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30日,“艺术北京”在农业展览馆举办VIP预展
进入第11个年头的“艺术北京”在创始人及总监董梦阳、品牌总监李孟夏和新任艺术总监金岛隆弘的带领下,于4月30日举办VIP预展,展会将持续至5月3日。本届展会由“当代馆”、“经典馆”、“设计馆”和连接场馆的公共区域的ART PARK公共艺术区4个部分组成,并在“当代馆”和“经典馆”分别推出了当代陶瓷单元和与北京中央美术学院息息相关的“校尉胡同5号第二回展——雕塑群展”两个专题展。
▲ 本届“艺术北京”的“校尉胡同5号第二回展——雕塑群展”上王少军的作品《跨越昆仑》(2014年)
自2006年起,当代艺术博览会在全球各地呈现爆发性增长,在《艺术新闻》推出的《2016年全球艺术之旅》中,就罗列了全球超过200个艺博会。而大约自2008年起,在亚洲地区也涌现出一批新兴艺博会,包括巴塞尔艺术展香港展会的前身香港艺术展(Art HK)及迪拜艺博会(Art Dubai)等。在2013年,香港艺术展被巴塞尔艺术展收购,这一国际艺博会品牌的入驻为香港艺术界注入了更大的活力并带来更国际化的运作方式。而创立时间更长的东京艺术博览会(Art Tokyo)、首尔艺博会(Art Seoul)、台北艺博会(Art Taipei)等亚洲地区艺博会,则选择了更多地为本土市场和藏家服务的定位。
作为中国内地的重要大型艺博会,“艺术北京”是否会因前东京艺博会总监金岛隆弘的加入,而形成独具东亚特色并与当地文脉联系更为紧密的新模式?
“艺术北京”与亚洲艺术市场的新萌芽
如今,艺博会在艺术生态的地位中如此重要,以至于衡量画廊在商业上是否成功的准则之一,便是画廊能否参展主要的艺博会。据《纽约时报》报道, 2015年6月第四届瑞士巴塞尔艺术展近300个展位背后有来自全球约900家画廊的激烈竞争。一些画廊主将这一展会比作艺术界的“奥林匹克”。
“过去,亚洲的画廊必须到欧洲或者美国参加艺博会才能在国际艺术市场之中找到自己的位置。”金岛隆弘在4月初于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举办的“艺博会进化论”论坛中说道。但他指出,随着巴塞尔艺术展香港展会的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如今在香港就可以与世界的艺术潮流接轨”。巴塞尔艺术展香港展会现已成为链接东西方艺术界的一个据点。而金岛隆弘认为,巴塞尔艺术展香港展会快速的国际化进程也为亚洲其他艺博会带来新的机遇。
▲ “艺博会进化论”论坛上“艺术北京”艺术总监金岛隆弘(右)与《艺术新闻》主编叶滢(左)和佩斯北京总裁冷林(中)畅谈艺博会生态
本届“艺术北京”推出了当代陶瓷的专题展示,将陶瓷这一向来被西方划归“应用艺术”且不在当代艺术博览会和展览中出现的类别纳入了“当代馆”展区。在“艺博会进化论”论坛上,金岛隆弘还表示希望将水墨这类没有被欧美艺博会完全接受的类目也纳入亚洲的艺博会之中。
▲ 本届“艺术北京”中的当代陶瓷单元展出方力钧、冯薇娜、何一沙、黑月·季胜利、李超、李玉端、齐倬的作品
在加入“艺术北京”之前,金岛隆弘曾任东京艺博会总监,他在“艺博会进化论”上介绍了东京艺术博览会的展位分布。与“艺术北京”相似,除了当代艺术外,他指出,每年参展东京艺博会的150多家画廊中,曾参展巴塞尔艺术展或弗瑞兹艺博会的画廊仅有20家左右。
▲ 据金岛隆弘介绍,东京艺博会上除了当代艺术,还展示陶瓷等具有日本文化特征的多种艺术形式
