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Art Stage Singapore展会现场(摄影:Koh Mui Fong,图片来源:todayonline.com)
新加坡。1月21日,2016年“艺术登陆新加坡”(Art Stage)在新加坡滨海湾金沙会展中心举行,口号为“We are Asia”。本届艺博会有来自32个国家和地区的143家画廊参展,其中有112家来自亚洲,占艺博会参展画廊总数的75%。有67个艺廊本届再度参展,包括伦敦的白立方画廊 (White Cube Gallery)、 意大利的常青画廊(Galleria Continua)、 日本的小山登美夫画廊 (Tomio Koyama Gallery)、香格纳画廊(ShanghART Gallery)、艺术门(Pearl Lam Galleries)、菲律宾的Artinformal、马来西亚的Richard Koh Fine Art等。
此外,共有65家艺廊首度参展,包括哈萨克斯坦的Aspan Gallery、阿联酋的Gallery Ward、意大利的Giorgio Persano、沙特阿拉伯的Hafez Gallery、英国的Flowers、澳大利亚的Martin Browne Contemporary以及韩国的Mo J Gallery。Art stage创办人及总监罗伦佐·鲁道夫 (Lorenzo Rudolf) 表示:“作为东南亚最大规模的现代艺博会,展会的规模并非最关键的。我们着重于提升普罗大众对当代艺术的关注度。”
鲁道夫同时提到,创办于2010年的Art Stage着眼于联通中国市场和东南亚市场的新加坡,当时西方与亚洲艺术市场的互动刚刚在这里开启,新加坡政府在当年便以交易免税的政策扶持展会。时隔6年之后,Art Stage在亚洲地区的影响力和场地规模仅次于香港巴塞尔艺术展(Art Basel Hong Kong),以该展会为核心的艺术周带动了当地100余项艺术活动同期举办,全面激活了新加坡甚至东南亚全境的当代艺术生态。
▲ Art stage创办人及总监罗伦佐·鲁道夫,曾于1991至2000年担任巴塞尔艺术展总监,后于2007年在上海创办SH Contemporary
新加坡本地艺术大行其道
– ▬ –
再度参加Art Stage的伦敦白立方画廊除带来翠西·艾敏(Tracey Emin)和安东尼·葛姆雷(Anthony Gomley)的作品外,还带来了艺术家丽莎·露(Liza Lou)色彩鲜艳的串珠装置,以及印度艺术家拉比克·肖(Rabiq Shaw)以黑夜为主题的绘画作品《Ode to the lost moon when innocence was young》(2009/2010)。该画廊负责人在接受《艺术新闻》采访时表示,他们在VIP首日上午已经售出了一件作品。
在2014年和2015年连续两年缺席Art Stage的常青画廊以邱志杰和安东尼·格姆雷的作品再次回归,后者将于3月在该画廊的北京空间举办个展。
艺术门则带来了以探讨殖民主义闻名的英籍尼日利亚艺术家因卡·修尼巴尔(Yinka Shonibare MBE)的作品,在展位上以扩张空间的模式呈现了由《飞行器上的外星人(男)》、《外星小孩》,和悬浮作品《飞行器上的外星人(女)》,该画廊同样有几件小型作品售出。
值得注意的是,一向略受市场冷遇的新加坡本地艺术家在主场的销售情况可圈可点。在30家新加坡本地的参展画廊中,STPI画廊负责人反应销售情况甚佳,此次带到展会的大多数本地艺术家旧作已经销售一空。而Chan Hampe Galleries虽然首次参展Art Stage,但在展会开幕前已经将4件1990年出生的新加坡艺术家彭靖能(Ruben Pang)的作品售出。
作为本地化策略的一部分,香格纳画廊在展位上重点呈现了新加坡艺术家赵仁辉(Robert Zhao)2014年的黑白摄影作品《乌鲁地南》和《武吉班让,来自乌鲁地南的沙土》以及廖芳炎(Vincent Leow)创作于2012年的两幅风格奇丽的绘画,而即将于1月22日在香格纳新加坡空间举办个展的薛松带来2007年的绘画作品《意象书法2》。
阿拉里奥画廊(Arario Gallery)此次带来了正在上海和北京进行展览的韩国艺术家姜亨九(Kang Hyung Koo)作品,而该画廊已经营10年的菲律宾艺术家Leslie de Chavez颇具宗教感的作品除在菲律宾国内已经拥有固定市场之外,也开始吸引东南亚其他国家及欧美藏家的兴趣。
相比于来自中国大陆的8家画廊,此次参展的日本画廊在2015年的20家基础之上再有7家加入。来自东京的ShugoArts售出了近年颇受台湾市场关注的艺术家金氏彻平(Teppei Kaneuji)和千叶正也(Masaya Chiba)共计5件作品,单件售价为1万美元。同样来自于东京的Taka Ishii Gallery以荒木经惟(Nobuyoshi Araki)的系列作品首次参展,画廊负责人在接受《艺术新闻》采访时表示销售仍在缓慢进行中。
