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艺术新闻》创刊于2013年,是超媒体集团旗下艺术媒体群的重要一员。每月出版的刊物随《周末画报》发行,其数字版通过网站以及APP“iart艺闻”即时更新。《艺术新闻》是艺术世界的记录者与参与者,以其对艺术界的专业报道与长期观察,是艺术专业人士与艺术爱好者了解艺术趋势与动态的必读媒体,也成为了当代艺术史的重要参考。


联系我们

《艺术新闻》
上海市黄浦区建国中路10号5号楼 5211室 邮编:200025
Room 5211,Building No.5,The Bridge 8, 10 Middle Jianguo Rd., Huangpu District,Shanghai,China. PC:200025
Tel: (8621) 6335 3637
Email:theartjournal@modernmedia.com.cn

广告

客户经理

赵悦

EMAIL: yue_zhao@modernmedia.com.cn


客户执行

季佳雯

EMAIL: jijiawen@modernmedia.com.cn


TEL: +86 21 6335 3637-386

香港巴塞尔艺术展与Art Central开幕带来全城联动,香港艺术环境迎来疫情后的复苏

May 23, 2022   TANC

从5月25日起香港即将迎来两档艺术博览会——香港巴塞尔艺术展与Art Central以及佳士得香港春拍活动的举办,同期多个公共项目及香港本地画廊与机构展览也将开幕。自香港从4月21日起逐步对娱乐、活动、餐饮及公共场所采取放宽限制的措施,5月的香港正在逐渐恢复到艺术环境及市场氛围久违的松动与生气中。

1

香港巴塞尔艺术展将于5月开启其疫情时代的第二届展会。原计划于3月举办的展会延期至5月25至29日,并延续了去年开启的线上+线下“混合”模式。由于包括强制隔离在内的入境限制导致海外画廊不能亲自来港,由本地员工替代主持的卫星展位从2021年的55个增加到了74个。共有来自28个国家和地区的130家画廊参与本次展会,其中15家首次参展。

2香港巴塞尔艺术展与香港旅游发展局共同呈现的艺术家电车项目,2022 Image credit: JCDecaux Cityscape Ltd.

“我们很期待能够充分利用去年第一次举办混合展会的经验,提升今年对参展商和观众的服务。”巴塞尔艺术展亚洲总监黄雅君(Adeline Ooi)表示。艺术展在今年2月中旬已经开启了线上活动,其中包括艺术团体ruangrupa和泰国独立电影导演、编剧阿彼察邦·韦拉斯哈古(Apichatpong Weerasethakul)等重要亚洲艺术家的线上讨论。

今年的公众活动推出了两个线下计划:与M+视觉艺术博物馆合作的计划(5月20日至6月19日)邀请到录像艺术家鲍蔼伦在M+的LED幕墙播放《光之凝》(The Shape of Light),这件数字作品通过手语诠释了大乘佛教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与此同时,呈现卓家慧、黄进曦与沈君怡三位艺术家作品的城市电车也已启动。

3鲍蔼伦,《光之凝》,2022 摄影:郑乐天 图片由鲍蔼伦及M+提供

虽然今年春天爆发的疫情致死率颇高,黄雅君表示:“香港的情况正在好转,感染人数也从4月初开始就一直处于下降之中。博物馆和非营利机构在4月20号之后逐渐重新开放,同时社交距离限制也进一步放松。我们已经完全做好准备,要在完全遵守政府指导的同时举办一场成功的香港巴塞尔艺术展。”

在原定于3月举办的展会延期后,香港巴塞尔艺术展与其运输合作商协商了免费储存的方案,使得参展商不致在延期期间负担多余的仓储费用。与此同时,早早将艺术品运输过来的参展商还能避免由乌克兰战争导致的欧亚空运线路的阻滞,以及上海从4月1日大面积封锁以来造成的港口关闭。黄雅君表示,艺术展“很清楚所有行业遭遇的运输成本上涨,并且从疫情开始以来就已如此”。如果作品运输被耽搁,展会也允许“亚洲视野”和“艺术探新”板块的参展商重新提交方案。

去年年末,巴塞尔艺术展和其他两个亚洲艺术展——东京艺术周(Art Week Tokyo)和新加坡的S.E.A. Focus——开启了战略合作。

4Art Central 2021展会现场

与香港巴塞尔艺术展同期举办的艺术博览会Art Central 2022(展期5月25日至5月29日)也将如期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揭幕,展场面积较去年有所扩大,共超过50家画廊参展,其中包括超20家首次参展画廊。

