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艺术新闻》创刊于2013年,是超媒体集团旗下艺术媒体群的重要一员。每月出版的刊物随《周末画报》发行,其数字版通过网站以及APP“iart艺闻”即时更新。《艺术新闻》是艺术世界的记录者与参与者,以其对艺术界的专业报道与长期观察,是艺术专业人士与艺术爱好者了解艺术趋势与动态的必读媒体,也成为了当代艺术史的重要参考。


联系我们

《艺术新闻》
上海市黄浦区建国中路10号5号楼 5211室 邮编:200025
Room 5211,Building No.5,The Bridge 8, 10 Middle Jianguo Rd., Huangpu District,Shanghai,China. PC:200025
Tel: (8621) 6335 3637
Email:theartjournal@modernmedia.com.cn

广告

客户经理

赵悦

EMAIL: yue_zhao@modernmedia.com.cn


客户执行

季佳雯

EMAIL: jijiawen@modernmedia.com.cn


TEL: +86 21 6335 3637-386

中国式“文艺复兴”在明朝:以书法为据找寻历史深处的“江南”

Jul 27, 2015   艺术新闻/中文版

南京。利玛窦曾形容:“上帝的光芒没有照耀的地方居然能看到柏拉图的理想国。”他笔下的这片乐土正是晚明时期的中国。作为明朝初定的王都,南京既是政治与军事的重镇,也是文人、学者汇集之地,思想、科技、中西文化乃至宗教交流蓬勃发展,中国式的文艺复兴已在此酝酿。6月30日,在江苏省美术馆正式开幕的“紫金明月——台湾何创时书法艺术基金会藏品特展”,用“百科全书”式的视角,从“首辅”、“军事”、“大师”、“文艺生活”、“书法”、“绘画”以及“与南京城关系密切的文化名人”七个部分,展出明代名人书画作品118件,展现了明代南京的文化精华。无论是张居正、王阳明、李时珍、徐渭、汤显祖、文徵明、傅山等一系列明朝大家的书法和书画作品都在展览中得到呈现。

湯顯祖-行書七絕條幅

“紫金明月”展览中汤显祖的《行书七绝》

在展览开幕之前的6月27日,由何创时书法艺术基金会、《艺术新闻》及《东方历史评论》共同主办的金陵雅集上,这些记载了当时历史痕迹的作品,不单是作为艺术品进行欣赏,而是作为历史的见证被放回晚明的历史脉络下进行讨论。这一思路不仅体现了本次展览的主题,也与此前《艺术新闻》“雅集”系列的构想不谋而合:“关于传统文脉的创造性转化,这个议题的讨论并不局限于艺术领域,而是应该纳入到到历史与社会文化的整体背景中。”

_DSC0487金陵雅集现场。从左至右分别为《艺术新闻》主编叶滢、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教授杨念群、台湾何创时书法艺术基金会董事长何国庆、《东方历史评论》执行主编方瞾

论坛由《艺术新闻》主编叶滢主持,在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教授杨念群、台湾何创时书法艺术基金会董事长何国庆以及《东方历史评论》执行主编方瞾之间,从晚明开始的南京文化积淀谈起,梳理江南的文人传统对中国艺术的影响,以及这一文脉在中国当代如何接续和发展。

中国式“文艺复兴”在明朝

台湾何创时书法艺术基金会董事长何国庆表示,本次展览的主题为“紫金明月”,紫金是南京古城的别称,明月既是指本次展览的书画作品皆为明代名仕所做,更寓意他们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具有不朽的、永恒的影响力:“明代是‘初期地球村’的形成时期。明朝一开国即定都南京,时至今日,南京城内星罗棋布的明代遗迹依旧在向我们展示当年古都高度繁荣的社会文化与生活美学。”

《剑桥中国明代史》评价明代政府是同时代世界上最成功庞大的政府。利玛窦在其《中国札记》中曾赞叹到,中国是由一群博士(进士)治理,相较于现代愈读愈专的博士,这群博士博学多闻且付诸实践。比如万历时期的首辅张居正,作为明代唯一生前就被授予太傅、太师的大臣,张居正在任内阁首辅10年中,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财政上清仗田地,推行“一条鞭法”,总括赋、役,“皆以银缴,太仓粟可支十年,周寺积金,至四百余万”。军事上任用戚继光、李成梁等名将镇北边,用凌云翼、殷正茂等平定西南叛乱。吏治上实行综核名实,采取“考成法”考核各级官吏,“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政体为之肃然。

明代因循了宋代“文人领军”的传统,不少将才文武双全。一代大儒王阳明倡导知行合一,主张以心学代替理学。除了向內探求,对外更勇战沙场,他曾与伍文定平定“宸濠之乱”。在王阳明身上可见中国传统文化中至高的人文精神:学问、事功与家国情怀。

除了政治和军事上的成功外,明代也是一个个性解放、科技发达、文化创意高涨的时代:其中包括17世纪“大百科全书派的大学者”方以智、“中西文化汇通第一人”徐光启以及被誉为“东方莎士比亚”的汤显祖……他们融汇了“跨领域”的学问,也堪称通才式的“文艺复兴人”。而明代的生活美学也被发挥到极致:李渔《闲情偶寄》被林语堂成为“中国人生活艺术的指南”;撰写《香乘》的周嘉胄,如今被视为研究香道的祖师爷……这个文化成果璀璨的时代,不仅为后世文化奠定了发展的基础。著名历史学家史景迁曾言,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他最希望生活在16世纪的江南。何国庆希望通过这样一个展览的梳理,能让如今的人们通过艺术了解中华文化中的明朝DNA。