▲ 拉比克·肖《Ode to the lost moon when innocence was young》(图片由白立方画廊提供)
▲ 因卡·修尼巴尔MBE在艺术门的展位上以扩张空间的模式呈现了由《飞行器上的外星人(男)》、《外星小孩》和悬浮作品《飞行器上的外星人(女)》
▲ 廖芳炎《白狗》(2012),香格纳画廊展位
▲ 以LED灯箱呈现的赵仁辉2014年黑白摄影作品《乌鲁地南》(图左)和《武吉班让,来自乌鲁地南的沙土》(图右),香格纳画廊展位
▲ 姜亨九《梦露》(2015),阿拉里奥画廊展位
纵观东南亚城市脉动
– ▬ –
本届艺博会推出崭新的展览部分——“东南亚论坛”,作为2014及2015年“东南亚平台”的延伸,旨在展现创意理念、经济发展及艺术作品三者之间的微妙融合。首届“东南亚论坛”以“地震仪:城市脉动 ——纵观艺术”(Seismograph: Sensing the City – Art In the Urban Age) 为题,来自印度尼西亚的Aliansyah Chaniago、菲律宾的Norberto Roldan,以及新加坡的王明安(Sherman Ong)等19位东南亚艺术家将透过多元化的实践作品反映各自区域的文化发展,犹如“地震仪”般深切感受城市的脉动,他们透过不同的处理手法,各自辉映出东南亚现下不同的社会面貌。
比如由Norberto Roldan操刀的“100 Altars”呈现走出二战废墟阴影的菲律宾,如何重拾淳朴简单生活步调的历史变化。Aliansyah Chaniago的“Titik Balik (Point of Return)”从2012年开始巡展,直接而真实地为深受湖水污染问题影响生计的万隆渔民发声。王明安则将展出探讨新移民议题的最新作品“Nusantara”(印度尼西亚语“群岛”之意)。
在公众艺术的部分,“Dada on Tour”是纪念2016年达达主义运动满100周年而创作的多媒体装置艺术品,从踏入游牧帐篷那一刻开始,观众得以窥探Jean Arp、Hugo Ball、Marcel Janco、Andre Breton、Marcel Duchamp、Baroness Else von Freytag-Loringhoven以及Tristan Tzara等165名达达主义者的创意世界。擅长织品设计的泰国新锐设计师 Ploenchan Vinyaratn (Mook)为展会创作出命名为“Netscape”的艺术品展示于入口处。西班牙现代艺术大师Manolo Valdesdeye的大型雕塑作品则陈列于展会的开放空间。
“影像舞台”(Video Stage)单元是由南洋理工大学新加坡当代艺术中心(NTU Center for Contemporary Art Singapore)与学院策展人Mark Nash与Marc Glöde合作呈现,7家/位来自中国大陆、台湾、哈萨克斯坦和曼谷的画廊或艺术家以“Velocity”为题带来了丰富的影像作品。上海的艾可画廊带来了此前获得三亚华宇青年奖的艺术家陶辉的作品《谈身体》(2013)。在接受《艺术新闻》采访时,画廊负责人Roberto Ceresia表示,本地的观众对影像作品的热情和接受程度出乎他的意料,大量参观者愿意花费半小时以上的时间观看整部影片,对于新加坡这种快节奏的大都市而言显得有些不可思议。
作为艺术周的一部分,新加坡当代艺术展也于1月21至24日同期在新达城国际会议展览中心(Suntec Singapore Convention & Exhibition Centre)举行。 这个全新的博览会瞄准中等价位的艺术市场——1万到10万新加坡币价位的作品。“新加坡正在迅速建立声誉——以为期一个星期的艺术活动和在东南亚地区的主要艺术中心揭开序幕。” 展览总监Douwe Cramer说道 。
▲ Ploenchan Vinyaratn (Mook)《Netscape》(2015)在展会入口处展出
▲ 2014年香港“Dada on Tour”
▲ 陶辉《谈身体》(2013),高清彩色有声录像,3’45”(图片由艾可画廊提供)
▲ 李然《无题—湖底之歌》(2014),单通道有声彩色录像,7’10”(图片由艾可画廊提供)
▲ Jakrawal Nilthamrong《Orchestra》(2008)视频静态截图
▲ Laura Carthew《Immortal flower (무궁화)》(2015)视频静态截图
艺术登陆新加坡(Art Stage Singapore)
新加坡|金沙会展中心
1月21日至1月24日
新加坡当代艺术展(Singapore Contemporary)
新加坡|新达城国际会议展览中心
1月21日至1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