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艺术新闻》创刊于2013年,是超媒体集团旗下艺术媒体群的重要一员。每月出版的刊物随《周末画报》发行,其数字版通过网站以及APP“iart艺闻”即时更新。《艺术新闻》是艺术世界的记录者与参与者,以其对艺术界的专业报道与长期观察,是艺术专业人士与艺术爱好者了解艺术趋势与动态的必读媒体,也成为了当代艺术史的重要参考。


联系我们

《艺术新闻》
上海市黄浦区建国中路10号5号楼 5211室 邮编:200025
Room 5211,Building No.5,The Bridge 8, 10 Middle Jianguo Rd., Huangpu District,Shanghai,China. PC:200025
Tel: (8621) 6335 3637
Email:theartjournal@modernmedia.com.cn

广告

客户经理

赵悦

EMAIL: yue_zhao@modernmedia.com.cn


客户执行

季佳雯

EMAIL: jijiawen@modernmedia.com.cn


TEL: +86 21 6335 3637-386

“中国艺术市场越国际化,后八九艺术家的定位越为重要”,张颂仁再次释出重要收藏

Oct 08, 2020   TANC

 

7月春拍结束的短暂休息之后,2020年香港秋拍正在启程,经历了一个在疫情中拍卖形式更新,顶级作品连续成交,拍场黑马突围的春天,亚洲拍卖市场被再次激活。苏富比香港率先举槌,在10月3日至9日进行。

时隔4年,张颂仁珍藏的艺术品将再次登上拍场,“先锋经典:张颂仁睿藏”专场中上拍的14件作品均为首次上拍,以张晓刚创作于1989年-1990年的三联屏《黑色三部曲:惊恐、沉思、忧郁》领衔,作品是自90年代以来首次完整亮相及上拍。佳士得香港秋季拍卖会将在11月27日至12月5日举办,张晓刚创作于1995年的《血缘-大家庭2号》将于12月2日上拍,估价3800万港元-4800万港元,作品曾经在1995年在第46届威尼斯双年展展出,也曾被选作为吕澎的专著《20世纪中国艺术史》的封面。本季拍卖中,佳士得和苏富比都推出来自张晓刚等中国当代艺术家的重要作品,随着西方当代艺术品在亚洲市场的不断试水和深化,中国当代艺术品是否将在国际市场中迎来新表现?正在启动的香港秋拍中,当代艺术板块有哪些不容错过的亮点拍品?

640张晓刚,《血缘-大家庭2号》,1995年,估价:3800万港元-4800万港元

14件作品聚焦人像
张颂仁收藏时隔4年重登拍场

640 (1)艺术评论人、策展人、汉雅轩创始人张颂仁

作为中国当代艺术在国际市场和学术界的重要推手,张颂仁拥有艺术评论人、策展人、画廊主等多重身份,自1980年代后期,他开始致力于推动前卫艺术,参与多场国际大型展览的策划,助力提升中国当代艺术家在国际上的可见度。1983年,张颂仁创立汉雅轩,他曾在采访中谈及经营画廊时挑选艺术家的策略是带有“偏见”的,“我自己的偏见是喜欢扎根本土的文化创作,我关注的是中国怎么把面对西潮、怎么面对科技社会环境的兴趣转化为有泥土味的绘画。”对于此次挑选的14件上拍作品,张颂仁在《艺术新闻》的采访中表示这些作品阐述了1990年代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独特视角,焦点集中于人像主题,“反应中国现代化浪潮的急剧冲击之下,身心躯体所经历的磨练与演变。”

2014年,张颂仁策划了一场名为“汉雅一百:偏好”的展览纪念汉雅轩成立30周年,自那之后,他开始对所收藏的中国当代艺术品进行整理,并开始在拍卖场中释出,2015年,苏富比香港曾经上拍来自张颂仁珍藏的26件雕塑家朱铭的雕塑作品,其中19件顺利成交,总共斩获5524.2万港元。

640 (5)曾梵志,《肉系列之三:献血过量》,1992年,图片来源:佳士得

而在2016年佳士得香港的春季拍卖中,张颂仁也曾释出30件拍品,推出“破晓:张颂仁先生早期中国当代艺术收藏”专场,30件作品在不同角度呈现了中国艺术家在90年代的创作面貌,聚焦于1980年代和1990年代他所建立的早期收藏。曾梵志作品《肉系列之三:献血过量》是该专场的最高价作品,以2600万元成交。同年秋拍,北京匡时推出“从十倒数:张颂仁先生重要私人收藏”专场,10件拍品悉数成交,斩获白手套,总成交额达6803万元。该专场的最高成交价作品是张晓刚创作于1995年的《血缘:大家庭二号》,以3818万元成交。

