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安清,《末日松茸》,2015年
在去年年底发布的 Art Review2021年度 Power100的名单上,人类学学者罗安清(Anna Tsing )被排在第二位,这不仅是因为她在《末日松茸》(The Mushroom at the End of the World,2015年)等著作中,通过 “在资本主义废墟中如何以松茸为主角,通过众多(人类和非人类)视角讲述故事,从而形成新的联盟”。在全球性的生态危机中,找到人类与自然关系新的相处之道也是需要不同学科协作面对的紧迫课题,罗安清与学者珍妮弗·德格、奥尔德·克莱曼和周菲菲创立的线上平台“野生地图集”(Feral Atlas ),联合了数十位艺术家、历史学家、生物学家和其他领域的科学家与学者来 “探索非人类物种与人类设施在历史长河中不断演变的关系与互相塑造”。
以协作研究的自我组织来应对后资本主义时代的全性生态环境与文化问题,“野生地图集”提供了一种可供参考建构方法,在 “Power 100”榜单上也不乏集体协作的身影,印尼雅加达的朗鲁帕(ruangrupa ),澳大利亚北部原住民组成的卡拉宾电影小组与位于英国伦敦的致力于调查人权侵犯的法证建筑都居于榜单前列。
朗鲁帕团体和艺术家在ruruHaus前合影
近年来几乎以一己之力让印尼的艺术家组织受到全球关注的艺术团体朗鲁帕受邀策划本年度举办的第15届卡塞尔文献展,他们给文献展所拟的核心概念 “粮仓”(lumbung )也与集体有关—— “出自印尼本土的一种公共粮仓,由全体村民一同承担供给,个人又可随时按需取粮”。这种乌托邦式的社会实验也许在现实世界中难以完全实现,但并不妨碍作为这个艺术团体为解决现实问题提供另外一种选择。
首届 CHANEL Next Prize 获奖者 Keiken
对于新世代艺术家而言,即使在虚拟世界中,协作亦可生发新的想象。首届 Chanel Next Prize获选的协作实践团体Keiken与伦敦 CGI 艺术家乔治·贾斯帕·斯通合作制作了电影《感受我的元宇宙》(Feel My Metaverse )。这部电影以虚构的未来气候危机为背景,探讨了在真实世界和虚拟世界中同时生存的人类面对的身份问题。这个全球性艺术奖项不仅会给予获选艺术家以奖金支持,也会在艺术家、艺术机构之间搭建支持网络,在评委蒂尔达·斯文顿看来,“这个奖项不仅彰显了他们个人的才华,更将他们连成网络 —— 一个时代的群像”。
如罗安清从松茸的全球生存图谱中得到的启示,应对 “在资本主义废墟上”的生存可能恰恰是一种 “交染合作”的生存方式—— “没有任何个体占主导,通过彼此的缠绕与重生,我们可以进一步认识与想象人类世”。
第15届卡塞尔文献展系列活动之FUSSBALLABALLA,2021年
向自然学习 “集体”与 “共生”的智慧不只有罗安清。一九九七年,来自加拿大的森林生态学家苏珊娜·西马德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关于森林合作系统的重要论文,她认为森林是一个产生集体智慧的 “合作系统”,她称之为 “森林智慧”。她将树木 -真菌地下共生网称为 “木维网”。“如果说我们能从木维网中获得什么启示,那就是,朝着动荡不安的未来前进时,可以拯救我们的只有合作——互利,共生。物种之间应该拥有共同决策权,非人类的族群也需要被尊重。”在《深时之旅》这本书中,作者 RobertMacfarlane介绍了苏珊娜·西马德的发现,书中更认为 “我们应该将人类世改名为 ‘共生世’”,它拥有一种新的社会组织形式—— “效仿以木维网为代表的生命系统,依靠人类智慧实现互利共生的生存形式和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