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来自比利时的吉利翁·库维男爵夫人安玛莉·吉利翁·库维(Baroness Anne-Marie Gillion Crowet)随皇室成员一同到访了中国。她对中国及中国当代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于之后的数年间积累了一系列颇具代表性的中国当代艺术收藏。今年秋拍,香港苏富比将推出当代艺术专场“无涯:吉利翁·库维中国当代艺术珍藏”(Moutarderie Nationale: The GillionCrowet Collection),以呈现这一跨越历史25余年的中国当代艺术收藏,共包含张晓刚、曾梵志、刘野、周春芽、方力钧、岳敏君、及王广义等中国艺术家代表性作品30件。
刘野《烟》
压克力画布2001至2002年作178 x 365.5 cm25,000,000—35,000,000 港元
2004年10月,香港苏富比首次推出了“中国当代艺术”拍卖专场,正式打开了中国当代艺术面向亚洲乃至全球艺术市场的新面貌。在三次中国当代艺术拍卖“试水”成效显著、成交额节节攀升之后——2006年3月,中国当代艺术作品首次亮相了纽约拍场。彼时的“亚洲当代艺术:中国·日本·韩国”专场作为纽约苏富比在亚洲艺术周期间的一大创举,所呈现的中国当代艺术作品占据了所有拍品中的大多数,中国当代艺术在国际市场中的新局面亦开始形成。
纵观过去十年来的拍卖市场,其中亦不乏来自西方的重要中国当代艺术私人收藏。继尤伦斯夫妇所藏曾梵志《最后的晚餐》于2013年10月在香港苏富比创下纪录之后,苏富比曾于2014年再次与尤伦斯夫妇合作;在2017与2018年,中国嘉德亦推出来自瑞士的少励家族所藏中国当代艺术作品专场……与尤伦斯一样来自比利时、但于艺术市场中更为低调的“吉利翁·库维中国当代艺术珍藏”,聚焦1980年代以来的中国当代艺术发展,呈现了当时颇为活跃的一批艺术家如张晓刚、曾梵志、方力钧、岳敏君、周春芽等人在此期间创作的作品——而这些艺术家也在2004年之后,逐步成为了中国当代艺术市场中的“中坚力量”。
La Moutarderie Nationale
布鲁塞尔“芥末工厂”中的
八、九十年代中国当代艺术图景
“吉利翁·库维珍藏”作为吉利翁·库维男爵与男爵夫人艺术审美的结晶,其历史可以追溯至1960年代,在那一时期,新艺术运动(Art Nouveau)的作品鲜有藏家问津。作为早期富有远见的新艺术运动藏家,库维夫妇的收藏融合了大量美术及装饰艺术作品,其中包括230余件该时期的比利时艺术作品。
吉利翁·库维男爵夫人安玛莉·吉利翁·库维(Baroness Anne-Marie Gillion Crowet)
在2004年拜访中国时,吉利翁·库维男爵夫人安玛莉对中国及中国当代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她在为本场拍卖撰写引言时曾提道:“中国当代艺术是我在2004年获邀随同王室成员出访中国时的美好收获。我在出发前就希望了解更多关于这个时期的艺术,亲眼看见后就一见钟情了。每件藏品我都亲自追踪,也渴望买下它们,让它们成为自己所有……”当她回到欧洲之后,便立即展开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在短时间内挑选出了自己认为最为重要的艺术家并开始收藏他们的各类作品,并在多年来以较为全面的收藏捕捉了1980与1990年代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全貌。在过去的十余年中,“吉利翁·库维珍藏”一直被收藏于一座名为“La Moutarderie Nationale”的独特建筑之中,这座位于布鲁塞尔的标志性19世纪工业建筑曾经是一家芥末工厂。
La Moutarderie Nationale,布鲁塞尔
La Moutarderie Nationale 收藏陈列现场
