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塞尔。第46届巴塞尔艺术展于当地时间6月15日向VIP开放。正如在任何一家当代艺术博物馆里一样,所有的博览会总离不开一两个互动参与的作品。从斜躺在吊床上到享用冰淇淋,访客们均可以进行体验到不同的体验。
艺术组合Opavivará在“意象无限”展区中展出的作品
在 “意象无限”展区,来自里约热内卢的艺术组合Opavivará鼓励访客们自己制作混合茶,或躺在吊床上休息(Formosa Decelerator, A Gentil Carioca画廊,U31)。该组合也在A Gentil Carioca画廊主展区的展位(S18)带来了用酒精注射而成的作品。史蒂芬·弗里德曼画廊(Stephen Friedman Gallery,U62)在“意象无限”展区展出了大卫·史瑞格里(David Shrigley)的作品《生命模型》(Life Model),邀请参观者们为一个巨大的撒尿男子的雕塑画素描。
大卫·巴布拉的作品《用嘴唇粉刷屋顶》
“城艺之旅”单元(Parcours)将于当地时间6月17日开放。其中弗兰克·埃尔瓦斯画廊(Galerie Frank Elbaz)带来了艺术家大卫·巴布拉(Davide Babula)的作品《用嘴唇粉刷屋顶》(Painting the roof of your mouth)。艺术家和一位米其林厨师共同开发的四味冰淇淋将会在巴塞尔艺术展期间提供。
里克力·提拉瓦尼作品《我们是否入梦于同一片天空》展示现场
由泰国概念艺术家里克力·提拉瓦尼(Rirkrit Tiravanija)创作的全新大型互动装置作品《我们是否入梦于同一片天空》(Do we dream under the same sky, 2015),其团队共超过20人在过去两星期内密锣紧鼓地为今次的实验性展出做准备,旨在提供对话和交流的场所并供应户外茶歇——当然,这要取决于天公是否作美了。
卡斯滕·霍勒个展“决定”现场
阿姆斯特丹市立博物馆展出利亚姆·吉利克的作品《哑剧》
那些致力于将观众纳入作品,使其成为作品一部分的艺术家们有福了。他们开始在全世界范围内崭露头角。卡斯滕·霍勒(Carsten Höller)的个展“决定”(Decision)上周在伦敦海沃德画廊(Hayward Gallery)开展,该展览持续到9月6日,展出了艺术家标志性的流动性雕塑。阿姆斯特丹市立博物馆(Stedelijk Museum)正在展出的利亚姆·吉利克(Liam Gillick)的作品《哑剧》(All-Imitate-Act),立牌上头部位置被掏空,访客可以把脑袋放在掏空处拍照。菲利普·帕雷诺(Philippe Parreno)的个展正在纽约公园大道的军械库举行,在展览中就有一个可供游客坐着的移动雕塑。该展览将持续到8月21日。上周开幕于莫斯科车库当代艺术中心(Garage 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的展览中,也有出自提拉瓦尼之手带有乒乓球桌的互动装置。“那种认为艺术品是一个孤立事物的观念已经被抛弃了,”海沃德画廊总监拉夫·罗高夫(Ralph Rugoff)说道,“如今,艺术已成为其周边系统的一部分,它必然要把人纳入其中。”
体验式经济
体验式的艺术或许正当时髦,不过,这并非什么全新的事物。经纪人和策展人们从达达主义、极简主义、激浪派艺术以及杜尚那里为体验式艺术溯源。瑞士艺术家迪特尔·罗斯(Dieter Roth)的《罗斯酒吧》本周在巴塞尔Les Trois Rois酒店被复原(Hauser & Wirth 画廊,D10),这一作品最初被构思于1980年代。史蒂芬·弗里德曼画廊(L11)的奥斯卡·汉弗莱斯(Oscar Humphries)表示,本次复原的创新之处在于“对市场的亲近感和参与感”。
迪特尔·罗斯的《罗斯酒吧》在Les Trois Rois酒店中被复原
这类作品的盛行,与所谓的“体验式经济”是分不开的——后者是一个产生于上世纪90年代末的名词,用以表示体验本身何以在今日成为商品。在当今的艺术世界,人们排成长队只为了被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感动得痛哭涕流一番,“体验式艺术”这个表述看起来的确相当贴切。另外,正如阿姆斯特丹市立博物馆馆长Beatrix Ruf所说:“社交媒体也起到了重要作用。人们越来越多地参与到故事当中,尤其在一些艺术家的作品会反映出这一点。”而艺术家艾丽西亚·弗拉米斯(Alicia Framis)则表示:“对于自拍一代来说,参与性的艺术简直就像礼物一般。”弗拉米斯的作品《禁书之屋》(Room for forbidden books)用100本过去的禁书填满了一间巴塞尔天主教堂的屋子,并邀请观众阅读这些书籍。
艾丽西亚·弗拉米斯的作品《禁书之屋》
尽管影像、大规模装置或表演等互动性作品多数仍为机构买家所购买,然而,全世界范围内的私人博物馆正在空前增长,不少潜在买家为这种参与性艺术加足了马力,将市场的盘子撑得更大了。为这类作品所提供平台的巴塞尔艺术展也由此得到了另一个支撑,使其那看上去大同小异的艺术景观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行为艺术项目《14间房》(14 Rooms)就在去年的艺术巴塞尔中大放异彩。
人生剧场
也有一些看法认为,这种转变是一个大趋势中的一部分。这个趋势就是,随着“X一代”的巨头藏家们逐渐让路于更为慷慨的千禧一代,市场的机制也随之扭转。“我很赞同的一个观点是将会有一场从占有走向开放的转变。”从事艺术顾问工作的莉莎·希夫(Lisa Schiff)表示。
丹尼尔·斯蒂曼·马格内蒂(Daniel Steegmann Mangrané)在Esther Schipper画廊进行他的项目《橘子橘子2(中柠檬色与夏日之蓝)》(Orange Orange 2,Medium Lemon/Summer Blue,2004)中邀请访客们在摄影滤光罩中自行压榨果汁。艺术家将其描述为“一个巨大表演中的部分,一个人生命中内在而不可少的剧场。”
丹尼尔·斯蒂曼·马格内蒂的项目《橘子橘子2(中柠檬色与夏日之蓝)》
希夫坦承,她工作的一部分就在于为这些观念艺术创造市场。然而,她也质疑道:“问题是,如何将观念转化成实际的现金?”有一种方式似乎反映了不断变动中的艺术市场:巴布拉的冰淇淋项目已经被其赞助人Jérôme de Noirmont买下了。Noirmont在2013年关闭了自己的画廊,而今年他又开启了一项支持当代艺术产品的新事业。
毫无疑问,无论是榨果汁也好,泡茶也好,人们将会在罗斯酒吧的觥筹交错中谈论这些项目究竟有何艺术价值。但对大多数人来说,关键的问题可能还不在于此。“肯定会有人担心,这样的趋势之下,将无法把艺术和娱乐区分开来,”罗高夫说道,然而他接着又补充道,“莎士比亚的作品当然也是一种娱乐,可谁敢说莎士比亚不是艺术呢?撰文/MELANIE GERLIS 译/姜伊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