Art Central总监科里·安德鲁·巴尔(Corey Andrew Barr)认为,对香港的重新关注是大流行病中的 “一线生机”,“这是一个让藏家们了解香港本土艺术家及画廊的重要时刻。”Art Central 2022将是来自香港本土的艺术家参与人数最多的一届博览会,其中不仅包括画廊参展商、公共艺术项目、艺术装置策划团队的成员,也包括博览会教育伙伴亚洲协会香港中心一系列公众讲座、录像及表演艺术展演的参与者。

“异体”雕塑及装置项目将为呈现大型艺术作品提供平台。该项目由前Para Site策展人瞿畅策划,以“魔法念动”(Thinking magic)为主题,呈献来自Marton Nemes 、Afa Annfa、杜焕、李秉罡、梁水、Batten and Kamp六位(组)艺术家的作品,瞿畅表示:“‘异体’2022的大型装置作品不约而同地弥散着魔法的奇幻魅力。它们并非是孤立于现实的想象,而是与我们时代中的记忆、信仰、情感、习俗及危机深刻交织的‘魔法念动’。”

5Marton Nemes, 警察派对 01,2018,铝材,钢材,反光薄片黑胶,DJ 灯,扩音器,136 x 96 厘米 图片鸣谢艺术家本人及 Double Q Gallery 提供

后疫情时代带来的限制已经危及了香港作为亚洲艺术中心的地位,同时今年9月即将首次举办的“弗里兹首尔”(Frieze Soul)艺博会和中国大陆爆发式增长的的本地展会也在虎视眈眈,但黄雅君保持乐观,“香港这座城市将始终是我们在亚洲的最佳选择。”她同时强调中国已经超过英国,成为了世界第二大艺术市场。“香港在过去就显示了强大的韧性,如今依然是整个区域的独特存在。”

6

伴随疫情一同开始的香港的环境动荡令彼时香港相关的艺术人士预测,香港作为国际都市的时代或将终结,“零新增”的防疫政策也无法让人们改变想法。

然而,这座城市近年仍不断见证了多家画廊和拍卖行的设立。《巴塞尔艺术展与瑞银集团环球艺术市场报告》显示,2020年以来,至少有25家新拍卖行和约30家新画廊在大中华区开设;2021年,至少7家艺术机构在香港和中国大陆成立。

这些新开张的画廊有本地藏家罗君儿(Queenie Rosita Law)成立的Double Q Gallery;前德萨画廊(De Sarthe)香港总监毛育新(Willem Molesworth)和他的妻子、前《ArtAsiaPacific》责编Ysabelle Cheung设立的PHD Group;曾经供职于卓纳画廊和Gallery HZ(后者刚刚于2021年底关闭)的Nathalie Ng和同样来自Gallery HZ的Fiona Ho成立的Odds and Ends画廊。

7“Village Porn”展览现场,PHD Group,2022

罗君儿表示,是世界对亚洲日渐增多的关注,以及年轻一代收藏家越来越难满足的胃口,让她下决心创办了画廊。“从我开始收藏艺术以来,到我在布达佩斯成立了一家当代艺术空间,我遇到了很多来自欧洲和美国的艺术新星。他们关注到了亚洲市场的增长和重要性,并开始请我在香港展出他们的作品。”

Odds and Ends画廊的Fiona Ho认为,香港在过去几年遭遇的“多重不幸”导致了一场“文化转变”,而这进一步导致了“当代艺术更猛烈的传播和商业消费,因为人们重新燃气一种紧迫感,想要通过艺术传达和保存我们的生活经验”。

8 “Something Blue”展览现场,Odds and Ends画廊,2022

在香港和伦敦设有空间的Rossi & Rossi最近刚刚重返它在黄竹坑的旧址,它的总监方恒(Charles Fong)对Fiona Ho的观点表示认同:“现在全球都在经历波折,而香港的很多买家和藏家把目光放在了本地的艺术社群,希望从中获得新视角。这也是为什么画廊会选择开在这里,也是为什么有更多人在关注在地和地方性的艺术。”

过去几年间,众多商业和独立艺术空间在香港成立,如2021年4月在上环开设的Square Street画廊,和2020年5月成立的THE SHOPHOUSE。同时,包括“阿辉A’Fair”(它的首个展览于2020年12月在湾仔的一家废弃店铺开张)在内的草根项目如雨后春笋般显现。大都市不断上涨的租金总是个问题,因此替代空间也成了一个受欢迎的选择。