▲ 东京艺博会展区分布图。图中黑色部分为当代艺术展区,而红色部分展区的画廊中则可看到日本江户时代的作品和工艺美术等难以进入欧美大型艺博会的艺术类型
金岛隆弘认为,“我们当然可以去思考国际艺博会的标准,但是对我而言,在东京工作的5年也正是思考什么才是‘只有亚洲艺博会能够做到的?’这一问题的5年”,正是那些没有参与过大型西方艺博会、独立于“国际潮流”之外的画廊,其以当地的文化环境、艺术市场和藏家的需求为指向的运作模式正在催生亚洲艺术市场新萌芽。
中国画廊、藏家与艺博会的新动向
对于艺博会,藏家群体的形成过程及其特征不仅影响画廊的展示策略,也对艺博会本身的运作产生影响。无论是对于巴塞尔艺术展、弗瑞兹艺博会还是50年前的第一个当代艺术博览会科隆艺术市场(即如今的科隆艺博会),藏家都是其中重要的参与者。大部分博览会举办地点,不是艺术家的聚集地,而是藏家的聚集地。在对艺术作品的选择和审美旨趣上,参与亚洲艺博会的藏家与画廊与欧美艺博会参与者并非完全一致。
在2013年进驻香港的巴塞尔艺术展,在过去几届展会中不断调整其在亚洲艺术的展示和参展亚洲画廊所占的比重。佩斯北京总裁冷林,同时也是致力于推广中国年轻艺术家的北京公社的创始人,他认为,无论是西方画廊的佩斯还是中国画廊北京公社,商业画廊的工作首先是寻求生存空间,其运作必须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适时调整。
在藏家云集的艺博会上,画廊的策略更是如此。作为一级市场的画廊在中国艺术市场发展初期并不稳定,这与中国艺术收藏的形成密不可分。中国藏家首先是在拍卖市场上引起关注。无论是纽约、伦敦、香港还是中国内地,中国藏家在各个拍卖场上都持续有突出表现。相比之下,中国画廊的运作却长期没有形成规范。2004年至2008年间,金岛隆弘曾在798东京画廊+BTAP工作,他也认为:“当时整个798地区的画廊的工作重心都是把亚洲的艺术推向西方”,鲜有中国藏家参与。但在近几年,在拍卖场上开始逐步成型的中国藏家群体,从对艺术品的投机逐渐转变成为以个人艺术趣味为指向的收藏。
对于近期中国收藏家的新变化,叶滢指出,藏家视野范围的扩大也扩展了他们对艺术的选择范围。就拍卖市场看来,如今的中国藏家正逐渐涉猎西方现代艺术和当代艺术,中国藏家的收藏行为也在发生变化。这一变化也对画廊和艺博会的策略产生了影响,今年巴塞尔香港艺术展会就扩充了西方现代艺术作品的比重。
强调“多样性”与“开放性”:“艺术北京”所面对的现实与理想
艺博会和画廊都是商业环节,要把艺术北京打造成独立于欧美标准之外的亚洲艺博会也许仍需多年的工作。冷林曾在4月初说道:“从深层的角度看,商业和文化两个维度都是艺术市场所需要的。但是现在中国画廊数量仍较少,多元性不够,等这方面的发展起来,艺博会的区别也会慢慢显示出来”。
并非每一个亚洲艺术城市都需要按照纽约、伦敦等西方艺术中心城市的方式发展。也并非每一个艺博会都需要以巴塞尔艺术展为蓝本。北京有着与香港、东京等地不同的文化环境和艺术市场,而“艺术北京”的发展模式也与国际化的巴塞尔艺术展香港展会大为不同。
金岛隆弘认为,“艺术的本质正是在于其多样性”。以便捷的商业环境为主要特征的香港和近来不断推出高质量展览的上海,在金岛看来都与过去的东京有着很多相似之处。“但北京的很多面向是我在其他城市没有看到过的,”他说。拥有独特文化底蕴和传统的北京,也是聚居了众多艺术家的“艺术实验中心”,将“艺术北京”打造成不同于欧洲艺博会,也许并不只是他的一个梦想。(整理、撰文/黄婷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