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刘焕章雕塑展”展览现场,星空间,2021
从柜子、灶台、地上到门前,堆放着大大小小的雕塑,女人的头像,小动物……林林种种,在这部1983年拍摄的纪录片里,在匠人般劳作的雕塑家刘焕章在他所住的胡同小院儿里, 在他手中诞生的“上百个中国人外国人“和他共处一室,也和他一样“闻着厨房里的饭菜香”。
时间过去近四十年,在星空间的白色展厅里,这些从木头、石头里脱胎换骨的人和动物,在这个名为《人间》的展览中,以生动而稚拙的“沉思”状态,活脱脱地伫立北京四月的阳光中。画廊明朗而简洁的展陈空间,已经和纪录片里它们诞生的环境相去甚远。
工作中的刘焕章,2021年
对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出身的很多艺术家而言,刘焕章是一个不可忽视但并不显眼的存在,作为新中国之后中央美院培养的第一代雕塑家,已经91岁的刘焕章现在仍保持着每天去工作室工作的习惯,正如策展人刘鼎所言,老先生是一位艺术的“长跑者”。在另一位也出身于中央美院雕塑系的艺术家向京2013年以来拍摄的影像中,年过八旬的老先生仍然在独自生活和“干活”,在这个年纪仍在干活是“福气”。
纪录片含蓄的、朴素的叙述,来自于刘焕章的生活经验。而在艺术家所处的将近一个世纪中国社会的、政治的、艺术的、审美的跌宕,可以在策展人刘鼎所做的梳理呈现出来。
艺术家的雕塑出现在国家的美展中,也在中国美术馆办过数次个人回顾展,现在它们被放置在798画廊周北京期间开幕的新展中,这是一个全然的当代艺术的环境,展陈中透露出来的节制和分寸感,让这个展览放置在纽约切尔西或者伦敦Hoxton的画廊空间,可能也并不突兀。这些人物和动物肖像,经过了时间与空间的置换,并不会阻碍它们在不同的语境和观众中被理解。
刘焕章,《又添新愁》,1989,砂石,46×34×28cm
在同一周,另外一个雕塑家的数件作品也在北京被展出,这是来自路易威登基金会在其北京空间所做的阿尔贝托·贾科梅蒂的个展,在雕塑家手中诞生的踯躅独行的变形的“人”的形象,穿过大半个世纪,从巴黎来到了北京。在开幕式往来的人流背景后,一张大幅黑白照片中,贾科梅蒂坐在在简陋的工作室中,手握铅笔,凝神沉思,周围是未完成的雕像和画板。
两个在人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有着边缘生活体验的雕塑家,各自都经历过暴风疾雨般的社会政治与美学的革命和实验。但在他们手中诞生的这些塑像,具备了全然不同的造型和气质,一个经历了“人间”的种种磨砺和压抑而打磨出那些温厚朴拙的女性身体与动物,一个则镂刻出存在主义般支离独行的个体——以中国或者欧洲现代以来的精神状态给艺术家雕塑出来的20世纪不同的人物肖像来做定义,也许流于简单,但似乎也反映出某种定格般的真实。
这些被艺术家雕刻出来的“人”,此时存在于展厅中,诞生于在工作室,是艺术家本人默认的精神,也是他们所处的群体意识的凝练。
撰文/叶滢
《艺术新闻》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