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艺术新闻》创刊于2013年,是超媒体集团旗下艺术媒体群的重要一员。每月出版的刊物随《周末画报》发行,其数字版通过网站以及APP“iart艺闻”即时更新。《艺术新闻》是艺术世界的记录者与参与者,以其对艺术界的专业报道与长期观察,是艺术专业人士与艺术爱好者了解艺术趋势与动态的必读媒体,也成为了当代艺术史的重要参考。


联系我们

《艺术新闻》
上海市黄浦区建国中路10号5号楼 5211室 邮编:200025
Room 5211,Building No.5,The Bridge 8, 10 Middle Jianguo Rd., Huangpu District,Shanghai,China. PC:200025
Tel: (8621) 6335 3637
Email:theartjournal@modernmedia.com.cn

广告

客户经理

赵悦

EMAIL: yue_zhao@modernmedia.com.cn


客户执行

季佳雯

EMAIL: jijiawen@modernmedia.com.cn


TEL: +86 21 6335 3637-386

杉本博司:艺术是“深入到人内心缝隙之中的工作”

Aug 07, 2014   艺术新闻/中文版

日本摄影大师杉本博司在其最新力作《艺术的起源》中,对艺术给出了独到的定义■

杉本博司(Hiroshi Sugimoto)
1948年生于东京,22岁时赴美求学,1974年毕业于洛杉矶艺术中心设计学院(Art Center College of Design)摄影系。此后约十年间,杉本博司往来于东京与纽约两地,从事摄影艺术工作并身兼古董商,也因此接触到很多日本美术、建筑、文学和历史的研究。19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杉本博司开始在美国各地拍摄“剧场”系列,在全世界各地拍摄“海景”系列。1980年,杉本博司于纽约首次举行海外个展,并陆续在洛杉矶现代美术馆、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等地巡回展出,受到高度评价。2001年杉本博司获得有“摄影界诺贝尔”之称的“哈苏基金国际摄影奖”(Hasselbald Foundation International Award in Photography)

《艺术的起源》
杉本博司 著,林叶 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5月第一版

杉本博司的著作《艺术的起源》并不是在追溯,而是在讲述,在生动的典故里探寻和偶遇。如果将艺术比作一条长河,人们大多误以为它有一个源头,但事实上,它的形成来自于无穷无尽的土地与土地间的间隙,从那些被人遗忘的间隙里渗出的水积聚成河。

在本书《安定的生活》一文里,杉本博司这样定义艺术,“那我的艺术也就像是空挡的产业、间隙的产业一样,是一种深入到人内心缝隙之中的工作。这种感觉也可以称为‘空间感’吧,间隙存在于‘空’之中,而无形的‘空’拥有‘间隙’,这就是艺术。”这里的“间隙”其实就是指“未至的领域”。为此他还称日本茶道大师千利休是真正的艺术家。因为“在任何一个时代,所谓艺术家,都是指那些闯入人迹未至的领域,并在其中创造出属于那个时代的精神与审美意识的人。”

杉本博司通过整本书谈论自己看到、感受到的“间隙”,以及如何研究这些“间隙”并如何以自己的方式呈现在大家眼前。为了探究这些“间隙”,杉本博司简直到了“不择手段”的地步。比如,他在《魔鬼现身之所》里讲述自己在暗房制作过程中如何与“静电”对抗,再到发现电的神奇之处,直到与电为伍创造出令人赞叹的作品。在此期间,他用过喜马拉雅山的岩盐,冒着再进一步试验身体便可能受到伤害的危险,最终从百数十张底片中选出十二张,做成《放电日月山水图屏风》。

杉本博司用泰斯勒环和放电电极现场演示,2010年

《放电日月山水图屏风》系列2014年于韩国三星美术馆展览现场

于是,也有人开始称他为“科学家”。仿佛为了释疑,他在《冷静之眼与热情之眼》里专门谈论了耗时10年完成的装置作品《影之色》。这个作品,是他观察“色彩的间隙”时创造出来的,它探寻的是那些远未被命名的色彩。他将科学家牛顿的著作《光学》与诗人歌德的《论色彩学》相比较,认为前者“是一种以冷静清醒的眼光将自然数据化的观察方法”,后者是“将世界作为人内心的反映进行观察,这是以热情的眼睛与自然对峙的方法”,从而提出自己作为艺术家之眼的不同。“这两种方法我都不采用,而是用一种暧昧的眼光,就像照相机上某种附属装置的机能一样进行观察。”

《影之色》(Couleurs de L’Ombre)新加坡泰勒版画研究院展览现场,2013年

杉本博司一直对色彩非常着迷。他曾每天早晨五点半起床,用一台旧的宝丽来相机捕捉东京清晨的光线。《影之色》中,杉本博司研究光通过棱镜照射的方式以及投射在白布上的色彩,并最终与爱马仕合作,用一台特殊的喷墨打印机在真丝斜纹绸上表现“无限渐变”

杉本博司于2013年法国阿尔勒的讲演现场

杉本博司就是这样一位智者,他的艺术既跨越了科学、建筑、历史、政治等领域,也僭越了东西方文明的差异。他一边是个刨根问底寻根溯源寻找新世界的求异者,一边却也是重视传承宣扬普世价值的求同者。他的学问与艺术源自东方,却在西方体系下找到了落脚点。比如他讲他在巴黎看伦勃朗的展览偶遇了版画《给牧羊人的启示》,居然能联想到京都知恩院的《阿弥陀佛二十五菩萨来迎图》,随后又联想到北宋水墨画,于是还偷偷将此画“更名”为《天使来迎图》。机缘巧合,他最终有幸买到了此画,并带回了日本,进行重新装裱。在装裱的过程中,装裱师惊奇地发现,这幅画的纸张用的正是伦勃朗同时代的日本和纸!三百年后,日本制造的纸张绕了地球一大圈后重新回到了故乡。这个看似微不足道,而且与创作毫无关联的故事,却是杉本博司艺术的最大写照。撰文/言由

伦勃朗于1634年创作的版画《给牧羊人的启示》(The Angel Appearing to the Shepherds)
《阿弥陀佛二十五菩萨来迎图》,未知艺术家(日本),约1250年,镰仓时期,绢本设色、金粉,145 x 155 厘米,知恩寺,京都

《艺术新闻》为The Art Newspaper独家授权现代传播集团的出版物,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和翻译,否则权利人将根据知识产权法律追究法律责任。

从政治导向到市场为王:巫鸿新作勾勒中国当代艺术40年

“未来的中国艺术史学家也许会把1970到2000年代这40年划为一体,称之为从一个系统化时期向另一个系统化时期转型的阶段,前者以政治为导向,后者则是市场为王,”巫鸿说。

PHOTO GALLERY | 图片专题
TANC VIDEO | 影像之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