苏富比亚洲区当代艺术部主管寺濑尤纪(Yuki Terase)在接受《艺术新闻》专访时表示,吉利翁·库维男爵夫妇为欧洲最为显赫的收藏家之一,“男爵夫人的中国当代艺术收藏包涵了几乎所有最重要的中国当代艺术家的精品,并且这些作品几乎从未在拍卖市场上出现过。男爵夫人并不是一位’投机者’,故很少出售藏品,她在布鲁塞尔拥有自己的私人空间专门陈列这些作品供其欣赏。所以对于苏富比和藏家们来说,这都是一次很好的机会去感受这个高品质的收藏系列。” 她提到,男爵夫人希望在下一阶段改变收藏方向,双方皆认为这是一个完美的合作契机将这些高品质的作品呈献给广大藏家。相较于一些追踪艺术史线索并公开展出的私人收藏而言,寺濑尤纪认为,“吉利翁·库维珍藏”更加突出了男爵夫人安玛莉“个人审美与情感依附的深刻体现”。
张晓刚《大家庭16号 (血缘系列)》
油画画布
1998年作
200 x 250 cm
20,000,000—30,000,000 港元
岳敏君《风筝》
油画画布
1993年作
181 x 248 cm
5,000,000—7,000,000 港元
曾梵志《面具系列16号》
油画画布
1997年作
150 x 130 cm
6,000,000—8,000,000 港元
中国当代艺术的“中间力量”于顶层市场
将因其艺术史价值而占有一席之地
“在过去的四、五年中,中国收藏家的兴趣范围极大地拓宽了。所以我们在香港的当代艺术拍场中所呈现的作品也趋于多元化,以应对这一审美趣味的变化。但是,市场对于中国当代艺术的需求仍然是强烈且健康的,并且会一直这样持续下去。”谈及近年来于香港苏富比所占市场份额有所上升的西方及日韩当代艺术,寺濑尤纪表示,虽然如今香港拍场中的作品类别更加多样化,但中国当代艺术一直以来依旧是焦点板块。
周春芽《绿狗》
油画画布1998年作150 x 120.5 cm
3,000,000—5,000,000 港元
La Moutarderie Nationale 收藏陈列现场
而在近年来中国当代艺术的细分市场中,中国青年一代艺术家如郝量、贾蔼力、黄宇兴、仇晓飞等人的作品在拍卖市场中表现突出,屡创高价;但在顶层市场中,代表着“中坚力量”的艺术家如张晓刚、岳敏君、曾梵志等,其作品市场趋势相较于年轻一辈蓬勃上升的势头而言则略显疲软。对此,寺濑尤纪表示,正是因为这是顶层市场,故受众范围更加有限,但是藏家们对于来自重要年代的重要作品的兴趣依旧不会减少。“近年来在香港苏富比晚间拍卖中,中国当代艺术作品数量的下降,并不是因为这一市场在消失或是萎缩,而是整体上对于顶层市场中罕见的或是从未出现过的精品,征集的难度变大了,这一现象并不局限于’中国当代艺术’这个类别……我们在挑选作品时注重的是作品的品质与市场的需求,我认为市场对于中国当代艺术高质量精品的需求是很强烈的。”
曾梵志《风景》
油画画布
2005年作
165.5 x 250.5 cm
5,000,000—7,000,000 港元
La Moutarderie Nationale 收藏陈列现场
在即将上拍的“吉利翁·库维珍藏”中,刘野的《烟》(Smoke)为艺术家创作于2001至2002年的三幅大型红色横幅画作中的第一幅,其中的第二幅为香港M+视觉文化博物馆馆藏,第三幅则是刘野个人最高拍卖纪录的保持者;而张晓刚《大家庭16号(血缘系列)》(Big Family No.16,1998年)则为艺术家较为罕见的五人肖像作品。
随着年轻一代收藏家的不断涌现,青年艺术家及潮流艺术市场的崛起似乎已成为了不争的重要趋势,日益活跃的“千禧一代”乃至“Z世代”在未来能否如前辈们一样对具有时代色彩的政治社会议题产生共情,这也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人们因为一件作品的美学价值而购买它这是很正常的。”寺濑尤纪表示,“然而随着接受了更多的教育,了解了更多的相关知识,我觉得人们更倾向于回到历史中,来回顾哪些是具有重要历史性意义的作品。”
的确,无论是1980年代初的伤痕美术,还是’85新潮美术与政治波普,亦或是1990年代的玩世现实主义,这些艺术形式共同为中国当代艺术发展提供了关键的叙事线索,其历史价值毋庸置疑。“谈及中国当代艺术,当然离不开这些艺术家,这些艺术家是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重要基石。我认为这些作品更加具有历史性意义……它们会因为自身在艺术史中的重要地位而被欣赏,它们将作为一段’历史’被欣赏。”(采访、撰文/夏寒)
*若无特殊标注
本文图片均由苏富比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