9“阿辉A’Fair”展览现场,轩尼诗道65号,2020

总的来说,人们似乎一致同意,这一充满动荡的时刻令艺术家、交易商甚至收藏家都来到了一个反思的时刻,而这种强烈的反思引发了明确的行动。

香港仍然被认为是面向中国大陆的一个重要的地理和经济门户,当代艺术市场正在这里迅猛增长。与周边其他城市相比,它依然享受着艺术品进口关税免税,以及财富税、赠与税、房产税和资本利得税免税的福利。

去年,佳士得拍卖行宣布了2024年亚太总部进驻香港的计划,而其竞争对手富艺斯也将在今年秋天将亚洲总部搬到西九艺术区,紧挨着新开放的M+。

5月21日至30日,佳士得香港将于湾仔会议展览中心举行春季拍卖周,并推出其亚洲首场非同质化代币(NFT)晚间拍卖。在5月26日晚举锤的“二十及二十一世纪艺术晚间拍卖”中,将呈现从克劳德·莫奈、马克·夏加尔到艾德里安·格尼、草间弥生以及曾梵志、刘野等国内外现当代艺术家的代表性作品。

10

于去年11月开馆,并由于疫情在今年1月宣布闭馆的M+视觉艺术博物馆于4月底重新向公众开放,并在原有的公共开放区域外新增一处天台花园展区,呈现与纽约野口勇博物馆合作的半永久装置作品“M+游戏地景”,同时在原本的六个开幕专题展览外新增印度艺术家纳里尼·马拉尼的个展“纳里尼·马拉尼:视界流动”,在博物馆地库二层的展演空间呈现艺术家交织个人叙事、民间传说、古典文学和神话主题的沉浸式装置。

11“纳里尼·马拉尼:视界流动”展览现场,2021年 图片由艺术家及M+提供 摄影:Winnie Yeung @ VISUAL VOICES

Para Site艺术空间于近期开幕的群展“搁 角 觉”呈现了C&G艺术单位、郑淑宜、周俊辉、林岚、刘学成、倪鹭露以及黄慧妍的近作与全新委托作品,邀请观众放下对艺术家们过去创作思维及风格的一贯认知,去发现其创作背后全新的含义和脉络。亚洲协会香港中心的展览“复苏生息、逆中求存、重振旗鼓”则回归本地,以Hedda Morrison、李福志及Brian Brake三位摄影师拍摄的影像,呈现香港自上世紀中期开始历时30多年的时代蜕变。

12“搁 角 觉”展览现场,Para Site艺术空间 摄影:郑子峰

即将于今年6月参加第15届卡塞尔文献展的亚洲艺术文献库(Asia Art Archive)于去年10月发起的“亚洲艺术学院”线上闭门研讨会系列将在即将接近活动尾声的5月31日至6月10日举行在线活动,开展闭幕前的公众论坛。该系列研讨会旨在从亚洲复杂的艺术、社会和政治学角度出发,构建分析艺术学院历史的方法与理论。

崭新而成熟的视觉艺术博物馆的成立及众多艺术机构立足于香港与亚洲的开放的研究成果的推进与呈现,使香港正在逐渐由通过画廊、拍卖会、艺术博览会等文化消费活动进行参与的商业金融中心逐渐转化为由博物馆、艺术机构加入与共同带动的文化生产者。“现在很少有人再像十年前一样,说香港是文化沙漠了。”皮力在M+于四月重新开馆之际接受《艺术新闻》采访时说。

13摄影:Brian Brake 图片来自亚洲协会香港中心的展览“复苏生息、逆中求存、重振旗鼓”
五月的香港无疑是艺博会、拍卖会、画廊们的主舞台,在这期间,艺术生态的不同参与者们更为紧密的相互联动,交织成立体的文化图景。后疫情时代的限制以及亚洲其他新兴艺博会的举办使香港作为亚洲艺术中心的地位正在接受挑战,但由疫情带来的蓄能与反思也同样在内部增强着香港这座城市的韧性与特点。

作为面向中国大陆的重要门户,香港凭借自身的地理与政策优势,依然在当代艺术市场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而在新的内部文化结构调整与外部的刺激中,其将进一步呈现的面貌令人期待。

 

撰文/Reena Devi、Lisa Movius、胡炘融

翻译/卢禹凡

 

乱云飞渡仍从容:全球转轨下的香港巴塞尔显现艺术市场新变局

巴塞尔香港的现场显示,除了宏观经济的变局,艺术市场自身的供需结构与链条也在发生改变

PHOTO GALLERY | 图片专题
TANC VIDEO | 影像之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