640张晓刚,《血缘:大家庭二号》,1995年,图片来源:北京匡时

张晓刚罕见三联屏首次完整上拍
估价2500万港元-4500万港元

此次领衔“先锋经典:张颂仁睿藏”专场的作品同样来自张晓刚,艺术家创作于1989年-1990年的三联屏《黑色三部曲:惊恐、沉思、忧郁》将首次完整上拍,当张颂仁在1991年见到这件作品时,第三联已经被亚太博物馆所收藏,另外两联曾经在他所策划的“后八九中国新艺术”的展览中展出,之后展览在国际上巡回展出了五年之久,最终张颂仁将三部曲成功凑成一个整体,已是25年后的事情。其中两联是张颂仁直接从艺术家手中购得,第三联则是由他在佳士得香港以840万港元(约110万美元)的价格购得,这幅三联屏终于在2016年重组。

640 (4)张晓刚,《黑色三部曲:惊恐、沉思、忧郁》,1989年-1990年,估价:2500万港元-4500万港元

这也是张晓刚早期创作中仅有的两幅三联屏作品之一,并且是尺幅较大的一件。张颂仁在接受《艺术新闻》的采访中表示此件作品无论在艺术家的个人层面还是艺术史层面都具有深刻意义,“有别于2011年拍出的名作三联作品《生生息息之爱》,《黑色三部曲:惊恐、沉思、忧郁》尺幅相对较大,同时有截然不同的主题,也标志着艺术家摆脱了80年代末的浪漫、田园式的象征主义,开始向90年代的历史反思转型。”苏富比对这件作品的估价是2500万港元-4500万港元。

640 (3)张晓刚,《血缘——大家庭:全家福》,1998年,估价:1000万-2000万港元

专场中另外一件将在晚拍亮相的张晓刚作品《血缘—大家庭:全家福》估价1000万港元-2000万港元,作品所采用的人物全身构图在血缘系列中较为少见。

曾梵志、刘炜、张晓刚
后八九中国艺术的国际篇章

谈及张颂仁对中国当代艺术的推动,他与“后八九”艺术家的紧密合作是中国当代艺术走向国际的里程碑,“后八九中国新艺术”展览是中国当代艺术史上的一场重要展览,这场展览由张颂仁和栗宪庭共同策划,1993年1月,他们在香港启动这个长达五年的国际巡回展,以1993年香港艺术节的主要项目在香港艺术中心展出,并于那年3月移展至悉尼当代艺术中心,1994年由美国艺术联盟接办巡展美国和加拿大,这个展览一共在全球展出9场,直至1998年结束。在张颂仁看来,这个展览关注中国的转变,“那时中国社会的整体意识形态都已经改变,这个展览是对当时艺术生态的一个普查。后八九艺术家所经历的年代具有重要性,他们经历的年代,无论在社会、经济、文化上都是一个巨大的转移,他们的作品也肯定会保持其吸引力。”

640 (1)1993年在香港举办的”后八九中国新艺术”现场,从左至右:张颂仁、何庆基、栗宪庭

参展的54位艺术家代表了当时中国艺术的典型面貌,曾梵志、张晓刚、方力钧、刘炜等艺术家作品均有展出,那是张颂仁第一次与这批艺术家合作,90%的作品都进入他的收藏。

 “先锋经典:张颂仁睿藏”
估价TOP 5

640 (4)张晓刚
《黑色三部曲:惊恐、沉思、忧郁》
1989年-1990年
估价:2500万-4500万港元

目前张晓刚已知的三联屏作品仅有两组,《黑色三部曲:惊恐、沉思、忧郁》则是其中之一,脱离了早期作品中的浪漫诗意,更加成熟凝练的意象也见证了艺术家创作风格上的转变。作品的其中两联,自完成后由张颂仁珍藏至今,曾在“后八九中国新艺术”展览中亮相,自1993年起在全球各地巡回展出5年之久。本作的第三联中贴有一个盖着“四川美术学院文具”印章的信封,张晓刚在生活中喜爱写信,他曾在信中告诉友人,指他的创作“关注人类所面对的现实、历史与心里难题,他们最真实的经历和体会,只能保存在日记和信件里。”该作品来源有序,且在张晓刚作品中具有代表性。