明朝式的“文艺复兴人”从何而来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教授杨念群教授谈到,尽管如今网上流行着“明粉”与“清遗”之争,但是他对于晚明文化的向往与史景迁是一样。从前明到晚明,书籍的印刷、传播与流通较明代前期出现了成倍的增长,江南出现大量藏书,为晚明的文化辉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加上当时集会结社较为自由,从东林党人到复社,言论风气自由。在这些背景之下,才会产生了晚明时中国式的文艺复兴。

FS-8036_15
美国弗瑞尔美术馆藏周臣作品《草堂梦仙图》(局部)

王阳明作为明代文化的关键人物,将自己的思想和禅宗结合在一起,创造出“天人合一”的思想,对中国的艺术与文化的影响深远。正如现藏于美国弗瑞尔美术馆的周臣《草堂梦仙图》,画中的高士靠窗睡着了,手卷缓缓开展以后,他又出现在自己的梦中,超于俗世的躯体之上,飘飞在永生的境域里。这样的表现在此前的创作中从未出现过。而且即使到了“康乾盛世”,大部分的艺术作品实际上都是由明代遗民所创作的,比如石涛、八大山人的“残山剩水”,都可视作是晚明文明辉煌的延续。

2015-07-01_11215017
“紫金明月”展览中石涛的《泼墨山水》

从张居正、王阳明到方以智,中国这些明代士人群体从学问到事功,所体现的文艺复兴人式的“综合”能力从何而来?杨念群教授以这个问题为切口,为科举制度进行平反:科举不仅仅只有对四书五经的考察,在最后的阶段还有接受策问:在策问环节中,考生需要应对现实的治理问题,从地方政治治理到具体案例的判断等等,科举的选拔过程,对于士人阶层的“综合能力”其实有很高的要求。

今天主流的历史观,对历史的理解都是以政治和军事力量的强弱作为一个标准,清代控制的疆域是历朝中规模最大的,军事力量以及政治方面也达到了空前盛世的规模。但是在文化上,却失却了多样性。比如在明后期的结社之风,到了雍正时被禁止;康熙、雍正、乾隆时期经常把文字狱当作手中的紧箍咒;而到了乾隆时期开始编撰的《四库全书》,更是把一些不利统治的言论清除干净。而这种统治带来的最直接后果就是把明代的私人与公共空间大量消灭,绝大部分转化成为皇家空间,失却自由的氛围。文化的丰富和多样性,也应当成为“朝代间的比赛”中的重要考量因素。

历史深处的“江南”与文化流脉的承传

《东方历史评论》执行主编方瞾认为,只有在一个文化共同体的基本假设之下,才有可能进行我们的今天和过去之间发生了文化的牵连与探讨。在中国的文化传统中,最高的形式是“文”,在中国的艺术传统中,最高的形式是“书”,而在探讨中国文人的书法传统时,更应该探讨的是一种“智存行诗”的精神,这是一种中华文化精神的传承。尤其在晚明这一个传统走向衰落的时期,文人的内心活动可以直观地从他们为之付诸笔墨的作品上所透露一二。他们创作时,在面对和回应一场广泛而深刻的时代文化危机。

《艺术新闻》主编叶滢认为,近十年来,中国民间的物质生活形态从茶道、香道以及艺术收藏,都在以自然的方式回溯中华文化传统。这些物质形态上的表现,实际上就是现代人对于传统文脉的一个现代性的理解与转化。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历史文化,各有属于自己的底色,但是这个文化的肌理是什么,渊源是什么,当时的文化状态又是如何?这些肌理在当代社会有什么参考与对照的价值?都是在这一理解与转化过程中需要解答的,同时也是《艺术新闻》在展开从苏州博物馆到南京美术馆的一系列“雅集”的出发点。在南京的这次讨论,以何创时书法艺术基金会“百科全书”式的明代书法收藏为原点,既着眼于对书法艺术本身的理解和鉴赏,也希望由此回到历史环境中,以历史的眼光关照晚明江南群星灿烂似的文化繁荣、以及社会与政治关系面临的深刻变动和危机,在从明代的“文艺复兴”到晚明的文化危机中,“何处是江南”的追问,留下的不仅是历史的怅惘,更有接续被切断的文化流脉的期许。撰文/TANC编辑部

 

展览信息:

紫金明月——台湾何创时书法艺术基金会藏品特展

江苏省美术馆 | 展至7月30日

上海美术馆的新生态与未来

《艺术新闻》和佳士得中国拍卖行合作主办的艺术论坛“上海美术馆的新生态与未来”于9月25日下午在上海静安香格里拉酒店举办。论坛中上海外滩美术馆馆长Larys Frogier,上海当代艺术馆主席兼馆长龚明光、余德耀美术馆创始人余德耀以及《艺术新闻》主编叶滢讨论近年来上海的博物馆兴建热潮。

PHOTO GALLERY | 图片专题
TANC VIDEO | 影像之选