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台北当代艺术博览会现场,摄影:汪正翔
第三届台北当代艺术博览会现场,“实境计划”单元郝经芳&王令杰作品《星空》,摄影:汪正翔
乔治·莫兰迪《静物》,1959年,布面油画,© Artists Rights Society (ARS), New York _ SIAE, Rome. Courtesy David Zwirner
第一次参加台北当代的Christine Park Gallery,呈现菲律宾街头摄影和纪实摄影师巴卡尼(Xyza Cruz Bacani)的作品《Angels》(2015年)
来自德国的艾根画廊带来Ryan Mosley作品《A long man’s think》,图片来源:艺术家及Galerie EIGEN + ART Leipzig,Berlin.
“‘国际化’和‘多样性’应该是本次最大感受。这里说的并不是指参展的画廊或是参观者的国别,而是不论在本地画廊安排参展的艺术家、或是参观群众的观展经验和期待,都有了更丰富多元的展现。例如许多本地画廊展出的艺术家并不限于华人艺术家,而是可见有来自东南亚、日本、欧洲、美国等地的艺术家。展出作品的类别,虽然大型雕塑的数量少了,但还是有不同的装置、观念艺术、或是在创作方式与媒材的尝试。除了可看出台湾画廊的多元尝试,和不同区域和创作类别的艺术家合作,同时也代表了本地藏家对于更国际、多元艺术呈现的接受与欣赏。”佟立华说。
厉蔚阁画廊(LGDR)带来众多艺术家作品,顺应台湾不同的藏家口味
诚品画廊展位现场
刁德谦,躲着,2000,丙烯、绢印/画布,183.5 x 122.5 cm
台湾藏家的多元在多家画廊的采访中有所共识,长期深耕台湾的本土画廊诚品画廊本次带来了刁德谦与陈文骥的作品,总监赵琍告诉《艺术新闻》,老藏家的二代及新富阶层是当下市场的重要力量,“很年轻他们就开始买艺术品,相对与艺术的关系也比较若即若离,觉得艺术品可以收藏,也可以投资,相较以往的藏家更为理性。在艺术的内容上,千禧世代的崛起,趋向于动漫、涂鸦等符号性的图像作品几乎翻了一番,而战后的现代主义大师作品,价格甚至会上亿,也是市场上的重要需求。”在她看来,台湾艺术市场在交易方面,十多年前就已经呈现两极化趋势。
即将于9月举办Frieze Seoul的国际会议暨展示中心
以巴塞尔艺术展香港展会为代表的艺博会全球产业在赵俐眼中早已形成了一个贯穿东西方的链条,“他们带来了西方式的收藏艺术品,某种程度也把它当成是艺术化的有价证券的东西带到亚洲来,那需要很大的资本,因此原本的银行家、投资房地产或金融业的人也因为这样的产业来到亚洲,无论几手市场,新的人都进来了。”她觉得台湾收藏家在收藏方面不拘一格,而在独树一帜的做法、实力、组织等方面尚数脆弱,仍延续西方带来的思路,她亦好奇首尔弗里兹艺术博览会将是怎样的面貌,购买西方的明星级的艺术家已是亚洲市场的某种共性,而成熟西方艺博会的开办会使市场更为白热化,也更倾斜。
德萨画廊呈献当代艺术家林菁菁和麦影彤二的双人展览
双方画廊带来台湾艺术家黄海欣作品《姐妹 #5》(2014年)参加“艺术沙龙展区”,该区域作品均低于8,000美元 / 新台币220,000元,以期鼓励及培育来自不同背景及经验的藏家
“艺动区块”(Launch Stage)NFT 展区
“NFT这个市场是很有意思的,许多年轻人是非常愿意透过收藏NFT接触到当代艺术的,所以我们希望以这个新增专区作为桥梁,吸引年轻的收藏家,然后让他们喜欢上当代艺术的生活方式。“岳鸿飞表示,据最新的《巴塞尔艺术展与瑞银集团环球艺术市场报告》显示,71%台湾收藏家表示2022年有购买数字艺术的计划,这一潜力客户群体或许会带来艺术市场新的活力。而另一方面,在他看来,NFT市场的爆发也鼓励了很多坚持十年、二十年创作数字艺术和新媒体艺术的艺术家,艺博会的平台恰好让当代艺术收藏家看到NFT领域中值得欣赏的作品,也令NFT圈的人感受到艺术的魅力。
Outland平台近期合作的艺术家James Jean为杨紫琼最新电影《瞬息全宇宙》(Everything Everywhere All at Once)绘制了海报
致颖,《文化中心》,2018-2020
“Taipei Connections”线上展示
采访、撰文/孟宪晖
* 若无特别标注,
本文图片均由台北当代艺术博览会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