖掘出来。布鲁斯·阿尔特舒勒(Bruce Altshuler)的两卷本权威著作《书写艺术史的展览》(Exhibitions That Made ArtHistory)成为标杆之作,记录了策展人,尤其是游走于各地的双年展专家们在全球化时代的崛起。而这也是《展览时间:50个最具影响力的当代艺术展》(Show Time: the 50 MostInfluential Exhibitions of Contemporary Art)这本该领域最新著作的核心主题。
出于对公众意见或法律行动的担忧,担惊受怕的策展人和馆长们可能会在没必要的情况下取消展览。在今年1月的《查理周刊》编辑部遇袭事件后,博物馆在涉及法律、宗教、政治方面的“灰色地带”的艺术展览和作品时,应该更勇敢地坚持己见,还是应该保守起见,不去触及敏感话题?英国博物馆顾问Maurice Davies在本文中对现在的状况做了分析。
1989年,一群活跃在纽约艺术圈的女艺术家联合起来,揭露这个行业里的男性至上主义和画廊、美术馆对女性艺术家的歧视。她们自称游击队女孩儿(Guerrilla Girls),面戴橡胶制的大猩猩面具以掩盖自己的身份。若中国的女艺术家中也出现“游击队女孩儿”,对中国艺术圈来说会意味着什么呢?
凡·高的画作有着持久的魅力,每年也都有大量关于他的著作问世,既包括对凡·高艺术的概览,也有对某个具体方面的关注。最近又有一系列关于凡·高的精彩著作出版,其中不少都对凡·高的创作过程提出了独到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