640 (6)曾梵志
《面具系列11号》
1994年
估价:1200万-2200万港元

此次苏富比专场中亦不乏这些艺术家作品的出现,曾梵志的《面具系列11号》估价1200万-2200万港元,创作于1994年,也是面具系列正式诞生的一年,作为该系列的早期作品,画中人物的脸部、双手及狗的血肉颜色,与艺术家的《肉》和《医院》系列仍有相似之处。

640 (3)张晓刚
《血缘——大家庭:全家福》
1998年
估价:1000万-2000万港元

这件创作于1998年的《血缘——大家庭:全家福》属于张晓刚首批全身肖像作品,“血缘”系列的灵感来自于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家庭老照片,所描绘的人物大多眼神涣散,双目斜视,张晓刚在画面处理上试图通过多层颜料薄涂的方法,营造透明效果。来自该系列的作品曾在多个国际艺术展中亮相,包括圣保罗双年展和威尼斯双年展。

640 (8)刘炜
《香蕉》
1995年
估价:600万-1000万港元

刘炜创作于1995年的作品《香蕉》将首登拍场,在苏富比香港当代艺术晚间拍卖中亮相,估价600万-1000万港元,纵观近期曾在拍场出现的水果主题的刘炜作品,2019年秋拍中,艺术家创作于2004年的《西瓜》在苏富比香港晚间拍卖中以725万港元成交。

640 (9)张晓刚
《失忆与记忆:2008一号》
2006年-2008年
估价:220万-420万港元

张晓刚曾在1993年发现一本家族肖像相册,从中获得启发,创作了“血缘与家庭”系列作品,在群体肖像中表达集体的身份认同。“失忆与记忆”系列始于2002年,是艺术家回望过往,更为内敛的艺术表达。画面以描绘年轻男女和婴儿为主,同时也有灯泡和电视等具有时代意义的日常物件,《失忆与记忆:2008一号》中侧躺且眼睛微闭的人物面容安详且却蕴含微妙的强烈情绪。

中国当代艺术品在国际市场的集中释出,也进一步为这个板块带来积极的市场信号,“中国艺术市场越国际化,后八九艺术家的定位越为重要”张颂仁说道。

弗朗西斯·培根首登亚洲拍场
里希特抽象画估价1.2亿-1.4亿港元

除此之外,西方当代艺术也将继续在亚洲市场深耕,本季秋拍中,苏富比还将带来多件顶级西方当代艺术品,弗朗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将首登亚洲拍场,其作品《肖像习作》(Study for a Portrait)估价2800万-3800万港元。

640 (10)弗朗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肖像习作》(Study for a Portrait),1979年,估价:2800万-3800万港元

格哈德·里希特(Gerhard Richter)作品《抽象画(649-2)》「Abstraktes Bild(649-2)」估价1.2亿-1.4亿港元,是西方当代艺术在亚洲的最高估价作品,早在今年7月份的佳士得香港春拍中,里希特作品《霜(1)》就以7925.5万港元的价格创下里希特作品在亚洲拍场的最高价格,如《抽象画(649-2)》能成功易手,也将使艺术家作品在亚洲市场更上一个台阶。

640 (11)格哈德·里希特(Gerhard Richter),《抽象画(649-2)》「Abstraktes Bild(649-2)」,1987年,估价:1.2亿-1.4亿港元

继大卫·霍克尼的《三十朵向日葵》在春拍顺利成交之后,他创作于2017年的标志性六边形画作《静物》(Still Life)将登上苏富比拍场,可见苏富比在把西方当代艺术品带到亚洲市场的策略上不断强化。

640 (12)大卫·霍克尼(David Hockney),《静物》(Still Life),2017年,估价:4200万-6200万港元

大卫·霍克尼(David Hockney)、亚德里安·格尼(Adrian Ghenie)、玛琳・杜马斯(Marlene Dumas)及艾斯沃思・凯利(Ellsworth Kelly)、山口长男、黎清妍等艺术家作品的上拍,也将成为此次秋拍的焦点。(撰文/林佳珣)

*若无特殊标注
本文图片由苏富比提供

 

常玉《青花盆与菊》1.87亿领衔,谢景兰和李华弌成交纪录被刷新,苏富比现代艺术晚间拍卖斩获7.54亿港元

今年7月苏富比春拍的现代艺术晚间拍卖中,35件拍品所获得的8.26亿港元,此次晚拍总成交额与之相比有所下滑,但作品平均单价有所上升,晚拍所采取的精品策略在继续深入。

PHOTO GALLERY | 图片专题
TANC VIDEO | 影像之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