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学不足30年的黑山学院可谓是美国艺术教育精神上的先驱和几乎难以超越的丰碑,如今,常陷入财政和管理危机中的艺术院校是否正在与黑山渐行渐远?课程和项目的创新是否能为艺术院校带来转机?
美国艺术史家迈克尔·莱杰耗时十年完成的《重构抽象表现主义:20世纪40年代的主体性与绘画》,试图在“形式-政治”的解释框架之外,将纽约画派拉下神坛——基于艺术家的实践本身,还原其真实的心理机制与时代情境。书中所展现的纽约画派的“主体性机制”也为中国当代艺术提供了反思的契机。
在纽约,表演艺术双年展“Performa 15”将于11月在众多期待中拉开帷幕;在上海,小汉斯和MoMA PS1馆长策划的“15个房间”现场艺术展正在龙美术馆引起观众讨论。近10年来,行为表演艺术越来越多地在博物馆上演,而美国艺术史学家霍尔·福斯特(Hal Foster)则在新书《不美好的现在:艺术、批评、紧迫性》中分析了行为艺术近年来在当代艺术中的回归,并对其在博物馆中的大行其道提出了批判。
红山文化中蝉的形象意为什么?有着“大眼仔”的犅(gāng)伯卣(yǒu)又是什么?在《洛书河图》中听阿城用最质朴的语言讲述中国绚烂文明的造型探源
TANC为您推荐两本新书:《自画像:一种文化史》《放置的面孔:18世纪的肖像画和英国乡间别墅》——分别介绍了历史上各个时期的自画像和悬挂在18世纪英国乡间别墅里的肖像。
马云与曾梵志合作的《桃花源》在香港苏富比秋拍现当代亚洲艺术夜场拍卖以4220万港元成交,这项以慈善之名进行的拍卖被认为是秋拍中的意外“惊奇”。慈善拍卖与名人效应引发的“影响力经济”,带来了全球财经媒体的高光,却与中国艺术界的尴尬反应形成对比,在中国当代艺术拍卖市场普遍低迷的状况下,马云真的能“点石成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